全身PET掃描可數秒成像—新聞—科學網

2020-12-13 科學網
更少輻射暴露 更大應用範圍
全身PET掃描可數秒成像

使用改進的醫療設備創建的圖像,可以在幾秒鐘內掃描整個人體。圖片來源:UC Davis

本報訊 一種可以在短短20秒內創建整個人體三維(3D)效果圖的醫學成像設備將很快廣泛應用於各種研究和臨床領域。

改進後的正電子發射斷層(PET)掃描儀比傳統PET掃描(平均需要20分鐘)速度更快,而且對成像者造成的輻射暴露更低。上周,在馬裡蘭州貝塞斯達舉行的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高風險、高回報研究座談會上,研究人員展示了用該設備拍攝的視頻。

馬裡蘭州巴爾的摩市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兒科醫生、傳染病醫生Sanjay Jain說,這臺機器可能對兒童成像特別有幫助,因為他們往往會在掃描儀內扭動身體,影響測量結果,以及那些涉及藥物如何在體內流動的研究。

標準PET掃描儀會檢測醫生注入拍攝者體內的放射性示蹤劑發出的伽馬射線。人體細胞會吸收示蹤劑分子並將其分解,進而釋放出兩條伽馬射線。環繞人體的環形探測器可以測量伽馬射線的角度和速度,並重建它們的來源,最終繪製出代謝這些分子的細胞3D圖。

然而這個環形探測器只有25釐米厚,所以醫生每次只能對身體的一小部分成像。捕捉更大的區域需要醫生給病人注射更多劑量的放射性分子,然後讓它們在環中來回移動。同時,放射性分子衰變得很快,這意味著信號衰減也很快。

在這項最新的研究中,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生物醫學工程師Ramsey Badawi和他的同事解決了這個問題。研究人員把8個PET掃描儀的環形探測器連接到一個兩米長的管子裡,這個管子可以同時對整個身體進行成像。它的渲染時間是傳統掃描儀的1/40,使用的輻射劑量也是後者的1/40,因此降低了輻射風險。

研究人員還可以讓人在掃描儀裡待更長時間,並通過拍攝動作捕捉圖像,觀察放射性示蹤劑是如何在人體內擴散的。

去年12月,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批准這種改進後的掃描儀在美國使用,Badawi計劃下個月在加州使用這種掃描儀對第一批病人進行掃描。

費城賓夕法尼亞大學放射學家Abass Alavi說:「對整個身體進行成像的機器是醫學領域的另一個量子飛躍。」他正在與Badawi合作,利用改進後的PET掃描儀研究動脈粥樣硬化。這是一種因血小板在人體動脈中堆積產生的疾病。

Alavi表示,最終,醫生可能會使用這個兩米長的設備,看看某些藥物是否有助於治療動脈阻塞疾病。Badawi說,傳統的PET掃描儀通常不會用於這一目的,因為成本和對人體的輻射暴露很高。

Jain希望用這個裝置測試他開發的一种放射性糖示蹤劑,這種示蹤劑只能被細菌而非哺乳動物細胞攝取。將這種示蹤劑注射到疑似感染細菌的病人體內,可以突顯出細菌在體內的什麼位置聚集。

Jain的實驗室也在開發能夠區分不同類型細菌的示蹤劑。他說,改進後的PET掃描儀「對於像我這樣研究藥物如何在體內流動的人來說是一個夢想」。(趙熙熙)

《中國科學報》 (2019-06-14 第2版 國際)

相關焦點

  • CT數據三維重建和可視化軟體開發獲進展—新聞—科學網
    X射線斷層成像掃描技術(X-CT)能無損獲取樣本的內部結構形態,在包括古生物學在內的廣泛領域已得到大量應用,但這同時也對CT數據的處理,特別是其三維重建和可視化提出了更高的需求。目前市面上已經有若干商業軟體支持對CT數據的三維重建,但價格極為昂貴,且通常並沒有針對古生物學、形態學和比較解剖學教學研究要求的特別優化。
  • 風雲四號垂直探測儀和掃描輻射計實現代際跨越—新聞—科學網
    >
  • 工博會|這款全景動態PET-CT可清晰觀測藥物代謝全過程
    據介紹,uEXPLORER探索者是世界首臺全景動態PET-CT,其194cm的超大軸向掃描視野實現了一個床位完成從頭到腳的全身動態PET-CT成像。當前醫學進入精準醫療時代,業界對於分子影像的需求越來越迫切。
  • 健康觀察,全身掃描的醫學影像時代將在6個月後來臨
    掏錢的時候,大家就會想,這麼貴,還不知道有沒有輻射,能不能省點事,來個一次性的全身掃描,把瘤渣都看個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請讓我代表醫學影像學界的科學家向您宣布,這些可以有,已經有,試驗進展順利,6個月後就將投入臨床應用。咱們先來看看影像學的簡單發展軌跡吧。
  • 西安高尚醫學影像診斷中心——全球首款全身動態 4D PET/CT
    西安高尚醫學影像診斷中心是廣東高尚醫學影像科技集團打造的連鎖型第三方醫學影像診斷中心,中心配置有德國西門子全球首款全身動態 4D PET/CT、 128 層 4D 螺旋 CT、世界首臺掌上人工智慧CT、3.0T 磁共振、數位化 X 線攝影系統、乳腺 DR 以及多臺新一代 GE 彩色超聲等一系列專業影像診斷設備
  • 收藏貼-神母的7種基礎掃描及輻射量參考:99mTc骨掃描,MIBG,CT,核磁,PET/CT,X光,B超
    定義:磁共振成像(MRI)是根據在強磁場中放射波和氫核的相互作用而獲得的。肌肉骨骼系統最適於做磁共振成像,因為它的組織密度對比範圍大。在骨、關節與軟組織病變的診斷方面,磁共振成像由於具有多於CT數倍的成像參數和高度的軟組織解析度,使其對軟組織的對比度明顯高於CT。
  • pet文件是什麼 pet文件打開方法介紹
    pet文件是什麼 pet文件打開方法介紹時間:2017-05-05 13:58   來源:系統天堂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pet文件是什麼 pet文件打開方法介紹 .pet文件怎麼打開?最近有些小夥伴在問這個問題,那麼這個文件格式要如何打開呢?
  • 集合PET和CT兩種超能力,PET-CT神奇在何處?
    隨著技術的發展,現在的PET已經能將孔徑做到很大了,基本能對病人進行全身的掃描。 它可以實現全身所有組織3D實時成像。它的結構也是將CT和PET放在一起,但是PET的軸向長度達到了兩米,基本能覆蓋人全身,所以我們也叫它兩米PET。 那麼它跟傳統PET到底有什麼不一樣呢? 現在醫院常用的PET比較短,一般一二十釐米長,不能覆蓋人體的各個位置。
  • 多通道掃描成像輻射計第一套圖像
    FY-4A衛星多通道掃描成像輻射計第一幅彩色合成圖像。  FY-4A衛星多通道掃描成像輻射計2017年2月20日13:15(北京時)第一套全通道圖像。    【科普】多通道成像輻射計是風雲四號靜止氣象衛星的主要載荷之一,通過精密的雙掃描鏡機構實現精確和靈活的二維指向,可實現分鐘級的區域快速掃描;採用離軸三反主光學系統,高頻次獲取14波段的地球雲圖,並利用星上黑體進行高頻次紅外定標,以確保觀測數據的精度
  • 攝入方式或致甜味劑效果各異—新聞—科學網
    研究人員在測試階段之前、之中和之後對志願者進行了研究,包括進行功能磁共振成像掃描,以觀察大腦對甜味以及其他諸如鹹味和酸味的反應。他們還測量了味覺並進行了口服葡萄糖耐量測試以觀察胰島素敏感性。 加入蔗糖素的果味飲料作為甜味劑攝入組,另一組加入蔗糖作為對照組。對照組的設定為含蔗糖素的飲料加入碳水化合物麥芽糊精。
  • 15萬億幅/秒!深圳大學研發出全光超快高時空分辨成像系統
    日前,深圳大學李景鎮/徐世祥教授團隊研發出了一種具有高時空解析度和高攝影頻率超快成像系統。藉助於全光的技術手段,該系統將高速成像的攝影頻率推高到15萬億幅/秒,並且擁有510-14秒級的時間分辨和微米級的空間分辨,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 深圳大學研發出15萬億幅/秒的全光超快高時空分辨成像系統
    深圳大學李景鎮/徐世祥教授團隊最近研發出了一種具有高時空解析度和高攝影頻率超快成像系統。藉助於全光的技術手段,該系統將高速成像的攝影頻率推高到15萬億幅/秒,並且擁有510-14秒級的時間分辨和微米級的空間分辨,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成像系統的原理圖。
  • 廉價氣球望遠鏡欲「挑戰」太空望遠鏡—新聞—科學網
    近日,相關研究團隊報導,在2019年9月的一次飛行中,超高壓氣球承載成像望遠鏡(SuperBIT)展現了保持穩定的能力,以及接近哈勃望遠鏡解析度的為遙遠恆星精細成像的能力。 「這實際上是可行的。」SuperBIT成員、多倫多大學天文學家Barth Netterfield說。「這是非常令人驚嘆的。」
  • 「查癌神器」PET-CT檢查費過萬 專家:不支持健康人盲目做
    央廣網北京10月18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您聽說過「查癌神器」pet/ct嗎?您遇到過高端體檢的項目包含有pet/ct嗎?動輒檢查費上萬的pet/ct是什麼,您知道嗎?  pet/ct是pet和ct兩種醫學影像學檢查儀器的合稱,它可以說是目前最昂貴的檢查儀器和項目了,一臺pet/ct儀器花費幾千萬甚至上億,檢查一次需要1萬元左右。但是pet/ct的優點很明顯,既具有pet「早期發現腫瘤能力強」、和正常組織的差別大的優點,又具有ct「圖像清晰、定位準確」的優勢。
  • 國內首顆商業SAR衛星「海絲一號」發射成功—新聞—科學網
    成像解析度1米的SAR系統,可以全天候、全天時對陸地、海洋、海岸進行成像觀測,為我國海洋環境、災害監測,及土地利用等提供服務。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科學報、科學網、科學新聞雜誌」的所有作品,網站轉載,請在正文上方註明來源和作者,且不得對內容作實質性改動;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等新媒體平臺,轉載請聯繫授權。郵箱:shouquan@stimes.cn。
  • 秒懂英語名詞的可數與不可數的判斷法
    巧記巧學英語可數名詞和不可數名詞一分為二看到問題的本質!利用日常生活常識,判斷英語名詞的可數與不可數!如果自己沒有標準和辦法判斷一個名詞對否可數,只是機械性地、不斷地重複背別人早就總結出來的東西,那麼,當自己走上社會後,有誰會把今後10年20年可能出現的物質再告訴你是可數還是不可數呢?
  • 1萬元一次PET-CT掃描可以發現全身腫瘤?醫生告訴你真相
    我就想做一個全身檢查」 「那你身體有什麼明顯的不舒服嗎?比如突然出現囊腫便血什麼的」 「最近脖子長了一個腫塊,也沒有疼痛感,但是周圍的人都讓我檢查去,所以我就想都是做檢查就做一個全身的好了,錢不是問題.
  • 昆明機場投入使用毫米波人體成像安檢設備
    其中,在國內安檢25號通道試用的毫米波人體成像設備將替代傳統金屬探測安檢門,實現了毫米波人體成像技術與民航安檢工作的融合,意味著「智慧安檢」服務將為旅客帶來全新的過檢體驗。昆明機場投入使用毫米波人體成像安檢設備 昆明機場供圖據介紹,毫米波人體成像技術是目前全球安防領域的先進技術,已在美國、英國、荷蘭、澳大利亞、日本等國機場用於旅客人身安檢,該設備能夠在不直接接觸人體的情況下,有效檢測出在衣物覆蓋下藏匿於人體各部位的物品,特別是能夠檢測出非金屬物品,並可以從圖像上獲取隱匿物品的形狀、大小和位置等信息
  • 疲倦神經元拉長時間感知—新聞—科學網
    日本水田國家信息和通信技術研究所的Masamichi Hayashi和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Richard Ivry在屏幕上給志願者們顯示一個灰色的點,並連續掃描了他們的大腦30次。在「適應」階段之後,參與者再次看到灰斑,但時間長短不同。然後,他們估計物體在屏幕上停留了多長時間。 在一些測試中,視覺刺激在屏幕上出現的時間長度與適應階段相似。
  • 用腦電波掃描預測暴力行為
    美國科學網此前採訪了來自新墨西哥大學的心理學副教授肯特·基爾,他是一名精神病方面的專家。他說:「如果對10萬個人進行研究,會發現其中僅有3個人存在殺人的可能性。確實沒有一個好的方法來準確預測出會製造殺戮事件的那個人可能是誰,而且那也只是可能,僅此而已。」 基爾提到,美國國防先進研究項目局(DARPA)曾致力於研究預測人們可能會發生的自殺或暴力的技術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