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寧海,男,安徽太和人,漢族,1986年2月6日出生,生前系黃山風景區公安局溫泉派出所民警。2008年6月以來,先後在黃山風景區公安局松谷派出所、溫泉派出所工作。2010年12月13日凌晨,在救助進入黃山風景區未開發區域探險的18名大學生下山途中不幸犧牲,年輕的生命定格在24歲。犧牲後,被追認為革命烈士,被追授安徽青年五四獎章和全國公安系統二級英雄模範榮譽稱號。
「穿上這身警服,就要把畢生精力獻給人民警察事業!」入警的第一年,張寧海就在日記本中寫下這句話。
2010年的那個深夜,黑夜漆漆,大雨傾盆,18名進入黃山風景區未開發區域探險的大學生遇險被困。正在值班的張寧海接到指令後迅速趕到救援現場,成為第一批接受任務、第一時間前往搜救區域的搜救人員。救援中,張寧海一直艱難行進在隊伍的最前面。天降大雨,潮溼陰冷,黑夜中伸手不見五指,在黃山外圍未開發區域荊棘縱橫的山林裡艱難行進6個多小時後,他和戰友們終於找到了全部18名探險學生。
山區峽谷地勢險峻,在護送大學生下山途中,張寧海留在隊尾,反覆叮囑學生們注意安全,並用強光手電為他們照亮腳下的路。突然,一束電光墜下山崖,集中精力為他人照亮的張寧海不幸墜崖犧牲。「我來為大家照亮。」是他留下的最後話語。
在黃山風景區工作兩年,張寧海給同事留下的印象是「言語不多但有熱心,肯吃苦,認真負責」。
每逢旅遊高峰期,景區人流、車流密集,民警每天都要連續執勤18個小時以上。每次,他總是值守在任務最艱巨、遊客最集中的地點。
「寧海對待工作很認真,對待群眾真誠有溫度。」談起張寧海,他曾經的同事呂華斌這樣說。一次,一名遊客的手機被偷,張寧海通過視頻偵查鎖定嫌疑人。為了將嫌疑人抓住,他連續在下山路上蹲守22個小時。2009年,張寧海的父母第一次來黃山看望兒子,提出上黃山看看,張寧海將父母送上索道後,對父親說了一句「派出所工作太忙,就不能陪爸媽上山遊覽了」,轉身便投入到工作中。張寧海的辦公桌上仍保留著他曾經使用的筆記本,筆記本上密密麻麻記錄著英語單詞。為了更好地服務外籍遊客,張寧海經常抽出時間學習英語,提升外語水平。
在群眾眼中,張寧海是大家的貼心人。每當有群眾到派出所辦事,他都是輕聲細語、主動問詢。工作中,他積極排查化解各類矛盾糾紛,為群眾做好事。兩年來,他所管轄的責任區無一起刑事案件,群眾、遊客對公安工作的滿意率達99%。他先後化解矛盾糾紛10餘起,為群眾做好事60餘件,是一名有口皆碑的好民警。
在家人眼中,張寧海懂事孝順、樸素善良。他是家裡的獨子,參加公安工作以後,卻從未向家人抱怨單位地處山區、環境艱苦、任務繁重等客觀條件,很快進入工作角色。母親下崗後,家中生活並不寬裕,工作後,每個月他都堅持從不到2000元的工資中拿出600元給父母。2010年4月,得知青海玉樹發生地震後,他拿出800元捐給災區。「寧海喜歡打籃球,當時他攢下這筆錢,是準備買運動服和球鞋的。獲悉玉樹發生地震後,他毫不猶豫地把錢捐給了災區。」張寧海的同事瞿安中說,張寧海宿舍的桌上常備著辣醬,白面饅頭就辣醬經常是他的餐飯。同事整理張寧海的遺物時,他衣服口袋中只有一部已磨掉漆的手機、兩支筆和食堂飯卡。
沿著英雄足跡續寫忠誠再出發
安徽省黃山風景區公安局溫泉派出所二樓,張寧海生前的宿舍依然保持著9年前的原貌,這裡也是景區公安青年民警教育基地,每名新入職的民警在參加完入警宣誓儀式後都會來參觀張寧海的宿舍,追憶英雄往事,汲取精神養分。
「寧海精神是景區公安的寶貴精神財富,我們一定要永遠傳承、發揚下去。」黃山風景區公安局政治處主任李金山介紹,每年景區公安機關都會組織祭掃、座談等形式多樣的紀念活動,追憶英雄事跡,傳承英烈精神。
英雄的家人,戰友不曾遺忘。每逢春節、烈士紀念日等重要時間節點,景區公安有關領導都會來到張寧海的老家,看望他的父母。太和縣委政法委、縣公安局也和黃山風景區公安局緊密聯繫,定時送上關懷問候,共同關心照顧張寧海的父母。
英雄已逝,精神長存。張寧海雖已離開大家近9年,但他忠於人民、忠於職責、忠於事業的寶貴精神品格依然持續激勵著身邊的戰友,給予他們前行的力量。
近年來,黃山風景區公安局著眼旅遊發展和社會治理主要矛盾的新變化,直面新時代旅遊風景區公安工作的新形勢和新挑戰,深刻把握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積極倡導踐行旅遊警務「主動、實戰、協同、服務」四大理念,主動回應遊客群眾的新期待新要求,景區旅遊經濟發展環境、遊客群眾滿意度持續實現新提升、新突破。景區公安人堅持把對英雄的崇敬之情,轉化為幹事創業的不竭動力,在新時代的偉大徵程中奮力書寫公安工作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