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寧女孩患先天性唇顎裂,被親生父母遺棄!剛考上大學,養父母愁了

2021-02-22 海寧日報

20歲的許村姑娘張海盈

從出生的那刻起

命運就和她開了個惡意的玩笑

先天性唇顎裂

小小年紀要承受生命之痛

但她卻養成了不服輸、樂觀的精神

她愛笑

△張海盈和奶奶

張海盈不是沒幻想過海寧以外更廣闊的世界

只是,一轉身

她卻已開始感受命運的不能承受之重:

體弱多病的父親、

年邁的奶奶、

患有精神疾病的哥哥。

一家人的生活壓力,

沉沉地壓在了母親一個人身上。

她不像其他女孩那樣有個「公主夢」

只有剛剛結束的高考

她說:

今後要找一份穩定的工作

照顧好家人

安安穩穩地過下去

……

前幾天,我們根據定位,來到張海盈的家——許村鎮茗山村張家埭。通往她家的小路上,汽車勉強通行。眼前這是一棟三層高的小樓,雖然外牆貼了藍色瓷磚,但看上去已有些年份了。

見我們到來,今年55歲的父親張天發從桌底下抽出一條長凳,熱情地招呼我們坐下。已經80多歲高齡的奶奶拿一把扇子在背後偷偷地幫我們扇風,這位思維已呈半清醒半糊塗的老人,嘴裡念叨著孫女。

△父親張天發

當張天發講起自己和家庭時,笑容就不見了。

13年前,張天發被查出心臟二尖瓣關閉不全,做了一個大手術,至今胸口留著一道觸目驚心的刀疤。他還患有鼻癌。因為身體原因,讓他沒法乾重活,基本待在家裡。

說起這些,張天發有點痛恨自己病了。他說,是自己連累了家庭。此前,張天發做泥水工,收入還過得去,這個房子就是沒生病時蓋的。

環顧四周,這是一個貧寒的家。房間裡沒有一件像樣的家具,家裡最多的是一沓一沓的病歷,還有張天發父子每天要按時吃的各種藥。

唯一一樣新家具,是二樓張海盈臥室裡一張白色的小床。哪怕臥室只是毛坯的,但是能擁有一個獨立的空間,張海盈對這一切已經很滿足。

在19歲以前,張海盈都是跟父母擠在一個房間裡,房間裡放兩張床。今年,她和父親一起把旁邊的雜物間騰了出來,父親咬了咬牙,帶她去買了一張最便宜的新床。

說著,張海盈指著房間的一個看起來依舊很新的書櫃:「這是我最喜歡的。」

這是在她上小學時,老師送給她的。老師曾問過她:「想要什麼心願?」

「我想要書櫃。」她用稚嫩的話回答。

過了一陣,她真的擁有了一個漂亮書櫃,還是送貨上門,讓她覺得「太神奇了」。

張海盈說,這些年,她也受到過村裡以及學校很多好心人的幫助。

她不像別的女孩一樣擁有公主夢,也不經常穿裙子,「對穿著不挑剔,小時候很多衣服都是別人給的。」她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她也有過「工作經驗」。曾在高二暑假時,在一家皮革廠做剪線頭的活,一個月拿了2000元。

她更會精打細算地生活,高中時每天的夥食費控制在15元以內。她去網上淘一些二手書,「便宜,而且很新,划算多了。」她笑了。

父母忙於維持生計,所以從小到大,她沒有吃過生日蛋糕,過個生日,不過她並不會埋怨。因為她深知這些錢得來不易,一直節省用度

這天,張海盈穿著白色T恤、牛仔褲,明亮的眼神,乾淨的笑容,扎著馬尾巴。只不過,她的嘴唇上留有一道明顯的疤痕

我女兒其實不是我親生的。」突然,媽媽徐水娟背過身,往記者身邊靠了靠,跟我們講了一個秘密。她儘量壓低音量,似乎擔心被女兒聽到。

徐水娟說,因為兒子從小被查出患上精神疾病,丈夫的身體也不好,不能再生,所以夫婦倆一直有收養一個孩子的願望。

△母親徐水娟

20年前,張海盈出生時,唇部、顎部和齒床部分裂開——先天性唇顎裂

這種先天性疾病幾乎在一開始就摧毀了她的命運——她出生後,就被親生父母遺棄在路邊,哭啼不止,被人發現後送到了福利院。

但正是在這裡,張海盈和現在的這個家庭相遇。「也許因為身體原因,父母才不要她了吧。」徐水娟嘆了口氣。女兒被親生父母遺棄時,沒有留下什麼紙條。

從福利院被領養回家那年,張海盈已經7歲。那時的她唇顎裂已經基本修復過,只是傷疤還在。

張海盈被領養回來後,張天發夫婦對她疼愛有加。生理缺陷並沒有使她一蹶不振。相反地,她有著不服輸和樂觀的性格,她愛笑

唯一一次讓她難過的,是在初中時,一次課堂小組活動上,一個調皮的男生當著同學們的面,毫不留情地指出來:「為什麼你跟別人長得不一樣?你是兔唇吧。」

也許這是男孩一句無心的話語,卻深深刺痛了張海盈的心,她當場放聲大哭起來。如今,說起這些往事,她依舊會哽咽抽泣。

「遭遇過這些事,不管是誰,都有點難挺過去。」她的口氣有時像個大人,她說自己內心很苦,但希望始終保持樂觀、開朗、堅強

張海盈喜歡心理學,曾擔任過學校的心理委員。遇到心情不好時,她會調整自己,或者把心情寫進日記裡。

張海盈說,這次高考沒有發揮好,只能上二本院校。不過,她對自己的未來也有了規劃和想法。相比同學們對未來各種瑰麗的設想,她的理想顯得那麼「世俗」,「我想學護理或者會計專業,工作機會大,今後找一份穩定的工作,照顧好家人,安安穩穩地過下去。

她把每所大學的錄取分數線、專業、錄取名次等一一列出來了,其中還有一項就是學費。「太貴的學校不考慮。她說。

說起學費,媽媽徐水娟心裡有說不出來的難受:女兒上大學後,每年上萬元的學費、生活費到哪裡去找啊?也有親戚都勸她,不要讓孩子上學了,家裡這麼難。

「農村的孩子,讀書是唯一出路。」一面是家徒四壁,一面是高昂的學費,但只有小學文化的徐水娟夫婦認定這個理,說借錢也要給孩子上大學


在送我們離開時,張海盈突然一個人追上我們。然後,她低下頭看著自己的雙腳,並告訴我們,其實自己很早就知道不是父母親生的,「我其實並不介意我的身世。我要感謝他們的養育之恩,還要感謝一路走來向我們伸出援手的好心人。」

在張海盈看來

雖然這個家裡日子過得緊巴巴

但這裡至少能盛開她的笑容

對於經歷過的苦難

她迎難而上

要用踏實的腳步、務實的行動

去實現逆轉

這名女孩堅強的笑容

你願意來守護嗎

弄潮兒名片:

張海盈,20歲,家住許村鎮茗山村,低保家庭,海寧紫微高中畢業。

每年這個時候,和酷暑天一樣,海寧日報大型暑期公益助學行動——弄潮兒成長計劃總會如約而至

今年是弄潮兒成長計劃的第十一季。十一年來,這項愛心行動從未改變。我們一直都在這兒,如果你在念高中或者大學的過程中遇到困難,記得讓我們來幫助你。

1.海寧籍就讀高中(包括今秋開始讀高一)至大學的學生,在海寧的優秀新居民子女也可參加。

2.庭條件困難,家庭年收入在5萬元以下

3.受助學生在校期間無違紀違法行為。

4.以上條件需同時滿足,原則上不與其他公益活動重複資助同一名學子。

5.超出以上資助範圍的寒門學子,經核實如家庭條件確實困難的,也可考慮給予適當資助。

 報名方式 

>直接前往海寧日報社報名,地址為海昌南路509號

>諮詢電話:87235110、87235132。

>手機微信掃一掃海寧日報愛報料,直接回復留言,包括姓名、家庭情況、聯繫電話等。

長按識別二維碼報名

1.身份證複印件1份。

2.家庭收入1份(所在村或社區可出具)。

3.高中應屆畢業生提供高考錄取通知書複印件1份(可在通知書到達後補交)。

 資助對象 

可以選擇資助海寧弄潮兒或黑水的貧困學子,可以定向捐贈,也可以不定向捐贈。

資助方式:

>上門認領一份助學金。一份助學金為4000元或3000元資助者可到報社認領,定向或不定向資助困難學子(資助金匯總後一併轉入慈善總會「弄潮兒成長計劃」捐款帳戶),地址為海昌南路509號1203室,諮詢電話:87235110、87235132。

>銀行匯款或轉帳。弄潮兒成長計劃已設愛心助學專用捐款帳戶,接受社會各界自主捐款,捐款時請註明捐款人,需註明是定向資助還是非定向資助,請務必註明「弄潮兒成長計劃」。收款人:海寧市慈善總會。開戶行:工商銀行海寧文苑橋支行。帳號:1204085929219012716(捐款時註明收款人)

>網絡愛心認購。手機微信掃一掃,點擊進入弄潮兒成長計劃第11季愛心捐贈平臺,認購愛心助學金,每份為5元,以倍數遞增。

長按識別二維碼認領

(註:「海寧購」所有愛心助學款匯總後,也將統一轉入市慈善總會「弄潮兒成長計劃」捐款帳戶,請匯款或轉帳的愛心人士留下姓名、聯繫方式、捐款金額,以便統計。聯繫電話:0573-80777818、87235110)。

這個暑假

讓我們一起傳遞愛心

記者:賀潔靚 王哲能

編輯:戴震寧

知道更多精彩上愛海寧APP(點擊下載)

相關焦點

  • 海寧女孩患先天性唇顎裂,被親生父母遺棄!剛考上大學養父母愁了
    20歲的許村姑娘張海盈從出生的那刻起命運就和她開了個惡意的玩笑先天性唇顎裂小小年紀要承受生命之痛但她卻養成了不服輸、樂觀的精神她愛笑「我女兒其實不是我親生的。」突然,媽媽徐水娟背過身,往記者身邊靠了靠,跟我們講了一個秘密。她儘量壓低音量,似乎擔心被女兒聽到。徐水娟說,因為兒子從小被查出患上精神疾病,丈夫的身體也不好,不能再生,所以夫婦倆一直有收養一個孩子的願望。
  • 親生父母與養父母,對被抱養的孩子究竟是怎樣的情感依託
    抱養的孩子,從心底想知道親生父母是誰;抱養的孩子,從心裡更愛養父母。昨天看到一則新聞,一名1997年出生便被遺棄的女孩,在等著我欄目尋親。她只知道遺棄地點和自己的出生日期,此外沒有任何線索。父母當年不管什麼原因將孩子遺棄,都是對這份感情的放棄,都是極為不負責任的做法,如果孩子沒有及時被發現或者沒人願意抱養而不幸離世了呢,可能的種種假設太多,為人父母怎能心安?蒹葭有位發小就是抱養的,是個女孩。
  • 該不該跟遺棄我的親生父母相認? - 南國都市報·數字報刊
    該不該跟遺棄我的親生父母相認  她 剛生下20天的時候,親生父母遺棄了她。  25年前,親生父母為生男孩,把生下剛20天的女兒遺棄送人收養。25年後,親生父母想與被遺棄的女兒相認,但女兒感到為難。  2月23日,現在海口海秀路某幼兒園當幼師的女老師小範(化姓)對南國都市報記者說:親生父母要來與我相認,我到底該不該認?
  • 人世間最大的悲哀,是一出生就被父母遺棄
    文/於凡諾一也許人世間最大的悲哀,不是人們倍感已近極致的生活工作的壓力,也不是常言下的生離死別,而是一出生就被父母遺棄。對於一個剛出生的孩子,尤其在寒風瑟瑟中,一無所知卻從此亡命天涯路,那才真是一個慘澹。
  • 女子28年前在澄城遭遺棄後被河南養父母收養長大
    她要尋找在澄城的親生父母。9日,丁靜靜尋找親生父母的消息在微信朋友圈流傳,記者與丁靜靜的養父丁和平取得聯繫。今年57歲的他說,當年他和愛人去妹妹家,是想收養一個女孩子。第二天妹妹就得到了有人在汽車站遺棄一個女孩的消息,他們趕緊去車站抱回了孩子。
  • 先天性半鼻發育不全 兩女孩將進行最終手術
    央廣網西安7月14日消息(記者雷愷)13歲的王宇(化名)和19歲的李珍(化名)患有罕見的先天性半鼻發育不全,去年兩人在西安成功接受了鼻畸形矯正術,中華整形外科學會唇顎裂組副組長  舒茂國教授介紹說,由於面部畸形,山西女孩王宇出生時被親生父母遺棄,家庭貧困的養父母頂著巨大的生活壓力收養了她。王宇乖巧懂事、學習刻苦,成績名列前茅。陝西姑娘李珍出生時,就有人建議她的母親將她遺棄,但母親堅持將孩子撫養大。因為面部畸形經常被人嘲笑,心裡非常自卑,小學畢業後就輟學。
  • 曾被遺棄在寧波某倉庫牆角 被荷蘭夫婦收養的女孩想找親生父母
    最近,「快找人」接到來自國外的一份求助:荷蘭的Hanneke夫婦想幫他們領養的小女兒屠宣尋找親生父母。9歲的屠宣有一頭烏黑的長髮,她很愛笑,眼睛彎成一條縫,露出小小的酒窩。兩歲時,她被荷蘭的Hanneke夫婦領養。
  • 湖北被棄女嬰24年考上「博士」,親生父母上門認親,到底該不該認
    一旦家裡出現經濟危機,最先被遺棄或者輟學的往往是女孩,而時至今日這種情況還是在發生。就比如,這幾天網上比較火的一個無家可歸的小女孩,因為患病家裡承擔不起醫藥費,就被父親趕出家門,在外已經流浪好幾天了,又因父母離婚,她被判給父親,而母親又住在創庫裡,所以小女孩不想拖累媽媽,才選擇一個人默默承擔。
  • 重度唇顎裂男嬰出生半天即被遺棄環衛女工收留帶他蘇州求醫
    交匯點訊 他,是一個不幸的寶寶,因先天重度唇顎裂,出生十多個小時就被親生父母遺棄;他,又是幸運的,遇到了靖江「最美環衛工人」陸小紅等好心人,被其收留。4月30日,陸阿姨帶著出生僅13天的男嬰慕名趕到蘇州求醫。「別人能把寵物狗養好,我就能養好這個小孩。」
  • 棄嬰回國尋親 想告訴親生父母:我原諒你們了我過得很好
    近26年前,剛出生不久的他被遺棄在西安兒童醫院門口,後被美國養母收養。多年來隨母親遊走四方,近期,小夥子精神抖擻地回到西安尋親,想告訴親生父母:「我原諒你們了,我過得很好!」趙以諾柯說,養母羅娜收養他時不到30歲,還是單身,當時在西安交通大學做外教。1991年,她先後撿到三個孩子,一個比一個大三個月,就是以諾和他的兩個姐姐。據趙以諾柯介紹,1991年7月20日下午,羅娜抱著女兒去西安兒童醫院看病,在門診看到一個全身赤裸的男嬰,身邊連個紙條都沒留。後來羅娜給他看過小時候的照片,唇顎裂十分嚴重,這可能就是親生父母遺棄他的原因吧。
  • 她被養父養母養了24年,考上博士後親生父母來認親,結局如何?
    連孩子都能朗朗背誦「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歌頌著孝順父母、贍養父母的偉大恩情。但是今天這位故事的主人公卻有著截然相反的舉動。她叫肖晶晶,還是華中農業大學的博士生,2003年時候當她的親生父母上門與她相見,希望她能跟她們一同回去生活,並且以後好好贍養二老。
  • 被收養的孩子親生父母是否有權要回監護權和扶養權?
    有的網友認為女孩未免太過不近人情,應與親生父母相認;有的網友卻直呼痛快,認為該父母的遭遇並不值得同情,並且應因棄嬰而追責。   不經任何程序直接收養孩子是否合法,親生父母是否有權取回孩子的撫養權,被送養人是否對親生父母有贍養權和繼承權。民間收養中往往忽略了諸多法律問題,為日後的糾紛埋下隱患。
  • 90後女孩帶痴呆養母讀研:養父母曾撿廢品供我讀書!
    孫玉晴和養母合影90後女孩孫玉晴,出生不久就被生身父母遺棄,是善良的養父母撿到並收養了她,還靠撿廢品掙錢供她讀書,她不僅考上了大學,還考上了研究生。由於長年的辛苦勞作,養父積勞成疾病重去世,養母又患上了老年痴呆症,已經接到西北工業大學研究生錄取通知書的她做出一個決定:帶著患老年痴呆症的養母去讀研。她流著淚說:媽媽把我養大,我定要陪她到老!
  • 不認親生父母,聽到養父母談話,認了親生父母,回來後養父母哭了
    知道了到實情的曉峰出乎了大明的意料,他沒有做出什麼反常的反應,曉峰跪到老兩口面前哽咽著說:「我的親生父母狠心拋棄我,我不會與他們往來的,在這個世界上,你們就是我的親生父母」,大明和桂芬一起扶起曉峰,一家三口抱在了一起。
  • 棄嬰急需骨髓移植 美國養父母呼籲尋其雙親(圖)
    清遠棄嬰急需骨髓移植美國養父母籲尋其雙親  小國心歡2003年7月3日在龍塘醫院附近被發現,今年突患急性白血病和地中海貧血,養父母表示願承擔所有費用  本報訊清遠小妹子國心歡的命運可謂一波三折:5年前才出生2天就被親身父母拋棄,幸運的是8個月大時,她被一對來自美國的熱心夫妻收養
  • 女孩從小被拋棄,二十年後親生父母欲認回女兒,竟為給兒子捐骨髓
    章晴二十年多前出生在河南省虞城縣下面的某個村,當年章晴剛出生不到半年,經常生病,父母隔三差五地跑醫院,但是他們家經濟條件並不好,章晴一出生就給家裡增加了很多負擔。而且,他們家中還有一老,是章晴的奶奶,奶奶剛過完六十大壽,身體硬朗,精神煥發。家中大事小事,一般不是由章父和章母做主,而是都由奶奶做主。
  • 9歲的她想知道親生父母是誰
    2006年9月,Hanneke夫婦在江西南昌收養了第一個孩子,一個14個月大的女孩,出生時沒有左前臂。2009年3月,收養了第二個孩子,一個15個月大的男孩,先天性唇顎裂。Hanneke夫婦說,健康的孩子可以有很多選擇,而這些特殊的孩子更需要他們。
  • 《江南女兒》遺棄女孩的父母們,你們欠女兒一個道歉
    紀錄片《江南女兒》講述的就是一群被父母遺棄掉的女孩,四十年後又回到她們的出生地江南尋找尋親的故事。影片一開始講述的就是成年後的蔡鳳俠告訴記者,她想要看看自己的親生父母究竟長什麼樣子;問一問他們當年為什麼要遺棄她?接著畫面中出現了蔡鳳俠和養父商談尋找親生父母的事,雖然這位樸實的老漢嘴裡說著不介意,但小編還是從他臉上失落的表情中看到了這位老人對這個傾注畢生心血的養女的依戀和不舍。對於這個年逾已花甲的老人來說,眼前的這個養女是她唯一的精神支柱。
  • 荷蘭華人女孩尋遺棄她的親生父母:「我想找到自己的根」
    但這些很可能成為親生父母認出她的憑證,這些年來,他們將照片完好地保存著。自幼埋下尋親種子2004年曾到成都尋親未果從小,劉雨菲看到自己長得和父母很不像時,就一直問詹自己是從哪裡來的。「養父母從沒隱瞞過我是被領養的事實。由於不能生育,在我之前,養父母從貴州領養了我姐姐,之後還在荷蘭領養了我妹妹。
  • 女嬰被收養24年,考上博士後親生父母來相認,她為養父拒絕認親
    親生父母和養父母相比,誰才是自己此生最為重要的人呢?相信這個問題問不同的人,擁有過不同的經歷的人,他們給出的答案也是不一樣的。不過,這樣的事情卻屢屢發生!有的人會選擇親生父母,有的人會選擇養父母,你不能說誰對誰錯?只有經歷過他們經歷的人,才有資格給他們評判!今天我們說一個發生在了肖晶晶的身上的這樣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