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18日,由冷泉港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辦的第九屆冷泉港小動物分子影像會議於上海好望角大酒店圓滿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各大高校,醫院,研究所的150餘位優秀青年學者參加了此次會議,與特邀嘉賓張宏教授、高明遠教授、林慶波教授、李百祺教授、Aymeric Blanc博士、王強斌教授、洪學傳教授、胡碩教授、雷皓教授等頂尖學者,共同探討了PET、CT、MRI、近紅外二區、超聲、活體共聚焦等多種成像技術的應用以及在科研領域內所取得的最新進展。
大會開始,首先由冷泉港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總經理餘榮修博士(Dr. Paul Yu)致開幕詞。Dr. Yu 簡要地介紹了冷泉港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分子影像方面所能提供的相關技術。這些多模態成像技術,具有覆蓋面廣,高端,前沿等特點,可為分子影像的多種研究方向提供高清,深層,實時的實驗數據,甚至能夠進行定量研究,精準描述疾病模型的生理變化過程,從而成為轉化醫學研究提供重要支撐。
同時Dr. Yu 還誠摯的邀請在座的學生將來能加入我們的團隊,共同服務於我國的分子影像事業。
張宏 教授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
張宏教授現任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核醫學科主任、浙江大學醫學PET中心主任、浙江大學核醫學與分子影像研究所所長。應邀擔任美國、歐洲、英國和日本等核醫學與分子影像學會官方學術期刊編委,中華核醫學會轉化醫學影像專委會主任委員。他給我們帶來了題為《PET神經分子影像》的講座,講述了基於PET核醫學分子影像方面的重要應用,可以實現從分子、功能、系統到整體的重大疾病的多角度,多層次綜合診治。
高明遠 教授
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
高明遠教授,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研究員,教授、博士生導師。973首席科學家,中科院百人計劃入選者,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研究方向:功能無機納米晶體材料的合成,納米晶體材料的生物應用,有機/無機雜化材料具體包括磁性納米顆粒作為納米磁共振造影劑及分子影像探針對腫瘤和其他重大疾病的磁共振成像等。他為我們帶來了題為《納米探針及其生物醫學應用》的講座,詳細介紹了Fe3O4,Au和其他各種複合型、pH可控型納米顆粒在腫瘤成像或腫瘤的診療方面的應用,為納米探針在生物醫學中的最新科研動態做了很好的引領和概述。高教授的報告引起了與會者的極大興趣,各位年輕學者紛紛踴躍提問。
林慶波 教授
臺灣陽明大學
林慶波教授是國際著名的磁共振影像及腦神經造影研究學者,目前是臺灣陽明大學的教授、腦連結實驗室負責人、磁振影像核心設施主任、高齡研究中心副主任。並為腦連接期刊(Brain Connectivity)副主編、前沿腦影像方法期刊(Frontiersin Brain Imaging Methods)副主編。他為我們帶來了題為《通用齧齒動物成像技術和前景》的講座,不僅和大家分享了臺灣的頂尖分子影像實驗室在轉化醫學平臺中的使用經驗,也系統地和與會者介紹了實時光學成像技術與磁共振成像技術之間是如何配合使用解決重大科研問題的。
李百祺 教授
臺灣大學電機資訊學院
李百祺教授在超聲成像、光聲成像等領域有著近二十年的研究和開發經歷,取得了一系列國際公認的重要科技成果,並在超聲、光聲領域形成重要的國際學術影響力,主持了超聲領域多項研究開發,其研究成果多次獲得臺灣科學委員會的傑出研究獎項。他為我們帶來了題為《臨床前超聲的最新發展與應用》的報告,詳細的介紹了小動物超聲成像技術的原理、技術難點以及運用超聲技術實現疾病模型診斷與治療所取得的一系列最新研究成果。
Dr. Aymeric Blanc
Preclinical Applications Specialist
Mauna Kea Technologies,France
Dr. Aymeric Blanc畢業於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研究方向:運動控制神經科學和不同類型記憶之間的幹擾。Dr. Blanc現任Mauna Kea Technologies的臨床前應用專家,為我們帶來了題為《Cellvizio分子成像—細胞水平的在體實時檢測技術》(Molecularimaging with Cellvizio: see at cellular resolution, in vivo and in real time)的講座,詳細講述了Cellvizio的技術原理以及多項已發表的研究成果,系統展現了Cellvizio活體共聚焦技術在腫瘤血管研究、納米藥物遞送載體研究和神經生物學研究的重要作用。
王強斌 教授
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
王強斌教授是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科學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科院「百人計劃」研究院,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曾任上海交通大學納米科學與技術工程研究中心講師和Arizona State University生物設計研究院助理研究教授等。研究方向:納米材料的精準可控合成、表面功能化、近紅外螢光活體影像及其轉化研究。他為我們帶來了題為《高端近紅外成像技術:眼見為實》的報告,詳細介紹了近紅外二區成像的原理及其在臨床的手術指導、觀察蛋白在體內的循環行為、幹細胞研究中的廣泛應用。
洪學傳 教授
武漢大學藥學院
洪學傳教授現任湖北省楚天學者特聘教授和組合生物合成與新藥發現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鄧子新院士團隊核心成員。是湖北省科技進步促進會常務理事,湖北省保健食品和化妝品評審員,《醫藥導報》和《武漢大學學報自然科學英文版》編委。他給我們帶來了題為《有機小分子近紅外二區螢光成像》的講座,與王強斌教授的講座相呼應,拓展了近紅外二區在有機小分子上的應用,兩位教授對近紅外二區成像的研究系統、深入、細緻,不僅讓在場的每一位來賓更深入的了解了這項技術,也為與會者提供創新性科研思路。
胡碩 教授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
胡碩教授現任中國抗癌協會腫瘤影像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中華醫學會核醫學分會青年委員;中國醫師協會核醫學分會委員;湖南省核學會常務理事兼副秘書長;湖南省高層次衛生人才「225」工程人才。作為在場演講者中唯一的一位臨床醫生,她為我們帶來了《PET-CT---從基礎研究到臨床轉化應用的橋梁》的講座,詳細的介紹了從臨床的角度是如何看待轉化醫學研究與小動物實驗,以及PET/CT是如何在轉化醫學研究中的腫瘤研究、心血管疾病、神經系統和感染性疾病中發揮作用。
雷皓 教授
中科院武漢數學與物理研究所
雷皓教授先後任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研究員、磁共振基礎研究部主任、武漢磁共振中心副主任。他研究方向以重大神經/精神疾病的放射診斷及基礎研究為牽引,發展用於探測腦功能及其物質基礎的磁共振成像/波譜新方法與新技術。雷皓教授為我們帶來了題為《小動物磁共振影像-從結構成像到分子影像》的報告,深入淺出而幽默地將磁共振成像這一分子影像中最為艱深和複雜的技術普及給聽眾,不僅展現了磁共振成像在結構性成像中的強大優勢,也為聽眾展現了磁共振成像在功能磁共振、分子影像、代謝檢測上的豐富應用和闡述了其檢測原理。
由各位大咖嘉賓坐鎮,又有冷泉港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誠摯邀請,我們的會場上高鵬滿座,座無虛席。
每一位教授講完,在座的來賓都迫不及待地與教授們交流。
會上來不及問的,茶歇的時候繼續交流。
同時,也有非常多的老師和學生圍繞樣機熱烈地與冷泉港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應用專家們討論與交流。
整個大會學術氛圍濃厚,各青年學者與專家熱烈互動、思想火花四射。直到大會最後一位專家雷皓教授的報告結束,大家仍感覺到意猶未盡。
本次由冷泉港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舉辦的2017第九屆小動物分子影像會議-小動物活體高解析度成像技術峰會已經圓滿結束了。冷泉港生物將會帶來更高精尖的技術和尖端前沿的學術成果,匯聚更多相關領域的引領者,為廣大臨床醫生和科研工作者提供創新性科研思路、相互合作的平臺以及交流的機會,最終推動分子影像向縱深發展。讓我們共同努力,相約來年的第十屆小動物分子影像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