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新聞網7月30日電(通訊員 李水清 宋民航)7月21日至7月24日,由清華大學主辦、山東科技大學承辦的國際煤燃燒領域重要學術會議——第九屆國際煤燃燒學術會議(The 9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oal Combustion,簡稱ISCC-9)在青島成功舉行。
在7月22日舉行的大會開幕式上,大會主席、清華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系呂俊復教授致開幕辭。呂俊復回顧了歷屆ISCC會議的歷程,介紹了本屆會議的具體組織情況,並向國內外業界朋友們的支持表示感謝。開幕式由會議秘書長、清華大學李水清教授主持。
呂俊復致開幕辭
山東科技大學副校長周東華向260餘名國內外參會代表致以熱烈歡迎。他表示,多年來,清華大學與山東科技大學深入合作,相關院系立足於國家重大需求,在清潔煤、可再生能源等領域開展了長期不懈的艱苦攻關,實踐著一代又一代人的綠色能源夢想。
周東華致歡迎辭
義大利燃燒研究中心奧斯瓦達·塞內卡(Osvalda Seneca)教授在致辭中表示,中國的煤炭清潔燃燒的研究已經形成與國際並行的態勢,相關領域國際著名院所和科研機構與中國保持著長期緊密的合作關係。期待未來繼續加強國際間的深入合作,為中國乃至世界的煤炭清潔利用不斷作出新的貢獻。
奧斯瓦達·塞內卡致辭
開幕式後,呂俊復、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大學嘎斯·那森(Gus Nathan)教授、科廷大學吳宏偉教授,日本九州大學林潤一郎(Jun-ichiro Hayashi)教授,德國波鴻大學維克多·希爾(Viktor Scherer)教授分別作了大會特邀報告。
會議期間,來自中、美、德、英、日、韓、澳、俄羅斯、印度、越南等16個國家和地區的260餘位國內外專家和青年學者在6個分會場上,圍繞煤和燃料基礎性質、煤粉燃燒、流化床燃燒、低碳能源、汙染物控制、設計和運行經驗等6個主題進行了廣泛交流。與會專家學者討論研究成果,介紹國際發展動態,交流先進學術思想和技術,也對世界煤燃燒科技發展的願景進行了展望。
會議期間舉行了國際委員會例會。30餘位與會國際委員一致認為本屆會議取得圓滿成功,並就會議名稱、主題、邀請報告和下屆會議召開地點等提出建議。同時,國際委員會還頒發了ISCC傑出貢獻獎,以表彰清華大學毛健雄教授、周力行教授,瑞典查爾姆斯理工大學鮑勃·萊克那(Bo Leckner)教授對該會議系列作出的貢獻。
此外,相比於以往歷屆ISCC會議,本屆會議新增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美及中德國際合作項目專題討論會環節,各項目負責人及專家圍繞「未來潔淨煤利用科學與技術」這一主題展開了廣泛深入的交流。
會議期間,清華大學熱能工程研究所李水清教授、劉青教授、吳玉新副教授及山東科技大學土木工程與建築學院王翠萍教授帶領30餘名學生志願者隊伍圓滿完成會務工作,展現了清華師生熱情細緻的精神風貌,得到國際委員會及會議代表的充分肯定和讚揚。
供稿:能動系
編輯:程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