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客快訊】臺灣勞基法 - 休假新制 2017/1/1 施行!

2021-01-21 臺客生活網


12/6鬧得沸沸揚揚的勞基修法三讀通過囉~

主要變動在各項休假的規定上 - 部分新規對資淺的勞工是福音,但部分新規則讓企業主不太滿意... 究竟跟原來的制度差哪裡? 下面是小編匯總版上大大們的分享~


 


立法院院會12/6日三讀通過「勞基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包括一例一休、砍7天國定假日、增加特休假等。新制訂於2017年1月1日施行,旨在落實週休二日及國定假日全國一致。


第36條的「一例一休」

從現行的「每7日至少1日休息」修改為「每7日至少2日休息」,其中1日為「例假」、1日為「休息日」。

「例假」只有在天災、事變和突發事件的前提下,僱主才能要勞工上班,而僱主必須發給加倍工資,且補假給勞工。

「休息日」部份,勞工只要同意就可以上班,工資部分,2小時內,按平日每小時工資另給予1又3分之1,再繼續工作者,按平日每小時工資另給予1又3分之2。


7天國定假日砍了

條文修正第37條,由勞動部指定國定假日的權限,回歸內政部所訂定的《紀念日及節日實施辦法》;在該辦法中,應放假日為11日,勞工再加上5月1日勞動節,成為12日,明年起實施;少掉的7天國定假分別是:元旦隔日(1/2)、青年節(3/29)、教師節(9/28)、光復節(10/25)、蔣公誕辰(10/31)、國父誕辰(11/12)及行憲紀念日(12/25)。


特休假增加

未來工作滿半年、未達1年者,就享有3天特休假;滿1年有7天;滿2年、未滿3年者10天;滿3年、未滿5年是14天;第5年到第9年是15天;第10年起是16天;之後逐年增加1天,上限為30天。

護理人員等常碰到的「花花班」問題也確定通過修正,未來換班時,勞工至少有連續11小時之休息時間。


吹哨者(告密者)條款方面

第74條修正:未來僱主除了不得因勞工申訴公司而予以解僱外,還新增不得降調、減薪、損害其依法令、契約或習慣上所應享有之權益,或其他不利之處份;主管機關或檢查機構也應對申訴人身份資料嚴守秘密,不得洩漏足以識別其身份之資訊,否則要追究刑事及行政責任,還要賠償勞工。

此外,條文也明確定義,主管機關或檢查機構接獲第一項申訴後,應為必要之調查,並於60日內將處理情形,以書面通知勞工。

在條文第79條中,則修正加重對違法僱主的處罰,罰鍰最高可罰至150萬元新臺幣。




  


P.S.本篇內文來自會員在臺客生活網網站上的分享,若有誤觸版權問題,請通知我們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臺客須知】臺灣勞基法大幅修正 - 休假怎麼算?
    臺灣《勞基法施行細則》32年來最大幅度修正,自今年6/18開始生效 - 特休假制度修改、勞僱雙方可自行約定年度期間等。以下有版上大大們的分享,大夥一起來看看!! 《勞基法》一例一休制度去年底陸續上路,其中特休假制度有大幅改變,除資淺者特休假大幅增加外,明訂勞工有優先排假權,且年度終結時,僱主要未休特休假折算日薪發給勞工。
  • 【臺客提醒】2018/05 臺灣最新育兒補助政策!
    為解決少子化危機,臺灣16日公布"友善育兒環境對策":原0-2歲每人每月2500元的育兒津貼(中/低收入戶每月4000元/5000元),將擴大發放範圍至0-4歲。其中0-2歲將從今年8月起放寬父母雙薪、單親,或由爺爺奶奶幫帶的幼兒也能領取,受益人數從原14.3萬人,增加為26.6萬人;2-4歲育兒津貼則從明年8月起開始發放,預計受益對象40萬人。
  • 【臺客提醒】2018臺灣新制(交通運輸篇)
    新的年度即將到來,臺灣多項新制度也將陸續登場 - 交通運輸類應該是跟最多人相關。
  • 【臺客提醒】海外打拼勞保怎辦?
    10/25大陸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針對港澳臺居民推出最新法規,若在臺灣有參加社會保險,可免除在大陸繳交養老、失業保險 - 這或許可促使在陸居住的臺客開始補繳國民年金。 臺灣勞保參保資格《勞工保險條例》施行區域為臺灣、澎湖、金門及馬祖地區,只有經公司派遣出國提供服務的勞工才可由原投保公司繼續加保。
  • 【臺客生活】臺灣託育/育兒津貼又加碼囉~
    臺灣衛福部為了紓解少子化危機,2018年5月推出新版育兒/託育津貼;8月又針對中低收入家庭加碼福利。    2018年8月開始執行的新制,主要在增加對0-2歲託育的補助:1.申請條件:以下3點皆應符合(1)家戶綜合所得稅率未達20%。
  • 【臺客報報】國民年金補助- 臺客媽媽們別棄權哦~
    臺灣勞保局近日發現,約有4,347名媽媽符合資格卻沒有領取,提醒若超過5年請求權時效,補助將全部充公。在大陸工作的臺客們,您身邊有這樣的臺籍媽媽嗎?記得提醒她喔,趕快在時限內返臺時記得安排一下去請領喔,別白白損失自己的權益~
  • 【臺客遊學】渡假學習 英語1對1
    交通便利:宿霧市位處菲律賓中部,是菲律賓主要的國際航班中心 - 臺灣、北京、上海等多個城市皆有直飛航班。課程費用:臺幣60,000元(臺客網用戶5/15前報名,可享有1,000元優惠!額滿為止)* 約人民幣13,100元 (以報名繳費時匯率為準)* 費用包括:三週英語課程、入學註冊金、每日三餐、4人房住宿、宿霧機場接/送機、菲律賓簽證/學習許可證等、週末活動(市區觀光/薄荷島及資生堂跳島/志工活動)。
  • 臺灣9月上路交通新制、秋冬旅遊等補助 一次搞懂
    在大陸發展的大大們,很多人固定的時間還是會回臺灣看看家人或散散心或充電充電,所以臺灣的新聞不可不知喔~
  • 【臺客資訊】臺胞證&護照遺失怎麼辦?經驗分享彙整
    一般來講,若是六個月內出國且身上帶有身分證正本或臺灣駕照正本或健保IC卡等相關有身份證字號之證件者,可以由大陸地區搭機經香港轉搭華航或長榮班機返臺。1.大陸辦登機手續時提供臨時臺胞證及報案證明,大陸航段航空公司會讓您登機到香港。2.到達香港,到轉機櫃檯辦理登機手續時提供:1.報案證明 2.身份證件。
  • 【臺客甩賣】跳蚤市場2016/1-4月匯整
    臺客生活網的跳蚤市場一向很活絡,小編看到很多好物,趕緊整理一下上一季的東西,大家一起來尋寶吧~~提醒各位大大
  • 離婚登記新程序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原標題:離婚登記新程序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婚姻家庭編新增30天「離婚冷靜期」,僅適用於協議離婚。國內居民離婚登記須知夫妻雙方自願離婚的,應當書面籤訂離婚協議(申請時提供初審,不需要籤訂;在申請發給離婚證時,在婚姻登記員面前籤署),並親自到婚姻登記機關申請離婚登記。
  • 2017臺灣美食展在臺北繽紛開幕
    人民網臺北7月21日電(記者劉慧)由臺灣觀光協會主辦的以「繽紛食代」為主題的2017臺灣美食展今天在臺北世貿一館拉開帷幕。 在食之藝展區,主辦單位邀請眾多臺灣知名老店推出懷舊臺灣料理,希望民眾能通過美食,找回記憶中和土地、親情與友情連接的臺灣味。 據介紹,在食之育展區中特別規劃了「惜食」的主題。
  • 2017年第三屆臺灣國際武術功夫節
    備註:1.這次來臺灣,組委會與臺灣旅行社安排5日行程與7日行程兩種,依規定:一律團進團出。 2.兩天賽事中,一天無賽事者〈第一天比完第二天無賽事者,或第一天無賽事第二天才比賽的〉空檔當天組委會免費招待一日的旅遊行程。
  • 韓政府推新育兒政策 男性休假每月補1萬元
    韓政府推新育兒政策 男性休假每月補1萬元 2016年08月26日 16:05:06  來源:環球網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韓聯社8月25日報導,從
  • 3月新規:新證券法3月1日起施行
    種內容涉嫌違法……3月起,一批新的法律法規將影響我們的工作生活。試點機動車檢驗標誌電子化等6項新措施3月1日起實施公安交管部門將啟動6項便民利企新措施。新《證券法》3月1日起施行2019年12月28日上午,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全體會議審議通過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修訂後的《證券法》於2020年3月1日起施行。
  • 【臺客分享】返臺期間,不求人的免費上網小秘訣
    ,相關的介紹可以先上網站,參考小編之前發表的這篇說明喔~http://www.tklife.com.cn/thread-178660-1-1.html而這張額外提供的「4G LTE網路七天免費體驗」的SIM卡,是不可以打電話的,只能上網喔,而且期限到後自動失效,無須繳回這張SIM卡,
  • 【臺客分享】中秋烤肉 - 採買多用心,歡樂才"食在"~
    烤肉應注意:1.烤肉時應避免讓食材直接碰觸到炭火2.肉類和海鮮應先煮過再烤,會較省時且不易焦。3.應該要用不鏽鋼容器或錫箔紙把食材和炭火隔開。4.烤肉的環境一定要選在通風的地方,讓炭火產生的一氧化碳能流通。
  • 臺灣的名產-1
    除了鳳梨酥,還想買些臺灣特產,卻不知買什麼?那我就來推薦幾個。
  • 2017年1月1日一批新政將實施:信用卡每日最多提現1萬元
    該司法解釋將於2017年1月1日起施行。  我國首部《中醫藥法》誕生 遵循「規範與扶持並重」  濟南大明湖2017年起全部免費開放「還湖於民」  濟南市大明湖風景名勝區收費開放區域於2017年1月1日起對社會免費開放。屆時,大明湖新、老區將合為一園,海內外遊客可免費遊覽該景區。
  • 便利貼臺灣豬之亂
    事實上,民進黨政府強力進口美國萊豬的新威權主義專斷作為,在政治上缺乏民主諮商與溝通的「源頭管理」,後續任何的補救性配套措施都屬治絲益棼,更凸顯進口「萊豬」只為向美國示好。持平而論,鬍鬚張貼上農委會「中央畜產會」認證核頒的臺灣豬標章,目前對民眾的食品安全衛生並不會造成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