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湖南醫療美容行業輿情分析報告

2020-12-23 湖南在線

2019年湖南醫療美容行業輿情分析報告

華聲在線輿情中心

2020年1月10日

2019年湖南醫療美容行業輿情分析報告

一、輿情概述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對美的追求也日益提升,在醫療美容行業蓬勃發展的同時,無證超範圍行醫、虛假誇大宣傳、整形美容「套路貸」、填充材料以次充好、渠道醫院高額回扣等逐漸成為輿論關注焦點,行業輿情熱度持續上升。

就湖南醫療美容行業而言,涉及到品牌宣傳、機構管理、醫療質量和營銷模式的輿情頻發,媒體聚焦度越來越高;同時,「兩微一抖」等平臺上,消費者維權爆料時有發生。媒體從不同領域、不同角度解讀行業亂象,引發輿論對行業未來發展的思考。

6月11日,《湖南日報》社情民意版刊發《醫療美容亂象值得關注》,文章梳理了近年來我省醫療美容市場存在的亂象,從效果不佳、收費不透明、超範圍行醫、黑醫美機構泛濫等問題出發,呼籲建立起監管的長效機制,確保我省醫療美容市場的健康發展。

8月8日,《法制日報》刊發了《問題機構前僕後繼 長沙醫美行業病灶究竟在哪裡》,文章梳理了長沙醫療美容行業的種種亂象,並指出目前以長沙為代表的省內醫療美容機構主要存在無證經營、超範圍經營、醫生沒有從業資質、渠道高額返利等突出問題,消費者不僅被忽悠花費巨額費用,身體還受到損害,引發諸多投訴。

8月12日,自媒體平臺金評媒推出《新氧:販賣流量成主營,醫美糾紛遭投訴》一文,文章通過對第三方平臺平臺新氧2016-2018年從虧損到盈利轉變的深入分析,指出目前新氧從不掙錢「中介模式」變為平臺引流、開發二次消費的「流量變現」服務模式,短時間內獲得大量美容機構砸錢推廣。有業內人士表示,醫美是一個暴利的行業,大多數醫美機構都願意砸錢推廣,只要平臺能給它們帶來流量。如不能平衡好商業化和用戶體驗、用戶利益,平臺就會成為『醫美墳場』,產生各種事故。

二、傳播情況

據湖南日報中央廚房輿情大數據顯示,從201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涉及「湖南 醫療美容」相關網絡信息共計330296條,其中國內新聞信息5233篇,微博信息316912條,微信信息5791條,客戶端345篇,論壇信息1802條,博客3篇,電子報197篇,境外媒體13篇。

輿情熱度趨勢圖(2019.1.1-2019.12.31)

經過對「投訴、以次充好、無證行醫、超限經營、偷換假體、毀容」等數十個敏感詞進行行業、區域精準跟蹤監測,共收集到相關敏感輿情10704條,其中國內新聞信息204篇,微博信息10109條,微信信息312條,客戶端22篇,論壇信息37條,電子報18篇,境外媒體2篇。

敏感輿情走勢圖(2019.1.1-2019.12.31)

從全年來看,上半年3月至5月,下半年11月至12月輿情熱度高位運行,敏感輿情複雜多變、突發輿情「破窗」引發輿論關注。

從熱度來看,輿情峰值出現在4月22日為324,事件為長沙警方公布打掉12個「整形套路貸」涉黑團夥,這些團夥用「整形貸」等引誘女性貸款整形,一旦無法還貸,便強迫她們賣淫,引發輿論廣泛關注。此外,10月29日、12月11日出現的次高峰值系長沙政法頻道《長沙女孩整容後變歪嘴,維權無果躺地痛哭:把我整成這樣,還怎麼嫁人?》報導引發,2019年9月,來自永州的黃女士在天心區的「美蒂柯整形醫院」接受了臉部整形手術,可在手術後不到半個月時間,黃女士發現自己的嘴歪了。10月29日首次報導後,12月11日再次引發網友關注,形成二次輿情峰值。

三、研判分析

經過2013年至2017年的高速發展,湖南醫療美容行業已進入調整洗牌階段,人才供給與行業發展需求不匹配、中下遊機構拓客競爭加劇、準入門檻低等因素,催生超限執業、渠道分銷模式、套路貸款等亂象,導致負面報導頻現,行業飽受詬病。

1.醫美事故頻發,微博成為主要傳播平臺

數據來源對比圖

如圖顯示,微博已經成為醫療美容主要輿論場,共計316912篇,佔95.95%。分析發現,與上年相比,微博平臺上網絡維權事件數量有所下降,但單個事件的傳播力、影響力顯著增強,「尖叫效應」「破窗效應」疊加,引發網絡輿論對湖南醫療美容行業的質疑,負面傾向嚴重。

微博情感分析圖

分析發現,醫療美容消費人群主要集中在學生、白領、網紅、私營業主、文娛產業從業人員等,他們能夠熟練運用社交媒體、網絡平臺,因此出現問題後優先選擇微博、微信圈群等發聲維權。

2.媒體曝光常態化,輿情本地化聚集效應顯著

媒體活躍等級統計圖

本地媒體中,華聲在線《湘問·投訴直通車》、紅網《百姓呼聲》是主要的輿情首發平臺,瀟湘晨報、三湘都市報、都市頻道、政法頻道等是主要的原創報導媒體,今日頭條、新浪、網易等商業門戶或客戶端是主要傳播擴散渠道。

報導情感走勢圖(2019.1.19-2019.4.20)

近些年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前後,醫療美容行業都是媒體關注的焦點,負面情感階段性攀升。湖南日報輿論監督部、華聲在線、新湖南聯合推出《湖南醫療圈不得不說的事》,重點整理《湘問·投訴直通車》平臺醫美相關數據,曝光各類陷阱、潛規則,為消費者維護合法權益;紅網健康頻道推出《2018年湖南醫療健康行業典型維權案例教你如何維權》,發布典型案例為消費者提供警示和參考的同時,引導消費者通過合理途徑維權。

3.輿情趨向分化,中小機構成「重災區」

醫療美容機構投訴量佔比圖

綜合來看,消費者投訴在頭部機構和中小機構中均有發生,中小醫療美容機構已成為消費者投訴維權的重災區,2019年湖南中小醫美機構相關負面信息共計10288篇,佔投訴總量的95%。頭部醫療美容機構在機構運營、手術規範、醫生資質、品牌管理等方面制度相對健全,在手術效果保證和售後服務流程等方面較為規範,而中小醫美機構大多脫胎於工作室、美容院,手術操作、假體植入、術前麻醉、術後護理、醫療器械使用不規範的情況較為突出,術後感染、效果不佳等問題較為常見。

3月14日,《瀟湘晨報》報導稱,長沙杜女士在湖南芯氧醫療美容醫院做完雙眼皮手術後,左眼留下疤痕,經湘雅醫院診斷為「皮膚壞死」,向醫院提出130萬元的賠償。然而該醫院認為杜女士在惡意中傷,反向杜女士索賠200萬元。

4.地域差異較大,長沙輿情繼續領跑全省

地州市輿情數量統計圖

因長沙醫療美容機構眾多,醫療資源集中,消費群體龐大,輿情呈現出高發、頻發態勢,佔全省輿情總量的97%。

除長沙外其它地州市輿情總量統計圖

此外,值得重點關注的是,隨著我省醫療美容機構向市州「跑馬圈地」,永州、常德、株洲、衡陽等地輿情快速增長,與當地整形美容市場發展速度成正比。

5.整形貸款,成為輿情最大「爆點」

2019年我省醫療美容10大熱點事件

縱觀2019年湖南醫療美容行業熱點事件,「整形貸」成為全年高頻詞。辦理分期整形貸款,能夠有效緩解資金壓力,成為近幾年拉動醫療美容行業高增長的有效手段,也受到一些消費者的歡迎。但風險在2019年集中爆發。4月19日,長沙警方破獲了多個多以無業女子、在校女學生等年輕女性為對象,以「無抵押私貸」「美容佳麗貸」為招攬,「套路」壓榨貸款人,強迫、組織賣淫的「套路貸」犯罪團夥,引發輿論強烈關注。

四、輿論焦點

沒有從業資質卻堂而皇之地開門營業,違規操作非法實施全麻手術,吊銷證照後「換馬甲」重新開業,以「渠道醫院」模式獲取高額返點……2019年,虛假誇大宣傳、材料以次充好、價格不透明、維權糾紛不斷、超限超範圍手術,渠道顛覆醫美價值鏈,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

1.虛假宣傳誇大宣傳

在關於醫療美容的消費投訴中,消費者往往被「一針見效」「無毒副作用」「輕輕鬆鬆躺著變美」等醫療美容廣告迷惑,最後手術效果與消費者預期相距甚遠,給精神和肉體帶來雙重痛苦。

2.偷換假體以次充好

說好的使用指定假體進行手術,醫院卻偷換品牌、產品,以次充好導致術後效果不佳。消費者投訴稱,在長沙希美整形做了鼻綜合手術,鼻梁墊高、鼻頭縮小、鼻翼縮小手術。消費者選擇了貴的3段假體,術中竟然被換成了便宜的二段式假體。(據三湘都市報)

3.推脫責任維權苦難

手術後身體出現各種問題,醫美機構卻以「個體差異」「正常情況」「處在身體恢復期」等為由推脫責任。今年25歲的長沙市民戴女士於2017年12月在瑞瀾醫療美容醫院做了自體脂肪豐胸術,術後20天左右,左胸出現疼痛、滲液等症狀,持續治療1年多,仍未徹底痊癒。但瑞瀾醫療美容醫院稱,戴女士的情況並非術後感染,而是一種名為「自體脂肪液化」的術後併發症。(華聲在線)

4.超限手術事故頻發

導致醫療事故頻發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醫美機構違規實施全麻手術。2013年新的《醫療機構管理條例》頒布後,規定醫療美容門診部不能設立麻醉科室。據業內人士透露,長沙雨花區、開福區5年內沒有任何一家醫美門診部獲得麻醉科資格審批,而嶽麓區醫美門診部只要符合條件就可以設立麻醉科,導致市內醫美門診部向嶽麓區遷移。相關數據顯示,目前長沙市醫美機構多達160多家,嶽麓區醫美門診部有近50家,數量居長沙市首位。

5.渠道推廣擾亂市場

為了獲取潛在的消費者,部分醫療美容機構向美容院、美髮店、美甲店、網紅、微商承諾高額回扣,以獲取源源不斷的客源。這些醫院的月營業額多則上百萬甚至上千萬,卻在公開渠道幾乎查詢不到任何信息。在業內,它們被稱為「渠道醫院」。

據南方周末記者調查,在國內幾大知名的網際網路醫療平臺上,開內眼角的市場均價約在2000-6000元不等;假體隆鼻,最貴的不過2.5萬元。而經過「朋友轉手」,手術價格瞬間翻倍。

另據業內人士透露,部分中間渠道機構甚至要求對消費者的定價權。長沙市醫療美容協會會長肖徵剛稱,渠道模式進入行業導致經營結構發生變化,帶客高額回扣造成了嚴重的信任危機。目前,長沙70%的醫美機構是渠道模式運營,嚴重擾亂了醫美行業市場。

6.監管不嚴準入門檻低

有業內人士稱,有些機構雖然被吊證處罰,但受到的影響並不大。換個地方「另起爐灶」,重新更名後又成為一家合法的機構。有的甚至就在原址上換個名字繼續開業,職能部門也照樣發證。

長沙市醫療美容協會會長肖徵剛認為,目前,長沙市衛健主管部門對醫美機構準入門檻極低、把關不嚴,導致醫美機構泛濫。對於醫美門診部麻醉科的設置,沒有統一標準,逐級推諉踢皮球。長久下去,長沙的醫美行業將更加混亂。(據法制日報)

五、工作建議

只有行業健康發展,醫療美容機構才能獲得長久、穩定的發展空間。回顧醫療美容行業發展歷程,從廣告轟炸到搜索競價,從自媒體運營到第三方平臺導流,再到渠道轉診,砸下重金換取關注流量,重營銷輕產品、重宣傳輕療效的思維在業內盛行,導致虛假宣傳、誇大宣傳屢禁不止,各種問題頻出,消費者對醫療美容行業的質疑聲量不斷增大。如何引導行業向上向善,有序經營,可持續發展。華聲在線輿情分析師認為,應從如下幾個方面著力:

一是重構行業價值,回歸醫療本質。只有重構醫療美容行業價值,回歸醫療本質,才能讓醫美行業健康、有序發展。下一步,應打破「重營銷」發展模式,讓從業者和消費者對整形美容的醫療本質認知趨同一致,構築以醫生、技術為核心的行業價值體系。不論是醫美投資者還是醫美從業者,都不應該把醫美只當作一門生意,應該對所從事的事業,對人的生命與健康存有敬畏之心。

二是加強行業自律,避免惡性競爭。在相關部門切實加強監督管理、提升準入門檻的同時,醫療美容行業也應加強行業自律。行業協會在積極引導醫療美容機構健康發展的基礎上,還應扮演好「裁判員」角色,在出現醫療事故、維權糾紛時,發揮好協調醫患雙方矛盾、權威認定等作用。此外,對於惡性競爭等擾亂市場秩序的行為要予以堅決抵制,避免「劣幣驅除良幣」,淨化市場環境。

三是強化監督管理,構筑陽光醫美。醫療美容行業蓬勃發展的同時,監督管理還應跟上。提高準入門檻的同時,還應進一步強化對從業醫生的資質審查和廣告宣傳的審定,尤其是消費者反映強烈的「渠道醫院」違規推廣、高額回扣等相關問題。只有讓技術領先的醫療美容機構和醫德高尚從業人員脫穎而出,才能為消費者提供更加安全優質的服務,提高整個行業的滿意度、美譽度,構筑陽光醫美形象。

2019年湖南省醫療美容10大熱點事件

(數據來自湖南日報中央廚房輿情大數據系統)

1.長沙警方破獲特大「套路貸」涉黑惡系列案 解救106名受害女性 熱度值:79 長沙晚報

長沙市公安局在偵辦一起涉黑專案過程中發現長沙有數個「套路貸」團夥與強迫、組織賣淫團夥相勾結,通過「佳麗貸」「整形貸」「零用貸」等形式,以「無本還息」「無抵押」快速貸款為噱頭,利用虛假廣告、借貸軟體等吸引無力支付高額整形款、急需借錢的女性,誘其到指定非法醫療美容醫院整形,一旦其無力還貸,便會將受害女性的貸款合同以「解套」等形式轉賣給組織、強迫賣淫團夥,強迫控制其到娛樂場所甚至境外賣淫「還貸」。

4月19日展開統一收網行動,長沙警方共摧毀「套路貸」涉黑涉惡團夥12個,抓獲165名犯罪嫌疑人,刑拘146人,解救106名受害女性。

2.女子醫美機構打玻尿酸隆鼻 術後昏迷視力嚴重下降 熱度值:76 紅網

2018年12月12日,長沙芯美昕搞活動,推出一些微整形的項目,會員價低至一折。梁女士想讓鼻梁變得挺一點,在長沙芯美昕的工作人員推薦下,她在長沙芯美昕醫療美容門診部注射了一支玻尿酸隆鼻。注射後,梁女士感覺鼻子、眼睛、臉上像有無數鋼針在刺,人感到噁心嘔吐,天旋地轉,隨即被送往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救治。經診斷,梁女士右眼上瞼下垂,視力從1.5下降至0.3,原因是視網膜分支動脈阻塞。長沙芯美昕院長文先生回應,整形存在一定風險,梁女士的情況並非醫療事故,而是併發症。

3.問題機構前僕後繼 長沙醫美行業病灶究竟在哪裡 熱度值:69 法制日報

有的醫美機構無全麻手術資質,卻鋌而走險非法實施全麻手術;有的醫美機構醫生沒有從業資質,卻堂而皇之地開門營業;有的名為整形美容,卻以傳銷模式拉人頭發展下線牟取暴利;有的在被主管部門吊銷證照後,卻「換個馬甲」在原址重新開業……

長沙市醫療美容協會會長肖徵剛認為,目前,長沙市衛健主管部門對醫美機構準入門檻極低、把關不嚴,導致醫美機構泛濫。對於醫美門診部麻醉科的設置,沒有統一標準,逐級推諉踢皮球。如今,麻醉科的設置已成行業發展瓶頸。長久下去,長沙的醫美行業將更加混亂。

4.新氧:販賣流量成主營,醫美糾紛遭投訴 熱度值:37 自媒體 金評媒JPM

早期,新氧的主要收入來源於預訂服務。但是,絕大多數醫美項目往往需要消費者到店進行服務,機構和用戶很容易不通過新氧平臺交易,如此一來,新氧就變成了一個中介機構,無法得到佣金。

面對市場困境,新氧開始改變商業模式。到了2018年,信息服務費變成了新氧的主要收入來源,佔全部收入的69%。有業內人士表示:「新氧的商業模式類似汽車之家,都屬於二道流量生意,變現方式也很類似,圍繞廣告變現、品牌曝光,預定業務(按比例抽傭),來做低頻率、高客單價、有一定成癮性的生意,他們賺的是信息流量錢和交易佣金。」

5.長沙女孩整容後變歪嘴,維權無果躺地痛哭:把我整成這樣,還怎麼嫁人? 熱度值:36 長沙政法頻道

2019年9月,來自永州的黃女士在「美蒂柯整形醫院」接受了臉部整形手術,可手術不僅沒讓自己變美,反而成了一場災難。

黃女士自己經營著一家美容院,一開始她並沒有做整形手術的想法,是美蒂柯整形醫院的工作人員多次到她店內進行推銷,並承諾只要她進行整形,就能以「拉人頭」的方式進行合作。9月6日,黃女士同意了對方要求,從網上貸款4萬元,來到了美蒂柯整形醫院接受整形手術。可沒想到,整容變毀容,術後,黃女士的嘴都歪了。黃女士多次找到醫院討要說法,但一直沒有得到回應。

6.長沙鵬愛醫院盜用學術報告照片,編造虛假概念欺騙患者 熱度值:35 瀟湘晨報

湖南省醫療整形美容協會會長譚軍實名舉報,稱長沙鵬愛醫療美容醫院的疤痕修復中心,不但盜用他的學術報告照片,而且還亂打祛疤概念,用偽科技,涉嫌欺詐消費者。

從宣傳資料上來看,長沙鵬愛醫療美容醫院打出了離子靶向多維綜合祛疤三大過程,軟化,重構,修復,看上去非常高端專業。譚軍說,該治療方法就是利用消費者不懂醫學專業,編造出來一些高大上的詞語,迷惑消費者。

7.女研究生整形致大小眼維權2年 醫生涉嫌篡改病歷 熱度值:31 中國經濟網

早在2年前,彭娟在開福區一家名為姬妍星願的美容機構做了一個眼綜合的手術,本想擁有一個完美雙眼皮的她,在手術後卻發現兩隻眼睛被整成一大一小,出現嚴重不對稱,並伴隨視力下降和乾眼症等症狀。

彭娟質疑這家整形機構從業人員的相關資質,並向整形機構提出索賠。2年時間內,她跑了10多趟醫院進行協商,6次前往開福區衛計綜合監督執法局投訴,發現該整形機構存在病歷造假,助理醫師單獨執業的情況,向司法鑑定機構提出鑑定。姬妍星願機構法人代表趙甜表示,其不清楚此事具體情況,已經全權委託律師處理。

8.什麼情況?長沙女子整形後皮膚壞死,上網發帖反遭醫院索賠 熱度值:27 中國青年網

由於愛美心切,杜女士在朋友的介紹下,去湖南芯氧醫療美容醫院做手術。當時,她交了2.3萬元,預約了「資歷很深」的蘇醫生,但手術當天,蘇醫生並未現身,而是換了一個醫生。手術次日,杜女士發現眼皮被割處仿佛生膿,眼睛、臉腫得很厲害。事後,整形醫院帶杜女士到湘雅醫院諮詢,退了杜女士2萬多元整形費,並答應賠償她的損失。

拿到湘雅醫院「皮膚壞死」的診斷書,杜女士向整形醫院提出130萬元的賠償。然而在協商停滯不前時,杜女士卻收到來自開福區法院的傳票,整形醫院認為杜女士在網上發帖"黑"醫院,反向杜女士索賠200萬元。

9.女子整容兩天後發現懷孕,痛斥醫院:為何不做孕檢? 熱度值:16 長沙政法頻道

5月7日,長沙市民徐女士因為身體不適,出現疑似懷孕的徵兆來到了醫院檢查,竟意外發現自己已經懷孕40多天了。聽到這個消息後,徐女士自述心情一下子跌落到了谷底,因為兩天前她在美容醫院做了臉部脂肪填充手術,注射了大量麻藥,而在此之前她還服用了大量藥物。

如今她氣憤地表示在整容手術前,醫院分別在4月24日以及做手術的前一天——5月4日,對她進行了兩次體檢,均未檢測出她懷孕的情況,而追問之下,醫院明確告知徐女士,根本就沒做孕檢。

10.女子花6萬多元求美 整容後睡覺右眼無法完全閉合 熱度值:12 華聲在線

邵陽劉女士通過某渠道代理人引薦,在長沙麗恩定製了整形套餐,包含全切雙眼皮、開眼角、翹睫、縮唇等項目,總費用加貸款利息共計6萬多元。「相比其他機構這個收費已經很貴了,沒想到做完手術,我的眼角明顯不對稱,右眼閉合困難,唇部形態沒有任何變化」,劉女士表示,術後第七天她就發現雙眼形態有問題,但院方堅稱手術很成功,並稱消腫後就會恢復正常。

消腫後,劉女士發現情況並沒有好轉,再次與醫院溝通要求修復,院方表示,只要「放棄修復」,便可贈送黑臉娃娃和水光針項目。「這兩個項目加起來最多只值一兩千塊,但我做眼睛修復起碼要一萬多。」劉女士未同意放棄修復。

如需了解更多輿情信息,請添加微信公眾號:

相關焦點

  • 2014年度長沙醫療美容行業市場滿意度調查報告(全文)
    長沙是國內醫療美容相對發達的城市,市場規模居中部各大城市之首。消費者對長沙整形美容機構服務是否滿意?為促進行業健康有序發展,了解行業發展現狀,找出問題和不足,切實保護消費者權益,2015年「3·15」前夕,經報備省衛生監管部門,華聲在線啟動「長沙醫療美容機構服務質量滿意度調查」,現將調查數據和分析通過本報告予以真實反饋。
  • 2020年315晚會「可諾丹婷虛假廣告」問題曝光輿情監測報告
    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醫療美容投訴達3535件,而2018年全年的投訴統計數據僅為5427件;在投訴平臺聚投訴和黑貓投訴上醫美類投訴分別有139條、233條有效數據。由於醫美行業醫療技術力量有限、收費混亂、監管不力等因素使得醫療美容行業出現糾紛多,投訴多的局面。
  • 中國美容連鎖業行業現狀調研分析及市場前景預測報告(2020版)
    中國美容連鎖業行業現狀調研分析及市場前景預測報告(2020版)最後闡明美容連鎖業行業的投資空間,指明投資方向,提出研究者的戰略建議,以供投資決策者參考。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中國美容連鎖業行業現狀調研分析及市場前景預測報告(2020版)》是相關美容連鎖業企業、研究單位、政府等準確、全面、迅速了解美容連鎖業行業發展動向、制定發展戰略不可或缺的專業性報告。
  • 2020年中國醫療美容行業市場分析:市場規模將超170億 非手術注射...
    中國醫療美容行業發展概況分析醫療美容(Medical Cosmetology)是指運用藥物、手術、醫療器械以及其他具有創傷性或者不可逆性的醫學技術方法對人的容貌和人體各部位形態進行的修復與再塑的美容方式。我國醫療美容市場規模逐年增長,2019年市場規模近173億元。
  • 醫療美容行業亟需健全監督監管機制
    11月,中國整形美容協會發布了《醫療美容網絡輿情與風險預警簡報》(以下簡稱《簡報》),其採集了今11月1日至15日內全網的輿情與風險預警信息,直指醫療美容行業不良事件輿情高發,醫療糾紛、投訴及對行業的負面評價持續處於高位。   簡報還指出,報告期內,熱瑪吉項目的傳播度及關注度高,主要集中在熱瑪吉假冒設備、水貨探頭、不良反應、毀容等相關事件上。
  • 湖南開啟電商醫療美容大時代
    星辰在線訊(通訊員 鄒耀林)近年來,隨著國家對網際網路醫療的逐步放開,國家食藥監局《網際網路食品藥品監督管理辦法的推出》, 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支持社會辦醫是重點工作任務之一,為民營醫院的發展帶來新的機遇,騰訊、百度、阿里、京東、360等網際網路最強部隊紛紛布局醫療行業。
  • 中國醫療建築工程行業現狀調研分析及市場前景預測報告(2020年版)
    《中國醫療建築工程行業現狀調研分析及市場前景預測報告(2020年版)》主要研究分析了醫療建築工程行業市場運行態勢並對醫療建築工程行業發展趨勢作出預測。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中國醫療建築工程行業現狀調研分析及市場前景預測報告(2020年版)》給客戶提供了可供參考的具有借鑑意義的發展建議,使其能以更強的能力去參與市場競爭。
  • 2020-2026年中國汽車美容行業現狀調研分析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
    據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2020-2026年中國汽車美容行業現狀調研分析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顯示,伴隨著國內消費水平的不斷提高,國內汽車保有量也相應的不斷增加。國內汽車美容護理消費量增長明顯;**年國內汽車美容護理行業市場消費量達到1910億元。截至**我國生產汽車養護用品的企業大部分都是生產低檔產品的中小型企業,所以產品檔次總體水平較低。
  • 2020年10-12月中國家裝行業輿情監測報告
    iiMedia Research(艾媒諮詢)數據顯示,從2015年的1533.5億元到2019年的3861.7億元,中國網際網路家裝市場規模逐年增長。預計2020年中國網際網路家裝市場規模將繼續增長至4050.7億元。
  • 2020年第三季度中國美容美妝行業輿情監測報告
    一、2020年中國美容美妝行業發展概況 2015-2019年中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續增長 iiMedia Research(艾媒諮詢)數據顯示,2015-2019年,中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續增長
  • 未來5年中國整形美容市場發展分析預測
    中投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0-2024年中國整形美容市場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提到,《脂肪注射移植標準》是中國醫美行業自我監管的開始,2020年10月27日,中國整形美容協會發布《毛髮移植規範》團體標準徵求意見的通知,內容包括:毛髮移植的定義;臨床應用適應證等14項內容。
  • 整形醫療美容業風起雲湧,演繹「湖南現象」
    大事記    三四十年前   湖南省人民醫院就成立了整形外科。    2001年   華美醫療美容醫院起步。    2003年   亞韓醫學美容醫院開業,愛思特醫療美容醫院集團入駐長沙。    2005年   雅美醫療美容醫院拔地而起。
  • 熱瑪吉、隆鼻、玻尿酸排醫療美容不良事件前三
    半島全媒體記者 王鑫鑫根據國家衛健委辦公廳等8部委《關於進一步加強醫療美容綜合監管執 法工作的通知》(國衛辦監督發( 2020 )4號)中有關醫療美容相關行業組織「定期向社會發布醫療美容典型案件以及醫療美容相關手術、藥品器械使用的風險警示」的要求,中國整形美容協會開展了醫療美容網絡輿情監測工作。
  • 2020-2026年中國醫療信息化行業研究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
    據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2020-2026年中國醫療信息化行業研究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顯示,從**年開始,中國醫療信息化得到了快速發展,**年中國醫療行業IT花費是170.8億元,較**年增長了16.6%,**年中國醫療衛生行業的IT投資規模為224.6億元。我國醫療信息化發展迅速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政策的支持。
  • 「中國農業新聞網」2019年近13萬條農藥行業輿情信息分析,熱點話題...
    農藥輿情是涉農輿情的熱點行業。2019年農藥減量增效、農產品質量檢測以及農藥汙染防治工作取得明顯成效,農藥科學使用、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的探索和成果受到輿論肯定。媒體聚焦修訂農藥殘留等食品安全通用標準的頂層部署。與此同時,農藥殘留問題依然多發,農藥中毒事件、農藥汙染事件引發討論。農藥行業自身發展、農藥安全風險防範也面臨挑戰,相關輿情成為社會關注熱點。
  • 2020年中國雷射醫療設備行業市場現狀與發展趨勢分析 國產化進程待...
    《2020中國雷射產業發展報告》發布的數據顯示,2010-2019年我國雷射設備市場規模呈現逐年增長增長態勢。其中,2019年我國雷射設備市場實現銷售收入達658億元,同比增長8.8%,增速有所放緩。值得注意的是,受到2020年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全球經濟走勢不明朗,《2020中國雷射產業發展報告》預計2020年中國雷射設備市場整體銷售收入將會出現10年來首次負增長,約為645億元。
  • 2019年度高等教育網絡輿情研究正面熱點事件分析報告
    二、傳播載體:社交媒體、短視頻表現突出據《第44次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6月,我國手機網民規模達8.47億,較2018年底增長2984萬,網民中使用手機上網的比例由2018年底的98.6%提升至99.1%。而在我國網民群體中,學生最多,佔比為26%。
  • 中國農村醫療行業市場現狀研究與未來前景趨勢報告(2020年)
    《中國農村醫療行業市場現狀研究與未來前景趨勢報告(2020年)》依據國家權威機構及農村醫療相關協會等渠道的權威資料數據,結合農村醫療行業發展所處的環境,從理論到實踐、從宏觀到微觀等多個角度對農村醫療行業進行調研分析。
  • 2020年中國私人醫療美容市場規模及驅動因素分析
    中國醫療醫療市場增長快目前,中國已成為第二大醫療美容服務市場,並且市場規模不斷擴大。2014年醫療美容服務市場總收入521億元,2019年增至1521億元。預計2023年中國醫療美容服務市場總收入將達到3601億元。
  • 中國汽車美容行業現狀調查分析及市場前景預測報告(2020年版)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中國汽車美容行業現狀調查分析及市場前景預測報告(2020年版)認為,伴隨著國內消費水平的不斷提高,國內汽車保有量也相應的不斷增加。國內汽車美容護理消費量增長明顯;**年國內汽車美容護理行業市場消費量達到1910億元。截至**我國生產汽車養護用品的企業大部分都是生產低檔產品的中小型企業,所以產品檔次總體水平較低。此外,由於我國汽車養護用品市場的競爭格局比較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