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寮國農業等綠色產業發展現狀及政策走向
作為仍然以擺脫貧困為首要目標的國家,要求寮國發展綠色產業看起來並不合適。但隨著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普及,越來越多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也在注重研究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相協調的發展路徑。
通過發展經濟,解決國內存在的貧窮問題仍然是寮國的首要目標。隨著「資源換資金」戰略效應的遞減,同時為了實現寮國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培育寮國的綠色產業,具體包括農業、旅遊業、生物能源和水力發電。
寮國農業
2020年,寮國總人口的60%以上生活在農村地區,日常的收入來源於種植經濟作物和養殖動物。主要種植植物種類包括木薯、甘薯、芋頭、大豆、甘蔗、棉花、咖啡、茶葉、菸草和橡膠等。儘管80%的地形是山區,但是用於農業開發的土地超過33萬公頃,灌溉面積約為31.5萬公頃,預計到2020年將擴大到約47.6萬公頃。寮國農業系統分為兩大類—湄公河洪泛區及其支流的低地雨水灌溉系統和山地沼澤農業系統。寮國計劃投資部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上半年,農業約佔GDP比重為16.20%,農業部門對國內生產總值的貢獻隨著經濟的發展逐步下降,但是依然是寮國的主要產業。自給自足的、小規模經營是農業的一個特點,與東南亞其他國家相比,農業生產率和農業勞動技能水平較低。農業抗風險能力差,由於嚴重的洪水和乾旱等氣候衝擊,早在2016年寮國18.5%的人口曾出現糧食安全問題。
由於長期單一化種植和經營,化肥、殺蟲劑和除草劑等大量農藥的使用,製造業、旅遊開發等造成的負外部性,土地和地下水汙染等問題日益嚴峻。為解決這些問題,寮國尋求通過農林複合經營、社區資源管理和發展有機農業等方式,在發展農業與維護生態系統之間達到某種平衡。
寮國林業覆蓋面積大,是東南亞森林覆蓋面積最大的國家之一。但過去幾十年裡,城市擴張、工業開發、採礦、水電和基礎設施建設,都直接地造成了森林砍伐和退化。鑑於此,發展綠色農業和綠色林業,實現經濟發展和生態平衡顯得尤為迫切。寮國有139個受保護的森林,面積799萬公頃,其中國家級保護區49個,覆蓋面積748萬公頃。省級5個,佔地面積141, 633公頃,85個地區保護區面積366838公頃。此外,有176個保護區,面積為489萬公頃,其中24個是國家級保護區覆蓋377萬公頃,59個省級保護區,面積626499公頃;區域保護區93個,覆蓋面積達420678公頃;以及2個相鄰區域--Nakai-Namtheun和Hin Nam No,面積為77170公頃。在五個國家和五個省建立了保護森林分類計劃區域。最突出的是南沙國家保護區,擬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寮國還劃分了五個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區,其中包括:位於Nam Att-Phou Leuy的老虎保護區,位於Oudomxay的Sao La淡水鱷魚保護區,位於Savannakhe的馴鹿保護區和Bokeo的白頰長臂猿保護區。寮國擁有珍貴的生態獨特的森林。它們是寮國人民特別是偏遠山區的貧困人口和少數民族食物、醫藥、能源和收入的重要來源。森林佔國內生產總值的7-10%,佔非農業國內生產總值的15-20%。林業產業約佔寮國出口總額的三分之一;森林稅約佔政府總收入的11%。木材加工業就業人數佔所有製造業工作人數的四分之一。森林還保存了寮國豐富的生物多樣性並保護其土壤,流域和生物多樣性水資源。
寮國旅遊業
寮國新興綠色產業規模不大,但在所有綠色產業中,旅遊業仍然屬最為活躍的行業。從2015年到2019年,寮國旅遊業收入從4.06億美元增長到了8.72美元,年均增長率高達13.6%。在赴寮國旅遊的遊客中,泰國一直處於首位,但是泰國人來寮國的目的多為貿易往來,逗留的時間一般都比較短。2017年開始,寮國開始推廣原生態部落村莊和具有特色的異域風景,從而引領了寮國旅遊業的快速發展。2020年,受疫情影響,導致赴寮國的籤證手續複雜,進而赴寮國旅遊人數出現負增長。
寮國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寮國位於亞洲中南半島的東部,是東南亞唯一的內陸國家。它北鄰中國,南接柬埔寨、東界越南,西北達緬甸,西南毗連泰國。境內80%為山地和高原,且多被森林覆蓋,有「印度支那屋脊」之稱。地勢北高南低,北部與中國雲南的滇西高原接壤,東部老、越邊境為長山山脈構成的高原,西部是嵋公河谷地和嵋公河及其支流沿岸的盆地和小塊平原。全國自北向南分為上寮、中寮和下寮,上寮地勢最高,川壙高原海拔2000-2800米。最高峰比亞山峰海拔2820米。發源於中國的嵋公河是最大河流,流經西部1900公裡。寮國不僅擁有美麗的自然風光,由於有長期的殖民地歷史,建築形式和民間生活方式還保留著歐洲的一些習慣,如喝洋酒、西式餐點和用刀叉,使得寮國具有獨特的旅遊吸引力。寮國的琅勃拉邦市、巴色瓦普寺己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冊,著名景點有萬象塔鑾、玉佛寺,佔巴塞孔埠瀑布、琅勃拉邦光西瀑布等。寮國的消費水平較低,相對於周邊國家來說,去寮國旅遊的成本較低,寮國的旅遊業發展潛力非常大。
寮國生物能源
2016-2020年,寮國總發電量為67270.25千瓦時,27. 3億美元,年均增長14.09%。在太陽能發電方面,截至2020年11月,太陽能發電設備己經在農村安裝超過18,657戶,佔農戶總數的1.64%,覆蓋430個村莊。在瓦岱國際機場,一個裝機容量為236千瓦的太陽能發電站己經接入停車場電網當中。另一座150千瓦的太陽能裝置,也在EDL總部大樓投入使用。在生物能源方面,Savannakhet的甘蔗生物能站於2020年完成,其裝機容量達到12兆瓦。在Attapeu,生物能源和乙醇生產工廠的裝機容量高達30兆瓦。在Sayabouly,也己經建立5兆瓦的廢物產生生物能源和50兆瓦的生物能源站。在生物燃料方面,政府與Akotech建設了一個從棕櫚中提煉生物柴油的加工廠,每天生產2萬升;還有一個從Vernicia種子中提取生物柴油的加工廠,每天生產1000升左右。
寮國水力發電
寮國擁有豐富的水能源,有20多條流程200公裡的河流。其中最長的湄公河,下遊河流在寮國境內長達777. 4公裡。調查顯示,寮國利用河流可開發的水電裝機容量高達17267.8兆瓦。寮國水電站目前主要是由國有企業EDL開發和管理。新的水電站需要得到政府批准,水資源和環境局綜合評估,然後由財政部撥款,計劃與投資部進行建設過程監督並發放開發許可證。寮國非常關注水資源的合理利用。國家水資源綜合管理部門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完善水資源法;建立水質檢測實驗室,檢測水質量;建立氣象水文資料庫;改進國家水利戰略與政策;完成了對綜合水資源管理試點地區劃分,為開展培訓、研究、學習參觀和培養水資源管理意識等提供平臺。
政策現狀
目前,寮國在農業發展過程中,對環境的主要損害是農民使用違規農藥等化學品,導致土壤和水質惡化。自給自足的農業養活了寮國大部分的農民群體,但是對農藥的使用、土地的管理和水質的保護上,缺乏相應的監管機制,導致農土壤和水質惡化。缺乏農產品加工產業、農村電力不完善等問題,使得實現農村生產現代化的過程中,發展動力顯得不足。此外。政府對於農業發展管理政策不完全,沒有起到應有的指引和規劃作用。
在經濟增長和減少貧困的大背景下,寮國政府向私人投資和國外投資者提供國有土地特許權。農業用地是寮國第二大土地佔用類型,但其中的85%特許權被授予主要來自中國(50%)、印度、韓國、泰國和越南等國的外國實體,結果造成土地使用權從小規模農民向私人和外國投資者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轉移。寮國出租使用土地的方式分為兩種即特許權和租賃權,後者適用於私人開發的土地,租賃權的面積往往較小,期限較短;前者則適用於國有土地。規模和影響都更大,有長達30-50年的租期。獲得特許權的經濟體,需要向寮國政府繳納特許使用費,但是同時可以享受10-15年的免稅期。這種土地出讓和經營方式造成了土地的耗竭性使用,與發展綠色農業的目標和要求存在衝突。
政策走向
寮國的經濟基礎相對薄弱,只有運用外國投資者和私營企業的資本,才能夠真正推動綠色產業的發展。首先,寮國正在嘗試建立相應的金融和銀行部門,是綠色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只有這樣才能夠支持各種形式的企業和貿易,刺激中小企業和私人投資的增長。其次,特別值得關注的是改善農村金融服務。目前,只有很小部分農民可以獲得這種服務。隨著運輸方式的改進,通訊網絡和銀行業能力將不斷增強。為此,農業促進銀行(APB)將轉變成一個自我維持、市場導向的農村金融機構,農村和微型金融機構將成為寮國政府經濟發展規劃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為了發展綠色產業,要鼓勵各種小額金融機構的發展。因為寮國政府的生物能源等技術,是解決農村電力問題的關鍵。只有讓農村人民具有消費這些產品的能力,這些綠色能源技術才有需求。在小額金額機構發展方面,寮國政府正在制定可持續的法律規定,此外,2021-2025年,寮國政府嘗試建立一個財務自我可持續的農村金融機構,以彌補目前寮國國家銀行體系的漏洞,促進農村地區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