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平頂山市被農業部(現農業農村部)、國家發改委、科技部、財政部等八部委確定為第一批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範區(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這座開放、包容、務實、創新的城市,正以昂揚的姿態、嶄新的面貌,奮力開拓農業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新道路,努力為全省乃至全國農業發展提供「平頂山模式」。
新突破
全域實施現代生態循環農業
平頂山是一個資源轉型城市,在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過程中,農業綠色發展與資源環境約束間的矛盾尤為突出,解決畜禽養殖汙染問題也更為迫切。2014年,平頂山市委、市政府立足於全市農業發展基礎和資源條件,以生態文明觀為指引,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資源環境承載力為基準,確定「以畜牧業為龍頭,發展農牧結合、現代生態循環農業」的新思路和「循環農業+品牌農業+協同農業」的新戰略,先後印發《關於建設平頂山現代生態循環農業試驗區的意見》《關於印發平頂山市現代生態循環農業提升行動項目管理辦法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堅持用循環農業盤活存量,用品牌農業提升質量,用協同農業擴大優勢和增量,有力促進農林牧深度融合、產供銷相互銜接、一二三產聯動發展,農業效益新增10%以上,走出一條生態、安全、綠色、高效的農業發展新路子。
堅持穩糧增收,積極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四優四化」為遵循,不斷優化種植結構,調減籽粒玉米40多萬畝,建成生態糧45萬畝、飼料糧55萬畝;解決秋收玉米黃麴黴素超標問題,發展烘乾設施121臺套,烘乾能力達玉米總產量的50%。
堅持農牧結合,大力發展現代生態循環農業。規劃24個縣級現代生態循環農業試驗區,探索「農牧結合、林牧結合、加工帶動、養殖帶動、合作帶動、複合發展」6類循環企業發展類型,總結「農牧結合、就近利用;林牧結合、自然利用;協議消納、異地利用;無害處理、集中利用;加工制肥、分散利用;就地還田、直接利用」6種循環利用模式。全市發展循環農業企業210餘家,建成年處理能力達30萬頭的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廠1座,建成總產能達30萬噸的有機肥生產線9條。
堅持產業融合,著力拓展新產業新業態。啟動實施100個休閒農業發展計劃,大力發展鄉村旅遊,全市發展休閒農業經營主體643個,建成休閒農業園區40多個、都市生態農業示範區8個。
堅持創新引領,積極搭建服務平臺。搭建「項目、融資、科技、保險、市場、信息」六個服務平臺。融資平臺授信額達37億元,累計為農業企業融資10.6億元;近年來,銷往上海目標市場的農產品銷售額累計達50多億元;先後成立市循環農業研究院、市健康食品協同創新中心、現代菸草農業科技園和菸草全產業鏈博物館、國家菸草栽培研究基地平頂山實驗站等科研機構。市健康食品協同創新中心與14家企業或單位達成24個科研合作項目,其中10個項目取得階段性成效。
2014年,平頂山市在全國首創「百畝千頭生態方」種養結合循環發展模式。綜合考慮生豬糞便排洩量與土地消納能力,合理匹配養殖規模和種植用地,以100畝耕地為一個單元,建設一個佔地約3畝、每批出欄1000頭生豬的養殖生產線(年出欄兩批計2000頭),用100畝地來消納2000頭育肥豬的糞便,實現種養平衡循環發展,畝均效益較純種植可提高10倍以上。「百畝千頭生態方」種養結合循環發展模式,不僅是生態發展模式、經濟發展模式,還是產業扶貧發展模式,被省領導譽為「豎在田間地頭的扶貧車間」,被《中國農業綠色發展報告2018》納入地方篇十大範例。目前,全市發展「百畝千頭生態方」422條,共帶動貧困戶7231個,戶均增收3000元。
2016年9月,全國畜禽標準化規模養殖暨糞便綜合利用現場會在平頂山市召開,農業部(現農業農村部)領導、專家對平頂山市畜禽標準化規模養殖和畜禽糞便綜合利用的發展成就給予高度評價,市委主要領導代表平頂山市作典型發言,與會人員參觀學習平頂山市畜禽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和糞便綜合利用的典型模式。
平頂山市現代生態循環農業取得的成效得到上級部門和社會各界的充分肯定。2014年,平頂山市被列入全省生態循環畜牧業示範市;2016年8月,平頂山市被確定為河南省現代生態循環農業試驗區;2017年6月,平頂山市成為上海市優質農產品供應(平頂山)外延保障基地;2017年6月,葉縣和寶豐縣被確定為第一批國家畜牧業綠色發展示範縣;2019年11月,寶豐縣被確定為全國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先試支撐體系試點縣;央視新聞、新華社、《科技日報》、《農民日報》等主流媒體對平頂山農業發展的創新做法進行50餘次深度報導。
新階段
全力創建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範區(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
2015年5月,農業部(現農業農村部)、國家發改委、科技部、財政部、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水利部、國家林業局(現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八部委印發《全國農業可持續發展規劃(2015—2030年)》;2016年,中央1號文件提出「創建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範區」;2016年9月,八部委印發《關於印發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範區建設方案的通知》,正式啟動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範區創建工作。
2016年11月,平頂山市成立由市長任組長的創建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範區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負責統籌推進全市創建工作。
2017年3月,平頂山市政府印發《關於全面推進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範區創建工作的實施意見》,明確創建總體思路和建設目標,提出現代生態循環農業試驗區建設、農業農村環境治理工程、水土資源保護與生態建設工程、一二三產融合工程、品牌農業創建工程、農業可持續發展支撐體系建設6項重點工作。
2017年3月,平頂山市政府召開創建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範區動員會,分解各縣(市、區)和市直相關部門創建任務;2017年6月,先後召開3次創建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範區推進會,核實完善農業資源清單和基礎數據。
前後歷時500多天,先後經省農業廳(現農業農村廳)評審、初定、確定、二次核減確定、規劃二次編制、二次申報,國家部委答辯、公示、確定,2017年12月,八部委聯合印發《關於啟動第一批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範區建設開展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先試工作的通知》,平頂山市正式成為第一批40個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範區之一,試驗示範區同時也是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平頂山是河南省唯一入選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範區(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的單位,為全省、全市爭得新榮譽,極大地鼓舞和堅定了平頂山走好農業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道路的信心和決心,也預示著平頂山農業邁入新階段,進入高質量發展的「快車道」。
新發展
全面建設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範區(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
2017年6月,平頂山市按照農業部(現農業農村部)通知要求,在全域實施現代生態循環農業的基礎上,以「全綠色理念、全區域規劃、全循環發展、全創新驅動、全產業開發、全社會參與」為主旨,圍繞「農業產業、資源環境、農村生活」三個可持續發展,編制《平頂山市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範區建設規劃(2016-2030年)》《平頂山市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範區建設方案(2016-2020年)》,從生態循環農業建設、產業空間布局和結構優化、農業資源高效利用、農業農村生態環境整治、支撐體系建設5個方面,規劃50個重點項目與工程,總投資達618億元。2018年3月,圍繞「推行農業綠色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構建農業綠色發展制度體系」,編制《平頂山市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先試工作方案(2018-2020年)》,從優化農業主體功能與空間布局、保護與節約利用農業資源、保護與治理產地環境、養護修復農業生態系統、推行農業綠色生活方式5個方面12項重點任務,規劃28個重點項目和7個制度體系,總投資達167.09億元,並制定資金籌措方案和分年度目標任務表。
2018年以來,平頂山市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範區(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進入全面建設階段。根據平頂山市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範區(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建設規劃和方案確定的建設內容,按照「綠色高產高效農業區、種養結合示範區、山水生態涵養帶」發展布局,經過近3年來全市上下努力建設,平頂山的農業產業、農業資源、農業環境、農村社會、農民生活5大方面17項建設指標均有明顯提升。
生產能力大幅提高。嚴格落實「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高標準農田建設取得重大進展,新爭取建設項目指標71萬畝,相當於過去16年的總建設規模, 2019年糧食總產量達183.49萬噸,再創歷史新高。
生態環境明顯改善。農業面源汙染得到有效治理,化肥、農藥施用量連續4年實現負增長、利用率達到40%以上,農藥施用量降至0.114公斤/畝,土壤有機質含量提高至2.36%,畜禽養殖糞汙綜合利用率達到91.7%,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3%,土壤質量環境綜合評價位居全省前列。
產業結構不斷優化。近年來,發展優質專用小麥27.5萬畝、優質大豆31.2萬畝、優質花生40.7萬畝,建成富硒小麥示範基地2萬畝;肉類總量達26.7萬噸,禽蛋產量達14.5萬噸,奶產量達11.4萬噸,畜牧業產值佔農業總產值的比重超過40%,穩居全省前列。
農產品品質顯著提升。近年來,糧食收購質量全部達到二級以上,位居全省前列;綠色、有機及地理標誌農產品比重達到28.97%,增長幅度超過10個百分點;舞鋼市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通過考核驗收,2020年,河南省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創建現場會在平頂山市召開,「平頂山經驗、舞鋼模式」向全省推廣。
特色產業不斷壯大。「郟縣紅牛」作為全國八大黃牛地方品種之一,12月2日在首屆中國牛·優質牛肉品鑑大會上榮獲綜合優勝獎,入選豫西南國家級肉牛產業集群;汝州甘薯、舞鋼肉鴿、「郟縣紅牛」等獲批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
人居環境有效整治。實施人居環境改善三年行動計劃,大力開展「千村整治、百村示範」活動。農村生活垃圾處理率從22%提高至99%,農村生活汙水處理率從4.5%提高至20%;2019年戶改廁完成12.6萬戶,超額完成省定目標任務。
農民收入持續增加。生態小麥收購價每公斤高出市場價0.2元,供滬生豬每公斤高出市場價0.6元,「郟縣紅牛」每公斤高出市場價2元,有效提高了農民收入水平。2014年-2019年,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增幅9%以上,均高於城鎮居民人居可支配收入增幅。
制度體系基本建立。著力於激勵政策與反向約束制度的雙重發力,目前,全市已基本建立農業綠色發展政策體系、重要農業資源臺帳制度、農業產業負面清單制度、農業綠色發展技術體系、農業綠色發展全民行動等制度體系,為農業綠色發展奠定了堅強制度保障。
2018年1月19日,在市委農村工作會議上,市委書記周斌對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範區(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建設進行了全面部署。當前,平頂山這塊國家農業綠色發展的「試驗田」,已踏上了著力促進生產、生活、生態協調發展,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農業發展新格局的新徵程,將持續深入推進農業綠色發展創新與實踐,為全省乃至全國提供可複製的「平頂山模式」,努力讓鄉村振興戰略藍圖變成美好的現實。
責任編輯:祝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