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強化綠色發展理念 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2021-01-08 中國網

中國網11月2日訊十八屆五中全會強調,要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以此來破解中國發展中的難題,順利實現「十三五」經濟社會的發展目標。其中,堅持綠色發展,就是要在未來的發展中倡導生態、綠色、低碳、循環的理念,堅持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中國推進綠色發展,首先需要構建綠色、低碳、可循環的產業體系和產品體系,徹底改變以資源耗竭、環境汙染支撐經濟增長的發展方式,變「黑色經濟」為綠色經濟。其實,產業體系的改變人們已經頗為關注,但卻往往忽視了產品體系。近來,中國消費者在國外強勁的消費能力令世人咋舌,其中一個很重要原因就是國外品牌產品具有很強的吸引力,也表明國貨不合意,這當然說明中國產品品質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對此人們往往非議很多,但這實是經濟規律所使然。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的持續高速發展,使中國徹底告別短缺時代,現在,幾乎所有市場需要的產品中國都能生產出來,但許多我們自己生產的產品或者價高質次,或者環保標準太低,或者後續服務跟不上,或者與國外名牌產品「形似神不似」等等,使中國產品失去了市場競爭力,造成嚴重過剩。須知,產品的浪費是最不綠色的。其次,要構建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綠色能源體系,要積極發展可再生能源和清潔能源。近來出現了可再生能源和清潔能源發展的障礙,市場消納能力下降固然是其重要原因,但其間也有各種利益的糾結,因而必須深化改革現有能源體制。最後,要把綠色發展作為城市化題中的應有之義,推進綠色城市化。中國的城市化已經成為一個世界「景觀」,它在如此短的時間內使幾億人走進城市,享受了現代城市生活。但值得注意的是,城市是一個綜合體,城市的快速擴張造成了「城市病」。因此,要在城市化過程中,使城市走綠色發展的道路,不僅使城市經濟和社會綠色化,還要通過綠色建築、綠色能源、綠色出行,使城市公共服務綠色化,實現城市的綠色發展。

堅持綠色發展,必須明確「淺綠色」和「深綠色」。「淺綠色」強調了局部,忽視了整體,甚至以鄰為壑,譬如汙染產業向欠發達地區轉移就是僅僅強調了發達地區的綠色發展等。「深綠色」強調大自然是一個互相影響、互相依賴的共同體,即使是最不複雜的生命形式也具有穩定整個生物群落的作用,每一個有生命的「螺絲和齒輪」對生態系統的健康運行都是重要的。「深綠色」倡導人、社會和自然的協調和諧發展,並努力探尋環境與發展雙贏的道路,倡導人類文明的創新與變革。我們堅持綠色發展,就是要堅持「深綠色」,這是從人類文明進步的高度上來理解綠色發展。此外,綠色發展還要防止「偽綠色」,就是那種披著綠色的外衣、行反綠色之實的「飄綠」(greenwashing)行為。譬如,一些地方為了追求經濟利益,為了招商引資,引進產業,有意無意地附和企業作一些虛假宣傳和粉飾,言稱重視環保,發展綠色,標榜「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實則是在做著破壞環境的勾當。

推進綠色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對於中國來說,推進綠色發展,對原有經濟系統進行綠色改造,以此來重塑經濟結構,改變發展方式,使中國經濟最終走上可持續發展的健康軌道。同時,由於中國目前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綠色發展對於全球發展至關重要。由於可持續發展具有共同性的特徵,一個國家不能獨善其身,不能脫離開其他國家而獨自實現可持續發展,因而需要各國的通力合作。目前,受經濟危機和金融危機的影響,全球經濟低迷,增長乏力。雖然中國經濟也已經進入中低速增長的「新常態」,但仍然有很強的增長勢頭。中國的發展已經到了這樣一種地步,以至於任何一個政策和「動作」都會受到全球的密切關注。正因為如此,中國在未來的五年發展中,強調綠色發展,就是要擔當,承擔一個大國的責任,為全球的生態安全和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

(作者劉學敏為北京師範大學資源經濟與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相關焦點

  • 秉持可持續發展理念,艾默生持續助力中國綠色創新發展
    在以「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努力實現綠色發展目標——共建新平臺、共創新生態、共享新成果」為主題的第四屆中國國際綠色創新發展大會,艾默生亞太區總裁白恩偉(Edwin Boone)表示:中國專注於對可持續發展的研究、發展以及對持續創新的推動,與艾默生「讓世界變得更加美好」的使命不謀而合
  • 《中國交通的可持續發展》白皮書
    作為負責任大國,中國認真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積極參與全球交通治理,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為促進全球可持續發展、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中國智慧、中國力量。為全面介紹新時代中國交通發展成就,分享中國交通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和實踐,增進國際社會認識和了解,特發布本白皮書。
  • 走內涵式發展道路 低碳旅遊成就廬山可持續發展
    中國網絡媒體江西行的記者團來到了廬山感受它的無限風光。近年來,廬山管理局黨委、管理局認真學習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積極實施「一下一上」發展戰略、「九大推進」工作和項目建設,不斷挖掘廬山獨特的文化內涵,積極倡導低碳旅遊,加大環境保護的力度,努力將廬山打造成國際著名的休閒度假避暑旅遊聖地。
  • 綠色教育+,走在高等教育可持續發展的新路上
    綠色發展是我國五大發展理念之一,綠色發展、綠色教育、綠色科技在我國未來將佔重要地位。對此,高等教育面臨何種挑戰?應做何應對?◪ 高等學校應當致力於培養服務可持續發展人才和推動可持續科技創新與應用,促進城市綠色產業發展和傳統產業可持續發展,以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 綠色學校、綠色社區、綠色城市共同發展,高校是最好推動者和聯結者。
  • 訪談:綠色飯店,中國飯店業可持續發展之路
    中新社海口六月二十四日電題:綠色飯店,中國飯店業可持續發展之路  ——訪中國飯店協會會長韓明  中新社記者王辛莉  「中國飯店要走安全、健康、環保的綠色飯店之路,才是可持續發展之路!」正在海南博鰲考察的中國飯店協會會長韓明中肯地表達了中國飯店業未來發展路向的觀點。
  • 臥薪嘗膽,苦練內功,走內涵式可持續的發展道路
    7月4日—5日,我校召開了為期兩天的教育教學研討會,旨在苦練內功,走內涵式可持續的發展道路。        此次研討會從內容到形式都有所突破和創新。會議分為「常規教學研討」、「教研教改研討」、「德育工作研討」、「大會總結髮言」四個部分,每個部分又分為「主題發言」、「分組討論」、「成果分享」三個環節。
  • 如新以創新持續賦能可持續發展理念
    用更少的資源創造更多的價值,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可持續發展將成為每個企業的生存法則。企業「轉型」和「升級」,不是簡單的以新換舊、追趕潮流。要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可持續」應是企業發展的發力點。近年來,國家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是五大新發展理念。
  • 綠色十年,暢談城市可持續發展
    「中國綠色傳媒研究獎學金班之可持續發展傳媒促進計劃」在滬舉辦每十個中國人至少有六個居住在城市裡。伴隨城市化進程,中國的城市地區,特別是超大城市的高溫熱浪、強降水、高汙染天氣影響問題日益突出,加劇的氣候變化及其影響給城市社會、經濟和生態可持續發展帶來挑戰。
  • 習近平解讀綠色發展:美麗中國助力世界可持續發展
    新華社記者 李學仁 攝  中國青年網北京11月21日電 (記者 李正穹) 11月18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亞太經合組織(APEC)工商領導人峰會發表演講時表示,中國將更加注重綠色發展,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和全過程,致力於實現可持續發展,全面提高適應氣候變化能力,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
  • 強化綠色發展理念 推進節約型機關創建
    本報訊 (記者 李傳芳)「這輛新能源車不僅節能環保,設計理念也先進。」「我決定了,我的『下一輛車』就是新能源車。」日前,區機關事務局開展「綠色出行、低碳環保」體驗活動,組織全區58個公共機構的近90名相關工作人員走進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參觀了解新能源汽車,增強綠色發展理念。
  • 農業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的「平頂山模式」
    2017年12月,平頂山市被農業部(現農業農村部)、國家發改委、科技部、財政部等八部委確定為第一批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範區(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這座開放、包容、務實、創新的城市,正以昂揚的姿態、嶄新的面貌,奮力開拓農業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新道路,努力為全省乃至全國農業發展提供「平頂山模式」。
  • 【資訊】堅持基本國策 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道路
    我們要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道路,以環境質量改善為核心,整體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努力實現經濟社會發展與環境保護相協調,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美好格局。總之,天人合一、道法自然集中體現了中國古代的生態智慧。3.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是高瞻遠矚的科學道路社會意志和人類文明發展是相應的,在農業文明及以前的階段,人類高度依賴自然,「靠天吃飯」,崇尚自然崇拜,工業文明則強調人的獨立性社會,信奉人定勝天。
  • 《中國交通的可持續發展》白皮書全文內容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2日發布《中國交通的可持續發展》白皮書。作為負責任大國,中國認真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積極參與全球交通治理,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為促進全球可持續發展、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中國智慧、中國力量。  為全面介紹新時代中國交通發展成就,分享中國交通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和實踐,增進國際社會認識和了解,特發布本白皮書。
  • (受權發布)《中國交通的可持續發展》白皮書
    作為負責任大國,中國認真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積極參與全球交通治理,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為促進全球可持續發展、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中國智慧、中國力量。  為全面介紹新時代中國交通發展成就,分享中國交通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和實踐,增進國際社會認識和了解,特發布本白皮書。
  • 可持續發展教育:從理念到行動
    在這項議程中,教育作為其中重要的可持續發展專項目標,對整個人類文明發展的轉型升級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近年來,全球許多國家在推進可持續發展教育,將可持續發展理念納入課程、教科書及教育教學實踐,富有成效。在新冠疫情的緊張態勢之下,我們縱觀全球,繼續探討如何推進可持續發展教育。
  • 《中國交通的可持續發展》白皮書發布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2日發布《中國交通的可持續發展》白皮書。作為負責任大國,中國認真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積極參與全球交通治理,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為促進全球可持續發展、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中國智慧、中國力量。為全面介紹新時代中國交通發展成就,分享中國交通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和實踐,增進國際社會認識和了解,特發布本白皮書。
  • 南方基金踐行可持續發展理念,基金大廈榮獲美國LEED綠色建築金級認證
    基金大廈以「循環建築,綠色技術,低碳生活」為設計理念,融入地方精神與嶺南建築特色,關注建築全壽命周期中產生的效益,積極響應國家大力發展綠色建築號召。基金大廈從方案、設計、施工、建材,嚴選每個細節,踐行國際綠色節能標準,全面融入綠色建築的設計元素,倡導可持續發展戰略。
  • 編委讀報丨《中國交通的可持續發展》白皮書發布……
    二要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編制好「十四五」綜合交通運輸發展規劃及行業、專項規劃。三要按照中央有關部署制定完善好春運方案,會同相關部門周密安排好春運各項工作。四要繼續做好第二屆聯合國全球可持續交通大會籌備工作。五要做好國際物流保障相關工作。六要紮實抓好安全生產工作,全力維護行業穩定。七要組織開展好年底走訪慰問活動,做好煤電油氣運輸保障工作,紮實開展根治欠薪專項行動。
  • 匯聚起可持續發展的強大合力
    「這場疫情啟示我們,人類需要一場自我革命,加快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地球。」習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發表重要講話,呼籲各國要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歷史性機遇,推動疫情後世界經濟「綠色復甦」,匯聚起可持續發展的強大合力。
  • 五大發展理念引領中國向更可持續的方向前進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我國發展轉型轉折的關鍵階段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發展理念是行動的先導,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長遠的東西,是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的集中體現。  「十三五」以來的實踐證明,破解發展難題,厚植髮展優勢,必須以五大發展理念為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