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高三,很多學生都會到學校外面的培訓班補課。一個月下來,光是補課費少則兩三千,多則上萬。作為班主任,我帶的學生裡面有不少人上過補習班。我見過從初中開始一直到高考前夕都利用課餘時間上補習班,最後在高考中僅僅考了300分的學生。也見過僅僅利用寒暑假上了一兩個月補習班,成績就有大幅提升的學生。
同樣的一所學校一個班級一樣的老師,有人考得好,有人考得差。同樣的道理,哪怕是同樣一所補習班,對有的人有作用,對有的人就沒有作用。有的學生適合去,有些學生不適合去。
那麼,什麼樣的學生適合上補習班,什麼樣的學生不適合上補習班呢?什麼樣的補習班適合上?
自主學習比補習更重要
多數科目成績好,有一科跛腿。多數科目成績好,說明孩子學習能力和態度還可以,差的那一科可能是因為一些特殊原因才差的,這樣補起來會較快。補一段時間就不用再去了。
因為特殊原因幾天沒有上學耽誤了課程。現在的課程,特別是一些理科的課程聯繫非常緊密,幾天不上課,到後面孩子可能就跟不上了,成績就會越來越差。我有個表弟以前在黃岡中學讀書,高一時打球摔了,耽誤了一個多月,後來成績慢慢下滑。這種情況不用多補,補上落下的課就可以了。
成績中等,自制力較強,想提升一個檔次。很多學生認為在補習班能夠聽懂課,自己的成績就會提升,這是大錯特錯的。聽懂了,不練習,不思考,成績永遠提高不了。為什麼有些孩子成績差,就是把上課當成"開會",只聽不想,更不聯繫。如果孩子自制力還可以,成績中等,那他應該可以在聽補習班課的基礎上完成大量練習。
在學校完全不學,家裡很有錢。這種情況,只能說叫死馬當活馬醫。前提是家裡很有錢,花點錢不影響家庭生活。
除此之外,其他任何情況都不建議上補習班。
一是小學階段不要輕易上補習班。因為上補習班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分數」,但另一方面也在扼殺學生主動求知的能力和願望。這就是為什麼很多學生在小學、初中成績還可以,到了高中就一瀉千裡的原因。只「輸血」不會「造血」,是沒有活力的。
二是成績中等,老師講課都能聽懂,老師布置的作業基本都能完成。這種情況完全沒有必要去,如果想提高成績,你要做的是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增強自制力,多下點功夫做點輔導資料。
三是成績很好,看別人都去補課了,擔心自己成績會比別人差。這種心理促使很多人外出補課,導致「補課競爭」愈演愈烈,孩子沒有時間學習、家長背上了承重的經濟負擔。實際上,真正的學霸從來都不是靠補課不出來的,只要自己學習能力提升了,學習習慣好,肯定能夠學出好成績。
我認為同時具備上述條件的補習班是可以考慮的。
有教育部門頒發的資質證明。規模大,辦學時間長的可以去,野雞機構不能去,去了有安全隱患。是不是有資質,當地官方機構可以查詢。
口碑好,有大牛老師的可以去。經過市場檢驗,學生家長都認可的一般不會錯。那種授課老師都是大學生,連教師資格證都沒有的機構不要去。
管理完善,真心做事的機構可以考慮。你可以去暗訪,看看平時機構裡是不是吵吵鬧鬧,是不是孩子經常遲到曠課機構都不知道。如果能隨時反饋孩子的動態,那就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