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峙:不能任由死磕派律師「砸爛公檢法」

2020-12-23 觀察者網

最近,尚在小範圍徵求意見的《律師執業行為規範》和《律師協會會員違規行為處分規則》修訂草案(下稱《規範》草案和《規則》草案),已在律師圈子中廣為流傳,且引起了極大爭議。據報導稱,這些規定遭到了律師們的強烈反彈,平和者認為缺乏操作性,激烈者認為有剝奪律師作為一個公民的基本權利之嫌。

草案的執行意味著,如果律師在案件審結前,擅自披露、散布案件重要信息、訴訟文書、證據材料、辯護、代理意見,最高可給予中止會員權利1年的處分;此外,兩份草案還對律師的網上行為做了諸多約束。

實際上,並非所有律師對草案都如此敏感。

不如說某個特定的律師群體,尤其是近年來在經常在網上製造公共事件的「死磕派律師」,反應尤為激烈。術業有專攻,律師也分不同方向,如刑事、民事、經濟法、智慧財產權、國際商法等,在網絡上活躍的多數是刑事律師,其它領域的律師對公共事件的熱情並沒有他們高,也就不如他們名氣大,嗓門響。

這個特殊的律師群體,活躍在網絡上,非常熱衷於對公共事件發表意見,甚至在很多時候直接介入事件發展過程,加之有些著名的大V律師經常不加核實就轉發一些謠言,以至於許多網友對律師印象不佳,認為律師都不是好人。

即便我們假設,律師行業普遍反對,草案是否就有問題?

我們經常看到,在一些成為公共事件的案子中,如果警方在沒有定罪的時候就公布了嫌疑人的照片等個人信息,律師和媒體都會很憤怒地指責警方這樣做是錯誤的。但奇怪的是,大V律師們卻經常自己公布更多的當事人信息。

比如李天一案,警方在從頭至尾,都十分謹慎地使用了「李某某」、「楊某某」,但由於一開始就有人在網上爆料,所以,即使李天一還處於應當受到法定保護的年齡,他的名字也沒有得到律師的保護,一度在公開的媒體報導中也毫不客氣地直接指名道姓。而受害人楊女士的信息則始終保護得很好,連真實姓名都沒有洩露出來。

眼下,這種狀況相當普遍。在定案前,警方平等地保護了原被告各方當事人的個人信息,而律師則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性地披露對方的個人信息,尤其常見的是,他們利用媒體或明或暗地指出對方的身份背景,引發圍觀群眾聯想,挑撥激情,設置話題,製造轟動效應。

律師為什麼這樣做呢?一方面是擔心權力幹預司法,另一方面恐怕也有製造輿論壓力,向司法機關施加壓力的考慮。

某著名周報6月13日的一則報導中,參與「中國版洗冤工程」的中國政法大學教師吳宏耀就說,他們幫助「無辜者」洗刷冤枉的主要模式就是,「專家負責論證,律師負責跑腿,媒體負責呼籲,老幹部負責找人。關起門來說,就是這個模式。」

這不如說是一個試圖在司法體系之外幹預司法的模式。這個模式既然可以用於洗冤,當然也可以用於製造冤案。因為,在此模式下,是不是冤案並不以司法機關的認定為標準,而由這些參與「中國版洗冤工程」的媒體、律師和法律「專家」們定。

比如著名的溫州錢雲會案,雖然由律師等各種大V和微博名人組成的公民觀察團到案發地調查了幾天,也沒有發現任何線索和證據,但他們至今仍然堅持認為,錢雲會死於謀殺,而非普通車禍。夏俊峰案中,雖然證據充分,但是一些媒體和律師們仍然堅持認為,捅死城管的夏俊峰罪不至死。至於受害人也有老婆孩子和家庭,他們就視若無睹了。

夏俊峰案中,某些律師和媒體渲染夏家的家庭親情,大量曝光夏俊峰兒子畫作,反引來抄襲爭議

此外,這一模式也經常被用於「撈人」。比如著名的文強案、曾成傑案中,都有律師居中聯絡組織,邀請專家開研討會論證,找媒體發稿製造輿論,找老幹部以公開信的形式上書司法機關施壓。這也是典型的死磕派律師的做法。

奇怪的是,常常能聽到同一批人呼籲獨立司法,鼓吹法治。但他們經常使用的這種模式究竟是推動法治建設,還是破壞法治建設呢?行政權力幹預司法,影響司法結果是不應當的,難道輿論幹預就是應該的、合理的?

索性說,當司法判決的結果屈服於他們的訴求時,他們要求獨立司法;當司法判決不利於他們的訴求時,他們要求幹預司法。

難怪有法學界人士感慨說,這種公知型的死磕派律師根本就不是在推動法治建設,而是在以話語暴力的方式「砸爛公檢法」,謀取私利。

無需迴避,今天公檢法當然還存在許多問題,必須接收監督,也歡迎在法律允許的範圍內「死磕」,但這絕不意味著可以妄顧法律。任何行業的職業道德和從業規則,理當隨著環境和時代的變化而變化。隨著改革的深化,公檢法部門的權力運作總體上越來越規範,自我約束也日益增強,倘若律師行業的規範不能與時俱進,那將勢必造成新的不公正。

相關焦點

  • 宋遠升:徐昕教授是死磕派律師嗎?
    二本人代理案件不很多,不過一般與公檢法諸公都是以禮相待,彬彬有禮,還有的從未見面,卻引為知己。曾在某省高院代理一刑事案件,在與辦案法官交流中,越談越是有共同語言,如果不是法院紀律及各項規定約束,關係則是更好。當然,在辦案過程之中,我們彼此都遵守法律界限,心嚮往之,但未合謀。皆是循規蹈矩,遵循法官與律師授受不親之禮法。
  • 死磕派律師更要維護法治社會
    死磕派律師更要維護法治社會中國網 china.com.cn  時間: 2013-08-29  內容來源: 環球時報近年來,廣大律師主動參與社會建設和矛盾化解,成了人們生活、工作不可或缺的角色。但與美國平均30人中有1個律師相比,我國平均6000人中才有1個律師,法律服務支持力度差,法律服務總體水平比發達國家弱許多;與此同時,執法、司法領域不依法辦事的現象依然存在。由此,一批死磕派律師、激進派律師現在活躍於刑事訴訟和行政訴訟領域,一是為權益受到傷害的群眾和弱勢群體提供免費法律幫助;只要哪裡發生損害群眾利益的冤案、錯案,哪裡就會出現這批死磕到底的律師。
  • 死磕派律師:「磕」出一個法治中國?
    據楊學林律師回憶,遲夙生律師看到有律師受到不明身份的人員圍攻和打傷,說了一句「得死磕」。這是死磕派律師的雛形。半年之後的2012年初,貴陽發生「黎慶洪打黑案」,即俗稱的「小河案」,總共有五十多名被告,涉及二十七個罪名,共有本地、外地律師八十八人出庭辯護,庭審前後持續四十多天。
  • 吳慶寶:違法律師和死磕派律師的區別
    最近,北京鋒銳律師所一批律師被抓,引起國內外關注。有西方媒體炒作中國執法機關刻意打壓律師,是在壓制律師關心政治的熱情。其實,政府支持律師參與政治和關注民生的態度始終是積極的,尤其倡導律師冷靜看待黨和政府領導社會發展中產生的問題,律師應當自覺遵守法律和行業的執業規範,依法維護人民群眾和社會組織的合法權益。
  • 揭秘死磕派律師:曾點名最高法高官「大法盲」
    他總結了「小河案」為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貢獻的8條新規,死磕派律師稱其為「小河條款」。比如第21條,「實際上就是對他們當時(做法)的否定。」周澤說。新解釋規定,原審法院上訴以後,發回重審的不得再降級處理。  其中一個條款被死磕派律師們戲稱為「斯偉江條款」。刑事訴訟法規定在開庭的3日前通知辯護律師。
  • 死磕派律師:磕出法治中國還是磕壞中國法治?
    在這次被認為是死磕派律師大聚會的研討會上,楊金柱剖析了自己走上「死磕」道路的心路歷程,「我覺得原來我們好多律師都是騙子,包括我自己。」聽眾中先是傳來幾聲乾笑,然後是響亮的掌聲。  「這不要鼓掌了,我感到很慚愧。」他接著拋出更為刺激的話,「我認為,不死磕的刑辯律師,在現在的司法狀況下,基本上是騙子。搞個辯護詞,到法庭上講幾句,有什麼用?
  • 嚴懲死磕派律師?全國律協擬修規引發史上最強烈反彈
    但這些規定遭到了律師們的反對,平和者認為缺乏操作性,激烈者認為有剝奪律師作為一個公民的基本權利之嫌。       全國律協行政法委員會副主任王才亮律師指責說,全國律協犯了方向性錯誤,把死磕律師作為了懲戒對象,「將來對律師隊伍造成毀滅性打擊的,不會是死磕律師,而是那些勾兌律師」。
  • 北京鋒銳律所多名律師被刑拘 央視揭秘死磕派律師黑幕
    在央視新聞頻道今日(7月19日)上午播出的新聞直播間中,央視對鋒銳律師所罪案的相關調查進行了報導。調查顯示,鋒銳律師所擅長「三無式」辦案,「表演式」辯護,不僅有一批在法庭上以鬧見長的律師,還有專門在法庭外組織圍觀聲援,炒作輿論的行政助理。庭內庭外,網上網下互為呼應,將一樁樁本該依法獨立審理的案件炒成了一個個輿論熱點案件。
  • 震宇易浩 孫濤律師 寫在三十九周歲之時
    一個好老師並不一定就是一個合格的律所主任,作為律所主任對律所發展沒有一個清晰的思路,有想法不能保證落地,在其他合伙人對律所發展不能形成統一意見時,律所主任採取「無為而治」的方式任由合伙人之間的意見分歧加大,這直接為後來的散夥埋下禍根。現在回想起來,沒有就律所主任「輪值」制度進行明確約定是最大的敗筆。
  • 《律師法》修改重點;公檢法刑事辦案期限一覽表(最新);車險費改2020年9月19日開始實施
    ► 湖北去年近3萬家單位享受法律顧問服務► 喜訊 | 今天律師當選襄陽律協會長► 國方訴匯桔不正當競爭案|二審判決書► 最新案例:律師和律所不是勞動關係(注意判決要點)► 兩高一部:從今天起,非法入侵他人住宅的,可以實施正當防衛!!!
  • 公檢法公務員的收入高不高?
    而公檢法的公務員相比一般公務員要求更高,有的需要是法律專業的考生或者需要參加法考。當然要求不同,待遇也有所不同。公檢法公務員的待遇到底高不高?工資待遇不能只看工資數目,要結合當地的生活水平經濟水平來進行判斷,工資主要分為基本工資+工齡工資+獎勵工資+補助工資。
  • 從張家慧案看律師「江湖」:「江湖」中的律師有幾種?
    行賄張家慧的十八名律師應屬此派。此派律師也 「在政府部門、司法機關中有良好、深厚的關係資源」,只是「良好、深厚」的程度稍遜於關係派。此派律師的突出特點是通過「分食」,與某些政府和司法官員形成了非常固定的圈子,建立起牢固的利益同盟。這派律師通過向客戶展示「良好、深厚」的關係資源而贏得客戶,並通過利益輸送獲得有利於委託人的案件結果。
  • 「死磕杜邦16年的硬核律師」被搬上熒幕
    2016年1月,《紐約時報雜誌》發表了一篇轟動全美的深度調查報導,講述辛辛那提一名律師耗上自己職業生涯和化工巨頭杜邦死磕16年的經歷。報導標題:「這個律師是杜邦最驚悚的噩夢」。最近看到一個消息,這個故事已經在拍電影了,扮演主角律師的是綠巨人馬克·魯法洛,演員名單裡還有安妮·海瑟薇,很期待看到這部片子。
  • 這些,公檢法裡真沒有……
    傳統冒充公檢法詐騙的「套路」↓↓↓接到陌生電話告知你涉嫌犯罪↓↓↓>求證公檢法部門「通緝令」引起恐慌↓↓↓找個安靜的地方將資金轉入「安全帳戶」帳戶加密也許是「公檢法不存在安全帳戶」已深入人心,騙子見招拆招,又弄出了一個「帳戶加密」。
  • 最好考公務員的法學生,究竟是去公檢法好?,還是做律師好
    到底是做公檢法好還是律師好呢?這其實需要看待環境、個人的價值追求以及對自身的準確認識。一、律師和公檢法工作的比較很多體制內的人以為律師都是高薪,因為他們看到有的律師年入幾百萬、幾千萬。但他們選擇性地忽視了這種高薪的律師估計只佔10%。剩下的80%-90%的律師的實際收入比不上公務員。
  • 我走過的一段律師路程
    十年「文革」砸爛了公檢法,律師制度也被徹底廢除。當時啼笑皆非的理論依據是:「律師替壞人辯護,比壞人更壞」。八十年代在烏魯木齊法律顧問處的執業律師,基本上都是大專院校的法學教師,我也有幸成為其中一員,目睹和體驗了最早的律師業務和公檢法當時的工作
  • 《精英律師》學霸型助理戴曦出口成章背法條,藍盈瑩「死磕」臺詞
    出口成章背法條,路遇不平拔刀相助,北京衛視播出的《精英律師》中,藍盈瑩飾演的律師助理戴曦連珠炮式的專業臺詞讓人印象深刻。回憶拍戲時背臺詞的經歷,藍盈瑩連連表示自己「太難了」。「她是一個學霸型的助理律師,一個記憶力超群的人,很勤奮且很有天賦,很多法律條文別人可以讀,但我必須能直接講出來。」藍盈瑩說,為了讓人物立得住,自己頗下了一番苦功。「我記得當時有一長段的法律條文是為了彰顯人物性格的,我背了一個禮拜,走路在背,睡前在背,吃飯也在背,然後覺得背得很好了,但在現場當所有機器朝自己逼近的時候還是會有錯誤的地方,後來就會更下功夫。」
  • ...公檢法刑事辦案期限一覽表(最新);車險費改2020年9月19日開始實施
    (點擊標題即可獲取詳細內容) 湖北去年近3萬家單位享受法律顧問服務喜訊 | 今天律師當選襄陽律協會長湖北襄陽市律師協會召開第五屆常務理事會議和理事會議武漢成功取得第七屆國方訴匯桔不正當競爭案|二審判決書最新案例:律師和律所不是勞動關係(注意判決要點)兩高一部:從今天起,非法入侵他人住宅的,可以實施正當防衛!!!近一年來20位律師英年早逝!均不到60歲!我們需要深思什麼?
  • 揭鋒銳律師事務所黑幕 死磕律師悔恨不已拒國外人權獎
    近日,因涉北京鋒銳律師事務所案件被羈押的律師王宇被公安機關依法取保候審。就在王宇取保候審前一周的7月15日,天津市人民檢察院第二分院經審查決定,依法分別對周世鋒、胡石根、翟巖民、勾洪國以涉嫌顛覆國家政權罪向天津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提起公訴。《環球時報》了解到,此案將於近期開庭。
  • 為什麼要捨近求遠找外地律師
    嫌疑人的家屬不斷向我傾訴,在本地聘請的律師明確答覆家屬,這個案件太敏感,他只能做一些表面工作,不會對定性等提出異議,不會跟公檢法對抗,因為以後還得跟他們打交道,並建議家屬去外地找律師。當前,一些地方辦理涉黑涉惡案件都採取由政法委組織領導,抽調不同地區公安人員組建專案組,檢察院訴前匯報,法院判前請示的模式,且司法局對本地所有參與案件的律師,甚至律所主任都組織提醒談話,明確規定無罪辯護首先必須律所內部研討,再報司法局備案。本地律師的辯護一定程度上來說已經淪為司法程序合法性背書工具,一些案件甚至還出現了法援律師(本地)與家屬聘請律師(外地)爭搶辯護權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