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商報
圖集
低端造假相對容易識別,高端造假卻防不勝防,制假商家的造假術隨著顧客的鑑別能力一同「升級」,讓人真假難辨。而網絡渠道更是容易成為滋生假貨的溫床。由於發現難、取證難和處罰難,網絡售假監管難度較大,亟待治理。
本報記者 陳晴
SK-II神仙水高品質版批發價185元,普通版55元;雅詩蘭黛紅石榴潔面乳45元;安耐曬高品質版55元……中國商報記者發現,在朋友圈,一些商家做起了售賣高仿護膚品的生意。這些高仿護膚品會通過微商、代購、電商平臺等渠道進入市場,致使消費者可能花正品的價錢買到的卻是仿品。
假貨痼疾難消除
近日,記者在某網站搜索「大牌化妝品批發」時看到,一些售賣化妝品的商家為吸引到更多的買家,在各大貼吧論壇發布大牌護膚品批發信息,並附上微信等聯繫方式。
但是記者加上一些商家的微信後卻發現,這些商家發布的都是大牌化妝品的仿冒版本,分普通版和高仿版,價格也從幾十到幾百元不等。
有商家表示,一些做微商、代購、電商的賣家會從他這裡拿貨。由於做的是仿品,商家也非常謹慎——客戶若想批發貨品,需要在網上進行交易,不提供線下服務;對於貨品的質量,商家稱可以在批發前購買樣品查看。
近年來護膚品售假風波不斷,警方的打擊力度也在不斷加強。9月9日,廣州警方通報稱,該市警方搗毀一個涉嫌銷售假冒國際品牌化妝品的團夥,查獲一大批假冒註冊商標化妝品,涉案價值約600萬元。
網絡渠道成重災區
由於假貨主要通過微商、代購、電商平臺等渠道流出,買到假貨的消費者自然也就不在少數。
消費者張小姐對記者表示,她在某電商平臺購買一瓶海藍之謎眼霜,收到的貨品無論是膏體顏色還是使用效果都和此前在專櫃購買的不一樣。想要退款,商家卻一再表示自家商品是正品,不能滿足張小姐的要求。「退款投訴既費時又費力,選擇網購還是要謹慎。」張小姐說。
記者在黑貓投訴平臺上看到,關於買到大牌護膚品假貨的投訴非常多。記者輸入「海藍之謎」「SK-II」等品牌,每個品牌的投訴最少也有幾十條。「在海豚家買了海藍之謎精萃水,假得太明顯,聯繫客服也不予處理」「在洋碼頭平臺購買SK-II神仙水230ml產品,收到產品後發現包裝及產品與我之前自購的正品完全不一樣,十分懷疑收到的是假貨。」
如果說在電商平臺買到假貨還有申訴維權的機會,那麼從微信上通過代購買到假貨只能自認倒黴。「從代購處購買的護膚品比國內專櫃價便宜百元,價格著實讓人心動,但是一般代購都是不退不換,買到假貨也無法維權。」王小姐說。
「一般代購會在朋友圈發布在國外購買商品的視頻,定位地點也是在國外,看起來很真實。」消費者萬女士表示。事實上,一些號稱海外代購的微商都是「足不出戶」在做代購。據悉,一些代購會在手機、電腦上安裝一種軟體,這樣就可以在微信裡實現虛擬定位。另外,在一些電商平臺,有商鋪專門為微商及「代購」量身打造了「代發朋友圈」的業務。此外,很多代購都喜歡在朋友圈裡發小視頻,以此來表示自己「親身」去現場採購過。然而,這種類似代購的視頻能夠在網上輕鬆獲得,商家可以發朋友圈偽裝自己在國外代購。
維權鑑定費時費力
對於售假事件,一些賣家表示,由於產地、批次不同,同一產品在使用感受上會存在差異,導致消費者誤認為商品是假貨。
當下電商平臺也會採取系列措施進行網絡打假,如一些平臺會對商品進行溯源,一些平臺會推出假一賠十等舉措,讓消費者放心購買。
但由於不是品牌官方渠道購買,消費者對於使用感受有出入的產品必然會存在質疑。因此,如何鑑定真偽成為難題。消費者普遍表示,網上購買的護膚品不知道是否為真貨,想去鑑定圖個心安,但不知道要去哪裡鑑定。北京SKP海藍之謎專櫃銷售人員告訴記者,現在一些高仿護膚品從外在包裝到膏體的氣味做得都和正品一樣,專櫃也無法鑑定真偽。「消費者只能通過自己平日的使用感受自我鑑定。」該工作人員表示。
除了鑑定難外,對於消費者的申訴維權,一些電商平臺處理的方式也不能讓消費者滿意。在黑貓投訴平臺,有消費者表示,由於其質疑買到的商品是假貨,所以申請退貨退款。賣家無理由拒絕後,又申請平臺介入,但48小時過後都沒有得到回覆。
對於線上購買大牌商品鑑定維權難等問題,業內人士表示,專櫃鑑定可能涉及到各方面問題,所以通常專櫃鑑定很難。消費者可以撥打12315投訴,一般工商局可以要求相關品牌商在中國的總代理或者總經銷商給出數據和相關的鑑定結論。
對於網絡購買假冒產品事件,警方提醒,假冒偽劣化妝品往往存在用料低廉、生產灌裝不規範、微生物超標等一系列問題。消費者在購物時務必選擇正規渠道,注意鑑別真偽,不能為了低價而因小失大,讓美容用品成了毀容之物。
責任編輯: 張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