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圖書館:在歷史的公轉中自轉

2020-12-17 百家號

100年前的秋天,復旦大學部分學生發起戊午閱書社,每人捐洋兩元購置書籍,自主管理,由此形成了復旦大學圖書館的雛形。走過百年歷史,今天這座圖書館裡,每一本書,或多或少都是過去一個世紀裡某一個時段的見證者。

如果一本書有生命,是否會記住每一雙曾翻開它的手?

如果這些有生命的書,聚集在一起慶祝它們在人世間度過的歲月,那麼這畫面是否會像一群學者的聚會,又或是像一群長者的重逢?

100年前的秋天,復旦大學部分學生發起戊午閱書社,每人捐洋兩元購置書籍,自主管理,由此形成了復旦大學圖書館的雛形。走過百年歷史,今天這座圖書館裡,每一本書,或多或少都是過去一個世紀裡某一個時段的見證者。

書的生命,就是人的生命的延續,而圖書館,就是愛書人魂魄的居所。過去的一個世紀,風雲變化,在復旦大學裡的這些書,也並非都在書架上安靜站立,它們中的許多,走過不平靜的歷程,有的經歷戰火,有的劫後重生,有的見證離散,有的甚至繞過大半個中國。

如今,當復旦大學圖書館錢京婭、史衛華領銜的編寫小組,為梳理圖書館百年歷史而觸摸到這些書背後的故事時,不禁感慨,這麼一個看似與世無爭的場域,原來也折射出時代發生的波瀾壯闊。

館址的變遷

1905年9月14日,復旦公學創立,借江蘇省寶山縣吳淞鎮提督行轅開學。

早在這一時期,學校就曾撥一間房屋為閱報室;1912年,學校遷往徐家匯李公祠後,在祠堂戲臺陳列少量圖書報刊作為閱報處。但這些還夠不上算一座圖書館。1917年,復旦公學始創大學本科,改校名為復旦大學。戊午年,即1918年,部分學生發起成立戊午閱書社。1920年春天,學校在修訂大學章程時明確規定:「學生每年應繳閱書費兩元。」同時也宣告:「本校備有各種書籍數千卷,西文書籍數百卷。俟經濟稍裕,尚擬多增西書以供研究。」

在以後的幾年裡,圖書館有了正式的圖書室用房。翻閱史料,錢京婭看到:1921年6月,愛國華僑、印尼富商黃奕柱捐銀一萬兩,建築校舍一所,為校辦公及圖書室用房。1922年春,大學部遷往江灣新址,圖書館佔奕柱堂樓下二間。校董、曾國藩的外孫、後來成為上海總商會會長的聶雲臺捐贈《四部叢刊》一部,計2100冊。到了1923年4月6日,復旦留學同學會商議贈書母校圖書館。到了是年秋天,圖書館藏書總數已經達5260冊。1924年春,復旦大學聘杜定友為圖書館主任。這位圖書館學家擬定《復旦圖書館計劃》,提出「蓋大學而無圖書館,猶人之有軀殼而無靈魂也」。有鑑於此,擬募捐5萬元,建一座仿美國圖書館之建築。1925年,幾經籌措之後,圖書館的捐款數目僅達計劃數的三分之一,學校決定將奕柱堂辦公樓擴建後作圖書館用。1930年,新擴建的圖書館舉行開幕典禮,不久以中國合作運動創始人、英年早逝的復旦大學教務長薛仙舟教授之名命名為仙舟圖書館。

此後10年間,圖書館的藏書日益豐富,到1935年達34260冊,閱覽座位可容400餘人。至1936年,藏書總數已達39151冊(各科研究室藏書不計在內),其中中日文圖書27519冊,西文圖書11632冊。另外,尚有合訂本雜誌2955冊,其中中文雜誌141種,西文雜誌60種。在此期間,各科也相繼建立圖書室,如心理學圖書室、商業圖書室、社會科學圖書室、文科圖書室和中國文學科圖書室等,各室藏書多為各科教授所捐贈或寄存。

但戰火襲來,偌大城市,也不再有能安放書桌之地。幾代學人為圖書館所做數年之功,瞬息化為灰燼。

1937年8月,上海華界相繼淪陷,10月,日軍火炮、飛機對復旦校園進行大規模轟炸,校舍2/3被毀,教學大樓、圖書館、教學儀器等悉數受損。復旦、大夏、大同、光華四所私立大學組成聯合大學準備內遷。最終,復旦大學和大夏大學組成復旦大夏聯合大學,分批前往江西廬山、貴州貴陽。之後聯合大學解體,復旦大學選擇在重慶北碚辦學。1938年3月,學校確定在北碚黃桷鎮複課。嘉陵江邊,一幢三開間三進民房,成為復旦大學遷川的圖書館。圖書館因地制宜,分藏書、參考、閱覽等室,可容讀者百數十人。商學院和新聞系在重慶市內復旦中學內辦學,因此另闢圖書館分館。1939年5月,在重慶市內的院系遷北碚,分館撤銷。此番西遷圖書僅12593冊。

炮火落在耳畔,山腳農舍簡陋,但這些都未阻撓師生們向學之心。樸素的圖書館裡,弦歌不輟。1939年,創校人馬相伯逝世,復旦大學決定於重慶北碚建造相伯圖書館。1943年,復旦相伯圖書館在北碚夏壩竣工。當時當地,沒有人知道什麼時候戰爭會結束,甚至也不知道戰爭究竟會不會結束,今天建好圖書館,可能明天會被炸毀,今天畢業,明天也未必能有好前程。但去除了一切世俗功利追求後,讀書本身反而在此刻顯得尤為純粹。書架邊上,常常人滿為患。

如果這些書本會有記憶,它們一定會記住戰火中這些堅定的臉龐。

一個熟悉的名字

一個後來讓所有復旦人銘記的名字,在那些年開始頻頻出現在復旦大學圖書館的故事裡。

1929年,復旦大學第一次校務會議通過陳望道為圖書委員會委員。1947年,抗戰結束,復旦大學舉辦師生復員回滬後第一次校友會,其中文物展覽設於圖書館(仙舟館),該展覽總招待又正是新聞系主任陳望道。

抗日戰爭勝利後,學校遷回上海,被迫分居滬渝兩地8年之久的書和書,終於在上海的校園重逢。陳望道也從重慶回到上海。1949年8月,陳望道被任命為復旦大學校務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主任委員是張志讓。由於張志讓不久即赴京任職,陳望道挑起校務重擔,1952年,陳望道被任命為復旦大學校長。

也正是在這一年,復旦大學經歷院系調整。數千本書,帶著各自的烙印和原屬學校的藏書章,隨著時代的安排,進入復旦校園,一如當年加入復旦的大師名家一樣。據1952年記載顯示:「在全國高校院系調整中,調入書刊251,473冊(其中震旦大學98,991冊、滬江大學72,267冊、暨南大學13,157冊、華東教育部6,443冊、大夏大學4,560冊、安徽大學3,344冊、同濟大學1,634冊、浙江大學13,940冊、東吳大學811冊、光華大學689冊……)」

這一年始,復旦大學名師雲集,實力倍增,圖書館也隨之有了較大的起色。1958年,6440平方米的新圖書館落成。8月18日,陳望道在新落成的圖書館和教職員工一起參加義務搬書活動。1963年,陳望道向圖書館捐贈圖書44冊。

陳望道的名字幾乎貫穿了復旦大學圖書館前半生。望老的兒子陳振新記得,1977年,陳望道臨終前,囑咐家人把他一生心愛的幾千冊藏書連同書櫃全都贈送給復旦大學圖書館。

無數高貴的靈魂

而與此同時,還有許多文化名家、專家教授將一生心血留在了圖書館。

1956年夏,金山藏書家高吹萬將其舊藏吹萬樓《詩經》類圖書700餘種出讓給復旦大學圖書館。1973年6月,王欣夫教授家屬捐贈王氏蛾術軒古籍4,180冊(其中可列入善本的3,258冊,普通書刊922冊),同月,樂嗣炳同意將344冊古籍(含明代刻本、史書與清代文集)贈予圖書館。1986年7月,已故教授趙景深之夫人李希同根據趙先生生前願望,將他珍藏的27,000餘冊書籍全部捐贈給校圖書館及校古籍研究所。2016年,陳毅元帥家屬將元帥生前藏書以及相關重要文獻資料贈予復旦大學圖書館,開啟了復旦大學圖書館紅色經典收藏的特藏計劃。

每一份捐贈背後,都是對文化的敬意。

2000年,復旦大學與上海醫科大學合併組建新的復旦大學。上醫大圖書館紙藏書刊實點數為333,904冊,訂有中文印刷型期刊844種,外文印刷型期刊近600種。其中極具特色的基礎醫學、臨床醫學、藥學、預防醫學、法醫學、護理學等領域的中英文書刊及部分人文科學書刊讓復旦大學圖書館增色。

上海醫科大學的歷史血脈也就此注入復旦。回溯歷史,館員們在講述復旦大學圖書館的過往時,保留了這樣兩條看似不起眼的記載:1936年3月17日條記載:上海醫科大學圖書館管理員楊錫恩回家路上遇劫匪槍擊身亡,院長顏福慶因其工作勤勉,特發起捐款,以資助楊錫恩家屬,數月內捐款金額已超過2,000元;1946年9月16日,怡康輪在長江上燒毀沉沒,醫學院大批圖書資料儀器被毀,隨船的朱席儒也被燒傷,一名工役下落不明。

這不是名家大師在那些年的遭遇,而是圖書館普通職員、工友為圖書館做出的犧牲。如今,圖書館已不僅僅是藏書、讀書的場所,更承載起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等多重功能,但往昔這些經歷,包括守護著知識和文化走過這些歲月的人和書的經歷,如今化作某種守護神,都深藏在圖書館深處,走入其中,依舊能感觸那種震撼。(圖文資料參考《復旦大學圖書館百年紀事(1918-2018)》

相關焦點

  • 公轉與自轉
    公轉與自轉簡解:  地球上自然萬物的運行規律,以太陽為中心,稱為公轉。 以地球為中心的變化運動,稱為自轉。地球在自轉的同時,又圍繞太陽而公轉運動。 人體能量運動亦有公轉與自轉之說。人體能量以太陽區域為中心的運動是公轉;以五臟六腑為中心的各自運動是自轉。 如果以人體的細胞為單位認識這個問題,那麼,細胞本身的運動是自轉, 細胞群體的共同運動則是公轉。公轉與自轉是對立統一,又相輔相承,相互運化的關係。人體整體的生命活動,是由細胞運動與臟腑、空間的能量運動來實現的。細胞與臟腑是自轉與公轉的關係; 臟腑與人的整體也是自轉與公轉的關係。
  • 常識積累:地球的自轉和公轉
    行測常識判斷考點範圍很廣一般包括政治、法律、經濟、人文、地理、科技、生活等方面需要小夥伴們長時間不間斷的積累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常識相關考點是「地球的自轉和公轉」  我們都知道,地球並不是靜止的,而是存在兩種運動形式,一種是圍繞太陽公轉,一種是繞自轉軸自西向東的自轉。
  • 在公轉的旋渦中從容自轉
    長大之後才明白,父親為我定義了人生中他認為最重要的兩個素質。第一,意志比知識更重要,父親是為了鍛鍊我的意志;第二,健康比學問更重要,因為那時候我瘦,每天6點起床、早晚來回兩趟身體會好。26年後我兒子上學了。我當時剛剛調到長沙,住在省文聯。省文聯旁邊有一所小學叫大同小學,當年可以算是湖南的貴族學校了。當時省文聯分的學區也是大同小學。
  • 揭秘行星的公轉與自轉-引力斥力旋轉力決定公轉-離心力決定自轉
    現階段斥力的說法沒有被公認,一般認為是行星圍繞著恆星公轉會產生離心力,離心力與引力才導致行星與恆星之間保持一定距離。離心力是人們用來描述作圓周運動的物體有一種向外脫離的趨勢而假想的力,是人們觀測行星運行的表象而假想的。
  • 除了自轉和公轉,地球還有別的運動嗎?
    它們的含義類似於陀螺儀,一種在自轉狀態下的物體,其自身的自轉軸又在圍繞另外一個軸做自轉運動。進動在地球公轉的橢圓軌道中最為明顯,而歲差在地球自轉中最為明顯(可稱自轉軸進動)。進動概述首先我們來簡單的了解下進動的概念,這種現象類似於我們生活中的陀螺儀,一種在自轉狀態下的物體,其自身的自轉軸又在圍繞另外一個軸做自轉運動的一種現象。更深層次的理解是:進動是自轉體的自轉軸方向的運動。在適當的參考系中,它可以定義為第一歐拉角(描述剛體在三維歐幾裡得空間的取向)的變化,而第三歐拉角定義為自轉本身。
  • 地球為何在不停地自轉和公轉?源於無處不在的萬有引力
    地球的自轉源於太陽的吸引力,也正是如此,地球有了自己公轉的軌道,軌道之上的地球也不會從宇宙中掉下來。隨著人類對太空宇宙的認識,涉及到地球和空間星體的十萬個為什麼也逐漸困擾著我們,也激發著人類不斷地去探索和認知這宇宙中的規律。
  • 太陽系中為什麼包括太陽在內的大部分天體都是逆時針自轉和公轉?
    如果我們在地球北極的上空,俯瞰整個地球,我們會發現地球不僅在逆時針自轉,還會逆時針繞著太陽公轉!這個特例呢?還是太陽系其他天體的普遍情況?太陽系中的天體為何都在逆時針運動?我們先來看看月球!其實月球也在繞地球逆時針方向運行。
  • 布魯可建構的「自轉」與「公轉」 小糯米的家園協同教育周記 15 家庭教育中如何運用協同教育的公轉原理
    >公轉原理小糯米成長過程中前面用到了九個協同原理。公轉原理,在小糯米成長過程的精彩情境中,大家圍繞共同的質量中心公轉。 自轉是圍繞自身的質量中心軸的旋轉,公轉是圍繞共同的質量中心在各自的軌道上的旋轉。宇宙間衛星繞著行星公轉,行星帶著衛星繞著恆星公轉,恆星帶領它的成員,萬古不息地繞銀河系的中心公轉,銀河系和其它星系也在運動,這種運動是否是繞什麼公轉,限於人類的觀測能力,沒有答案,但我的想像加推理,星系應該圍繞宇宙的中心在公轉。宇宙作為一個整體,也在運動.
  • 全動畫講解《地球的自轉和公轉》PPT,讓你愛不釋手!
    地球的自轉和公轉,在老教材就是第一章的內容,還是熟悉的配方。| 地球的自轉關於地球的自轉與公轉,一定逃不脫繞轉中心、方向、周期、速度這四個方面。為了讓學生更容易理解,課件中涉及到的部分圖片都進行了重繪,而且全部設置了動畫。
  • 為什麼月球的自轉周期和公轉周期是一樣的?科學家給出了答案
    為什麼月球的自轉周期和公轉周期是一樣的?科學家給出了答案隨著人類科技的不斷進步,我們現在知道了地球是太陽系中的一顆行星,在太陽系有8大行星,地球是排在太陽系第三的一顆行星,人類在地球上的時候,開始用望遠鏡來觀察月球,但是發現在一年之內,月球的表面都沒有什麼大的變化,在宇宙中我們都知道每個行星都能夠自轉和移動,那麼為什麼月球就不能夠自轉呢?
  • 地球的自轉、公轉與四季成因和二十四節氣到底有什麼關係?
    地球繞自轉軸的旋轉稱為「地球自轉」。自轉軸比較穩定地指向北天極,自轉一周約23小時56分,稱為一個恆星日。由於潮汐摩擦,地球在100年內自轉大約減慢2毫秒。地球自轉方向自西向東,從北極上空看是逆時針旋轉的。天體的東升西落和地球的晝夜更替現象就是這種自轉產生的結果。
  • 地球的自轉周期與月球的公轉周期愈加趨近,數十億年後,一天將等於...
    世人皆知,一天有24小時,一個月大概30天,而這所謂的一天實則是指地球自轉一個周期所需的時間,一個月實則是指月球圍繞地球公轉一個周期所需的時間。 不過,這只是如今的狀態,爾等可知,在遠古時期,月球並不存在,而地球的自轉速度遠遠快於現在,也就是說從古至今,一天的時間在逐漸拉長。
  • 30年特級教師:吃透經線、緯線、自轉和公轉,你就能搞定地理
    30年特級教師:吃透經線、緯線、自轉和公轉,你就能搞定地理! 地理是小四門政史地生中比較難的一個科目,跟其他的科目不一樣,別的科目都是先易後難,但是地理七年級的難度遠遠高於八年級的,這就是很多學生學不好的原因之一。
  • 什麼力量推動了行星、恆星、黑洞自轉公轉,而且一直轉動下去?
    這些天體都是在旋轉著的吸積盤中形成的,繼承了吸積盤的角動量,因此一形成就天然具有圍繞著太陽公轉的屬性,而且軌道基本都在圍繞著太陽赤道形成的黃道面附近。每顆行星的自轉一般也繼承了吸積盤的動量,但在形成過程中,由於受到形成過程與其他天體摩擦碰撞的影響,自轉就有快有慢。
  • 面試官:地球公轉1圈是1年,地球自轉1圈是多久?本科生精彩回答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對教育越來越重視,企業也需要大把的人才,你是不是人才,首先就要在面試中體現出來,現在不像以前專業能力好,成績不錯就行,現在更多的是考驗求職者的綜合能力,這是無形的考核,沒有什麼標準答案,面試官就是想通過一些問題來判斷你是否適合這個崗位,但問的問題就很奇怪了,常常把面試者問得暈頭轉向
  • 月球的自轉還是繞地球的公轉
    月球的自轉  月球繞地球的公轉  答案:月球繞地球的公轉  小夥伴們快去領小雞飼料吧!  以上就是12月18日螞蟻莊園小課堂的問題答案。
  • 地球為什麼會自轉?自轉靠的什麼力量?原來宇宙中有個奇妙的定律
    其實,關於地球為什麼會自轉,可能是因為宇宙上的一切都在自轉吧,比如,太陽也自轉,月球、銀河、八大行星等也都有自轉,並且有人推測宇宙也在自轉呢,而這些都和天這和天體的形成過程有關。所以,由於宇宙中所有的天體都有自轉,那地球要是沒有自轉,反而會非常奇怪呢。
  • 地球公轉和自轉的動力由誰提供?為何八大行星都向著相同方向轉?
    在上一篇文章的評論區,一位名叫阿杜12065的讀者提了一個問題:地球公轉和自轉的動力在哪裡?這個問題其實還挺有意思,因為我找了一下現在網上有的文章,基本沒有把它展開來細緻說清楚的,所以今天我就來解答一下這個問題,細說自轉和公轉的動力到底是從哪裡來的。
  • 黨員下沉樓棟「微治理」 服務「公轉」帶動居民「自轉」
    原本小廣告不斷的樓道牆面建起了公示牌,亮出了黨員身份和黨員責任;原本互不認識的鄰裡鄰居漸漸熟悉起來,相約一起參加社區志願活動……點亮紅旗樓棟燈牌為推進「三個全覆蓋」不斷深入,促進社區治理觸角向樓棟延伸,武漢市武昌區中華路街西城壕社區動員下沉黨員、在職黨員及社區自管黨員200餘人,在居住的樓道內開展「三亮」行動,即亮黨員身份、亮服務承諾、亮樓棟黨組織架構,引導居民管好樓棟事、關心社區事,以黨員「公轉
  • 【科學向日葵】地球停止自轉會發生什麼
    我們大家都知道,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有著公轉和自轉。地球圍繞太陽的運動是公轉。公轉一圈是365天6小時9分9秒,地球公轉所能決定的是: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晝夜長短的變化、四季的形成、五帶的形成。自轉是由於地球的磁場與太陽的磁場相互作用產生的,地球公轉時相當於磁場相互摩擦,給以自轉的動力.......地球自轉方向與公轉方向相反,其次,月球和金星沒有磁場所以沒有自轉。近幾年,地球的自轉在減弱,這是否與人類的活動有關係呢?如果地球自轉在逐漸減弱後停止了,怎麼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