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國考筆試將於11月28日下午拉開大考帷幕,小米今天分享申論必背金句,從素材、拓展到小結,三個層面給各位考生提供參考材料。
一、考前必背素材
1、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朱柏廬《朱子家訓》2、取之有度,用之有節,則常足。——司馬光《資治通鑑》3、人惰而侈則貧,力而儉則富。——《管子》釋義:懶惰而又奢侈,就會貧困;勤勞而又節儉,便能富足。4、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李商隱釋義:遍觀歷代聖賢治國治家的經驗教訓,成功皆因勤儉,敗亡皆因奢侈。5、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左傳》釋義:節儉是一種大的德行.奢侈是一種大的罪惡。6、有德者皆由儉來也。——司馬光《訓儉示康》7、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諸葛亮《誡子書》8、奢靡之始,危亡之漸。——歐陽修、宋祁等《新唐書·列傳第三十·褚遂良》釋義:奢侈糜爛的開始就是國家危亡的徵兆。9、克勤於邦,克儉於家。——《尚書》釋義:能夠辛勤地為國效力,能夠節儉地操持家政。10、惟勤可以補拙,惟儉可以養廉。——張伯行《困學錄集粹》釋義:唯有勤奮可以彌補一個人的笨拙,唯有節儉可以使人保持廉潔。11、惟儉可以惜福,惟儉可以養廉。——清代錢泳12、身之不儉,斷不能範家;家之不儉,必至於累身。——清·汪輝祖《佐治藥言》釋義:如果自身不節儉,是不可能起到模範治家作用的;一個家庭若不節儉,則必定會累及自身。13、儉則約,約則百善俱興;侈則肆,肆則百惡俱縱。——清代金纓《格言聯璧》釋義:節儉就會有節制,有節制則百善都會興起;奢侈就會放肆,放肆則百惡都會爆發。14、凡不能儉於己者,必妄取於人。——魏禧《日錄裡言》釋義:凡是對自己不肯儉省的人,一定也會從別人那裡亂拿東西。15、儉節則昌,淫佚則亡。——《墨子》釋義:生活節儉,不放縱慾望就會走向昌盛,過度放縱慾望就會導致滅亡。16、侈不可極,奢不可窮,極則有禍,窮則有兇。——邵雍《奢侈吟》釋義:奢侈浪費不能太過分,太過分就會招來禍患和災難。17、節約莫怠慢,積少成千萬。18、奢侈是民族衰落的起點。——古巴諺語19、儉樸是我們美德的可靠衛士。——婆羅門諺語20、節儉是你一生中食用不完的美筵。——愛默生
二、考前拓展資料
勤儉節約,涉及道德、社會、經濟和環境等多方面。
1、對於個人和家庭而言,勤儉節約是一種生活態度和美德。任何物質財富的創造都凝結著勞動者的辛勞,選擇節儉的生活方式,體現對自身勞動和他人勞動的尊重。
2、對於社會而言,勤儉節約與公德緊密相連,節儉一旦蔚然成風,便可大大減少社會資源浪費、減輕環境承載壓力,成為改變社會風貌的強大力量。
3、對於各級黨委和政府而言,帶頭過「緊日子」,各項支出精打細算,把其他領域壓減的資金投入民生領域,努力辦好群眾關切的事情,體現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有利於不斷夯實黨執政的根基。
三、小結
面對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的艱巨任務,面對前所未有的風險挑戰,更要弘揚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激發艱苦奮鬥的精氣神。讓勤儉節約蔚成風尚,既迫在眉睫又任重道遠,需要堅持德法共治,大力開展營養健康、綠色低碳等宣傳教育活動,引導群眾樹牢浪費可恥、節約為榮的價值觀念,培養勤儉節約的良好美德,建立健全鼓勵節約、整治浪費的長效機制,讓勤儉節約內化於心、外化於行,使崇儉抑奢成為全社會的文明追求。
好了,今天的「勤儉節約篇」素材分享到這,祝各位考生朋友考試順利!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