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越大吼大叫,教育的效果越差,聰明的父母都知道「低聲教育」

2020-08-27 希望今天遇見的育兒記


很多父母,尤其是媽媽們都有這樣的感受:沒有孩子前自己是一個溫柔有耐心的女人,有了孩子後,尤其是孩子上學後,自己不知不覺就變成了一個聲音高八度的「潑婦」。

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變化呢?其實媽媽們有自己的苦衷,因為不大吼大叫孩子根本不聽呀。

讓我們來還原這樣一個場景:早上,媽媽們早早起來做好了早餐,叫孩子起床吃早餐、上學,第一遍媽媽溫柔的在孩子耳邊叫到:「寶貝,該起床了。」孩子「嗯」了一聲,幾分鐘後你看還沒動,第二遍你又叫:「寶貝,起床了,再不起來要遲到了。」孩子又「嗯」了一聲,轉個身又睡了。過了十分鐘,你看真的快要遲到了,沒想到你辛苦做的早餐孩子可能根本沒時間吃了。你越想越氣,於是忍不住了,掀起孩子的被子,大聲吼道:「讓你昨晚快點寫作業,早點睡,你就是不聽,磨磨唧唧睡得晚早上又起不來。快點,沒看都幾點了。」

看看這樣的場景是不是很符合你的日常?給孩子好好說,孩子不聽,只有音量提高八度,才能讓孩子立馬行動。於是媽媽們漸漸成了孩子、老公眼中的「潑婦」,凡事都得靠吼。

可是這樣真的有效嗎?也許一次兩次確實有效,可是時間一長,媽媽們就會發現,不管你再怎麼大吼大叫,對孩子都無濟於事,甚至有時候,你越是吼叫,孩子越慢。

其實,不管你是喋喋不休地說服,還是大喊大叫的命令,亦或是高聲的斥責,不僅收不到效果,反而對孩子的性格成長、心理健康有不利影響。這個時候該怎麼辦呢?

建議你改變策略,用「低聲教育」代替「吼叫教育」。

低聲教育,指的是與教育孩子大吼大叫相反的一種教育方式。

心理學家曾對表達哪些事情該用怎樣的聲調進行過研究,發現處理同一件事情,不同的聲調會收到不同的效果。

大人批評孩子,用低聲調孩子更容易接受。這是因為:

第一、低聲調可以使大人理智一些、情緒平和一些,也可使孩子牴觸、逆反的心理防線有所鬆弛,有利於雙方的溝通。

第二、低聲批評,孩子不僅可以集中對方的聽力,而且也可以先發制人,不讓孩子使用高聲調。生活中常看到大人高聲責罵孩子,孩子反抗的聲音也不低,雙方情緒越來越激動,最後惹得大家一肚子氣,孩子也不服氣,然而問題卻並沒有解決。

第三、 低聲調可以趕走憤怒。父母是孩子人生中任教時間最長的老師,大人的言行對孩子的影響最大,於是暴躁不冷靜,開口大聲責罵的父母,肯定對孩子的性格有潛移默化的作用。

「低聲教育」的具體辦法和措施

1、批評孩子要降低聲調

我們批評孩子的目的是教育孩子,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進行自我反省,最後改正,而不是發洩我們的情緒。如果我們不能控制,大吼大叫,孩子的關注重點只會是我們的憤怒,根本不會放鬆下來自我反省。

2、運用正確的語氣和措辭

對於許多父母來說,控制自己不去批評孩子是很困難的,因此說話前要三思,運用恰當的語氣和措辭,效果會很好。

比如孩子亂扔玩具,不知道把玩具放回原處,有的父母就會大聲吼叫:「給你說了多少遍了,每次玩完後要把它放回原地,怎麼總是記不住,豬腦子呀。」這種批評就是帶有人身攻擊的,會傷害到孩子。

可以這樣說,「我愛你,但是你亂扔東西,不收拾的行為我不能接受。」這句話初聽會覺得很生硬,但孩子會從中得到兩個信息,一是即使我犯錯了,父母依然愛我,二是父母不能接受的只是我的行為,而不是我整個人。

正確的語氣措辭,更能解決實際問題。

3、把你所期望孩子要做到的要求解釋給他們聽

比如帶孩子逛超市,要提前告訴他不要亂動商品,並警告如果違反的後果將是什麼,而且父母要從頭到尾貫徹到底,而無需大聲威脅。

4、不要使用傷害孩子自尊心的語言

就事論事,不要隨意發洩對孩子的情緒,不要使用傷害孩子自尊心的語言。

像「你真笨」、「你是豬腦子呀」、「真後悔生了你」、「你再這樣,我就不管你了」......這樣的語言,父母要避免隨口說出。

每個孩子都希望得到別人包括父母的尊重,而這種尊重信任會使孩子產生自信,是他們前進的重要動力。

說話是一門藝術,教育更是。北師大教授錢志亮說:「責備孩子的聲音越小,孩子聽的就越認真,教育的效果也就會越好。」

我們要教育孩子,就更需要自己身體力行,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個好榜樣。「低聲教育」您做到了嗎?

相關焦點

  • 長期被吼的孩子大腦發育受阻,聰明的父母都知道低聲教育
    美國兒科學會的研究表明,父母的大吼大叫,就和打罵、侮辱一樣,會讓孩子的應激素水平增高,從而導致大腦結構發生變化。孩子長期生活在「吼叫」的環境下,智力、語言的發展都會受到阻礙。更嚴重的,可能還會引發抑鬱、孤僻、焦慮等精神疾病。媽媽大吼大叫的模樣,是孩子一生都無法磨滅的陰影。
  • 你還在對你的孩子大吼大叫,請細細的閱讀,為了孩子,請低聲教育
    請所有的寶爸,寶媽們細細的閱讀,在任何時候千萬不要對孩子大吼大叫,千萬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所有負面的事情不要在孩子面前體現,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素養直接決定孩子的成敗,直接決定了孩子的性格,希望此文章能喚醒千千萬萬的父母,讓自己的孩子更優秀。
  • 低聲教育,是父母給孩子最大的尊重
    而是:「儷,你吼一聲。」這樣的場景讓很多媽媽都有共鳴,衝著孩子大喊大叫幾乎成為很多父母的日常。從小到大都被父母大喊大叫的孩子,常常感受不到父母的溫柔和愛,甚至充滿不易被發現的緊張和焦慮。吼叫帶來的負面影響不止如此,它也讓你的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 《一生氣就大吼大叫的媽媽》:從繪本角度讓家長理解「低聲教育」
    相信很多家長都曾經因為孩子不聽話發脾氣,甚至有時候脾氣一上來沒控制住,就對孩子大吼大叫。事後回想起來的時候覺得自己太衝動了,但是又拉不下臉來和孩子道歉。《一生氣就大吼大叫的媽媽》這本繪本就講述了媽媽對孩子大吼大叫的傷害有多大,讓我們對大吼大叫有更深的認識,也更加理解"低聲教育"是多麼必要的。
  • 真正的低聲教育:告別大吼大叫、喋喋不休,讓孩子聽話且不再叛逆
    可以粗暴的理解為,教育程度低的許多家長教育孩子全靠吼;高學歷的家長往往面對孩子的問題的時候更容易有條不紊、不慌不忙地面對孩子。相信每個當爸媽的都知道,憤怒是不能解決問題的。1、缺乏權威,靠「吼」教育孩子家庭教育中,面對孩子的問題的時候,其實最「忌諱」的便是「大吼大叫」,通過「高分貝」來迫使孩子聽話。
  • 你經常吼孩子嗎?吼聲教育影響親子關係,聰明的父母善用低聲教育
    看完吼叫對孩子的負面影響後,希望你可以重視起這個問題。不要繼續吼孩子了,因為他們內心的創傷會跟隨其一生。建議父母學會低聲教育,學會溫柔地對孩子講話,這會起到不錯的教育成效。「低聲教育」的好處是什麼?1.
  • 長期被吼的孩子大腦發育受阻,看看這些明星都如何低聲教育孩子
    媽媽大吼大叫的模樣,是孩子一生都無法磨滅的陰影。孩子不聽話、頂嘴、不好好做作業、考試成績沒達到父母的要求,父母平日工作壓力大,憋著各種無名之火,看到孩子犯錯,「一言不合就開吼,吼完就後悔」,成為許多家長教育孩子的惡性循環。
  • 孩子不聽話總靠吼?家長可嘗試「低聲教育」,說比吼更有效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當孩子不太好,父母會本能地大吼一聲,讓孩子安靜下來,這個時候孩子聽到父母的大吼,也會隨之安靜下來。所以父母將這樣的方式視為有效的手段,也是比較容易的手段。同時,很多父母出於習慣,孩子調皮就用大吼來解決。殊不知,大吼大叫其實對孩子並不能夠起到長期的作用,反而會對孩子造成很大的傷害,對於孩子的性格成長與心理健康都是不好的。相反,低聲教育的成效更為明顯。
  • 長期性被吼的孩子腦部發育遇阻,聰慧的父母都了解低聲文化教育的
    父母的大吼大叫,就和責罵、汙辱一樣,會讓孩子的應女性激素提高,進而造成 大腦的結構產生變化。孩子長期性日常生活在「大聲喊叫」的自然環境下,智商、語言的發展趨勢都是會遭受阻攔。更比較嚴重的,很有可能還會繼續引起抑鬱症、內向、焦慮情緒等精神類疾病。媽媽大吼大叫的樣子,是孩子一生都沒法抹去的黑影。
  • 「當媽媽對我大吼大叫時,我嚇得全身都散開了」
    這個超長假期,更是讓無數父母已經忍不住身體裡的「洪荒之力」,然而,當我們大吼大叫的時候,孩子發生了什麼,你知道麼?媽媽大吼大叫的模樣,是孩子一生都無法磨滅的陰影。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因此,不管多麼憤怒,也要學會控制自己,不要為了宣洩自己的情緒大吼大叫,否則,毀掉的是孩子一生的幸福。
  • 你還在大吼大叫的教育娃嗎?學會低聲教育,才是給孩子最大的尊重
    有很多的家長在碰到孩子犯錯的時候,通常都是會選擇責罵孩子,但是這種解決問題的方式最終只會導致:孩子被嚇住了,滿腦子的恐懼感,根本沒心思去思考為什麼錯了又或者是孩子被家長的責罵激怒了,只想大吼大叫回擊,也不考慮錯在哪了。但是,如果家長可以換種方式,在孩子犯錯的時候可以冷靜處理,這樣的話,孩子也會認真地聽你說的話,也沒有那麼多的恐懼和牴觸,反而可能達到教育作用。
  • 孫儷吐槽「吼孩子」後遺症,拒絕獅吼功,父母教育孩子要「低聲」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父母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一個難題就是「孩子不聽話」,任由家長怎麼大聲吼,他就是不聽,打孩子的話又會心疼。父母其實也不想吼孩子,但是情緒一上來,聲調就提高,最後孩子沒教育好,嗓子也快要啞了。
  • 孩子不聽話,多半與家長說話態度有關,學會「低聲教育」很關鍵
    文/小雪媽媽生活中,我們經常可以發現,孩子犯錯的時候,文化程度低的父母,通常嗓門都比較大;而文化程度高的父母,面對孩子犯錯更加理性,表情雖然很嚴肅,但很少衝著孩子大吼大叫。面對孩子犯錯,家長心裡會很焦慮,忍不住吼叫是正常的情況,可你也能發現,你越批評孩子,孩子越是不聽話。
  • 在父母大吼大叫中長大的孩子,性格上這幾個缺點,越長大越難改掉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和很多當了父母的朋友聊天,大家的共同點非常的多,雖然每個家的寶寶都不同,而且大家的教育方式也不太一樣,但是很多的時候當孩子做錯事情,父母們的解決方式基本都是大同小異,基本有
  • 吼孩子一時解氣卻有"反效果",想改善?讓"低聲教育"來幫你
    很多家長都存在這樣的教育錯誤。很多家長由於不同的原因而採取過對孩子後來達到教育目的,可卻不知道這種方法所導致的不良影響。哈佛醫學院附屬美國頂尖的精神病專科醫院副教授 Martin A. Teicher認為,父母對孩子長期吼叫的確會改變孩子的大腦,影響他們的智力。
  • 摒棄大吼大叫,一種全新的教育方式正在興起,娃身心更健康
    低聲教育是如今非常流行的一種教育方式,是指在孩子犯錯誤的時候,對孩子進行非常溫和的教導,是和大吼大叫相反的一種教育方式。大部分家長和老師在面對孩子犯錯誤的時候,通常都會不自覺地對孩子進行大吼大叫,這樣的教育方式對孩子影響是非常大的,對於孩子性格的養成和心理的發展都是非常不利的。
  • 發脾氣是教育的最大死敵,脾氣越大,教育效果越差
    發脾氣也是教育的最大死敵,教育孩子時脾氣越大效果越差。01.家長都喜歡把孩子的任性、頑皮等問題歸咎在孩子身上,其實這是不公平的;先有問題父母,才會出現問題孩子。但是很多父母不願意也不想反省自己的問題,總是認為自己是對的,只知道對孩子發脾氣。很多孩子生怕犯錯受到父母責罵,不敢去嘗試或創新,變得沒有靈性,膽小怯懦。
  • 孫儷吼孩子一時爽上熱搜,你越吼孩子越差勁
    小美知道,因為自己重新返工,工作壓力大,看到孩子調皮就控制不住發火。 不僅是小美,曾經一起國內作業調查顯示,全國將近90%的家長都曾經吼叫過孩子。孩子磨蹭、頂嘴、功課不好、調皮貪玩,加上家長工作壓力大,心裡總有煩心事,憋著各種無名火,「一言不合就開吼,吼完就後悔」,成為許多家長教育孩子的惡性循環。
  • 在父母大吼大叫中長大的孩子,性格有這3個缺點,越長大越難改正
    不難發現,那些在和睦融洽的環境氛圍裡成長的孩子,一般都比較活潑開朗,熱情自信,而孩子的父母總是大吼大叫,那麼在家長的吵鬧中長大的孩子,性格上一般也會有這3個缺點,而且孩子越長大越難改掉,家長們一定要注意了。
  • 在父母大吼大叫中長大的孩子,性格有這3個缺點,越長大越難改正
    每個家庭對孩子的教育方式都不太一樣,所以寶寶們在父母要的養育下,也會形成不同的性格特徵。不難發現,那些在和睦融洽的環境氛圍裡成長的孩子,一般都比較活潑開朗,熱情自信,而孩子的父母總是大吼大叫,那麼在家長的吵鬧中長大的孩子,性格上一般也會有這3個缺點,而且孩子越長大越難改掉,家長們一定要注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