吼孩子一時解氣卻有"反效果",想改善?讓"低聲教育"來幫你

2020-08-10 炅媽育兒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有家長很懊悔的向我諮詢,說自己又&34;對孩子吼了。

她說她的脾氣性格一開始也是很好的,在決定當媽媽之前,也下定決心說自己絕對不對孩子的教育採取&34;,孩子犯錯她會心平氣和的講道理,引導孩子糾正錯誤往好的方面發展進步,


只可惜,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很多事情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啊,當真的做了父母,看著孩子一天天長大自然是很開心的,不過問題也接踵而至,孩子開始有自己的想法和選擇,慢慢的也開始會做出反抗的,這樣的情況導致親子之間的戰火也拉響了,幾乎每天都要針鋒相對一兩次。

逐漸的,自己苦苦堅守的&34;方針也在崩潰,沒辦法,和孩子講道理根本沒效果,孩子左耳朵進右耳朵出,自己越來越忍不住,氣的直跳腳就對孩子一頓批評,有的時候氣很了也會朝其屁股上來兩下,效果立竿見影,自己也因此&34;,只要孩子一不聽話,就對孩子吼。

我相信很多家長和曉琳媽媽一樣,有著同樣的&34;,沒辦法這是很正常的其實,畢竟每次在吼了孩子之後,孩子會因為內心的恐懼從而選擇屈服,關鍵這樣的方法確實讓自身感覺到一種發洩後的暢快感,很解氣,所以慢慢的養成了習慣,即便每次吼完之後自己也很後悔和懊惱,說下一次絕對不這樣了,可當真的到來時,還是固態重萌。

在這裡,要向各位有&34;的家長說:不要再對孩子吼了,雖然一時解氣但是產生的副作用卻很嚴重,家長要及時的克制這種教育方法,學會運用&34;

一:對孩子吼所造成的傷害

有心理學家對273位母親進行了調查研究,其中6%的母親從不打罵孩子,68%的父母會打孩子屁股,還有26%會嚴重體罰孩子。


不論是本身性格就比較暴躁,在教育上比較嚴格的家長,還是像曉琳媽媽那樣&34;形成的&34;,很多家長都存在這樣的教育錯誤。

不光是我們普通家庭中存在這樣問題,這是不存在條件劃分的。

比如著名前國家運動員和演員小陶虹曾在節目中分享了自己&34;女兒的一個瞬間:在收拾好東西即將出門的時間節點,女兒不小心打碎了一瓶牛奶,陶虹立即衝上前,忍不住對女兒喊道:&34;她說,當時她的女兒就愣在原地被嚇得直哆嗦。直到那一刻,她才意識到自己的吼罵對孩子造成了多大的傷害。

很多家長由於不同的原因而採取過對孩子後來達到教育目的,可卻不知道這種方法所導致的不良影響。

哈佛醫學院附屬美國頂尖的精神病專科醫院副教授 Martin A. Teicher認為,父母對孩子長期吼叫的確會改變孩子的大腦,影響他們的智力。

這是建立在數據研究中得出的結論,他和她的團隊研究分析了長期受過父母吼叫、謾罵的年輕成年人大腦,研究發現,主要負責理解口語的韋尼克區和前額葉之間的連接明顯減少。而連接越少,代表著一個人的言語理解能力越差。


而在對遭受父母言語攻擊的孩子進行長期大量的跟蹤研究後發現,父母的言語暴力會導致孩子大腦中左側顳上回的灰質體積增值達到14%。

這個區域體積過大的話會出現創傷後應激障礙,而且這個區域也和孩子言語智商的發育息息相關。

二:不要再對孩子吼了

蒙臺梭利博士說過:&34;,在心理學上也認為,任何一種心理疾病,追根溯源都是童年時的創傷。

言語暴力會改變兒童相關腦區的生理結構,長期經受語言暴力的孩子,所受的傷害不比遭受家暴的孩子少。

德國經典繪本《一生氣就大吼大叫的媽媽》,;裡面的小企鵝就是長期生活在他媽媽&34;的陰影裡,小企鵝因此變得膽小怕事、整天生活在恐懼和不安中,而且也不敢表達。

其實小企鵝就是經常被&34;的孩子的代表。


&34;確實能在短時間內起到顯著效果,但是所造成的傷害是不容小覷的,除了我們上面Teicher教授所得出的研究結果,我們也很容易看出,總是被吼的孩子往往會有兩種變化——越來越內向膽小,或者越來越叛逆。

而且,這種解決矛盾的方法,也會讓親子關係出現隔閡。

很多家長也想戒除&34;,又想找一個方法來處理和孩子之間的矛盾,達到教育引導的目的,在這裡推薦了解和使用&34;

三:溫暖的低聲教育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會發現,同樣內容的一句話,不同的環境下用不同的語氣說,會產生不同的視聽和理解效果,就連聲音響度問題的不同,也會有很大的差異。

心理學家就曾對表達哪些事情該用怎樣的聲調進行了研究,發現處理同一件事情,不同的聲調會收到不同的效果,大人批評孩子,用低聲調孩子更容易接受。

所以我們常常以為&34;更能讓孩子聽話,但是其實不是,用溫和的聲音、緩和的語調&34;會比&34;更有效果。


相比較於&34;,低聲教育有以下幾點優點:

· 能夠幫助雙方在緩和的情緒下進行溝通,幫助更好的更理智的對問題進行分析,化解矛盾分歧

· 能夠讓對方更加清楚的認識到自身所存在的不足之處,能夠提高對方的接受度。

· 能讓雙方的注意力更加的集中,能更好的協商出解決方法。

· 避免二者之間矛盾的提升,減少對情感聯繫的傷害

所以說,家長需要了解並運用&34;來達成引導教育的目的。

四:如何掌握低聲教育?

低聲教育當然也是需要掌握方法和技巧的,並不是簡單地把聲音降低就可以了,而是注意一下幾點要求:

1.想讓情緒冷靜下來

情緒如果出現過於激烈的波動,只會導致雙方都出現衝動舉動,比如口不擇言甚至肢體上的衝突,所以家長要先讓自己情緒冷靜下來,可以採取深呼吸和注意力轉移的方法,也讓孩子的情緒冷靜下來。

2.客觀角度分析問題

冷靜下來後進行問題分析,不要翻舊帳也不要扯雞毛蒜皮的小事,就事論事客觀的去分析問題,家長要注意去傾聽孩子的想法和選擇,不要一味自顧自的嘮叨。

3.平等的角度

教育專家尹建莉說:&34;


這就要求在溝通之中,還要學會換位思考和將心比心,要和孩子同一個高度去進行問題的協商。

美國心理學博士、平和式養育法倡導者蘿拉馬卡姆說:&34;。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出現問題是正常的,家長也不要把問題都歸結在孩子身上,而是要學會從自身找問題,找到根源所在,才能及時有效的藥到病除。

我是炅媽育兒,也是3歲寶寶的媽媽,專注育兒知識和分享育兒經驗,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關注我,做一個合格的父母。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別再吼孩子了,低聲教育才能事半功倍解決問題
    當然,除了寫作業,很多家長在平時也會大聲呵斥孩子,效果卻不盡如人意。與其大聲嘶吼到精疲力盡,不如試試低聲教育,你可能會收穫意想不到的效果。遇事急躁、對別人大吼等不良的行為。 學會低聲,讓教育春風化雨在教育這件事情上,家長扮演著主動的角色,孩子大多是被動一方。因此想讓教育達到自己想要的效果,家長何不從改變自己開始,學會低聲教育。
  • 孩子不聽話,多半是父母說話方式有問題,讓「低聲教育」來幫你
    批評辱罵孩子人最難的是控制情緒,道理都知道,但是在面對孩子的教育時,因為孩子的調皮搗蛋,一言不合就情緒失控,對孩子進行批評辱罵,大吼大叫。孩子不聽話,多半是父母教育時的說話方式有問題,導致孩子越來越叛逆,想要養出乖巧懂事的孩子,父母要了解一下「低聲教育」。「低聲教育」,父母通過控制自己的情緒,好好說話,對於孩子的教育將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養成一個情緒穩定、懂得尊重他人、懂事的孩子,那麼父母該如何做好低聲教育。
  • 教育孩子全靠「大聲吼」?試試「低聲」教育,讓管教有效又簡單
    除了做作業這件事之外,有很多父母只要在面臨孩子出現問題時,他們往往首先想到的或者無需思考立即會作出的行為,往往都是對孩子進行各種大聲吼罵。這些父母們總是在期待自己能夠用吼罵的方式讓孩子「聽話」,然而現實卻是孩子們雖然在被吼罵的當下能夠聽話,而過段時間之後依然會犯同樣的錯誤,而且用「大聲吼罵」的方式也很可能會帶來意想不到的負面效果。
  • 長期被吼的孩子大腦發育受阻,聰明的父母都知道低聲教育
    ,孩子聽得就越認真,教育效果也就會越好。要想讓孩子把我們的話記到心裡去,心甘情願接受我們的建議,我們就要學會低聲教育。之前熱播的電視劇《少年派》中,林妙妙因為虛榮心,嫌棄自己父親的職業,還逼著自己的父親換工作。林妙妙的媽媽氣急之下,扇了女兒一巴掌,大聲怒罵她「沒良心」。
  • 你越大吼大叫,教育的效果越差,聰明的父母都知道「低聲教育」
    其實媽媽們有自己的苦衷,因為不大吼大叫孩子根本不聽呀。讓我們來還原這樣一個場景:早上,媽媽們早早起來做好了早餐,叫孩子起床吃早餐、上學,第一遍媽媽溫柔的在孩子耳邊叫到:「寶貝,該起床了。」孩子「嗯」了一聲,幾分鐘後你看還沒動,第二遍你又叫:「寶貝,起床了,再不起來要遲到了。」孩子又「嗯」了一聲,轉個身又睡了。過了十分鐘,你看真的快要遲到了,沒想到你辛苦做的早餐孩子可能根本沒時間吃了。
  • 長期被吼的孩子大腦發育受阻,看看這些明星都如何低聲教育孩子
    孩子不聽話、頂嘴、不好好做作業、考試成績沒達到父母的要求,父母平日工作壓力大,憋著各種無名之火,看到孩子犯錯,「一言不合就開吼,吼完就後悔」,成為許多家長教育孩子的惡性循環。北師大教授錢志亮曾指出:責備孩子的聲音越小,孩子聽得就越認真,教育效果也就會越好。
  • 你經常吼孩子嗎?吼聲教育影響親子關係,聰明的父母善用低聲教育
    激發逆反心理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們將會有自己的想法,他們的自我意識越來越強大,不喜歡聽從父母的指揮。如果發生衝突父母只會用吼叫的方式育兒,那麼孩子很難接受家長的意見。這只會讓雙方的矛盾愈來愈深,根本不利於孩子的成長,起不到任何教育效果。3.
  • 孩子不聽話總靠吼?家長可嘗試「低聲教育」,說比吼更有效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當孩子不太好,父母會本能地大吼一聲,讓孩子安靜下來,這個時候孩子聽到父母的大吼,也會隨之安靜下來。所以父母將這樣的方式視為有效的手段,也是比較容易的手段。同時,很多父母出於習慣,孩子調皮就用大吼來解決。殊不知,大吼大叫其實對孩子並不能夠起到長期的作用,反而會對孩子造成很大的傷害,對於孩子的性格成長與心理健康都是不好的。相反,低聲教育的成效更為明顯。
  • 長期性被吼的孩子腦部發育遇阻,聰慧的父母都了解低聲文化教育的
    父母的大吼大叫,就和責罵、汙辱一樣,會讓孩子的應女性激素提高,進而造成 大腦的結構產生變化。孩子長期性日常生活在「大聲喊叫」的自然環境下,智商、語言的發展趨勢都是會遭受阻攔。更比較嚴重的,很有可能還會繼續引起抑鬱症、內向、焦慮情緒等精神類疾病。媽媽大吼大叫的樣子,是孩子一生都沒法抹去的黑影。
  • 《一生氣就大吼大叫的媽媽》:從繪本角度讓家長理解「低聲教育」
    相信很多家長都曾經因為孩子不聽話發脾氣,甚至有時候脾氣一上來沒控制住,就對孩子大吼大叫。事後回想起來的時候覺得自己太衝動了,但是又拉不下臉來和孩子道歉。《一生氣就大吼大叫的媽媽》這本繪本就講述了媽媽對孩子大吼大叫的傷害有多大,讓我們對大吼大叫有更深的認識,也更加理解"低聲教育"是多麼必要的。
  • 孫儷吐槽「吼孩子」後遺症,拒絕獅吼功,父母教育孩子要「低聲」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父母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一個難題就是「孩子不聽話」,任由家長怎麼大聲吼,他就是不聽,打孩子的話又會心疼。父母其實也不想吼孩子,但是情緒一上來,聲調就提高,最後孩子沒教育好,嗓子也快要啞了。
  • 真正的低聲教育:告別大吼大叫、喋喋不休,讓孩子聽話且不再叛逆
    1、缺乏權威,靠「吼」教育孩子家庭教育中,面對孩子的問題的時候,其實最「忌諱」的便是「大吼大叫」,通過「高分貝」來迫使孩子聽話。建議家長試試低聲教育。相信大家都知道三到五歲的孩子,很多時候並不是那麼容易管教的,因為他們大多數其實都並不懂事。所以,許多專業的幼師們都知道,低聲教育。
  • 低聲教育養出自信的孩子,家長說話的語氣決定孩子的未來
    當孩子犯錯時,你憤怒地大吼大叫,結果無非兩種:孩子被你嚇住了,滿腦子的恐懼感,根本沒心思去思考為什麼錯了,只盼著你趕快結束訓斥;孩子被你激怒了,大吼大叫回擊你,也不考慮錯在哪了,只想著如何跟你對著幹。很多家長常常為管教孩子效果不佳而束手無策,不管你是嚷嚷不休地說服教育還是大喊大叫地命令式教育,孩子全然不理你。如果經常對做錯事的孩子高聲斥責,不僅收不到效果,反而對孩子的性格養成、心理健康有不利影響。這時候就要考慮改用低聲教育的方式了。
  • 你還在對你的孩子大吼大叫,請細細的閱讀,為了孩子,請低聲教育
    請所有的寶爸,寶媽們細細的閱讀,在任何時候千萬不要對孩子大吼大叫,千萬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所有負面的事情不要在孩子面前體現,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素養直接決定孩子的成敗,直接決定了孩子的性格,希望此文章能喚醒千千萬萬的父母,讓自己的孩子更優秀。
  • 你還在大吼大叫的教育娃嗎?學會低聲教育,才是給孩子最大的尊重
    有很多的家長在碰到孩子犯錯的時候,通常都是會選擇責罵孩子,但是這種解決問題的方式最終只會導致:孩子被嚇住了,滿腦子的恐懼感,根本沒心思去思考為什麼錯了又或者是孩子被家長的責罵激怒了,只想大吼大叫回擊,也不考慮錯在哪了。但是,如果家長可以換種方式,在孩子犯錯的時候可以冷靜處理,這樣的話,孩子也會認真地聽你說的話,也沒有那麼多的恐懼和牴觸,反而可能達到教育作用。
  • 低聲教育,是父母給孩子最大的尊重
    ,讓每個孩子都在黑板上寫下一句最想對爸媽說的話,有個孩子寫道:「爸爸,請你不要對我大叫。」從小到大都被父母大喊大叫的孩子,常常感受不到父母的溫柔和愛,甚至充滿不易被發現的緊張和焦慮。吼叫帶來的負面影響不止如此,它也讓你的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 神奇的「低聲教育」,竟藏著讓孩子聽話的秘密?
    因為雄赳赳不喜歡寫字,劉璇很生氣,但王弢沒有用吼叫教育孩子,而是巧妙運用了「低聲教育」,從而達到讓孩子寫字的目的。她用一個學名為不求人的撓癢工具,一個「不求人幫你寫字」的話題勾起孩子的好奇心。相比於用大喊大叫的方式教育孩子,低聲教育,循循善誘更加能夠達到自己的目的,也可能會有額外的驚喜。我們教導孩子的時候,就可以多用孩子能夠理解的語言、充滿樂趣的「新概念」,來跟孩子溝通。
  • 孫儷吼孩子一時爽上熱搜,你越吼孩子越差勁
    孩子磨蹭、頂嘴、功課不好、調皮貪玩,加上家長工作壓力大,心裡總有煩心事,憋著各種無名火,「一言不合就開吼,吼完就後悔」,成為許多家長教育孩子的惡性循環。 大吼大叫不過是父母的情緒宣洩,卻沒有任何的教育意義。面對越小的孩子,越容易失控大吼。因為我們會普遍認為:越小的孩子,越聽不懂大人說的話,非得吼才有用。 可是,對孩子大吼,孩子接收到的是什麼呢?
  • 「低聲」教育,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受教了
    慢慢孩子變得不敢多說話,生怕自己說的不對,父母劈頭蓋臉就是一頓責罵。而且孩子現在都是看父母的臉色行事,根據父母說話聲音的高低來判斷事情的嚴重性,著實心疼這孩子。我們知道,說話是一門藝術,家長要想讓孩子能好好說話,自己就要為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很多家長在管教孩子的時候,覺得說話的聲音越高,越有效果,事實恰恰相反。父母長期這樣跟孩子說話,不利於孩子性格的養成,還會讓孩子也變成這樣的人。
  • 大聲指責本質是一種語言暴力,試試「低聲教育」,孩子更聽話
    ,充分尊重孩子,孩子才會更加願意聽,也才會更加有涵養。,讓家長學會用低聲教育的溫和方式和孩子溝通,建立起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強孩子的責任感,培養孩子的責任意識。,用不吼不叫、低聲教育的的方式和孩子溝通,構建和諧的親子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