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聲」教育,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受教了

2020-08-27 可可不笑

文|淘媽

淘媽老家的一位鄰居,平時說話嗓門很高,不知道的人還以為你和他說話是在吵架。他的妻子本身是比較溫柔的,但是結婚十多年,在鄰居的「薰陶」下,現在說話也是會不自覺提高分貝。他們育有一個13歲的女兒,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只要有一點做的不如父母意的事情,爸爸媽媽就會扯著嗓子責罵孩子。後來因為學習,夫妻二人基本上每天都在上演「河東獅吼」。慢慢孩子變得不敢多說話,生怕自己說的不對,父母劈頭蓋臉就是一頓責罵。而且孩子現在都是看父母的臉色行事,根據父母說話聲音的高低來判斷事情的嚴重性,著實心疼這孩子。

我們知道,說話是一門藝術,家長要想讓孩子能好好說話,自己就要為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很多家長在管教孩子的時候,覺得說話的聲音越高,越有效果,事實恰恰相反。父母長期這樣跟孩子說話,不利於孩子性格的養成,還會讓孩子也變成這樣的人。其實比起高聲教育,父母更應該給孩子進行「低聲」教育,這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低聲教育的科學依據

所謂的低聲教育就是指家長用低聲調去教育孩子,不是一個勁的大吼大喊。心理學家經過研究發現:處理同一件事情,不同的聲調會取得不同的效果。大人在批評孩子的時候,用低聲調孩子反而更容易接受。這是為什麼呢?

①低聲調能讓人變得理智一些,情緒更加平和一些。也能夠使孩子牴觸、逆反的心理防線有所鬆弛,這樣更有利於溝通。

②父母在低聲批評孩子的時候,可以集中孩子的聽力,還可以先發制人,不讓孩子使用高聲調。在生活中有很多家長用高聲調去批評孩子,結果孩子反抗的聲音也很高。最終雙方的情緒越來越激烈,大人孩子都是一肚子氣,問題也沒有得到解決。

③低聲調可以趕走憤怒。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體會,如果高聲調教育孩子的話,越說越生氣,聲音越高。但是如果你低聲教育的話,就會有一部分的負面情緒被趕走,變得更加理智。

父母該如何進行「低聲教育」?

1.批評孩子的時候降低聲調

不管父母有多生氣,在批評、教育孩子的時候,暗示自己「不要高聲,降低聲調」。這樣就能緩和親子間的緊張氛圍,讓孩子對父母沒有那麼強的牴觸情緒;父母也不會太衝動。這樣才能更好的解決問題,達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2.使用正確的語氣和措辭

很多父母在生氣的時候就口無遮攔,自己怎麼痛快怎麼說,甚至會說出一些很難聽,很傷孩子的話。這樣做,父母是「洩憤」了,心裡痛快了,但是問題沒有得到解決,還會深深地傷了孩子的心。所以請父母在教育孩子前要三思,運用恰當的語氣和措辭,這樣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你看看你,一天天除了闖禍能幹什麼?你這樣活著還有什麼意思?我要是你,早就不想活了。」

「媽媽知道闖禍不是你的本意,你現在肯定也很難過,但我們還是要想辦法去解決。」

面對同一件事,這兩種不同的表達方法,哪種更容易讓孩子接受,不用說大家也都知道。

3.不要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孩子犯了錯,家長在教育的時候要就事論事,不要隨意發洩對孩子的情緒,更不要用一些不中聽的話去傷孩子孩子的自尊心。在孩子心中,父母始終都是自己最信任的人。如果連父母都不尊重自己的話,孩子就有可能會自暴自棄。

淘媽說:所有的父母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但是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也有很多的學問,不是打打罵罵就可以的。你的打罵教育可能在當時管用了,但是長久來看,會給孩子帶來很深的傷害。所以,請給孩子進行低聲教育吧,這才是真正的「為孩子好」。

相關焦點

  • 低聲教育,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父母做好這3點就很不錯了
    低聲教育,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父母做好這3點就很不錯了相信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應該經常會覺得有些束手無策,有的時候不管怎麼管教孩子,孩子總是不聽話,甚至都不會理你,有的時候利用說教的方式也不行,甚至對著孩子大喊大叫效果也很一般。
  • 對孩子大喊大叫是不管用的,「低聲教育」,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我們要教育孩子如何說話,就更需要自己身體力行,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個好榜樣。低聲教育是與教育孩子大喊大叫相反的一種教育方式。家長或幼師常常為管教孩子效果不佳而束手無策,不管你是嚷嚷不休地說服教育還是大喊大叫地命令式教育,孩子全然不理你。如果經常對做錯事的孩子高聲斥責,不僅收不到效果,反而對孩子的性格養成、心理健康有不利影響。
  • 「低聲教育」不是妥協,而是一種智慧,也是家長給孩子最好禮物
    家長總抱怨自家還不夠聽話,很多時候並不是孩子不聽話,而是家長沒有用正確的溝通方式。「低聲教育」才是正確打開和孩子溝通的大門,讓彼此之間的關係更加親近。3、暴力式的父母父母的「語言暴力」比「行為暴力」更傷人,孩子們在成長過程中長時間受到這種暴力式的說話態度,會造成孩子也擁有這樣的行為。 因此,家長在教育孩子時一定要使用正確的態度,用「低聲教育」會讓孩子變得更優秀。
  • 長期被吼的孩子大腦發育受阻,聰明的父母都知道低聲教育
    孩子不聽話、頂嘴、不好好做作業、考試成績沒達到父母的要求,父母平日工作壓力大,憋著各種無名之火,看到孩子犯錯,「一言不合就開吼,吼完就後悔」,成為許多家長教育孩子的惡性循環。父母都認為自己吼叫是為了更好地教育孩子,殊不知,這麼做不僅完全沒有教育意義,反而會對孩子的情緒造成傷害,影響親子關係。
  • 低聲教育,是父母給孩子最大的尊重
    從小到大都被父母大喊大叫的孩子,常常感受不到父母的溫柔和愛,甚至充滿不易被發現的緊張和焦慮。吼叫帶來的負面影響不止如此,它也讓你的教育效果大打折扣。等你講完,孩子「嗯嗯哦哦」事情就過去了。生活中,鮮少有父母靠著嗓門大就把孩子教育好的。
  • 父母學堂:【低聲教育,家長您做到了嗎?】
  • 孩子拒絕溝通?可能是父母溝通方式有問題,不妨嘗試「低聲教育」
    最近朋友總是感覺自己在教育孩子這一方面越來越力不從心。因為在面對孩子的時候,自己越來越沒有耐心,經常說不到三句話就開始大吼大叫,等他反應過來的時候,孩子的頭已經垂的非常低。他深知自己這種教育方式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有損害,卻依舊無法克制自己想要進行「高聲教育」的心理。
  • 孩子不聽話,多半是父母說話方式有問題,讓「低聲教育」來幫你
    至於母子在車裡的具體談話,不得而知,如果當時兩個人都可以平靜、和諧地溝通,保持冷靜,母親採取「低聲教育」的方式與兒子,或許這場悲劇就不會發生。否定式生活中不乏會聽到父母對孩子說:「你怎麼這麼笨,這點小事都做不好」,當孩子做錯事情、做的不對的時候,父母總是用否定式的語言打擊孩子,會使得孩子從內心產生自卑、內向沉默。鼓勵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而有些父母並不懂,習慣性地否定、打擊孩子,這會讓孩子的自信心越來越低,原本能做好的事情,也會因為自信心喪失而無法做好。3.
  • 低聲教育是一門藝術,它決定著孩子性格的好壞,父母越早知道越好
    與大聲叫喊方式相反的是低聲教育,它才是父母真正應該與孩子說話的方式。今天,大家一起來聊一聊低聲說話這一門藝術。平時生活中,小孩考試不及格或者是將家裡弄得很亂都是很常見的現象,當父母面對這樣情況會如何處理呢?第一種方式就是大聲罵孩子,有的孩子默默接受,但心裡充滿恐懼,他們擔心的不是犯錯,而是害怕會被父母訓斥;有的孩子則大聲地回應父母,心裡只想和父母對著幹。
  • 長期性被吼的孩子腦部發育遇阻,聰慧的父母都了解低聲文化教育的
    孩子不懂事、閉嘴、不好好寫作業、考試分數沒做到父母的規定,父母平常工作壓力太大,憋住各種各樣無名之火,見到孩子犯錯誤,「一言不合就開吼,吼完就後悔莫及」,變成很多家庭教育孩子的兩極化。父母都覺得自身大聲喊叫是為了更好地能夠更好地文化教育孩子,卻不知道,那麼做不但徹底沒有教育意義,反倒會對孩子的心態導致損害,危害親子溝通。心態損傷和人體痛疼在人類大腦地區反映極其類似。
  • 講道理和發脾氣,對2歲孩子最沒用!「低聲教育」才是最好的方法
    其實,孩子哭鬧看似很棘手的問題,在三個步驟下來,也會很容易地解決,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父母平靜對待,並「低聲」教育孩子。 03何為低聲教育 和大喊大叫相對應,低聲教育是另一種教育方式。 不知道父母有沒有發現這樣的情況:當自己面對孩子感到束手無策時,無論是厲聲訓斥還是嚷嚷不休地說服教育,孩子全然不理會,反而是越鬧越兇。
  • 你經常吼孩子嗎?吼聲教育影響親子關係,聰明的父母善用低聲教育
    生活中大部分家長教育孩子常常會沒有耐心,他們習慣用吼叫的方式與其溝通。久而久之形成了習慣,早已經忘記了如何好好說話。吼叫並不會讓孩子更聽話,反而會使之和父母的距離更遠。除了吼叫難道父母們真的沒有別的方法實施教育嗎?也許各位父母只是懶惰於尋找合適方法罷了。
  • 家長越大聲,孩子越不聽話,父母要了解一下「低聲教育」
    ,只有家長改變高聲教育,用低聲教育的方式溫柔的教育孩子,才能讓孩子跟家長一條心。,孩子也會被這種情緒性的東西所左右,難以進行理性思考,而低聲教育則會讓孩子放下戒備心理,他會覺得父母真的是在用心幫他們,反而不會產生叛逆的心理。
  • 什麼是「低聲教育」
    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能看見父母對孩子大聲訓斥的情形。「你必須……」——這是一個沒有任何商量餘地的命令,我要反抗(也會有孩子甚至最後放棄反抗,聽憑父母安排)。6.「你再這樣做我就不要你了「——爸爸媽媽都不愛我了,要丟下我了。
  • 父母說話的態度,決定孩子聽話的程度,家長要學會低聲教育
    我見過很多父母教育孩子的場景,文化水平越低的家長嗓門越大,相反越是胸有成竹的家長,氣定神閒,即便孩子犯了天大的錯,他說話也是井井有條,不慌不忙,他的話是那麼擲地有聲,批評聽起來也十分的嚴厲,但他的孩子卻能真切的點頭,承認錯誤。我問過這些家長,為何能這樣淡定?難道孩子犯錯,你不生氣嗎?他們微微一笑,說道;&39;生氣呀,氣的咬牙切齒,但是生氣不能解決問題啊!
  • 長期被吼的孩子大腦發育受阻,看看這些明星都如何低聲教育孩子
    孩子不聽話、頂嘴、不好好做作業、考試成績沒達到父母的要求,父母平日工作壓力大,憋著各種無名之火,看到孩子犯錯,「一言不合就開吼,吼完就後悔」,成為許多家長教育孩子的惡性循環。父母都認為自己吼叫是為了更好地教育孩子,殊不知,這麼做不僅完全沒有教育意義,反而會對孩子的情緒造成傷害,影響親子關係。
  • 孩子有情緒?聰明父母用低聲教育,更利於娃身心健康,你也試試
    很多父母教育自己的孩子,就像吵架一樣,嗓門大得到整條街都知道,第2天所有的老人都對著孩子指指點點,讓孩子有著非常大的心理陰影,甚至很害怕,一出門就看到別人質疑的目光,原本心裡的愧疚漸漸變成了怨恨怨恨自己的母親,為何這樣對待自己,很多時候我們低聲去教育自己的孩子,是一種智慧。什麼是低聲教育?有什麼特點?
  • 父母送給孩子最好的成人禮物是什麼?
    最好的成人禮物,應該不是成人那天才給的。而是之前的十八年每天都給了一點。到了第十八年的時候,發現已經把禮物給齊了。ta有了解世界的知識,有待人處事的三觀,有面對社會的底氣,有追求幸福的能力,有熱愛生活的勇氣,有應對挫折的心態……諸如此類的,我稱之為是前十八年裡給的最好的禮物。
  • 別再吼孩子了,低聲教育才能事半功倍解決問題
    當然,除了寫作業,很多家長在平時也會大聲呵斥孩子,效果卻不盡如人意。與其大聲嘶吼到精疲力盡,不如試試低聲教育,你可能會收穫意想不到的效果。起初孩子會因為害怕而低頭認錯,時間一長也就習慣了,甚至慢慢變成了「滾刀肉」,油鹽不進,最後演變成完全零溝通的教子場面。父母既沒有達到想要的教育效果,又影響了親子關係,很多時候的惡語相向,以及讓外人聽到自己被訓斥的場面,深深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對孩子的性格、心理等造成不良影響。
  • 孫儷吐槽「吼孩子」後遺症,拒絕獅吼功,父母教育孩子要「低聲」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父母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一個難題就是「孩子不聽話」,任由家長怎麼大聲吼,他就是不聽,打孩子的話又會心疼。父母其實也不想吼孩子,但是情緒一上來,聲調就提高,最後孩子沒教育好,嗓子也快要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