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情緒?聰明父母用低聲教育,更利於娃身心健康,你也試試

2020-09-06 同心兒童注意力

很多父母教育自己的孩子,就像吵架一樣,嗓門大得到整條街都知道,第2天所有的老人都對著孩子指指點點,讓孩子有著非常大的心理陰影,甚至很害怕,一出門就看到別人質疑的目光,原本心裡的愧疚漸漸變成了怨恨怨恨自己的母親,為何這樣對待自己,很多時候我們低聲去教育自己的孩子,是一種智慧。

什麼是低聲教育?有什麼特點?

低聲教育是與大喊大叫相反的一種教育方式,通過合適的語言,肢體動作和正確的措辭去表達自己想要表達的教育,讓孩子能夠接受自己的教育,並且這樣的教育讓孩子的心理產生最小的反抗。

它的主要特點就是嗓門小,語氣錯詞正確,同時肢體動作也不過激,使用心平氣和的狀態和孩子進行溝通和教育。

這樣的教育有什麼好處?為何更容易被孩子所接受?

我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當中,很多時候是不理智的,所以才會對孩子大吼大叫,確實是很多熊孩子做的那些事情讓人特別難受,總想把自己孩子教育好,不讓他成為危害社會的人,所以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就會特別不理智,學會了低聲教育,就會讓自己控制自己的行為,理智用平靜的狀態教育孩子。

如果家長不理智,孩子是特別害怕的,那麼他害怕的情緒就佔據了他整個思想,根本就沒有辦法再接受你的教育。所以我們如果非常理智的話,孩子進行溝通教育,那麼孩子更容易接受的是教育,而不是讓他另外的情緒佔據思想。

1.低聲教育控制父母的情緒,也能讓孩子不被其他的情緒佔據自己的思想。

孩子做錯了事,第1件事情就是為自己找藉口,還是一位自己找藉口,我們就覺得孩子根本就沒有悔過之心,低聲教育可以讓我們先發制人,越冷靜的狀態,其實孩子心裡越害怕。因為他覺得這件事他真正做錯了,他也不敢找任何的藉口。

我們經常發現,很多父親在孩子犯錯的時候,沒有立馬教育,而是選擇冷靜的狀態去溝通,這個時候孩子就會下意識的知道自己真正的犯錯了,心裡就會產生愧疚感,對父親的教育不會那麼反抗。

2.低聲教育可以先發制人,讓孩子知道自己錯了,對於我們後面的教育,孩子不會心理反抗。

無論孩子犯了什麼錯,我們都是憤怒的,憤怒的過程就會使我們的頭腦不清晰,就會讓我們使用一些錯誤的方法。比如說體罰孩子,比如說砸家裡的家具,這些方法會無限的擴大孩子心裡的恐懼,他實際上非常害怕,還有可能留下心理陰影。

我們也知道人在憤怒的時候做的很多事情都是錯的,那麼這個時候我們也會做錯事,這樣的錯事給孩子帶來非常多的心理陰影,孩子根本就沒有心情去接受你的教育,他更多的是對待自己的心理陰影的害怕,所以孩子接受的不是教育而是陰影。

3.低聲教育可以趕走我們的憤怒,在教育過程當中不會給孩子留下陰影裡陰影。

我們該如何做到正確的低聲教育?

第一,批評孩子的時候要小聲

家醜不可外揚,教育孩子也要關起門來教育,所以說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小聲,哪怕是批評也要用心平氣和的態度小聲的批評孩子,這樣既會讓孩子知道自己錯了,也不會讓別人知道孩子犯了錯,對孩子指指點點,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

第二,使用正確的語氣和措辭

不要過多的諷刺和指責孩子,我們這個時候應該是教育孩子在教育的過程當中應該用正確的語氣和措辭,不能因為自己的語氣讓孩子覺得父親就是在貶低自己,也不要讓孩子認為自己一無是處,這樣的孩子會認為自己就是社會的一個人渣,他會自我放棄,我們本來是想通過低聲教育去幫助孩子,沒想到反而害了孩子,所以說在說話的過程當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語氣和措辭。

第三,控制自己的肢體動作

我們在教育的過程當中難免會動怒,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肢體動作,不能指著鼻子罵孩子,這樣的行為是特別侮辱孩子的內心的,同時也不要抬手,就給孩子一個巴掌,這樣的行為讓孩子更加的難受,他們並不會接受你的低聲教育,反而覺得你就是在看不起他,你就是想要打他,以後他也不會靜下心來再聽你的教育,我們難免會有怒氣,但是控制是我們該做的一件事情。

第四,把你的期望和要求正確的解釋給孩子

在低聲教育過程當中,把自己對孩子的期望領導解釋給孩子,讓孩子覺得為什麼要這麼做,為什麼要告知,要這樣教育孩子,孩子只有知道你真正的意圖,他才會懂得怎麼去做,去改變自己身上的那些毛病。也會正確的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因為父母對他失望了,他心裡會特別愧疚,以後就會努力的改正自己,因為孩子從內心是特別渴望自己的父母承認自己,也特別喜歡在父母面前表現自己。

第五,不要使用會傷害到孩子自尊心的語言

教育孩子的過程當中,永遠不要使用傷害孩子自尊心的語言,這樣的語言會讓孩子產生輕生的念頭,孩子他本來是想得到你的承認他做錯了事,自己的心裡也產生一定的愧疚感,在接受你教育的過程當中,他也知道自己做錯了,想要努力的改正,可是你這些傷害自尊心的語言會直接把他的愧疚感加深,會讓他覺得自己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就是一個累贅,還不如死了算了,只要孩子有了這樣的心理念頭,就很容易產生輕生的想法,到那個時候,我們後悔莫及。

教育也是一門學問,孩子做錯了事情,我們也可以溫柔的教育孩子,讓孩子既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又不傷害孩子身心健康。

相關焦點

  • 你經常吼孩子嗎?吼聲教育影響親子關係,聰明的父母善用低聲教育
    生活中大部分家長教育孩子常常會沒有耐心,他們習慣用吼叫的方式與其溝通。久而久之形成了習慣,早已經忘記了如何好好說話。吼叫並不會讓孩子更聽話,反而會使之和父母的距離更遠。除了吼叫難道父母們真的沒有別的方法實施教育嗎?也許各位父母只是懶惰於尋找合適方法罷了。
  • 「低聲」教育,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受教了
    其實比起高聲教育,父母更應該給孩子進行「低聲」教育,這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大人在批評孩子的時候,用低聲調孩子反而更容易接受。這是為什麼呢?①低聲調能讓人變得理智一些,情緒更加平和一些。也能夠使孩子牴觸、逆反的心理防線有所鬆弛,這樣更有利於溝通。②父母在低聲批評孩子的時候,可以集中孩子的聽力,還可以先發制人,不讓孩子使用高聲調。在生活中有很多家長用高聲調去批評孩子,結果孩子反抗的聲音也很高。
  • 長期被吼的孩子大腦發育受阻,聰明的父母都知道低聲教育
    孩子不聽話、頂嘴、不好好做作業、考試成績沒達到父母的要求,父母平日工作壓力大,憋著各種無名之火,看到孩子犯錯,「一言不合就開吼,吼完就後悔」,成為許多家長教育孩子的惡性循環。父母都認為自己吼叫是為了更好地教育孩子,殊不知,這麼做不僅完全沒有教育意義,反而會對孩子的情緒造成傷害,影響親子關係。
  • 低聲教育,是父母給孩子最大的尊重
    等你講完,孩子「嗯嗯哦哦」事情就過去了。生活中,鮮少有父母靠著嗓門大就把孩子教育好的。為人父母大可不必選擇用聲音去制服孩子,不如把聲音放低。心理學家研究發現:處理同一件事情,不同的聲調會收到不同的效果,大人批評孩子,用低聲調孩子更容易接受。
  • 孩子不聽話,多半與家長說話態度有關,學會「低聲教育」很關鍵
    父母的這三種聲音,與孩子不聽話有很大關係第一, 用命令的聲音來控制有的家長比較強勢,和孩子說話的時候語氣帶著命令的口味,這會讓孩子有一種被控制的感覺,雙方處於不對等的地位。不過有些家長情緒控制比較差,孩子做錯事,經常大吼大叫,甚至是動手教育。其實自己冷靜下來好好想想,你吼叫孩子有沒有摻雜其他負面情緒?孩子犯錯了,一定是需要教育的,但吼叫大罵是「效果最差」的方法,剛開始孩子會迫於威嚴選擇服從,可時間久了效果就難講了。除此外長期吼叫也會影響孩子性格發展,要麼易怒易暴躁,要麼沉悶自卑,甚至留下一輩子的陰影。
  • 吼聲教育和低聲教育,對孩子都有什麼影響?娃可能是兩種不同人生
    命令式語氣說話有些家長在和子女交流時,說話時用命令的語氣,讓孩子這樣做或那樣做,而不是與他們平等溝通。這是因為父母沒有擺正自己與孩子之間的關係。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庸品。而這種命令式的說話語氣會使孩子的情緒不好。孩子長大後,逆反心理就更嚴重了,想要無視父母的話,違抗命令,越來越不聽話。
  • 大聲指責本質是一種語言暴力,試試「低聲教育」,孩子更聽話
    的孩子,讓親子溝通更有效,孩子更優秀。,讓家長學會用低聲教育的溫和方式和孩子溝通,建立起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強孩子的責任感,培養孩子的責任意識。,用不吼不叫、低聲教育的的方式和孩子溝通,構建和諧的親子關係。
  • 你越大吼大叫,教育的效果越差,聰明的父母都知道「低聲教育」
    建議你改變策略,用「低聲教育」代替「吼叫教育」。低聲教育,指的是與教育孩子大吼大叫相反的一種教育方式。生活中常看到大人高聲責罵孩子,孩子反抗的聲音也不低,雙方情緒越來越激動,最後惹得大家一肚子氣,孩子也不服氣,然而問題卻並沒有解決。第三、 低聲調可以趕走憤怒。父母是孩子人生中任教時間最長的老師,大人的言行對孩子的影響最大,於是暴躁不冷靜,開口大聲責罵的父母,肯定對孩子的性格有潛移默化的作用。
  • 家長越大聲,孩子越不聽話,父母要了解一下「低聲教育」
    現在有這樣一個問題問各位家長,在生活當中有這樣兩個完全一樣的人,只有他們說話的方式不一樣,一個人說話嗓子非常的大,語速非常的快,另外一個人說話既溫柔又有禮貌,有這樣兩個人站在你的面前,你願意跟哪樣的人去交朋友?其實大部分的家長會願意跟第2個溫柔的人做朋友。因為沒有人喜歡那種脾氣暴躁的人交朋友,即便他們的性格非常的直率,但是那種說話的方式就容易讓人望而卻步。
  • 孩子不聽話,多半是父母說話方式有問題,讓「低聲教育」來幫你
    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屬品,他們是一個個獨立的個體,父母應該將孩子當作獨立的個體進行相處,尊重他們的想法,並與之多加溝通,而不是用命令的形式。否定式生活中不乏會聽到父母對孩子說:「你怎麼這麼笨,這點小事都做不好」,當孩子做錯事情、做的不對的時候,父母總是用否定式的語言打擊孩子,會使得孩子從內心產生自卑、內向沉默。鼓勵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而有些父母並不懂,習慣性地否定、打擊孩子,這會讓孩子的自信心越來越低,原本能做好的事情,也會因為自信心喪失而無法做好。3.
  • 講道理和發脾氣,對2歲孩子最沒用!「低聲教育」才是最好的方法
    面對孩子的哭鬧任性,尤其是在大庭廣眾之下,父母也會受到孩子情緒的傳染,變得焦慮難安。 03何為低聲教育 和大喊大叫相對應,低聲教育是另一種教育方式。 不知道父母有沒有發現這樣的情況:當自己面對孩子感到束手無策時,無論是厲聲訓斥還是嚷嚷不休地說服教育,孩子全然不理會,反而是越鬧越兇。
  • 別再吼孩子了,低聲教育才能事半功倍解決問題
    當然,除了寫作業,很多家長在平時也會大聲呵斥孩子,效果卻不盡如人意。與其大聲嘶吼到精疲力盡,不如試試低聲教育,你可能會收穫意想不到的效果。 柔和式的低聲教育和傳統的嘶吼式教育不同,低聲教育要求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保持一個較低的聲調,以3米為限,確保3米外的人聽不清,只有坐在對面的孩子能聽清父母的說話聲[1]。之所以這樣要求,是因為人在降低聲調的同時,語氣也會變得相對柔和,而這則是良好溝通的開始。
  • 教育孩子全靠「大聲吼」?試試「低聲」教育,讓管教有效又簡單
    除了做作業這件事之外,有很多父母只要在面臨孩子出現問題時,他們往往首先想到的或者無需思考立即會作出的行為,往往都是對孩子進行各種大聲吼罵。這些父母們總是在期待自己能夠用吼罵的方式讓孩子「聽話」,然而現實卻是孩子們雖然在被吼罵的當下能夠聽話,而過段時間之後依然會犯同樣的錯誤,而且用「大聲吼罵」的方式也很可能會帶來意想不到的負面效果。
  • 「低聲教育」不是妥協,而是一種智慧,也是家長給孩子最好禮物
    2、家長總是否定孩子「你怎麼這麼笨」,「你是不是什麼都不會」……不少父母在教育孩子時總是以批評為主,絲毫不懂得體諒孩子的不容易,從來沒有換位思考過,就會造成孩子內心產生一種叛逆心理,所以變成一個不聽話的人。
  • 比媽媽吼叫更管用的是爸爸的低聲教育
    北大心理學家直言,在家庭教育中,「低聲教育」是一種修養!同一件事,父母如果能夠儘量用低聲的語調和孩子溝通,即便是進行批評,也會大大減少孩子的牴觸心理,而且在低聲溝通的過程中,父母本身的怒火也會被平和的氛圍所熄滅,有利於鞏固親子關係,避免矛盾激化。
  • 孫儷吐槽「吼孩子」後遺症,拒絕獅吼功,父母教育孩子要「低聲」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父母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一個難題就是「孩子不聽話」,任由家長怎麼大聲吼,他就是不聽,打孩子的話又會心疼。父母其實也不想吼孩子,但是情緒一上來,聲調就提高,最後孩子沒教育好,嗓子也快要啞了。
  • 父母學堂:【低聲教育,家長您做到了嗎?】
  • 想讓孩子改正錯誤,打罵只會事與願違,聰明的父母懂得低聲教育
    內心叛逆作為父母總是覺得吼叫是有用的,玉不琢不成器,父母覺得吼一吼孩子,孩子才會老實。事實上孩子的情緒也是複雜的,表面上在父母的怒吼下,孩子順從了父母的要求,當孩子的內心未必是信服的,反而孩子會將自己的叛逆逐漸積攢,直到我忍無可忍的那一天通通爆發。3.
  • 孩子脾氣像「炸藥」?新手父母掌握「3原則」,幫助孩子管控情緒
    孩子脾氣像「炸藥」?新手父母掌握「3原則」,幫助孩子管控情緒孩子總是情緒失控?家長不妨嘗試"3部曲",幫娃學會情緒管理各位家長朋友好,我是阿玉媽媽,希望通過【大未來教育】,共創孩子美好的未來!理解孩子的情緒發現孩子有情緒後,許多家長不問緣由上來就批評孩子,不會傾聽孩子的感受。這會給孩子帶來更大的陰影,時間久了也不利於良好親子關係的形成。聰明的家長會心平氣和地和孩子交流,詢問他們不開心的原因。要給予孩子表達的機會,理解他們的情緒。
  • "大喊教育"適得其反,低聲教育提升威信
    這樣的教育方式容易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孩子容易沒自信,容易存在自卑感,容易越來越調皮。這種"大喊教育"容易使孩子成"兩面派",當著父母的面做岀一面,背地裡又做岀一面。父母大聲呵斥,可能只是暫時的產生效果,孩子的心裡根本不服父母的教育行為,只是在表面上做岀屈服,對長遠來說未必見得效果。其實孩子每一個行為的岀現,都是有原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