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讓孩子改正錯誤,打罵只會事與願違,聰明的父母懂得低聲教育

2020-12-15 龍爸談教育

中國傳統教育都相信棍棒之下出孝子,認為只有在父母的打罵之下孩子才能夠成長進步。而針對中國傳統的棍棒教育,當今也產生了很多爭議,大多數人都認為教育孩子應當以理服人。

網友小王前段時間在知乎上提到了這樣的困惑,他談到這段時間居家辦公,多了很多陪伴孩子的時間,6歲的兒子也很高興,但是兒子林林正處於他玩好動的時候,為了不讓兒子打擾自己工作,小王將自己珍藏許久的機器人拿出來給孩子玩耍,沒成想,等自己吃午飯的時候發現機器人已經被孩子拆了個四分五裂,只剩下一堆零件在孩子的手上把玩。

小王說道一看到這一幕自己的火氣就不由自主地爆發了出來,對著孩子一頓打罵。結果兒子還頗為委屈,最近將家中的很多東西都拆卸了,小王很是困惑孩子的教育,他是提到也許所謂的棍棒教育在當下只會獲得事與願違的結果,可能他應該要換一種教育方式。

其實,很多網友的疑惑也是我們大多數人的疑惑,究竟是否可以打罵孩子呢?動手會不會讓孩子和父母的距離更加疏遠?現如今,智慧的家長懂得如何用委婉的語言幫助孩子明事理,改正錯誤,很多時候家長已經意識到了打罵教育所帶來的危害,也紛紛選擇屏棄掉傳承已久的棍棒教育。

打罵教育為什麼讓眾多家長摒棄

1. 缺乏安全感

安全感實際上就是指孩子對父母的安全型依戀,安全感對孩子的一生有著重要的影響,擁有安全感的孩子會在情感和精神上,獲得無限的力量去支持他們勇敢地探索世界。而那些總是被父母吼叫的孩子,會常常感覺到不安,時間長了他們的安全感就會低於那些不被吼叫的孩子。小陶虹曾經講過,女兒小的時候沒注意將牛奶弄翻了,小陶虹無意間對孩子吼了一句,結果小陶虹的女兒驚恐地看著他還打著哆嗦,甚至都不敢哭泣。小陶虹說她立刻就意識到了因為她的吼叫讓女兒感覺到了不安。

2. 內心叛逆

作為父母總是覺得吼叫是有用的,玉不琢不成器,父母覺得吼一吼孩子,孩子才會老實。事實上孩子的情緒也是複雜的,表面上在父母的怒吼下,孩子順從了父母的要求,當孩子的內心未必是信服的,反而孩子會將自己的叛逆逐漸積攢,直到我忍無可忍的那一天通通爆發。

3. 懦弱膽小

父母不斷的怒吼孩子,看似孩子會變得乖巧懂事,實際上孩子是畏畏縮縮、戰戰兢兢,為了避免父母的吼叫,孩子會儘量小心翼翼,長期的小心翼翼會讓孩子的性格越來越懦弱,長大後這些孩子無法成為一個有擔當的人。法國的蒙田說過:「棍棒下成長起來的孩子,心靈更為懦弱,更為固執。」

在現如今很多家長屏棄掉對孩子的打罵教育,實際上是家長意識到打罵過後對孩子性格成長的危害。儘管人無完人作為普通人的家長也會有七情六慾,也會著急上火,但是當下很多父母都意識到了,自己的情緒會帶給孩子無法化解的傷害,甚至家長都在這樣的傷害之下而成長。

孩子經常會犯錯的原因

1好奇心

在年幼的孩子內心世界中,他們對這個世界充滿了無窮無盡的好奇,他們渴望探索未知,而在探索未知的過程中孩子很容易就會因為那心中的好奇心而犯下錯誤,可能孩子僅僅只想要對於玩具汽車一探究竟,但是就不小心把玩具汽車拆解了。其實,孩子並不是有意要犯錯,有些時候只不過是想要了解更多罷了。

2不懂錯

成年人的世界裡,你來我往有諸多規矩,怎麼說話怎麼行動都看似有一套不成文的體系,年幼的孩子往往對這些所謂的禮節缺少認知,很多時候一個無意的舉動在大人眼中是嚴重的錯誤,但是孩子卻並不知道。

3孩子叛逆

小孩子們總是迫不及待的想要破繭成蝶,恨不得一夜之間就長大成人,他們渴望父母的尊重,有期待與眾不同,而在這樣的成長困惑中,孩子習慣又叛逆的方式去表達自己對於父母的不滿,或者說孩子希望用叛逆去獲得父母的承認,因此,這些叛逆的孩子們總會將家中搞個天翻地覆,犯下這樣或那樣的錯誤。

其實孩子常常會犯一些錯誤並不是沒有原因的,很多家長不明就裡總是抱怨孩子都不懂事,事實上是身為父母的家長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對孩子忽略頗多。若是在此時家長對於孩子的錯誤一味的指責謾罵,也許並不會收穫父母們想要的效果,換一種方式,看似不起作用的低聲教育也許恰恰會獲得意想不到的是收穫。

懂得低聲教育,孩子才能知錯就改

1.改變自己的脾氣

在當下教育孩子父母首先要改變自己的性格脾氣,若是孩子的一舉一動都能夠輕易點燃父母的氣焰,孩子又怎會真正聽父母的教導。只有父母將自己的脾氣有所轉變,懂得在恰當的時候壓制自己的暴躁,平靜地和孩子談論問題的所在時,孩子才會真正將父母的教導聽在心中。

2.學著相信孩子

父母應當嘗試給予孩子一定的尊重,父母尊重孩子好奇心的湧現,尊重孩子想要成長的欲望,尊重是一種彼此行為,只有父母恰當地給予了孩子想要的尊重,孩子才會回饋給父母相應的回報,或者說孩子才不會總是犯錯,總是和父母發生爭執。

3.學會欣賞孩子

在孩子犯錯後,父母可以適當地從孩子的行為中找尋到閃光點,慢慢學著欣賞孩子,孩子犯錯很多時候也許僅僅是因為好奇或者是不懂,也許是玩具被拆解了、也許是家裡的某個工具四分五裂了,但是父母不妨欣賞一下孩子的創造力,也許更能拉近親子之間的距離。

其實,教育孩子沒有傳統為理念那樣的勞累,父母只要願意開動自己的腦筋,也許三言兩語就可以讓孩子減少犯錯。

教育孩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更加不是孩子犯錯後父母的一頓打罵能夠真正解決的,當孩子犯錯後智慧的父母們懂得用三言兩語提示孩子錯誤所在,幫助孩子茁壯成長。

互動話題:作為家長你是如何看待棍棒教育的呢?當孩子犯錯後你又如何幫助孩子認識到錯誤呢?歡迎大家積極回答。

相關焦點

  • 打罵教育早已讓人摒棄,優先採用「低聲教育」,孩子才能知錯就改
    結果兒子還頗為委屈,最近將家中的很多東西都拆卸了,小王很是困惑孩子的教育,他是提到也許所謂的棍棒教育在當下只會獲得事與願違的結果,可能他應該要換一種教育方式。 其實,很多網友的疑惑也是我們大多數人的疑惑,究竟是否可以打罵孩子呢?動手會不會讓孩子和父母的距離更加疏遠?
  • 孩子犯錯後拒不改正,可能是用錯了方式,低聲教育比打罵更有效
    ,我們在孩子犯錯的時候不僅會出現「恨鐵不成鋼」的心理,有的父母甚至會忍不住用打罵的方式教育孩子,希望孩子能夠長點記性,下次不要再犯了。請做父母的注意,不要因為教育方式錯誤而影響孩子一生!」如果孩子犯錯之後,父母只會採用了打罵的方式去教育孩子,長期如此,家庭成員之間的親子關係一定會出現問題。
  • 你經常吼孩子嗎?吼聲教育影響親子關係,聰明的父母善用低聲教育
    很顯然這種教育方式是錯誤的,且對孩子影響既深遠又負面。家長需要明白自己的吼叫會給孩子帶來哪些負面影響,只有這樣才能及時改正教育中的誤區。靠「吼」教育孩子會產生哪些負面的影響?激發逆反心理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們將會有自己的想法,他們的自我意識越來越強大,不喜歡聽從父母的指揮。如果發生衝突父母只會用吼叫的方式育兒,那麼孩子很難接受家長的意見。這只會讓雙方的矛盾愈來愈深,根本不利於孩子的成長,起不到任何教育效果。3.
  • 孩子有情緒?聰明父母用低聲教育,更利於娃身心健康,你也試試
    很多父母教育自己的孩子,就像吵架一樣,嗓門大得到整條街都知道,第2天所有的老人都對著孩子指指點點,讓孩子有著非常大的心理陰影,甚至很害怕,一出門就看到別人質疑的目光,原本心裡的愧疚漸漸變成了怨恨怨恨自己的母親,為何這樣對待自己,很多時候我們低聲去教育自己的孩子,是一種智慧。什麼是低聲教育?有什麼特點?
  • 「打罵式教育」會影響孩子的智商,讓孩子更加叛逆,父母要警醒了
    調查結果顯示,還有個值得父母警覺的情況是:受到體罰後有14.8%的孩子會有「真想離開這個家」的念頭。父母經常打罵孩子,會讓孩子覺得父母是不愛自己的,對父母的恨慢慢積累起來,不願親近父母,影響跟父母的關係。
  • 「低聲」教育,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受教了
    而且孩子現在都是看父母的臉色行事,根據父母說話聲音的高低來判斷事情的嚴重性,著實心疼這孩子。我們知道,說話是一門藝術,家長要想讓孩子能好好說話,自己就要為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很多家長在管教孩子的時候,覺得說話的聲音越高,越有效果,事實恰恰相反。父母長期這樣跟孩子說話,不利於孩子性格的養成,還會讓孩子也變成這樣的人。
  • 孩子犯了錯,你會打罵孩子還是誇獎孩子?聰明的媽媽這麼做
    導讀:孩子犯了錯,你會打罵孩子還是誇獎孩子?聰明的媽媽這麼做孩子犯錯是避免不了的,俗話說得好,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就算是成年人也會犯錯,更何況是孩子呢。很多家長對於孩子犯錯的處理方法都是批評,甚至打罵孩子,其實父母知道這樣做不好,但是也想不出什麼更好的方法來處理,所以別無選擇。
  • 長期被吼的孩子大腦發育受阻,聰明的父母都知道低聲教育
    美國兒科學會的研究表明,父母的大吼大叫,就和打罵、侮辱一樣,會讓孩子的應激素水平增高,從而導致大腦結構發生變化。孩子長期生活在「吼叫」的環境下,智力、語言的發展都會受到阻礙。更嚴重的,可能還會引發抑鬱、孤僻、焦慮等精神疾病。媽媽大吼大叫的模樣,是孩子一生都無法磨滅的陰影。
  • 孩子偷東西,你會怎麼做?愚蠢的父母用錯誤的教育傷害孩子一生
    比如我家差不多2歲的兒子最近在小區跟小朋友玩時,他想玩別人的玩具,會拿自己的玩具去交換。小朋友們回家前,他會懂得將玩具拿去歸還給小朋友。有些家長疏於引導的熊孩子,看上別人的玩具,直接去搶奪。這種小朋友一般是不受歡迎的,明顯是家長關鍵時期的教育缺失,使孩子錯過了物權的敏感期。
  • 教育孩子,層次低的父母靠打罵,層次高的父母只說這五句話!
    教育孩子一直是父母最為頭疼的事情,很多的父母在面對孩子犯錯的時候,都會太急於讓孩子立馬改正錯誤
  • 孩子喜歡撒謊怎麼辦?聰明的父母這麼做,比打罵更管用
    父母一定要為孩子樹立誠實的榜樣,在孩子面前不說謊,說實話。父母的言行會讓孩子明白什麼是正確的,什麼是錯誤的。避免受到不良信息和價值觀的影響。家長一旦發現家長也說謊,孩子就會迷糊,認為說謊是可以接受的。首先家長不應該立刻拆穿孩子,粗暴教育甚至打罵,而是應該弄清原因後就事論事正確引導,讓孩子知道撒謊是一種不好的行為,並且要積極表揚孩子的誠實,讓孩子知道誠實是一種美德。用最溫和的態度堅守最堅定的原則 接納和平和,不是妥協和放縱。我們不能默許孩子的撒謊行為,應該溫和而堅定地指出孩子的錯誤,並要求孩子做出改正,或承擔錯誤成本。
  • 孩子脾氣暴躁不聽話?弄清背後的原因,一招「低聲教育」輕鬆解決
    家庭影響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受家庭的影響(比如家裡父母的脾氣不好,經常吵架、打架或總是對孩子大吼大叫、打罵孩子),孩子在這種環境下成長也會耳濡目染變得性格脾氣暴躁。家長錯誤的示範作用,會讓孩子喜歡通過發脾氣來解決問題,再加之缺乏引導,孩子的脾氣就會愈演愈烈。
  • 遠離「打罵式教育」,讓孩子快樂成長
    每個家長都希望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這是一件非常值得驕傲的事情,但是教育孩子又十分困難,有的家長會選擇打罵孩子來教育。都說棍棒底下出孝子,這是鼓勵要對孩子進行打罵教育,但這種教育方式真的可取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 孩子犯錯,打罵效果差,有啥招能幫助孩子在錯誤中成長呢
    對眾不責說的就是不要當眾批評指責孩子甚至打罵孩子。這種方式有可能傷到孩子的尊嚴,還可能激發孩子的逆反心理。心理學上認為3~6歲孩子開始懂得維護自己的尊嚴了。父母還通過打罵將他們的尊嚴踩在地上,他們只會為自己的尊嚴而戰。而不是想到父母為什麼打我罵我?我犯了什麼錯?要怎麼改正。換句話,這種方式達不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 父母這六種行為,會讓孩子越來越笨,趕緊改正吧!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一些父母不經意間做出的舉動,卻可能使孩子變笨、耽誤孩子的成長。今天這篇文章,列舉了5個常見的錯誤做法,家長們要趕緊改正!此外,經常被打罵的孩子,情緒管控能力較差,更容易染上暴力、撒謊等陋習。家長們必須清楚,孩子並非天生全能,犯錯是他們獲得進步的途徑之一。不要用大人的標準苛求孩子,不要把批評教育和吼罵體罰劃等號,不要拔苗助長。
  • 低聲教育是一門藝術,它決定著孩子性格的好壞,父母越早知道越好
    與大聲叫喊方式相反的是低聲教育,它才是父母真正應該與孩子說話的方式。今天,大家一起來聊一聊低聲說話這一門藝術。平時生活中,小孩考試不及格或者是將家裡弄得很亂都是很常見的現象,當父母面對這樣情況會如何處理呢?第一種方式就是大聲罵孩子,有的孩子默默接受,但心裡充滿恐懼,他們擔心的不是犯錯,而是害怕會被父母訓斥;有的孩子則大聲地回應父母,心裡只想和父母對著幹。
  • 家長越大聲,孩子越不聽話,父母要了解一下「低聲教育」
    即便家長的目的不是想讓孩子親近自己,而只是想讓孩子不再犯錯誤,低聲教育的方式也比高聲教育要好得多,因為高聲教育的情緒和命令會讓孩子下意識的逃避,孩子也會被這種情緒性的東西所左右,難以進行理性思考,而低聲教育則會讓孩子放下戒備心理,他會覺得父母真的是在用心幫他們,反而不會產生叛逆的心理。
  • 打罵教育危害大,這三種教育方式,讓孩子主動進步
    每個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都是不太相同的,有些人覺得和諧的教育方式可以讓孩子聽話,但是有些人卻覺得暴力的手段更能讓孩子服從,於是他們喜歡選擇打罵教育。王先生就是這樣的一個人,面對孩子身上所犯的一些錯誤,他從來都是不留情面的。因為他覺得孩子是沒有必要經常犯同樣的錯誤,所以一旦看到孩子犯錯的時候,他就會選擇對孩子劈頭蓋臉一頓臭罵。
  • 你越大吼大叫,教育的效果越差,聰明的父母都知道「低聲教育」
    建議你改變策略,用「低聲教育」代替「吼叫教育」。低聲教育,指的是與教育孩子大吼大叫相反的一種教育方式。1、批評孩子要降低聲調我們批評孩子的目的是教育孩子,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進行自我反省,最後改正,而不是發洩我們的情緒。
  • 聰明的父母,懂得讓孩子學會調皮
    我已記不清這是樂樂第幾次調皮搗蛋被揍...鄰居經常抱怨樂樂不聽話總是在家裡搗蛋,搗亂一次揍一次,非但沒用,孩子反而顯得更加叛逆,總是和大人「唱反調」,家長十分頭疼。 如果孩子老犯同一個毛病,父母見一次揍一次,而不加以正確的引導,孩子下一次還是會犯同一個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