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聲教育」不是妥協,而是一種智慧,也是家長給孩子最好禮物

2020-08-31 國韻教育


家長總抱怨自家還不夠聽話,很多時候並不是孩子不聽話,而是家長沒有用正確的溝通方式。「低聲教育」才是正確打開和孩子溝通的大門,讓彼此之間的關係更加親近。

孩子不聽話,和家長的態度有很大的關係


1、家長總是命令式


很多家長總是擺著一副居高臨下的態度,所以他們在和孩子溝通時,不免會出現一些命令的語氣,同時也會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完成任務。


但孩子並不是家長的傀儡,父母如果用這樣命令式的態度,孩子會內心會覺得自己沒有被尊重,所以對待父母也會用同樣不尊重的方式,因此才表現出不聽話的行為。


2、家長總是否定孩子


「你怎麼這麼笨」,「你是不是什麼都不會」……不少父母在教育孩子時總是以批評為主,絲毫不懂得體諒孩子的不容易,從來沒有換位思考過,就會造成孩子內心產生一種叛逆心理,所以變成一個不聽話的人。


3、暴力式的父母


父母的「語言暴力」比「行為暴力」更傷人,孩子們在成長過程中長時間受到這種暴力式的說話態度,會造成孩子也擁有這樣的行為。

因此,家長在教育孩子時一定要使用正確的態度,用「低聲教育」會讓孩子變得更優秀。

什麼是&34;

當提到&34;這個名詞的時候,很多的家長可能會不太理解,那麼我們來看看來自搜狗百度對其的解釋吧:&34;:是指和教育孩子的時候大聲大叫相反的一種教育方式,面對3至7歲的寶寶如果採用低聲的緩和語氣對其進行教導,孩子會更加容易的接受父母的教育。

現在也有部分的家長採用該方式來教育孩子,因為孩子更加容易的接受並且它是通過心理學家進行一定的實驗研究證明其是具有一定科學依據的。


&34;方是孩子更能接受的科學依據


&34;更加讓孩子接受的原因可以總結為以下三種:


(1)低聲調可以使人理智一點並且也能夠使家長的情緒平和一些,此外,可以使孩子的牴觸以及逆反的心理防線有所鬆弛,這樣的情況下也有利於溝通。

(2)通過低聲的批評孩子,可以集中孩子的聽力,而且也可以起到先發制人的作用,讓孩子也不能使用高聲調。在日常生活中,當孩子犯錯的時候,我們往往會大聲的責罵孩子,可是孩子的反抗的聲音也不低,導致雙方情緒越來越激動,最後的結果是我們都不願意看到的:不僅問題沒有得到解決,反而生了一肚子氣,孩子也不服氣。

(3)低聲調可以趕走憤怒。我們父母是孩子人生中影響為深遠的人,如果我們總是遇事暴躁,不冷靜,開口就大聲責罵甚至動手打罵孩子;那麼對孩子的性格也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



我們的教育態度對孩子的性格也是產生很大的影響的,好的態度可以塑造出一個品德優秀的孩子;的教育態度則會塑造出一個品德惡劣的孩子。而&34;可以幫助我們塑造品德優秀的孩子。

&34;對孩子品德的養成有重要意義


1、學會尊重他人


我們每一個人想要得到他人的尊重,那麼自己首先要學會尊重他人。只有懂得尊重他人的人,才有可能獲得他人的尊重。在&34;中,我們家長低聲的去處理和孩子之間的關係的過程中,其實也是我們父母讓孩子的想法表達出來,是尊重孩子的一種體現。

我們家長使用&34;的過程中放低聲音,注意自己說話的聲音以及態度,在這個過程中孩子能夠體會父母對他的尊重,孩子雖然年齡小,但是他也是有自己的想法的,他同樣也是需要得到尊重的。在&34;的潛移默化當中,孩子也能夠學會尊重他人。


2、形成好的性格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家長教育孩子的時候往往都是大喊大叫,特別是孩子還頂嘴的時候甚至我們家長會動手打孩子;其實這種教育方式對孩子的性格的形成是非常的不利,容易使孩子形成暴躁、急躁的性格。

如果採用&34;替代指責與責罵,那麼孩子也將會變得懂道理,凡事都會以理服人,而不是變得無理取鬧,使孩子成為一個明事理的好孩子。

所謂的低聲教育就是指家長用低聲調去教育孩子,不是一個勁的大吼大喊。心理學家經過研究發現:處理同一件事情,不同的聲調會取得不同的效果。大人在批評孩子的時候,用低聲調孩子反而更容易接受。這是為什麼呢?

低聲調能讓人變得理智一些,情緒更加平和一些。也能夠使孩子牴觸、逆反的心理防線有所鬆弛,這樣更有利於溝通。

父母在低聲批評孩子的時候,可以集中孩子的聽力,還可以先發制人,不讓孩子使用高聲調。在生活中有很多家長用高聲調去批評孩子,結果孩子反抗的聲音也很高。最終雙方的情緒越來越激烈,大人孩子都是一肚子氣,問題也沒有得到解決。

低聲調可以趕走憤怒。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體會,如果高聲調教育孩子的話,越說越生氣,聲音越高。但是如果你低聲教育的話,就會有一部分的負面情緒被趕走,變得更加理智。


相關焦點

  • 「低聲」教育,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受教了
    其實比起高聲教育,父母更應該給孩子進行「低聲」教育,這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低聲教育的科學依據所謂的低聲教育就是指家長用低聲調去教育孩子,不是一個勁的大吼大喊。大人在批評孩子的時候,用低聲調孩子反而更容易接受。這是為什麼呢?①低聲調能讓人變得理智一些,情緒更加平和一些。也能夠使孩子牴觸、逆反的心理防線有所鬆弛,這樣更有利於溝通。②父母在低聲批評孩子的時候,可以集中孩子的聽力,還可以先發制人,不讓孩子使用高聲調。在生活中有很多家長用高聲調去批評孩子,結果孩子反抗的聲音也很高。
  • 低聲教育,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父母做好這3點就很不錯了
    低聲教育,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父母做好這3點就很不錯了相信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應該經常會覺得有些束手無策,有的時候不管怎麼管教孩子,孩子總是不聽話,甚至都不會理你,有的時候利用說教的方式也不行,甚至對著孩子大喊大叫效果也很一般。
  • 對孩子大喊大叫是不管用的,「低聲教育」,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我們要教育孩子如何說話,就更需要自己身體力行,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個好榜樣。低聲教育是與教育孩子大喊大叫相反的一種教育方式。家長或幼師常常為管教孩子效果不佳而束手無策,不管你是嚷嚷不休地說服教育還是大喊大叫地命令式教育,孩子全然不理你。如果經常對做錯事的孩子高聲斥責,不僅收不到效果,反而對孩子的性格養成、心理健康有不利影響。
  • 給孩子最好的禮物:不是最好的學位而是適合的學區
    從學校的歷史和發展來看,學校肯定是當地一所重點小學,能進入此學校也不是很容易。在這裡,我不是非難學校,我只是想說,這所學校並不適合繆可馨小朋友,否則,她不會以這樣一種方式決絕地離開這個世界。據說,之前老師曾對孩子有過扇耳光的行為,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出現的反常也不是一天形成的。
  • 國王的禮物:最好的教育不是來自於頂級的教育機構 而是...
    教育是對孩子最大的投資每個孩子的父母都會關注子女教育問題。明星更不例外。說起章子怡,相信大家應該都不會陌生。雖說作為國際巨星,但章子怡在教育孩子方面,也堪稱是很多家長的學習典範。最好的教育不是來自於頂級的教育機構,而是來自於父母的陪伴。
  • 低聲教育是種智慧,教育孩子時用低聲調,會讓孩子更容易接受
    碰到一些暴脾氣的家長根本忍不了,立馬大聲吼叫去制止孩子的「錯誤行為」,但其實大聲去對孩子吼叫根本沒什麼好處,其實低聲教育才是一種智慧。如果我們在教育孩子時能用低聲調,會讓孩子更容易接受我們的想法。張先生的兒子小智(化名)四歲了,某次張先生和張太太帶著他出去自助餐廳吃飯。小智很開心,對自助餐廳非常感興趣。
  • 父母學堂:【低聲教育,家長您做到了嗎?】
  • 家長越大聲,孩子越不聽話,父母要了解一下「低聲教育」
    語言暴力也是一種家庭暴力,有的家長有多幅面孔,在客戶在同事面前說話總是溫柔,但是在孩子面前面對孩子的時候就只有指責,他們沒有把孩子等同於客戶,沒有把他們看作是跟自己處在平等位置上的人,只是把孩子作為私有的物品去隨意的對待,因為他們覺得自己如果用隨意的方式去對待客戶同事,那麼這些人會離自己而去,但是自己無論用怎樣隨便的方式對孩子,孩子總不會脫離自己而獨立存在,這種想法就是家長們肆無忌憚的傷害孩子的原因
  • 學會妥協,也是一種智慧!
    學會向生活中的不能妥協是一種智慧,但向所有的生活妥協則是一種逃避。我們提倡做生活的強者,是說面對生活的困難不低頭,還逃避,經過我們的艱苦卓絕的努力奮鬥,最大限度的改變生活。但並不是說不顧及生活的真實情況,脫離實際的硬去改變當時不可能改變的生活中的問題,那就是盲目。我們說學會向生活中的不能妥協,是說應該尊重客觀現實,對那些經過艱苦努力可以改變的,我們還是要勇於探索攻關,有條件的要充分利用,沒有條件的要創造條件去改變生活。
  • 為什麼推崇「低聲教育」?孩子是否聽話,和家長的態度關係緊密
    文 | 小鴻兒爸爸(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家長總抱怨自家還不夠聽話,很多時候並不是孩子不聽話,而是家長沒有用正確的溝通方式。「低聲教育」才是正確打開和孩子溝通的大門,讓彼此之間的關係更加親近。
  • ​孩子不聽話,可能跟家長的說話方式有關,來學學「低聲教育」
    這麼做就錯了,孩子並不是家長的附屬品,而且經常命令孩子,孩子會出現逆反心理,將來想聽話都難,你會覺得孩子越來越不聽話。,可能跟家長的說話方式有關,來學學「低聲教育」!一、低聲教育會讓孩子的情緒穩定下來,孩子慢慢放鬆,有利於家長和孩子正常交流,容易溝通,反之家長情緒激動,孩子會更加激動,遇強則強,這樣的話,怎麼教育呢?
  • 「賭王」一生給孩子最好的禮物不是巨額財富,而是身教
    他的孩子個個出類拔萃,他教育的秘訣是什麼?賭王親口說過:我沒有什麼秘訣,一是做事必須勤奮;二是鍥而不捨,有始有終。勤勞努力,戰勝困難,才是最大的資本。沒有到收工鐘響已經洗乾淨手的人,一定是老闆最看不起的人,也是人生不會成功的人。
  • 比媽媽吼叫更管用的是爸爸的低聲教育
    北大心理學家直言,在家庭教育中,「低聲教育」是一種修養!同一件事,父母如果能夠儘量用低聲的語調和孩子溝通,即便是進行批評,也會大大減少孩子的牴觸心理,而且在低聲溝通的過程中,父母本身的怒火也會被平和的氛圍所熄滅,有利於鞏固親子關係,避免矛盾激化。
  • 什麼是「低聲教育」
    尤其是家長批評孩子的時候,用低聲調孩子更容易接受。「你應該……」——那不是我的想法,而是他們的,我很壓抑;4.「你不要……」——爸爸媽媽太不講道理了,總是阻礙我,我沒有自由,很生氣,也很無奈;5.都會遇到一些家長情況失控下,大聲的訓斥孩子,想以這樣訓斥的方式來教育孩子,讓孩子能聽話,可在多次這樣大聲訓斥後,發現這樣訓斥對孩子沒有用了。
  • 低聲教育養出自信的孩子,家長說話的語氣決定孩子的未來
    希望家長們和孩子說話的時候,教育孩子的時候,也能把這一點教給他:急事,慢慢地說;大事,清楚地說;小事,幽默地說;沒把握的事,謹慎地說;沒發生的事,不要胡說;做不到的事,別亂說;傷害人的事,不能說;討厭的事,對事不對人;開心的事,看場合說。
  • 家長也是一種職業,孩子的感恩就是最好的酬勞
    家長是世界上最辛苦且不求回報的一種職業,因為愛是動力的來源,而孩子的感恩之心就是對家長最好的回應。不要認為生了孩子就能做一名合格的家長了,其實在生活中有無數次的大小考驗來讓父母成長,家長這個職業從一個菜鳥新人到資深老員工,需要經歷的事情有很多很多。孩子不是老闆,而是一名跟隨我們一起奮鬥的同事,在這個過程中需要互相幫助才能更好地進步。
  • 「低聲教育」,有多少老師和家長可以做到?
    何為低聲教育?低聲教育是與教育孩子大喊大叫相反的一種教育方式。老師和家長常常為管教孩子效果不佳而束手無策,不管你是嚷嚷不休地說服教育還是大喊大叫地命令式教育,孩子全然不理你。如果經常對做錯事的孩子高聲斥責,不僅收不到效果,反而對孩子的性格養成、心理健康有不利影響。這時候就要考慮改用低聲教育的方式了。
  • 大聲指責本質是一種語言暴力,試試「低聲教育」,孩子更聽話
    雖然實行的都是單方面的管制,但是父母的態度往往是孩子回應的關鍵。一般來說,當家長在家庭教育中教育孩子的音量越大,孩子反而越不聽話,因為這對於孩子來說是一種「暴力」,而人天生不會屈從與暴力。,讓家長學會用低聲教育的溫和方式和孩子溝通,建立起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強孩子的責任感,培養孩子的責任意識。
  • 孩子不聽話,多半與家長說話態度有關,學會「低聲教育」很關鍵
    要知道「批評式教育」已經落伍了,現在更多的是強調,父母和孩子交朋友,雙方處於一種平等的地位去交流,這樣孩子內心會更認同父母。相反家長總是命令孩子,這會讓他們感到不開心,青春期可能會加劇逆反心理,父母越控制孩子越不聽話。
  • 孩子不聽話,多半是家長說話態度有問題,「低聲教育」來幫你
    命令式語氣說話個別家長在與孩子交流的時候,說話時命令式的語氣,讓孩子做這個做那個,而不是和他們良好的平等的溝通。這句是因為家長沒有擺正自己和孩子地位,孩子並不是家長的附屬品,如果用這種命令式語氣說話,他們會感覺不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