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總抱怨自家還不夠聽話,很多時候並不是孩子不聽話,而是家長沒有用正確的溝通方式。「低聲教育」才是正確打開和孩子溝通的大門,讓彼此之間的關係更加親近。
孩子不聽話,和家長的態度有很大的關係
1、家長總是命令式
很多家長總是擺著一副居高臨下的態度,所以他們在和孩子溝通時,不免會出現一些命令的語氣,同時也會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完成任務。
但孩子並不是家長的傀儡,父母如果用這樣命令式的態度,孩子會內心會覺得自己沒有被尊重,所以對待父母也會用同樣不尊重的方式,因此才表現出不聽話的行為。
2、家長總是否定孩子
「你怎麼這麼笨」,「你是不是什麼都不會」……不少父母在教育孩子時總是以批評為主,絲毫不懂得體諒孩子的不容易,從來沒有換位思考過,就會造成孩子內心產生一種叛逆心理,所以變成一個不聽話的人。
3、暴力式的父母
父母的「語言暴力」比「行為暴力」更傷人,孩子們在成長過程中長時間受到這種暴力式的說話態度,會造成孩子也擁有這樣的行為。
因此,家長在教育孩子時一定要使用正確的態度,用「低聲教育」會讓孩子變得更優秀。
什麼是&34;
當提到&34;這個名詞的時候,很多的家長可能會不太理解,那麼我們來看看來自搜狗百度對其的解釋吧:&34;:是指和教育孩子的時候大聲大叫相反的一種教育方式,面對3至7歲的寶寶如果採用低聲的緩和語氣對其進行教導,孩子會更加容易的接受父母的教育。
現在也有部分的家長採用該方式來教育孩子,因為孩子更加容易的接受並且它是通過心理學家進行一定的實驗研究證明其是具有一定科學依據的。
&34;方是孩子更能接受的科學依據
&34;更加讓孩子接受的原因可以總結為以下三種:
(1)低聲調可以使人理智一點並且也能夠使家長的情緒平和一些,此外,可以使孩子的牴觸以及逆反的心理防線有所鬆弛,這樣的情況下也有利於溝通。
(2)通過低聲的批評孩子,可以集中孩子的聽力,而且也可以起到先發制人的作用,讓孩子也不能使用高聲調。在日常生活中,當孩子犯錯的時候,我們往往會大聲的責罵孩子,可是孩子的反抗的聲音也不低,導致雙方情緒越來越激動,最後的結果是我們都不願意看到的:不僅問題沒有得到解決,反而生了一肚子氣,孩子也不服氣。
(3)低聲調可以趕走憤怒。我們父母是孩子人生中影響為深遠的人,如果我們總是遇事暴躁,不冷靜,開口就大聲責罵甚至動手打罵孩子;那麼對孩子的性格也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
我們的教育態度對孩子的性格也是產生很大的影響的,好的態度可以塑造出一個品德優秀的孩子;的教育態度則會塑造出一個品德惡劣的孩子。而&34;可以幫助我們塑造品德優秀的孩子。
&34;對孩子品德的養成有重要意義
1、學會尊重他人
我們每一個人想要得到他人的尊重,那麼自己首先要學會尊重他人。只有懂得尊重他人的人,才有可能獲得他人的尊重。在&34;中,我們家長低聲的去處理和孩子之間的關係的過程中,其實也是我們父母讓孩子的想法表達出來,是尊重孩子的一種體現。
我們家長使用&34;的過程中放低聲音,注意自己說話的聲音以及態度,在這個過程中孩子能夠體會父母對他的尊重,孩子雖然年齡小,但是他也是有自己的想法的,他同樣也是需要得到尊重的。在&34;的潛移默化當中,孩子也能夠學會尊重他人。
2、形成好的性格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家長教育孩子的時候往往都是大喊大叫,特別是孩子還頂嘴的時候甚至我們家長會動手打孩子;其實這種教育方式對孩子的性格的形成是非常的不利,容易使孩子形成暴躁、急躁的性格。
如果採用&34;替代指責與責罵,那麼孩子也將會變得懂道理,凡事都會以理服人,而不是變得無理取鬧,使孩子成為一個明事理的好孩子。
所謂的低聲教育就是指家長用低聲調去教育孩子,不是一個勁的大吼大喊。心理學家經過研究發現:處理同一件事情,不同的聲調會取得不同的效果。大人在批評孩子的時候,用低聲調孩子反而更容易接受。這是為什麼呢?
低聲調能讓人變得理智一些,情緒更加平和一些。也能夠使孩子牴觸、逆反的心理防線有所鬆弛,這樣更有利於溝通。
父母在低聲批評孩子的時候,可以集中孩子的聽力,還可以先發制人,不讓孩子使用高聲調。在生活中有很多家長用高聲調去批評孩子,結果孩子反抗的聲音也很高。最終雙方的情緒越來越激烈,大人孩子都是一肚子氣,問題也沒有得到解決。
低聲調可以趕走憤怒。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體會,如果高聲調教育孩子的話,越說越生氣,聲音越高。但是如果你低聲教育的話,就會有一部分的負面情緒被趕走,變得更加理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