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學堂:【低聲教育,家長您做到了嗎?】

2021-02-19 微妙佛音

何為低聲教育

低聲教育是與教育孩子大聲大叫相反的一種教育方式。家長常常為管教孩子效果不佳而束手無策,不管你是喋喋不休地說服還是大喊大叫地命令,孩子全然不理。如果經常對做錯事的孩子高聲斥責,不僅收不到效果,反而對孩子的性格成長、心理健康有不利影響。這時候就要考慮改用低聲教育的方式了。

低聲教育科學依據

心理學家對表達哪些事情該用怎樣的聲調進行了研究,發現處理同一件事情,不同的聲調會收到不同的效果,大人批評孩子,用低聲調孩子更容易接受。這是因為:

低聲調可以使人理智一些、情緒平和一些,也可使孩子牴觸、逆反的心理防線有所鬆弛,有利於溝通。

低聲批評孩子,不僅可以集中對方的聽力,而且也可以先發制人,不讓孩子使用高聲調。生活中常看到大人高聲責罵孩子,孩子反抗的聲音也不低,雙方情緒越來越激動,最後惹得大人一肚子氣,孩子也不服氣。

低聲調可以趕走憤怒。父母是孩子人生中,任教時間最長的老師,大人的言行對孩子的影響最大,遇事暴躁,不冷靜,開口大聲責罵的父母,肯定對孩子的性格有潛移默化的作用。

低聲教育怎麼做

批評孩子要降低聲調

降低聲音不但可以約束自己,控制情緒,也可以降低孩子的反抗。孩子也會因此更集中注意力聽,覺得自己雖然是在受教育,但是還是蠻被尊重的。

運用正確的語氣和措詞

對許多父母來講,控制自己不去批評孩子是很難的,因此,說話前請三思,運用恰當的語氣和措詞,效果會很好。比如「我愛你,但是你的行為我不能接受」,這種話初聽會覺得很生硬,但過一會兒,孩子很自然就會明白你的意思了。

把你所期望孩子要做到的要求解釋給他們聽

比如帶孩子逛超市,告訴他不要亂動商品,並警告如果違反的後果將是什麼。你要從頭到尾貫徹到底,無需大聲威脅。

不要使用傷害孩子自尊心的語言

就事論事,不要隨意發洩對孩子的情緒,不要使用傷害孩子自尊心的語言。

結語

每個孩子都希望得到別人包括爸爸媽媽的尊重,而這種尊重、信任,會使孩子產生自信,是他們前進的重要動力。每一個爸媽都盼望自己的孩子成龍成鳳,但是打罵教育絕對不是最好的辦法,一時起到的作用也不會長久。

(網絡分享)

慈悲 智慧 禪樂 佛心 菩提 淨土

----

印能法師-自在禪心

公眾平臺微信號:sjyinneng


相關焦點

  • 該如何做到低聲教育?
    寶爸寶媽們都知道要學習「低聲教育」的好處,可是,有些時候怒氣來了,該如何做到低聲教育呢?那寶爸寶媽們要怎樣才能做到「低聲教育」?當家長想要發火時先深呼吸。每個孩子都希望得到來自父母的尊重,而這種尊重、信任會對孩子的成長產生深遠影響。遇事冷靜、從容處理的父母,不僅能夠與孩子建立好的親子關係,而且會讓孩子變成更加自信、開朗,成為具有自控力和目標感的人。
  • 「低聲教育」,有多少老師和家長可以做到?
    何為低聲教育?低聲教育是與教育孩子大喊大叫相反的一種教育方式。老師和家長常常為管教孩子效果不佳而束手無策,不管你是嚷嚷不休地說服教育還是大喊大叫地命令式教育,孩子全然不理你。這時候就要考慮改用低聲教育的方式了。
  • 父母說話的態度,決定孩子聽話的程度,家長要學會低聲教育
    我見過很多父母教育孩子的場景,文化水平越低的家長嗓門越大,相反越是胸有成竹的家長,氣定神閒,即便孩子犯了天大的錯,他說話也是井井有條,不慌不忙,他的話是那麼擲地有聲,批評聽起來也十分的嚴厲,但他的孩子卻能真切的點頭,承認錯誤。我問過這些家長,為何能這樣淡定?難道孩子犯錯,你不生氣嗎?他們微微一笑,說道;&39;生氣呀,氣的咬牙切齒,但是生氣不能解決問題啊!
  • 家長越大聲,孩子越不聽話,父母要了解一下「低聲教育」
    ,只有家長改變高聲教育,用低聲教育的方式溫柔的教育孩子,才能讓孩子跟家長一條心。所謂的低聲教育,並不是指說話的方式放低聲音溫溫柔柔的就可以,而是指方法和態度上的轉變,不論面對孩子們的事情都不能意氣用事,上來就對著孩子大喊大叫的,而是用更加理性的態度去面對他們。要做到這個樣子,其實是很難的。
  • 低聲教育,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父母做好這3點就很不錯了
    低聲教育,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父母做好這3點就很不錯了相信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應該經常會覺得有些束手無策,有的時候不管怎麼管教孩子,孩子總是不聽話,甚至都不會理你,有的時候利用說教的方式也不行,甚至對著孩子大喊大叫效果也很一般。
  • 「低聲」教育,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受教了
    慢慢孩子變得不敢多說話,生怕自己說的不對,父母劈頭蓋臉就是一頓責罵。而且孩子現在都是看父母的臉色行事,根據父母說話聲音的高低來判斷事情的嚴重性,著實心疼這孩子。我們知道,說話是一門藝術,家長要想讓孩子能好好說話,自己就要為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很多家長在管教孩子的時候,覺得說話的聲音越高,越有效果,事實恰恰相反。父母長期這樣跟孩子說話,不利於孩子性格的養成,還會讓孩子也變成這樣的人。
  • 你經常吼孩子嗎?吼聲教育影響親子關係,聰明的父母善用低聲教育
    生活中大部分家長教育孩子常常會沒有耐心,他們習慣用吼叫的方式與其溝通。久而久之形成了習慣,早已經忘記了如何好好說話。吼叫並不會讓孩子更聽話,反而會使之和父母的距離更遠。除了吼叫難道父母們真的沒有別的方法實施教育嗎?也許各位父母只是懶惰於尋找合適方法罷了。
  • 別再吼孩子了,低聲教育才能事半功倍解決問題
    當然,除了寫作業,很多家長在平時也會大聲呵斥孩子,效果卻不盡如人意。與其大聲嘶吼到精疲力盡,不如試試低聲教育,你可能會收穫意想不到的效果。父母既沒有達到想要的教育效果,又影響了親子關係,很多時候的惡語相向,以及讓外人聽到自己被訓斥的場面,深深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對孩子的性格、心理等造成不良影響。
  • 低聲教育養出自信的孩子,家長說話的語氣決定孩子的未來
    這就是我們說的「低聲教育」。何為低聲教育?低聲教育是與教育孩子大喊大叫相反的一種教育方式。很多家長常常為管教孩子效果不佳而束手無策,不管你是嚷嚷不休地說服教育還是大喊大叫地命令式教育,孩子全然不理你。如果經常對做錯事的孩子高聲斥責,不僅收不到效果,反而對孩子的性格養成、心理健康有不利影響。這時候就要考慮改用低聲教育的方式了。
  • 《一生氣就大吼大叫的媽媽》:從繪本角度讓家長理解「低聲教育」
    2、家長可用"低聲教育","風和細雨"教育小孩(1)什麼是低聲教育低聲教育,是與教育孩子大聲大叫相反的一種教育方式,一般是採取低聲的緩和語氣對孩子進行風和細雨教導,這種方式孩子更容易接受。父母是孩子人生中,任教時間最長的老師,大人的言行對孩子的影響最大,遇事暴躁,不冷靜,開口大聲責罵的父母,肯定對孩子的性格有潛移默化的作用。(3)低聲教育如何做第一,控制自己的情緒,運用正確的語氣和措詞。對許多父母來講,控制自己情緒不去批評孩子是很難的。
  • 真正的低聲教育:告別大吼大叫、喋喋不休,讓孩子聽話且不再叛逆
    孩子的不聽話和父母的說話方式有什麼關係嗎?當然有關係。但其實,是父母的教育出了巨大錯誤。建議家長試試低聲教育。相信大家都知道三到五歲的孩子,很多時候並不是那麼容易管教的,因為他們大多數其實都並不懂事。所以,許多專業的幼師們都知道,低聲教育。
  • 孩子不聽話,多半與家長說話態度有關,學會「低聲教育」很關鍵
    要知道「批評式教育」已經落伍了,現在更多的是強調,父母和孩子交朋友,雙方處於一種平等的地位去交流,這樣孩子內心會更認同父母。相反家長總是命令孩子,這會讓他們感到不開心,青春期可能會加劇逆反心理,父母越控制孩子越不聽話。
  • 你越大吼大叫,教育的效果越差,聰明的父母都知道「低聲教育」
    可是這樣真的有效嗎?也許一次兩次確實有效,可是時間一長,媽媽們就會發現,不管你再怎麼大吼大叫,對孩子都無濟於事,甚至有時候,你越是吼叫,孩子越慢。其實,不管你是喋喋不休地說服,還是大喊大叫的命令,亦或是高聲的斥責,不僅收不到效果,反而對孩子的性格成長、心理健康有不利影響。這個時候該怎麼辦呢?建議你改變策略,用「低聲教育」代替「吼叫教育」。
  • 你還在大吼大叫的教育娃嗎?學會低聲教育,才是給孩子最大的尊重
    有很多的家長在碰到孩子犯錯的時候,通常都是會選擇責罵孩子,但是這種解決問題的方式最終只會導致:孩子被嚇住了,滿腦子的恐懼感,根本沒心思去思考為什麼錯了又或者是孩子被家長的責罵激怒了,只想大吼大叫回擊,也不考慮錯在哪了。但是,如果家長可以換種方式,在孩子犯錯的時候可以冷靜處理,這樣的話,孩子也會認真地聽你說的話,也沒有那麼多的恐懼和牴觸,反而可能達到教育作用。
  • 「低聲教育」不是妥協,而是一種智慧,也是家長給孩子最好禮物
    家長總抱怨自家還不夠聽話,很多時候並不是孩子不聽話,而是家長沒有用正確的溝通方式。「低聲教育」才是正確打開和孩子溝通的大門,讓彼此之間的關係更加親近。3、暴力式的父母父母的「語言暴力」比「行為暴力」更傷人,孩子們在成長過程中長時間受到這種暴力式的說話態度,會造成孩子也擁有這樣的行為。 因此,家長在教育孩子時一定要使用正確的態度,用「低聲教育」會讓孩子變得更優秀。
  • 為什麼推崇「低聲教育」?孩子是否聽話,和家長的態度關係緊密
    文 | 小鴻兒爸爸(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家長總抱怨自家還不夠聽話,很多時候並不是孩子不聽話,而是家長沒有用正確的溝通方式。「低聲教育」才是正確打開和孩子溝通的大門,讓彼此之間的關係更加親近。
  • 什麼是「低聲教育」
    尤其是家長批評孩子的時候,用低聲調孩子更容易接受。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能看見父母對孩子大聲訓斥的情形。「你必須……」——這是一個沒有任何商量餘地的命令,我要反抗(也會有孩子甚至最後放棄反抗,聽憑父母安排)。6.「你再這樣做我就不要你了「——爸爸媽媽都不愛我了,要丟下我了。
  • 對子女七不責,對父母五不怨,這些古訓你做到了嗎?【趣學堂學習能力訓練】
    不管父母多忙,不管白天黑夜、下雨颳風,我們一生病,他們馬上會放下手頭忙得不可開交的一切,緊趕著給我們去看病,徹夜不眠地愛護我們。但是,當父母生病了,我們能做到多少?社會上經常會有兒女不贍養老人的新聞,真的印證了久病床前無孝子這句話。希望我們都能成為盡責盡心照顧父母,孝順父母的人。對子女「七不責」,對父母「五不怨」。
  • 可能是父母溝通方式有問題,不妨嘗試「低聲教育」
    因此,不少專家開始推崇「低聲教育」,即不再用高聲來威懾孩子,而是用低聲與孩子達成溝通的共識。孩子從來不是父母的附屬品,命令式的教育對他們來說只是百害而無一利。父母若能以身作則學會低聲和耐心的溝通,那麼孩子也會受到很大影響。面臨與孩子的矛盾時,父母只需讓孩子明白自己做錯了什麼即可,不必為了威懾孩子而進行教育,否則會讓孩子形成敏感易怒且自卑的性格。
  • 低聲教育,是父母給孩子最大的尊重
    從小到大都被父母大喊大叫的孩子,常常感受不到父母的溫柔和愛,甚至充滿不易被發現的緊張和焦慮。吼叫帶來的負面影響不止如此,它也讓你的教育效果大打折扣。生活中,鮮少有父母靠著嗓門大就把孩子教育好的。美國心理學家曾做過這樣的實驗:實驗者將媽媽們的大吼大叫以超過85分貝的音量讓10名7到11歲的兒童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