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聲指責本質是一種語言暴力,試試「低聲教育」,孩子更聽話

2020-09-17 小歆媽媽

家長在家庭教育中的特殊地位決定了他們在和孩子的關係中處在「甲方」的位置:家長有權對孩子做出任何自己覺得合理的事情,提出任何自己覺得合理的要求;孩子作為「乙方」,則必須要無條件遵守「甲方」所提出來的任何條件。

當「乙方」沒有讓「甲方」滿意時,「甲方」有權做出語言上的指責或者是實質上的懲罰。

然而,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和孩子的關係比簡單的「甲方」和「乙方」要更加複雜。雖然實行的都是單方面的管制,但是父母的態度往往是孩子回應的關鍵。

一般來說,當家長在家庭教育中教育孩子的音量越大,孩子反而越不聽話,因為這對於孩子來說是一種「暴力」,而人天生不會屈從與暴力。

著名心理專家馬歇爾·盧森堡說:「也許我們並不認為,自己的談話方式是暴力的,但語言,確實常常引發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大聲指責」從本質上來說是一種「語言暴力」,這種暴力不會讓孩子的身體表面受傷,但是會讓孩子的心受傷。

美國愛荷華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父母每天對孩子說的話中,積極和鼓勵的話不足20%。

也就是說,父母雖然懷著對孩子好、鼓勵孩子的初心,但是都是從反方向著手。

「語言暴力」給孩子帶來什麼?

蘇珊·福沃德教授在《中毒的父母》一書中說:「小孩總會相信父母說的有關自己的話,並將其變為自己的觀念。」

也就是,孩子幾乎無條件相信父母口中說出來的關於自己的話,比如說:

你太笨了!

你怎麼這麼沒有禮貌?

你的脾氣怎麼這麼差?

你為什麼沒有別家孩子那麼好?

你是豬嗎?這點事情都做不好?

這類話語可能只是家長一時的氣話,但是在孩子的認知裡:我爸爸媽媽說是這樣的,就一定是這樣的

有時候,孩子對家長的無條件信任,反而會成為加大親子之間之間的鴻溝。

所以,父母的「語言暴力」讓孩子重新樹立對自己的認知關鍵詞,比如說說「笨」、「蠢」、「差」、「廢物」、「丟人」等等,影響到孩子的情緒,重新影響到孩子「自我意識」的構建,進而影響到孩子的性格養成。

這也就是為什麼家長越大聲,孩子越叛逆、越不聽話的原因。

美國著名兒童學家阿黛爾·法伯曾言:「永遠都不要低估你的話對孩子一生的影響力。」

父母的語言可以是浸潤孩子心靈的養分,也可以是傷害孩子的一把「利刃」,指責孩子本身已經是一種傷害,大聲指責所帶來的傷害就更甚了,它讓孩子丟失掉自信心、自尊,給孩子消極的心理暗示,讓孩子更加叛逆。

所以,家長應該採取「低聲教育」的方式,充分尊重孩子,孩子才會更加願意聽,也才會更加有涵養。

至於該如何用「低聲教育」,家長可以借鑑這套育兒經典讀本

這套書的案例很貼近生活育兒理念既經典也跟隨時代的潮流,能夠幫助家長從整體上把握孩子人生的起點,讓家長在學會「低聲教育」的同時,培養出能力強、性格好有涵養的孩子,讓親子溝通更有效,孩子更優秀。

這套書一共包含5冊:

《好性格讓孩子受用終生》:

這本書教會父母如何活用卡內基溝通理念,通過溝通改變孩子不好的性格,讓孩子更加自信、大方,家長能夠從中學會建立家庭文化,從溝通中幫助孩子養成好性格。

《聽孩子說勝過對孩子說》:

這本書被選為中國家庭教育學會向家長推薦的100本優質家庭教育讀物。

書中詳細描寫了家長和孩子溝通的應該學會的4大法則,並且還附有家長陪伴孩子閱讀的方法,同時也給出了作者認為值得閱讀的書籍

它教會父母怎么正確傾聽孩子,學會從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理解孩子的想法,從而做出更好的回應,讓溝通變得有效有意義。

《正面管教》:

這本書的實用性很強,能夠讓家長擺脫教育孩子只會吼罵的極端方式,讓家長學會用低聲教育的溫和方式和孩子溝通,建立起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強孩子的責任感,培養孩子的責任意識。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

教給家長和孩子理性溝通的方法,讓家長意識到自己在教育孩子過程中的一些失誤,是中國媽媽的家教聖經。

《好父母不吼不叫》:

教會父母尊重孩子,用不吼不叫、低聲教育的的方式和孩子溝通,構建和諧的親子關係。

每個孩子都希望得到父母的關心和認可,「低聲教育」對孩子來說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溝通方式。父母要學會低聲教育,做到理性溝通,這套書很有幫助,能夠讓親子溝通更加親和有效,孩子也會更聽話。

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買

相關焦點

  • 教育孩子全靠「大聲吼」?試試「低聲」教育,讓管教有效又簡單
    除了做作業這件事之外,有很多父母只要在面臨孩子出現問題時,他們往往首先想到的或者無需思考立即會作出的行為,往往都是對孩子進行各種大聲吼罵。這些父母們總是在期待自己能夠用吼罵的方式讓孩子「聽話」,然而現實卻是孩子們雖然在被吼罵的當下能夠聽話,而過段時間之後依然會犯同樣的錯誤,而且用「大聲吼罵」的方式也很可能會帶來意想不到的負面效果。
  • 「低聲教育」不是妥協,而是一種智慧,也是家長給孩子最好禮物
    家長總抱怨自家還不夠聽話,很多時候並不是孩子不聽話,而是家長沒有用正確的溝通方式。「低聲教育」才是正確打開和孩子溝通的大門,讓彼此之間的關係更加親近。2、家長總是否定孩子「你怎麼這麼笨」,「你是不是什麼都不會」……不少父母在教育孩子時總是以批評為主,絲毫不懂得體諒孩子的不容易,從來沒有換位思考過,就會造成孩子內心產生一種叛逆心理,所以變成一個不聽話的人。
  • 家長越大聲,孩子越不聽話,「低聲教育」了解一下
    當人們比較憤怒時總是喜歡用大聲的語氣來表達出自己內心的憤怒,並且想通過這種憤怒的聲音,讓孩子變得更加聽話,可是這樣做並不會像家長想的那麼簡單,孩子不僅不會聽話,反之會更加叛逆。 前兩天和甜甜一起逛公園,甜甜對我說:我發現每次對孩子大聲說話時,孩子都不會去聽從我的意見,反之,如果我輕聲和氣的和孩子說話,他卻會表現的非常配合。
  • 家長越大聲,孩子越不聽話,父母要了解一下「低聲教育」
    語言暴力也是一種家庭暴力,有的家長有多幅面孔,在客戶在同事面前說話總是溫柔,但是在孩子面前面對孩子的時候就只有指責,他們沒有把孩子等同於客戶,沒有把他們看作是跟自己處在平等位置上的人,只是把孩子作為私有的物品去隨意的對待,因為他們覺得自己如果用隨意的方式去對待客戶同事,那麼這些人會離自己而去,但是自己無論用怎樣隨便的方式對孩子,孩子總不會脫離自己而獨立存在,這種想法就是家長們肆無忌憚的傷害孩子的原因
  • 為什麼推崇「低聲教育」?孩子是否聽話,和家長的態度關係緊密
    文 | 小鴻兒爸爸(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家長總抱怨自家還不夠聽話,很多時候並不是孩子不聽話,而是家長沒有用正確的溝通方式。「低聲教育」才是正確打開和孩子溝通的大門,讓彼此之間的關係更加親近。
  • 家長千萬別用語言暴力傷害孩子|家庭教育|語言暴力|傷害_網易親子
    很多家長認為,打孩子就是家庭暴力。其實不然。在現代社會,很多家長在沉重的經濟壓力下,在「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觀念影響下,在學校應試教育的挾持下,經常對孩子使用「軟暴力」。其中,對孩子使用語言暴力,在很多家庭裡隨處可見。很多家長也許不以為然:孩子不聽話罵一下又如何,又不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何必大題小做?然而,孩子若長期生活在不平等、不被尊重的環境中,語言暴力將給孩子帶來的嚴重的危害。
  • 孩子不聽話總靠吼?家長可嘗試「低聲教育」,說比吼更有效
    生活中這樣的例子太多了,通過對著孩子大吼大叫來讓孩子乖巧,是很多父母認為的最佳選擇。對著孩子大吼大叫雖然能夠讓孩子聽話一點,但是這種聽話,是一種短暫的聽話,孩子變乖也是一種假象。並且,對孩子大吼大叫會對孩子造成很大的傷害。這種傷害表現在心理上,很多父母可能感受不到這種傷害,但是對於孩子來說,父母的大吼大叫是一種噩夢。如果想要讓孩子遠離這種噩夢,父母就要學會&34;。
  • 真正的低聲教育:告別大吼大叫、喋喋不休,讓孩子聽話且不再叛逆
    不平等的相處方式,也容易讓逐漸長大,且逐漸更有主見的孩子產生逆反心理,最終會越來越不聽話。但這恰恰更顯示父母教育的蒼白。他們不會通過其他方式來激勵孩子,促使孩子獲得比「別人家的孩子」更好的成長方式。這樣教育的孩子容易變得缺乏自信,內心沉默,且容易自卑。而且,往往會顯示出「不聽話」的特質。
  • ​孩子不聽話,可能跟家長的說話方式有關,來學學「低聲教育」
    這麼做就錯了,孩子並不是家長的附屬品,而且經常命令孩子,孩子會出現逆反心理,將來想聽話都難,你會覺得孩子越來越不聽話。經常這麼做,對孩子是一種傷害,會產生心理陰影,一輩子都揮之不去,而且孩子也會變得性格暴躁,等孩子慢慢長大,想要孩子聽話就更難了。
  • 你還在對你的孩子大吼大叫,請細細的閱讀,為了孩子,請低聲教育
    看看孩子多信任低聲教育,指的是與教育孩子大喊大叫相反的一種教育方式,家長們常常為了管教孩子效果不佳而束手無策,不管你是喋喋不休的說服教育還是大喊大叫地命令式教育,孩子全然不會理採你,如果經常對做錯事的孩子高聲指責,不僅看不到有效果,反而對孩子的性格養成心裡健康有不利影響,講話音量越大,孩子注意力越不集中,越是敷衍了事,孩子越不聽話,家長管教孩子時,總以為聲音越大,孩子越會記憶深刻,效果也就會越好,其實結果事與願違,這樣反而會引起了孩子的叛逆心理會加重,心理學家對表達那些事情該用怎樣的聲調進行了研究,同時去處理同一件事情
  • 神奇的「低聲教育」,竟藏著讓孩子聽話的秘密?
    神奇的「低聲教育」,究竟藏著什麼讓孩子聽話的秘密?相比於用大喊大叫的方式教育孩子,低聲教育,循循善誘更加能夠達到自己的目的,也可能會有額外的驚喜。我們教導孩子的時候,就可以多用孩子能夠理解的語言、充滿樂趣的「新概念」,來跟孩子溝通。
  • 孩子不聽話,多半是家長說話態度有問題,「低聲教育」來幫你
    ,在與孩子交流時會更鎮定,即使孩子犯了很大的錯誤,這樣的家長也會說的井井有條,不慌不忙。這就會對孩子的身體和心理造成傷害,有些孩子就會變得性格暴躁易怒,家長讓往東孩子偏偏往西,性格也會變得越來越叛逆。「低聲教育」是一種很成功的教育方式,西方心理學家對人說話時的聲調進行了研究,發現人在聽到不同聲調的語句時,處理問題的方式是不同的。
  • 孩子脾氣暴躁不聽話?弄清背後的原因,一招「低聲教育」輕鬆解決
    弄清背後的原因每個人都有脾氣,孩子更是如此。在受到各種情緒的影響時,孩子會通過他們的方法來發洩情緒。有些孩子發脾氣的方法比較溫和,有些孩子發脾氣的方法卻比較暴躁。孩子為什麼會出現脾氣暴躁不聽話呢?一般有這幾個原因。
  • 孩子不服管教,越罵越不聽話,和這點直接相關,學學「低聲教育」
    這是因為父母沒有擺正自己與孩子之間的關係。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庸品。而這種命令式的說話語氣會使孩子的情緒不好。孩子長大後,逆反心理就更嚴重了,想要無視父母的話,違抗命令,越來越不聽話。有些孩子因此就脾氣暴躁,容易生氣,父母和孩子難以達成一致,一個說往東,一個偏偏要往西,就會變得越來越叛逆。「低聲教育」是一種非常成功的教育方式。西方心理學家研究了人說話時的聲調,發現人們聽不同聲調的話語時處理問題的方式不同。成年人在教育孩子時使用「低聲教育」的方式,孩子更容易接受。
  • 不聽話的孩子,多半因為家長說話方式有問題,「低聲教育」來幫你
    說起孩子的教育,相信很多家長都會頭疼,自己生的孩子,捨不得打罵,但是面對孩子頑皮成性的行為,又不能無動於衷。孩子不聽話,似乎已經成為每個家長的口頭禪,但是錯誤的教育方法,絲毫沒有引起家長的重視。小娟是一個只有小學學歷的媽媽,每次面對不聽話的孩子,總是大喊大叫,讓孩子到牆角罰站,這是小娟對不聽話孩子的教育方法。
  • 低聲教育是種智慧,教育孩子時用低聲調,會讓孩子更容易接受
    碰到一些暴脾氣的家長根本忍不了,立馬大聲吼叫去制止孩子的「錯誤行為」,但其實大聲去對孩子吼叫根本沒什麼好處,其實低聲教育才是一種智慧。如果我們在教育孩子時能用低聲調,會讓孩子更容易接受我們的想法。張先生的兒子小智(化名)四歲了,某次張先生和張太太帶著他出去自助餐廳吃飯。小智很開心,對自助餐廳非常感興趣。
  • 孩子不聽話,多半與家長說話態度有關,學會「低聲教育」很關鍵
    父母的這三種聲音,與孩子不聽話有很大關係第一, 用命令的聲音來控制有的家長比較強勢,和孩子說話的時候語氣帶著命令的口味,這會讓孩子有一種被控制的感覺,雙方處於不對等的地位。要知道「批評式教育」已經落伍了,現在更多的是強調,父母和孩子交朋友,雙方處於一種平等的地位去交流,這樣孩子內心會更認同父母。相反家長總是命令孩子,這會讓他們感到不開心,青春期可能會加劇逆反心理,父母越控制孩子越不聽話。
  • 語言暴力:一把不見血的刀,家長你還在用這把「刀」嗎?
    當父母信奉嚴厲的教育更加能夠樹立自己的權威,能夠使孩子更加便於管教時,孩子自然就成了語言暴力的受害者。在父母看來,指責性的語言並不會對孩子的身體造成傷害,相比棍棒教育要柔和的多。所以很多家長青睞這樣的教育方式,但是家長們忽略了,語言暴力帶給孩子的傷害是在心裡,比起棍棒教育來說更加難以癒合。
  • 語言暴力:一把不見血的刀,家長你還在用這把「刀」嗎?
    在父母看來,指責性的語言並不會對孩子的身體造成傷害,相比棍棒教育要柔和的多。所以很多家長青睞這樣的教育方式,但是家長們忽略了,語言暴力帶給孩子的傷害是在心裡,比起棍棒教育來說更加難以癒合。當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沒有進行過思考和學習時,很容易在教育上缺乏同理心。
  • 語言暴力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
    語言暴力,對孩子的傷害有多大? 其實,絕大部分的父母都是真心愛自己的孩子的,但他們卻常常在不經意間對孩子使用了語言暴力。家長望子成龍,孩子的行為卻無法達到父母的期待,家長情急之下,可能就會「隨口」說孩子「怎麼那麼笨」、「做題怎麼不動動腦子」。然而,你有沒有想過,家長隨口的一句貶低、嘲笑孩子的話,卻能夠對孩子的內心產生強烈的顫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