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全靠「大聲吼」?試試「低聲」教育,讓管教有效又簡單

2020-08-28 育媽記

上個周末,原本打算的是趁著難得的休息在家好好睡個懶覺,結果千算萬算沒算到的是,就在早上七點半左右,隔壁女主人突然傳來一陣近乎於咆哮的吼聲:「什麼關係?你說是什麼關係?」懶覺沒睡成結果被隔壁的這麼一句話給驚醒,頓時從床上坐起身子等待著下文,就在這停頓的兩分鐘內,我腦補了無數個夫妻之間因為某些矛盾、誤會,甚至是已經因某些「意外」因素而造成的婚姻破裂,結果兩分鐘後聽到的卻是:

「上下兩個圖形不是互為對稱關係嗎,這都不會,真是笨死你得了。」

雖然並不是每一個家庭都會完全如此,但雷同的情況發生卻也真的不在少數,否則也不會有什麼「不做作業母慈子孝,一做作業雞飛狗跳」的說法出現了。除了做作業這件事之外,有很多父母只要在面臨孩子出現問題時,他們往往首先想到的或者無需思考立即會作出的行為,往往都是對孩子進行各種大聲吼罵。

這些父母們總是在期待自己能夠用吼罵的方式讓孩子「聽話」,然而現實卻是孩子們雖然在被吼罵的當下能夠聽話,而過段時間之後依然會犯同樣的錯誤,而且用「大聲吼罵」的方式也很可能會帶來意想不到的負面效果。

家長對孩子習以為常的吼罵,很可能會對孩子造成的傷害

1.因為你的吼罵,造成孩子大腦受損

對於因為吼罵這種非實質性接觸所造成孩子大腦受損的說法,相信一定會有很多父母報以懷疑的態度,畢竟孩子的大腦究竟有沒有因此而受損我們誰都沒有看到,所以這是否是因為要提倡某種教育方式而編造出來的謊言?

對此就職於美國頂級學府哈佛大學的附屬精神科醫院的馬丁·泰徹教授及其團隊曾進行了長達十幾年的調查研究,在對曾長期遭受過「語言暴力」的孩子的大腦進行科學掃描時發現,在他們的大腦中無論是和語言智商相關的左側顳上回的灰質體積;還是掌管記憶及處理情感的海馬體;亦或是負責加工處理語言的前額葉及韋尼克區均發生了增加或縮小。

所以說,那些長期吼罵孩子,卻在孩子犯錯、不會做作業等問題發生時,罵孩子「腦子跟不上、笨」的家長們,真的應該能夠去好好反思自己,究竟是孩子真的腦子笨,還是因為你的吼罵而造成了孩子腦子笨?

2.因為你的吼罵,造成孩子心理受損

①長期處於被吼罵環境中的孩子,很可能會產生自我懷疑、形成自卑

在家長的眼中,有一種不順眼叫做「看見你就不煩別人」,父母們總是在懷著一種「恨鐵不成鋼」的心態在對待自己的孩子,因此有很多家長只要看到孩子所做的事情未朝著自己的預期發展,便會對孩子進行各種吼罵,而如若孩子犯錯則更是會加重吼罵的程度,孩子們長期成長於這樣的環境中,由於他們的心智等一切生理、心理機能尚在發展之中,所以很容易就會對自我產生懷疑:「我是不是做什麼都不對?什麼都做不好?爸爸媽媽是不是不喜歡我......」更會逐漸由自我懷疑,轉變形成自卑心理。

②長期處於被吼罵環境中的孩子,很可能會產生逆反心理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會發現,有很多父母對孩子的吼罵,真的是不分場合地點的在進行,對於教育孩子我們經常會聽到這樣一種觀點「孩子要在私下裡教育」,這種教育觀點其實極大的保護了孩子的自尊心,而有些父母則是不然,他們認為只要孩子犯錯就要立即對其進行管教,於是我們會看到有父母在商場裡、地鐵上、馬路上...對孩子進行吼罵,如此的行為無疑已經對孩子的自尊心造成了傷害,孩子們會為此而感覺到自己好沒面子。

而孩子在面對父母的吼罵時,也很可能會產生出「你越是吼罵我,我就越是要去做,以此來氣你」的逆反心理。父母們如果能夠回過頭來仔細想一下,其實我們每個人都不想被他人吼罵,孩子們也更是如此。

止住「吼罵」,運用「低聲教育」讓孩子聽話

所謂「低聲教育」,如果按照字面來理解的話就是說,家長在管教孩子、和孩子進行溝通時,要能夠放低自己說話的音量。但是,如果只是放低說話的聲音,而在對孩子的態度上還依照從前,這樣的方式就能夠讓孩子「聽話」了嗎?如此之下顯然還是遠遠不夠的,所以「低聲教育」在這裡只是一個概括,其所講的是父母要能夠在尊重孩子的基礎上,對孩子放低音量。

①當孩子出現問題,父母首先要能夠讓自己的情緒得以平復

已經在這人世間生存幾十年的我們知道,如果當一個人處於在情緒激動的狀態下,他很難會心平氣和的將話說出口,其實身為父母的我們也不會想吼罵孩子,但往往就是因為自己的情緒過於激動,一時無法控制自己,吼罵也就此產生。

因此,進行低聲教育的第一步就是,父母們要能夠學會去讓自己的情緒得以平復,當發現孩子出錯時,我們可以選擇深呼吸、離開現場等方式讓自己的情緒平復下來,然後回過頭再去解決問題。

②對孩子共情,讓孩子感受到來自父母的愛與尊重

當孩子作業出現問題、犯錯時,父母在克制住自己那「完全沒必要的吼罵」後,父母要去詢問並認真傾聽孩子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的原因,在傾聽時要能夠保證不做出任何激動反應,在傾聽結束之後讓孩子知道,某一個知識點暫時不會、某一件事暫時出錯這沒什麼大不了,但不能一直不會、一直出錯。以上全程要能夠使用平靜溫和的心態、語氣,讓孩子感受到原來自己是被尊重的、原來父母的愛我的。

曾有兒童心理學家指出,父母即便是再微小的心理變化,如若被表現在面部表情、態度以及語氣中,都很可能會因此形成一種負面心理場,而由這種負面心理場所產生的「輻射」,則很可能會改變孩子對於世界的認知。所以請父母們放棄吼罵式教育吧,學會去尊重孩子,運用低聲教育的方式讓他們聽話。

相關焦點

  • 孩子不聽話總靠吼?家長可嘗試「低聲教育」,說比吼更有效
    &34;,是與教育孩子大聲大叫相反的一種教育方式,面對3~7歲的寶寶一般採取低聲的緩和語氣對其進行教導,這種方式孩子更容易接受。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當孩子不太好,父母會本能地大吼一聲,讓孩子安靜下來,這個時候孩子聽到父母的大吼,也會隨之安靜下來。所以父母將這樣的方式視為有效的手段,也是比較容易的手段。同時,很多父母出於習慣,孩子調皮就用大吼來解決。殊不知,大吼大叫其實對孩子並不能夠起到長期的作用,反而會對孩子造成很大的傷害,對於孩子的性格成長與心理健康都是不好的。相反,低聲教育的成效更為明顯。
  • 大聲指責本質是一種語言暴力,試試「低聲教育」,孩子更聽話
    的孩子,讓親子溝通更有效,孩子更優秀。,讓家長學會用低聲教育的溫和方式和孩子溝通,建立起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強孩子的責任感,培養孩子的責任意識。,用不吼不叫、低聲教育的的方式和孩子溝通,構建和諧的親子關係。
  • 真正的低聲教育:告別大吼大叫、喋喋不休,讓孩子聽話且不再叛逆
    可以粗暴的理解為,教育程度低的許多家長教育孩子全靠吼;高學歷的家長往往面對孩子的問題的時候更容易有條不紊、不慌不忙地面對孩子。相信每個當爸媽的都知道,憤怒是不能解決問題的。1、缺乏權威,靠「吼」教育孩子家庭教育中,面對孩子的問題的時候,其實最「忌諱」的便是「大吼大叫」,通過「高分貝」來迫使孩子聽話。
  • 低聲教育,是父母給孩子最大的尊重
    世界上沒有完美的父母,大聲吼孩子也是無奈之舉,但這並不是可以把吼叫這種行為長期合理化的理由。畢竟,大嗓門對孩子的影響真的很大。等你講完,孩子「嗯嗯哦哦」事情就過去了。生活中,鮮少有父母靠著嗓門大就把孩子教育好的。
  • 你還在對你的孩子大吼大叫,請細細的閱讀,為了孩子,請低聲教育
    看看孩子多信任低聲教育,指的是與教育孩子大喊大叫相反的一種教育方式,家長們常常為了管教孩子效果不佳而束手無策,使用不同的聲調會有不同的兩種效果,家長批評孩子,用低聲教育孩子更容易接受些。,肯定對孩子的性格有潛移默化的作用,低聲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基礎,是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孩子整個成長過程中最堅實的後盾,低聲教育是良好的家庭教育,更能培養出優秀的孩子。
  • 孫儷吐槽「吼孩子」後遺症,拒絕獅吼功,父母教育孩子要「低聲」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父母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一個難題就是「孩子不聽話」,任由家長怎麼大聲吼,他就是不聽,打孩子的話又會心疼。父母其實也不想吼孩子,但是情緒一上來,聲調就提高,最後孩子沒教育好,嗓子也快要啞了。
  • 教育孩子全靠吼?方法不對孩子不成才,教育孩子7個方法簡單有效
    每一個孩子都是天生的破壞者,想要把孩子指引到正路上來是需要耐心的,但是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全靠吼孩子,很多孩子一聽到爸媽的吼叫聲就會非常害怕,這樣根本起不到真正教育孩子的目的,也無法讓孩子真正成才。
  • 長期被吼的孩子大腦發育受阻,聰明的父母都知道低聲教育
    孩子不聽話、頂嘴、不好好做作業、考試成績沒達到父母的要求,父母平日工作壓力大,憋著各種無名之火,看到孩子犯錯,「一言不合就開吼,吼完就後悔」,成為許多家長教育孩子的惡性循環。父母都認為自己吼叫是為了更好地教育孩子,殊不知,這麼做不僅完全沒有教育意義,反而會對孩子的情緒造成傷害,影響親子關係。
  • 長期被吼的孩子大腦發育受阻,看看這些明星都如何低聲教育孩子
    前段時間,翻看了真人秀節目《超級育兒師》,裡面跟拍了這樣一對母子:孩子蠻不講理,愛哭;媽媽脾氣暴躁,動不動就大聲責罵孩子。孩子不聽話、頂嘴、不好好做作業、考試成績沒達到父母的要求,父母平日工作壓力大,憋著各種無名之火,看到孩子犯錯,「一言不合就開吼,吼完就後悔」,成為許多家長教育孩子的惡性循環。
  • 別再吼孩子了,低聲教育才能事半功倍解決問題
    當然,除了寫作業,很多家長在平時也會大聲呵斥孩子,效果卻不盡如人意。與其大聲嘶吼到精疲力盡,不如試試低聲教育,你可能會收穫意想不到的效果。 柔和式的低聲教育和傳統的嘶吼式教育不同,低聲教育要求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保持一個較低的聲調,以3米為限,確保3米外的人聽不清,只有坐在對面的孩子能聽清父母的說話聲[1]。之所以這樣要求,是因為人在降低聲調的同時,語氣也會變得相對柔和,而這則是良好溝通的開始。
  • 你越大吼大叫,教育的效果越差,聰明的父母都知道「低聲教育」
    你越想越氣,於是忍不住了,掀起孩子的被子,大聲吼道:「讓你昨晚快點寫作業,早點睡,你就是不聽,磨磨唧唧睡得晚早上又起不來。快點,沒看都幾點了。」給孩子好好說,孩子不聽,只有音量提高八度,才能讓孩子立馬行動。於是媽媽們漸漸成了孩子、老公眼中的「潑婦」,凡事都得靠吼。可是這樣真的有效嗎?也許一次兩次確實有效,可是時間一長,媽媽們就會發現,不管你再怎麼大吼大叫,對孩子都無濟於事,甚至有時候,你越是吼叫,孩子越慢。
  • 孩子不服管教,越罵越不聽話,和這點直接相關,學學「低聲教育」
    有些孩子因此就脾氣暴躁,容易生氣,父母和孩子難以達成一致,一個說往東,一個偏偏要往西,就會變得越來越叛逆。「低聲教育」是一種非常成功的教育方式。西方心理學家研究了人說話時的聲調,發現人們聽不同聲調的話語時處理問題的方式不同。成年人在教育孩子時使用「低聲教育」的方式,孩子更容易接受。
  • 低聲教育是種智慧,教育孩子時用低聲調,會讓孩子更容易接受
    碰到一些暴脾氣的家長根本忍不了,立馬大聲吼叫去制止孩子的「錯誤行為」,但其實大聲去對孩子吼叫根本沒什麼好處,其實低聲教育才是一種智慧。如果我們在教育孩子時能用低聲調,會讓孩子更容易接受我們的想法。張先生的兒子小智(化名)四歲了,某次張先生和張太太帶著他出去自助餐廳吃飯。小智很開心,對自助餐廳非常感興趣。
  • 低聲教育養出自信的孩子,家長說話的語氣決定孩子的未來
    他們從來沒有大聲說過話,日常間的柴米油鹽,都是慢慢的,和和氣氣地說。我才明白,正常的說話方式就應該是這樣的。又聯想到平日裡我們教育孩子,總是說著說著,不知不覺就提高了音量,帶上了情緒。逼迫孩子看我們的臉色行事,讓他們根據我們音量的高低,來判斷事情的嚴重性。」
  • 《一生氣就大吼大叫的媽媽》:從繪本角度讓家長理解「低聲教育」
    相信很多家長都曾經因為孩子不聽話發脾氣,甚至有時候脾氣一上來沒控制住,就對孩子大吼大叫。事後回想起來的時候覺得自己太衝動了,但是又拉不下臉來和孩子道歉。《一生氣就大吼大叫的媽媽》這本繪本就講述了媽媽對孩子大吼大叫的傷害有多大,讓我們對大吼大叫有更深的認識,也更加理解"低聲教育"是多麼必要的。
  • 你經常吼孩子嗎?吼聲教育影響親子關係,聰明的父母善用低聲教育
    很顯然這種教育方式是錯誤的,且對孩子影響既深遠又負面。家長需要明白自己的吼叫會給孩子帶來哪些負面影響,只有這樣才能及時改正教育中的誤區。靠「吼」教育孩子會產生哪些負面的影響?衝動的性格直接影響到孩子未來的發展,讓他們無法學會妥善地處理問題。壞脾氣將會給孩子未來的生活帶來很多麻煩,周圍的朋友也難以喜歡他們。大人們肯定都會講道理,但是對待孩子普遍缺乏耐心。看完吼叫對孩子的負面影響後,希望你可以重視起這個問題。不要繼續吼孩子了,因為他們內心的創傷會跟隨其一生。建議父母學會低聲教育,學會溫柔地對孩子講話,這會起到不錯的教育成效。
  • 長期性被吼的孩子腦部發育遇阻,聰慧的父母都了解低聲文化教育的
    孩子不懂事、閉嘴、不好好寫作業、考試分數沒做到父母的規定,父母平常工作壓力太大,憋住各種各樣無名之火,見到孩子犯錯誤,「一言不合就開吼,吼完就後悔莫及」,變成很多家庭教育孩子的兩極化。父母都覺得自身大聲喊叫是為了更好地能夠更好地文化教育孩子,卻不知道,那麼做不但徹底沒有教育意義,反倒會對孩子的心態導致損害,危害親子溝通。心態損傷和人體痛疼在人類大腦地區反映極其類似。
  • 孩子脾氣暴躁不聽話?弄清背後的原因,一招「低聲教育」輕鬆解決
    深感自己教育失敗的莉莉把孩子脾氣不好的原因都歸根於「孩子天生脾氣差、不好教育」,事實真是如此嗎?孩子出現脾氣不好,家長首先要反思背後的原因,再找出合適的應對方法才有效。,一招超簡單的「低聲教育」輕鬆解決孩子出現脾氣不好,其主要的原因是來自於家庭裡的不良示範和缺乏有效引導所致。
  • 吼聲教育和低聲教育,對孩子都有什麼影響?娃可能是兩種不同人生
    成年人在教育孩子時使用「低聲教育」的方式,孩子更容易接受。「低聲教育」對孩子有什麼好處?平穩情緒低聲教育可以使孩子更加理性,情緒的激動也會更平穩,很多孩子在叛逆期會有牴觸和叛逆的心理,低聲放鬆孩子的心理防線,因此家長在和孩子交流的時候也更容易。有些家長認為與孩子溝通有困難,不管自己說什麼,孩子都聽不見,持懷疑態度,這就是孩子心理防線太強的原因。
  • "大喊教育"適得其反,低聲教育提升威信
    孩子難管教,父母就會容易大聲呵斥,甚至用鞭打。當我們發現,很多父母用"大喊教育"教岀的孩子效果並不理想。這樣的教育方式容易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孩子容易沒自信,容易存在自卑感,容易越來越調皮。這種"大喊教育"容易使孩子成"兩面派",當著父母的面做岀一面,背地裡又做岀一面。父母大聲呵斥,可能只是暫時的產生效果,孩子的心裡根本不服父母的教育行為,只是在表面上做岀屈服,對長遠來說未必見得效果。其實孩子每一個行為的岀現,都是有原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