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可能跟家長的說話方式有關,來學學「低聲教育」

2020-07-31 隔壁王嫂子

當孩子犯錯時,生活中有兩類家長的不同表現,一類家人只會歇斯底裡得吼叫,其實孩子犯的錯很小,都有點不值得一提,另一類家長語速和平常一樣,說話非常鎮定,不管孩子犯錯的大小,都是如此,鎮定自若,處變不驚。

​孩子不聽話,可能跟家長的說話方式有關,來學學「低聲教育」

兩類不同家長的表現,對孩子的影響也大有不同,很多時候孩子不聽話,都和家長的說話方式有很大關係。

很多家長習慣性這麼做:

1、常常否定孩子

有的家長總認為自己的孩子沒有別人家的孩子優秀,當孩子做對的時候,家長不會肯定、鼓勵孩子,當孩子做錯的時候,家長只會指責孩子。

長此以往,孩子會自認為很差勁,對自己失去信心,本來能做好的事情也做不好了,今後遇到事情只會選擇退縮,形成了自卑心理,所以經常否定孩子一點好處也沒有。

​孩子不聽話,可能跟家長的說話方式有關,來學學「低聲教育」

2、常常命令孩子

有的家長和孩子說話時,總是用命令的口氣,從來不和孩子好好交流,家長認為孩子是自己創造的,有權這麼做。

這麼做就錯了,孩子並不是家長的附屬品,而且經常命令孩子,孩子會出現逆反心理,將來想聽話都難,你會覺得孩子越來越不聽話。

​孩子不聽話,可能跟家長的說話方式有關,來學學「低聲教育」

3、常常指責孩子辱罵孩子

成人都有出錯的時候,何況是孩子,更是頻頻出錯,可能正好遇到家長情緒不好的時候,有的家長控制不好情緒,就會藉機發揮,對孩子肆意吼叫,還會大打出手,真是太不理智了。

經常這麼做,對孩子是一種傷害,會產生心理陰影,一輩子都揮之不去,而且孩子也會變得性格暴躁,等孩子慢慢長大,想要孩子聽話就更難了。

​孩子不聽話,可能跟家長的說話方式有關,來學學「低聲教育」

孩子不聽話,可能跟家長的說話方式有關,來學學「低聲教育」!

平常成人間說話時,誰也不想聽到對方聲音提高八度,一般這樣的時候,要麼不歡而散,要麼吵起架來,所以面對孩子時,聲音的高低很重要,想要教育孩子,一定要學會「低聲教育」,這樣孩子更好接受家長傳遞來的信息。

​孩子不聽話,可能跟家長的說話方式有關,來學學「低聲教育」

低聲教育對孩子有好處,家長們要懂得!

一、低聲教育會讓孩子的情緒穩定下來,孩子慢慢放鬆,有利於家長和孩子正常交流,容易溝通,反之家長情緒激動,孩子會更加激動,遇強則強,這樣的話,怎麼教育呢?

二、低聲教育可以培養孩子的好性格,當家長性格好,孩子的性格也不會差,反之家長的性格不好,容易激動暴躁,孩子也會這樣,所以低聲教育有利於性格培養,而且不大聲說話,家長的頭腦更加清醒,教育孩子更順暢。

​孩子不聽話,可能跟家長的說話方式有關,來學學「低聲教育」

三、低聲教育讓家長和孩子更加親近,懂得互相尊重。孩子是需要被尊重的,別覺得自己的孩子可以罵可以打,低聲調教育孩子,孩子也能學會怎麼尊重別人。

家長學會低聲教育,要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放低聲音,注意措辭,不過低聲教育,並不是對孩子低聲下氣,而是要和孩子平等溝通,當自己情緒不好,又遇到孩子犯錯時,一定要讓自己的情緒穩定下來,聲調別太高,這麼做更有利於教育孩子,而且家長和孩子都輕鬆。

​孩子不聽話,可能跟家長的說話方式有關,來學學「低聲教育」

不知道你平常和孩子說話習慣用哪種語氣呢?如果已經察覺到不好,快及時改正。

相關焦點

  • 孩子不聽話,多半與家長說話態度有關,學會「低聲教育」很關鍵
    面對孩子犯錯,家長心裡會很焦慮,忍不住吼叫是正常的情況,可你也能發現,你越批評孩子,孩子越是不聽話。父母的這三種聲音,與孩子不聽話有很大關係第一, 用命令的聲音來控制有的家長比較強勢,和孩子說話的時候語氣帶著命令的口味,這會讓孩子有一種被控制的感覺,雙方處於不對等的地位。
  • 孩子不聽話,多半是家長說話態度有問題,「低聲教育」來幫你
    家長們都知道生氣是不能解決問題的,但是在遇到孩子的問題時,總是會顯得很焦慮,而有些孩子,家長越批評,他們越是不聽話。孩子不聽話,和家長說話方式有沒有關係?這就會對孩子的身體和心理造成傷害,有些孩子就會變得性格暴躁易怒,家長讓往東孩子偏偏往西,性格也會變得越來越叛逆。「低聲教育」是一種很成功的教育方式,西方心理學家對人說話時的聲調進行了研究,發現人在聽到不同聲調的語句時,處理問題的方式是不同的。
  • 孩子不聽話,多半是家長說話態度有問題,「低聲教育」來幫你
    很多人會發現,受教育程度低的父母說話更大聲,而受教育程度高的父母在與孩子交流時更冷靜。這樣的父母說話有條理,不慌不躁,即使孩子犯了大錯誤。父母知道憤怒不能解決問題,但當涉及到孩子的問題時,他們總是顯得焦慮。對一些孩子來說,父母越挑剔,他們就越不聽話。
  • 不聽話的孩子,多半因為家長說話方式有問題,「低聲教育」來幫你
    說起孩子的教育,相信很多家長都會頭疼,自己生的孩子,捨不得打罵,但是面對孩子頑皮成性的行為,又不能無動於衷。孩子不聽話,似乎已經成為每個家長的口頭禪,但是錯誤的教育方法,絲毫沒有引起家長的重視。小娟是一個只有小學學歷的媽媽,每次面對不聽話的孩子,總是大喊大叫,讓孩子到牆角罰站,這是小娟對不聽話孩子的教育方法。
  • 孩子不服管教,越罵越不聽話,和這點直接相關,學學「低聲教育」
    很多人會發現,文化水平越低的父母說話的聲音越大,教育水平高的家長與子女交流時就越冷靜,即使孩子犯了大錯,這些家長處理起來也會有條不紊,不會慌張。家長們知道生氣不能解決問題,但遇到孩子的問題時總是顯得焦慮不安,而有些孩子父母越批評越不聽話。
  • 孩子不聽話,多半是父母說話方式有問題,讓「低聲教育」來幫你
    至於母子在車裡的具體談話,不得而知,如果當時兩個人都可以平靜、和諧地溝通,保持冷靜,母親採取「低聲教育」的方式與兒子,或許這場悲劇就不會發生。>如此將不利於孩子的身心發展,父母要注意與孩子的溝通方式,學會好好說話。
  • 家長越大聲,孩子越不聽話,父母要了解一下「低聲教育」
    現在有這樣一個問題問各位家長,在生活當中有這樣兩個完全一樣的人,只有他們說話的方式不一樣,一個人說話嗓子非常的大,語速非常的快,另外一個人說話既溫柔又有禮貌,有這樣兩個人站在你的面前,你願意跟哪樣的人去交朋友?其實大部分的家長會願意跟第2個溫柔的人做朋友。因為沒有人喜歡那種脾氣暴躁的人交朋友,即便他們的性格非常的直率,但是那種說話的方式就容易讓人望而卻步。
  • 為什麼推崇「低聲教育」?孩子是否聽話,和家長的態度關係緊密
    文 | 小鴻兒爸爸(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家長總抱怨自家還不夠聽話,很多時候並不是孩子不聽話,而是家長沒有用正確的溝通方式。「低聲教育」才是正確打開和孩子溝通的大門,讓彼此之間的關係更加親近。
  • 孩子不聽話總靠吼?家長可嘗試「低聲教育」,說比吼更有效
    很多家長在孩子頑皮、不聽話的時候,都會選擇用大吼大叫來教訓孩子。 &34;,是與教育孩子大聲大叫相反的一種教育方式,面對3~7歲的寶寶一般採取低聲的緩和語氣對其進行教導,這種方式孩子更容易接受。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當孩子不太好,父母會本能地大吼一聲,讓孩子安靜下來,這個時候孩子聽到父母的大吼,也會隨之安靜下來。所以父母將這樣的方式視為有效的手段,也是比較容易的手段。同時,很多父母出於習慣,孩子調皮就用大吼來解決。殊不知,大吼大叫其實對孩子並不能夠起到長期的作用,反而會對孩子造成很大的傷害,對於孩子的性格成長與心理健康都是不好的。相反,低聲教育的成效更為明顯。
  • 真正的低聲教育:告別大吼大叫、喋喋不休,讓孩子聽話且不再叛逆
    但這恰恰更顯示父母教育的蒼白。他們不會通過其他方式來激勵孩子,促使孩子獲得比「別人家的孩子」更好的成長方式。這樣教育的孩子容易變得缺乏自信,內心沉默,且容易自卑。而且,往往會顯示出「不聽話」的特質。他們跟孩子說話的時候往往會蹲下身子,然後輕聲細語的跟孩子說話。這使得,即便是一個班級十多個孩子,這些幼師們也都往往會管教的比較好。
  • 家長越大聲,孩子越不聽話,「低聲教育」了解一下
    當人們比較憤怒時總是喜歡用大聲的語氣來表達出自己內心的憤怒,並且想通過這種憤怒的聲音,讓孩子變得更加聽話,可是這樣做並不會像家長想的那麼簡單,孩子不僅不會聽話,反之會更加叛逆。 前兩天和甜甜一起逛公園,甜甜對我說:我發現每次對孩子大聲說話時,孩子都不會去聽從我的意見,反之,如果我輕聲和氣的和孩子說話,他卻會表現的非常配合。
  • 孩子拒絕溝通?可能是父母溝通方式有問題,不妨嘗試「低聲教育」
    最近朋友總是感覺自己在教育孩子這一方面越來越力不從心。因為在面對孩子的時候,自己越來越沒有耐心,經常說不到三句話就開始大吼大叫,等他反應過來的時候,孩子的頭已經垂的非常低。他深知自己這種教育方式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有損害,卻依舊無法克制自己想要進行「高聲教育」的心理。
  • 神奇的「低聲教育」,竟藏著讓孩子聽話的秘密?
    神奇的「低聲教育」,究竟藏著什麼讓孩子聽話的秘密?相比於用大喊大叫的方式教育孩子,低聲教育,循循善誘更加能夠達到自己的目的,也可能會有額外的驚喜。我們教導孩子的時候,就可以多用孩子能夠理解的語言、充滿樂趣的「新概念」,來跟孩子溝通。
  • 低聲教育養出自信的孩子,家長說話的語氣決定孩子的未來
    但是,當你壓低聲音、語調平靜、嚴肅地跟孩子談話時,你會在孩子眼裡變得「不怒自威」,孩子對你也就沒有那麼多的恐懼和牴觸,這時候你再跟孩子講道理、辯對錯,效果就會好很多。說話是一門藝術。希望家長們和孩子說話的時候,教育孩子的時候,也能把這一點教給他:急事,慢慢地說;大事,清楚地說;小事,幽默地說;沒把握的事,謹慎地說;沒發生的事,不要胡說;做不到的事,別亂說;傷害人的事,不能說;討厭的事,對事不對人;開心的事,看場合說。
  • 「低聲教育」不是妥協,而是一種智慧,也是家長給孩子最好禮物
    家長總抱怨自家還不夠聽話,很多時候並不是孩子不聽話,而是家長沒有用正確的溝通方式。「低聲教育」才是正確打開和孩子溝通的大門,讓彼此之間的關係更加親近。,所以對待父母也會用同樣不尊重的方式,因此才表現出不聽話的行為。
  • 孩子不聽話?可能是家長的說話方式出現問題,請試試溫柔說話
    導語:生娃之前都是大風吹就能吹到的軟妹子,可是生完孩子之後情況卻出現了天翻地覆的改變。原本說話都不會大聲的女生能夠在一瞬間變成一隻&34;,奇怪是想要讓他們再變回原來的樣子,也只需要寶寶軟萌萌地喊一聲&34;。有的家長表示自己變成這樣全是被小朋友&34;的,但事實上,這樣的教育很可能會把孩子&34;成另一個樣子。
  • 父母說話的態度,決定孩子聽話的程度,家長要學會低聲教育
    我見過很多父母教育孩子的場景,文化水平越低的家長嗓門越大,相反越是胸有成竹的家長,氣定神閒,即便孩子犯了天大的錯,他說話也是井井有條,不慌不忙,他的話是那麼擲地有聲,批評聽起來也十分的嚴厲,但他的孩子卻能真切的點頭,承認錯誤。我問過這些家長,為何能這樣淡定?難道孩子犯錯,你不生氣嗎?他們微微一笑,說道;&39;生氣呀,氣的咬牙切齒,但是生氣不能解決問題啊!
  • 大聲指責本質是一種語言暴力,試試「低聲教育」,孩子更聽話
    雖然實行的都是單方面的管制,但是父母的態度往往是孩子回應的關鍵。一般來說,當家長在家庭教育中教育孩子的音量越大,孩子反而越不聽話,因為這對於孩子來說是一種「暴力」,而人天生不會屈從與暴力。,讓家長學會用低聲教育的溫和方式和孩子溝通,建立起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強孩子的責任感,培養孩子的責任意識。
  • 研究表明:孩子學習不認真可能跟家長平時對孩子說話的方式有關
    孩子小時候很可愛,是全家的開心鬼。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各種學習任務越來越重。孩子學習成績好,皆大歡喜。孩子學習成績下降,家長急,孩子不急。媽媽們有時候會遇到這樣的情況,你著急,孩子越不急,你越喊,他越不理會。小學四年級以上的媽媽,更是會發現,孩子很聰明,就是不會學習。家長輔導作業,三遍四遍五遍六遍,孩子就是聽不進去。家長咆哮崩潰,孩子百般委屈。家長 急了,往往會抱怨老師,怪罪孩子。
  • 吼聲教育和低聲教育,對孩子都有什麼影響?娃可能是兩種不同人生
    很多人會發現,文化水平越低的父母說話的聲音越大,教育水平高的家長與子女交流時就越冷靜,即使孩子犯了大錯,這些家長處理起來也會有條不紊,不會慌張。家長們知道生氣不能解決問題,但遇到孩子的問題時總是顯得焦慮不安,而有些孩子父母越批評越不聽話。吼聲教育是什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