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也是一種職業,孩子的感恩就是最好的酬勞

2020-09-05 春花育兒

家長是世界上最辛苦且不求回報的一種職業,因為愛是動力的來源,而孩子的感恩之心就是對家長最好的回應。

不要認為生了孩子就能做一名合格的家長了,其實在生活中有無數次的大小考驗來讓父母成長,家長這個職業從一個菜鳥新人到資深老員工,需要經歷的事情有很多很多。

孩子不是老闆,而是一名跟隨我們一起奮鬥的同事,在這個過程中需要互相幫助才能更好地進步。

正是因為有很多看不見的考核標準,需要家長隨時都需要用智慧和技巧去應對難題,孩子不是出難題的人,因為他們也需要學習和成長。

不要認為家長的陪伴不重要,尤其是一邊看手機一邊在孩子身旁,那就是所謂的陪伴,也不要認為自己眼睛盯著電腦,嘴上說一兩句督促的話,那就叫管教孩子。

想要讓孩子今後取得成就,與童年家庭的影響有很大關係,孩子需要父母的陪伴和教育才能積極地成長。

作為孩子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父母的言行都會對他們造成深刻的影響,一句教育的話,說的語氣或者情景不對,就有可能造成天差地別的效果。

媽媽對孩子的影響是他們今後是否能夠獨立,而爸爸則會塑造孩子對人生的看法,關係到人格的形成。

家庭教育中父母的地位是同等重要的,缺一不可。更不能兩者都缺少,很多家長因為忙於工作掙錢,想要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物質和教育基礎,於是就把孩子交給老人帶,這樣造成的結果就是孩子與父母之間並沒有過多的情感聯繫。將來無論是管教還是親子關係都會有障礙。

孩子與母親的關係會影響到他未來對家庭和情感的看法,和父親的關係則會影響到他未來的事業和人生規劃。

和孩子建立親密的親子關係,需要的是生活中一分一秒的積累,每一件小事的共同經歷。這並沒有什麼速成的方法,也不會一蹴而就,成長的路必須一步一步按照既有的步驟走下來,沒有捷徑更不能加速。

高品質親子關係的建立,需要的是耐心的陪伴,包容的傾聽,以及溫柔的教導。家長在和孩子相處的過程中要讓他們感受到情感的投入,而不是心不在焉的敷衍或者是乾脆找藉口讓孩子自己玩。

心無旁騖地和孩子進行互動,忘記工作和壓力,這樣傳遞給孩子的就是十足的安全感和愛。

家長和孩子在一起能做的事情有很多,小的時候一起玩,長大了一起讀書,一起旅行,只要家長肯用心,不會看不到孩子臉上的笑容,更能夠感受到他們在與父母的相處中能夠體會到的親情帶來的力量和信心。

家長批評中的輕視和嘲笑,孩子是能夠察覺出來的,所以教育不等於指責,需要的是耐心的引導,家長不能總以父母的身份自居,認為自己應該對孩子疾聲厲色才能讓他們聽話。

其實真正能夠觸動孩子內心的並不是嚴厲,而是溫柔,父母講道理孩子才能更理解家長的苦心,總是在強迫或者是打擊中長大的孩子,將來會缺乏自尊和自信,用同樣的方式與他人相處,無法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

家長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要少說多聽,可以多用眼神或者肢體來和孩子進行交流,多抱抱孩子,拍拍肩膀,雙手鼓掌為孩子加油打氣。

最重要的就是和孩子在一起的時候,要全身心地投入到當下,不要去想其他的事情,放下壓力和焦慮,體會每一個瞬間和孩子相處時候收穫的喜悅和感動。

其實家長高質量的陪伴並不等於長時間什麼都陪著孩子做,每天能夠抽出半個小時,身心投入不受打擾地和孩子一起遊戲,交流,對於親子之間關係的維護就已經足夠了。

家長這個職業的特點就是挑戰很多,需要訓練,需要不斷提升自我,想要事業有成,就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去反思去學習。

孩子每天都在成長,父母也不能止步不前,永遠用老一套的教育方式或者是延續家庭原來的教育手段,這都是與時代的腳步不符的。

孩子的成長需要父母共同協作配合,才能讓他們有更好的發展,很多時候教育都是一次性的,錯過了這個成長機會,將來就是想要彌補也無法回頭了。

父母是最需要訓練卻沒有訓練的職業

沒有一個職業比家長從一個初來人世的小生命培養成一個人更複雜的職業了,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一個不經意的眼神可能就會導致孩子的人格轉型,甚至毀了孩子的一生。

所以在家庭教育的問題上,沒有小事,人的精神世界要比最複雜的精密儀器還要敏感得多,身為醫生都需要十年時間才能足夠成熟,而作為家長最關鍵的教育時間卻在最初的那幾年。

家長在教育的時候很容易陷入「以己度人」的誤區中,認為自己喜歡的孩子也應該喜歡,自己認為你是對的,孩子也一定要這樣做,但成長中的經驗未必就是教育的真理。

錯誤的教育觀念會毀了孩子的一生,還有可能讓這種錯誤繼續延續到孩子的下一代。

教育孩子是有規律可循的,只不過這些規律需要因人而異,要根據孩子的個性來進行調整。對於已經養成壞習慣的孩子來說,家長很容易用批評和指責的態度去面對他們,其實仔細想一想孩子的問題所有的根源都能從家庭教育中找出原因,出現的問題父母都有責任。

對於孩子的錯誤,家長不能只是站在對立面苛責批評,要先給予同情和理解,因為孩子並不是問題的根源所在,而且他們在教育中可能已經受到了傷害,只能用錯誤的方式去表達自我。

家長原諒孩子其實也是在原諒自己教育的缺失,唯有在理解之上,才能做出更好的改變。

教育是不斷提升孩子自我價值的過程,家長要明白鼓勵和信任才是最好的教育動力,指責和批評只會讓他們叛逆和反抗。只有從心底的尊重才能讓孩子覺得自己有責任好好成長,從而來回報父母的愛。

家長不是隨隨便便就能賦予的身份,做父母要有自覺,要明白教育並不是簡簡單單看幾本書,按照父輩的方式就能把孩子養大的。

做了家長之後面對的各種問題,都需要不斷提升和學習,才能更好地幫助孩子和自己成長。面對教育問題不能憑感覺和慣性去作出回應,要多用心去研究,去了解孩子的個性,多些耐心和細心,帶著責任心陪伴孩子長大。

相關焦點

  • 做家長也是一種職業
    4、傳授給孩子學習能力、感恩能力和自尊感,讓孩子有尊嚴的快樂成長。教育孩子是人類最重要、最困難的工作,因為孩子的命運掌握在父母們的手中。每個孩子出生的時候,都有其獨特的天賦,就看我們的父母怎樣去挖掘和培養。「父母」這個職業,如果您此刻做好了,無論您現在處在社會的什麼階層,您的孩子都會超越於您,登上人生的頂峰。
  • 家長努力給孩子最好的,卻養了個白眼狼?讓感恩成為孩子的必修課
    前段時間有一位家長和我反饋「為什麼我努力給了孩子最好的,最後卻養了個白眼狼?」這個問題太值得咱們深思了,相信這樣的結果是每一位家長朋友都不希望看到的。不過放眼望去,身邊這樣的案例卻是真實地上演著。所以為什麼要讓感恩成為孩子的必修課呢?感恩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它讓一個孩子知道怎麼去尊重別人,也會提高孩子對生活的滿意度,否則他的欲望就是無窮的,得到多少都不覺得多。
  • 教師節給老師送禮物,到底是感恩還是討好?最好的感恩是好好學習
    因此,每逢教師節,家長都會考慮是否要為老師送禮,擔心如果別人送禮,自己沒有送禮,會不會讓老師區別對待?對於送禮,家長也有著各自的看法:有些父母認為,在教師節,給老師送禮是一種感恩的表現;但是有些家長卻將之視為變相的討好。因此,在教師節送禮上便出現了褒貶不一的說法。
  • 感恩是送給老師最好的禮物
    臨近教師節,一些家長開始「焦慮」,該不該給老師送禮物、該以什麼樣的方式表達「教師節快樂」?有的家長甚至開始絞盡腦汁給老師準備節日禮物。其實,在教師節,孩子們給老師送上一句「節日快樂」,表達對老師的感恩之情,就是最好的禮物。
  • 感恩≠孝道,教會孩子感恩,是教會孩子如何去愛,家長知道嗎
    一、孩子的感恩,從來不等於孝道近年來屢有學校打著「感恩教育」的名號,以各種演講和組織孩子和父母互訴衷腸,讓孩子要懂得感恩,也就是要遵守孝道,不忤逆父母,順從父母,甚至要當場給父母下跪磕頭,然後互相抱頭痛哭。
  • 教師節的意義所在是教育孩子學會感恩
    不管是家長的心意,抑或是孩子自己的心意,對於老師來說,都是欣慰的,是老師職業生涯裡的一種幸福感。在這裡祝天下所有老師,教師節快樂!不管老師收到什麼禮物,如果真是來自學生或家長那顆感恩的心,就是無比珍貴了。老師教會我們讀書寫字,教會我們做人的道理,老師既是良師,也是益友。
  • 家長是你的職業,你的言傳身教就是孩子的人生課堂
    他們把孩子送進重點學校,為孩子請價格不菲的家教,照顧好孩子的衣食住行,只願為孩子創造最好的學習環境。  可是,大多數家長並沒有如他們預想的那樣,培養出一個理想中的孩子。因為他們不知道,再好的學校、再優秀的老師、再優越的生活環境,都不如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更重要。  從孩子出生的那一天起,家長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言傳身教就是孩子的人生課堂。
  • 不聽話就是不知感恩?那些不懂得感恩的孩子,最後都怎麼樣了
    這位媽媽痛心地陳述,自己為女兒付出了一切,沒想到她完全不懂感恩。這個話題引起了評論區兩種觀點的爭論,一些家長認為,孩子這個年紀自我意識逐漸完善,情緒卻難以控制,出現這種情況和感不感恩無關。另一些家長卻認為,孩子要從小培養感恩意識,現在都不「孝順」以後可怎麼辦。甚至有人說,應該讓孩子好好學學《弟子規》,這樣才能知道父母養大自己多不容易,任何時候都要心懷感恩。然而,我卻陷入了深深思考,時間已經過去幾千年,我們的孩子依然需要時刻謹遵「孝道」,感恩教育真的僅僅是要求孩子聽話恭順麼?
  • 不懂感恩的孩子,成人後很可怕!(值得所有家長認真讀)
    最好的教育是家教,最好的氣質是教養,最好的愛是學會感恩。這些你都教給孩子了嗎?01家教決定孩子的出息,門風決定孩子的教養中國向來高度重視家教和門風,歷史上那些名門望族之所以培養出無數偉大人物,無不得益於此。現如今大多數家庭中,孩子可謂是「位高權重」。
  • 不懂感恩的孩子,背後的家長往往也不懂「貝勃定律」,試試這麼做
    二、孩子有哪些不懂感恩的表現1、 認為別人的好是理所應當不懂感恩的孩子總是會產生一種錯誤的認知,就是別人的付出是理所應當的,自己就應該得到別人給予的東西。其實過度的愛會讓孩子表現得「關愛麻木」,最後進入一種「白眼狼」模式,想要讓孩子們變得更加優秀,家長們不要掉入錯誤的關愛中。
  • 學生家長:教師就是一種職業,你還真把他當上帝啊!
    這位老師,對所處的工作現狀感到困惑,在帖子中寫道,「作為一名男教師我感到自卑,工資低算了,還被家長瞧不起」。作為一名老師,不僅沒得到起碼的尊重,往往學生家長們給施加的壓力,令這些新入職教師們,對從事教師這個行業的信念產生了動搖。男女教師都遇到過這種情況。事情的源頭,還得從一次體育課說起,我們都知道初中九年級是中考的關鍵期,也是孩子們長身體的重要階段。
  • 「低聲教育」不是妥協,而是一種智慧,也是家長給孩子最好禮物
    家長總抱怨自家還不夠聽話,很多時候並不是孩子不聽話,而是家長沒有用正確的溝通方式。「低聲教育」才是正確打開和孩子溝通的大門,讓彼此之間的關係更加親近。2、家長總是否定孩子「你怎麼這麼笨」,「你是不是什麼都不會」……不少父母在教育孩子時總是以批評為主,絲毫不懂得體諒孩子的不容易,從來沒有換位思考過,就會造成孩子內心產生一種叛逆心理,所以變成一個不聽話的人。
  • 有老人帶孩子:感恩是最好的相處
    而且也有追蹤研究證明,長期使用尿不溼長大的孩子,並沒有出現羅圈腿,現在通過網際網路海淘也很方便,經濟實力允許的家庭都會儘可能給孩子用最好的尿不溼產品,老人擔心的那些透氣性啊、柔軟度啊等等問題都不是問題了,慢慢老人也會接受讓小朋友用尿不溼了。
  • 中國家長們該如何培養孩子學會感恩?
    從那時起,感恩教育之風越刮越猛,至於效果怎麼樣,想想看自己家的孩子是否給爸爸媽媽洗過腳呢?被洗過腳的家長無需沾沾自喜,沒有被洗過腳的家長也沒必要自卑,因為這種「洗腳」可能會是一場華麗的形式主義。這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深入骨髓,伊頓想告訴學生,感恩是一種處世哲學、是一種生活態度、是一種優秀品質,也是一種道德情操。
  • 「感恩」是孩子成長的基石,父母教孩子做人,先讓他知道感恩!
    因此很多孩子都認為這是理所應當,不懂感恩。只知索取,不懂回報,因此教育孩子學會感恩是大人義不容辭的一件事情。父母如何培養孩子感恩的心1. 在日常生活對孩子進行教導其實在日常生活中的很多小事上都可以體現出感恩,這是一種生活態度。
  • 也是一種職業
    也是一種職業,這稱呼好寫也好喊,真正做好不容易。做個稱職的父母親真的需要具備很多方面的知識和素養,這個職業不需要上崗證,但要稱職真的需要認真對待和用心付出!在孩子小的時候,因為工作和生活,小編很少陪伴孩子,所以孩子養成了一些不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當發現問題的時候,也盲目的責備打罵孩子,也盲目聽取不適合的建議,嘗試改變都沒有成效。無奈與煩躁讓孩子反而與我產生了距離感。
  • 不聽話就是不知感恩?「感恩教育」需要平常心
    另一些家長卻認為,孩子要從小培養感恩意識,現在都不「孝順」以後可怎麼辦。甚至有人說,應該讓孩子好好學學《弟子規》,這樣才能知道父母養大自己多不容易,任何時候都要心懷感恩。然而,我卻陷入了深深思考,時間已經過去幾千年,我們的孩子依然需要時刻謹遵「孝道」,感恩教育真的僅僅是要求孩子聽話恭順麼?
  • 感恩之心,感恩之行,家長學會這幾招,孩子對你心生感恩!
    在很多家庭裡,一家兩代人圍著一個孩子轉,孩子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而孩子對長輩卻頤指氣使,更不會說一句「謝謝」的話,他們認為這一切都理所當然。其實這何嘗不是一種「感受愛的缺失」感,孩子不懂得感恩的緣故,所以讓孩子明白感恩的意義,學會感恩很有必要。
  • 孩子經常說3句話,長大後可能不會感恩,家長不要忽視了
    張女士才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孩子經常說的話是孩子的心理反應,當孩子說出「與你無關、不要你管」這樣的話時,不就是要撇開關係嗎?經常說這3句話的孩子,長大後可能會成為「白眼狼」,父母要重視1.你管不著按道理來說,父母管教孩子是責任也是義務,但是有的孩子卻很抗拒父母的管教。
  • 感恩老師何必非設宴
    按理說,學生今天能夠有優異的成績,與老師辛勤培育是分不開的,學生感恩老師也是天經地義的。但筆者認為,感恩老師沒錯,卻未必非要通過大擺宴席形式來表達。 以筆者之見,從小處講,學生考出好成績,這本身就是在感恩老師,因為你們沒有讓老師的辛苦白費。從大處講,莘莘學子今後不論在哪個地方,只要能為社會做貢獻,為國家增光彩,也算是對老師的另一種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