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是世界上最辛苦且不求回報的一種職業,因為愛是動力的來源,而孩子的感恩之心就是對家長最好的回應。
不要認為生了孩子就能做一名合格的家長了,其實在生活中有無數次的大小考驗來讓父母成長,家長這個職業從一個菜鳥新人到資深老員工,需要經歷的事情有很多很多。
孩子不是老闆,而是一名跟隨我們一起奮鬥的同事,在這個過程中需要互相幫助才能更好地進步。
正是因為有很多看不見的考核標準,需要家長隨時都需要用智慧和技巧去應對難題,孩子不是出難題的人,因為他們也需要學習和成長。
不要認為家長的陪伴不重要,尤其是一邊看手機一邊在孩子身旁,那就是所謂的陪伴,也不要認為自己眼睛盯著電腦,嘴上說一兩句督促的話,那就叫管教孩子。
想要讓孩子今後取得成就,與童年家庭的影響有很大關係,孩子需要父母的陪伴和教育才能積極地成長。
媽媽對孩子的影響是他們今後是否能夠獨立,而爸爸則會塑造孩子對人生的看法,關係到人格的形成。
家庭教育中父母的地位是同等重要的,缺一不可。更不能兩者都缺少,很多家長因為忙於工作掙錢,想要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物質和教育基礎,於是就把孩子交給老人帶,這樣造成的結果就是孩子與父母之間並沒有過多的情感聯繫。將來無論是管教還是親子關係都會有障礙。
孩子與母親的關係會影響到他未來對家庭和情感的看法,和父親的關係則會影響到他未來的事業和人生規劃。
和孩子建立親密的親子關係,需要的是生活中一分一秒的積累,每一件小事的共同經歷。這並沒有什麼速成的方法,也不會一蹴而就,成長的路必須一步一步按照既有的步驟走下來,沒有捷徑更不能加速。
高品質親子關係的建立,需要的是耐心的陪伴,包容的傾聽,以及溫柔的教導。家長在和孩子相處的過程中要讓他們感受到情感的投入,而不是心不在焉的敷衍或者是乾脆找藉口讓孩子自己玩。
心無旁騖地和孩子進行互動,忘記工作和壓力,這樣傳遞給孩子的就是十足的安全感和愛。
家長和孩子在一起能做的事情有很多,小的時候一起玩,長大了一起讀書,一起旅行,只要家長肯用心,不會看不到孩子臉上的笑容,更能夠感受到他們在與父母的相處中能夠體會到的親情帶來的力量和信心。
家長批評中的輕視和嘲笑,孩子是能夠察覺出來的,所以教育不等於指責,需要的是耐心的引導,家長不能總以父母的身份自居,認為自己應該對孩子疾聲厲色才能讓他們聽話。
其實真正能夠觸動孩子內心的並不是嚴厲,而是溫柔,父母講道理孩子才能更理解家長的苦心,總是在強迫或者是打擊中長大的孩子,將來會缺乏自尊和自信,用同樣的方式與他人相處,無法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
家長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要少說多聽,可以多用眼神或者肢體來和孩子進行交流,多抱抱孩子,拍拍肩膀,雙手鼓掌為孩子加油打氣。
最重要的就是和孩子在一起的時候,要全身心地投入到當下,不要去想其他的事情,放下壓力和焦慮,體會每一個瞬間和孩子相處時候收穫的喜悅和感動。
其實家長高質量的陪伴並不等於長時間什麼都陪著孩子做,每天能夠抽出半個小時,身心投入不受打擾地和孩子一起遊戲,交流,對於親子之間關係的維護就已經足夠了。
家長這個職業的特點就是挑戰很多,需要訓練,需要不斷提升自我,想要事業有成,就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去反思去學習。
孩子每天都在成長,父母也不能止步不前,永遠用老一套的教育方式或者是延續家庭原來的教育手段,這都是與時代的腳步不符的。
孩子的成長需要父母共同協作配合,才能讓他們有更好的發展,很多時候教育都是一次性的,錯過了這個成長機會,將來就是想要彌補也無法回頭了。
沒有一個職業比家長從一個初來人世的小生命培養成一個人更複雜的職業了,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一個不經意的眼神可能就會導致孩子的人格轉型,甚至毀了孩子的一生。
所以在家庭教育的問題上,沒有小事,人的精神世界要比最複雜的精密儀器還要敏感得多,身為醫生都需要十年時間才能足夠成熟,而作為家長最關鍵的教育時間卻在最初的那幾年。
家長在教育的時候很容易陷入「以己度人」的誤區中,認為自己喜歡的孩子也應該喜歡,自己認為你是對的,孩子也一定要這樣做,但成長中的經驗未必就是教育的真理。
錯誤的教育觀念會毀了孩子的一生,還有可能讓這種錯誤繼續延續到孩子的下一代。
教育孩子是有規律可循的,只不過這些規律需要因人而異,要根據孩子的個性來進行調整。對於已經養成壞習慣的孩子來說,家長很容易用批評和指責的態度去面對他們,其實仔細想一想孩子的問題所有的根源都能從家庭教育中找出原因,出現的問題父母都有責任。
對於孩子的錯誤,家長不能只是站在對立面苛責批評,要先給予同情和理解,因為孩子並不是問題的根源所在,而且他們在教育中可能已經受到了傷害,只能用錯誤的方式去表達自我。
家長原諒孩子其實也是在原諒自己教育的缺失,唯有在理解之上,才能做出更好的改變。
教育是不斷提升孩子自我價值的過程,家長要明白鼓勵和信任才是最好的教育動力,指責和批評只會讓他們叛逆和反抗。只有從心底的尊重才能讓孩子覺得自己有責任好好成長,從而來回報父母的愛。
家長不是隨隨便便就能賦予的身份,做父母要有自覺,要明白教育並不是簡簡單單看幾本書,按照父輩的方式就能把孩子養大的。
做了家長之後面對的各種問題,都需要不斷提升和學習,才能更好地幫助孩子和自己成長。面對教育問題不能憑感覺和慣性去作出回應,要多用心去研究,去了解孩子的個性,多些耐心和細心,帶著責任心陪伴孩子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