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節給老師送禮物,是感恩,還是變相討好?
每年的教師節到來,忙壞了學生,也忙壞了家長。不少家長和學生都在忙著為老師準備禮物,一部分家長忙得不亦樂乎,認為這是禮尚往來,而一部分老師卻極為厭惡,認為這是敗壞了社會風氣。
對於在教師節給老師送禮物的話題,其實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情。
相信,很多大學生都有過這樣的經歷,那就是班長以集體名義,為學生的老師送禮物,而且每當班集體經費不足的時候,還要從個人身上收取。這樣送禮物,花的是大家的錢,但是能否代表班集體的每一個人,相信大家心裡有自己的答案。
相比較大學生的送禮,在教師節這一天,低學齡孩子的家長更難。
現如今,多數孩子依然是獨生子女,他們被視為父母的心頭肉,即便是家裡有兩個孩子,其父母也是依然非常重視。因此,每逢教師節,家長都會考慮是否要為老師送禮,擔心如果別人送禮,自己沒有送禮,會不會讓老師區別對待?
對於送禮,家長也有著各自的看法:有些父母認為,在教師節,給老師送禮是一種感恩的表現;但是有些家長卻將之視為變相的討好。因此,在教師節送禮上便出現了褒貶不一的說法。
然而,實際上,每逢教師節,最頭疼的不只是家長,還有在校的老師。
老師既要教育孩子懂得「感恩」,但是同時也要防止孩子走向了「禮尚往來」的道路。所以,每逢教師節到來,老師都會提醒小朋友,不要給老師花錢買禮物,如果真的想要感恩,可以自己做一份禮物。畢竟不少老師也是家長,他們更希望對於教師節,能夠保持「初心」,否則他們也會成為社會風氣敗壞的「受害者」。
不過,往往老師極為單純的提醒,卻在成人眼裡變成了一句複雜的話。在成人的思維中,過度的解釋,讓原本極為簡單的問題變得複雜化,也讓本來風清氣正的師風,變了味道。
值得一提的是,有些家長提到給老師送禮的問題,也是咬牙切齒,可是在送禮的問題上,卻從不含糊,喪失了原則。
其實,在教師節給老師送禮的問題上,家長應該要心存一絲正氣,莫要將社會裡那一套壞風氣,也帶到了校園裡,既是破壞了老師的形象,也是帶壞了孩子。
當然,也有些家長是出自肺腑要感謝老師,其實那也是無可厚非。畢竟,有些孩子能夠優秀,也確實離不開老師的呵護和培養,但是切莫用金錢玷汙了老師職業的聖潔。
對於小學生而言,最好的感恩就是好好學習。
當然,家長也可以在教師節那一天,拿出孩子親手做的禮物。相比較用錢買「花」等現象,多數老師還是喜歡孩子親手做的東西。畢竟,曇花一現,遠遠比不上孩子的一份質樸的心意。
或許,教師節家長給老師送禮物帶來的煩惱,並非源自老師,而是出於家長自身。師風的維護也不僅僅是老師的責任,也是許多家長的責任。當一些家長用「金錢」來表示感恩的時候,實際上就是在破壞師風,敗壞社會風氣。
當孩子少一些「人情世故」,我們這個社會才能夠變得更好,孩子的未來才能活得輕鬆。這樣的道理,相信很多家長都懂,但是許多人卻不願意做「第一個」。而家長這樣的心態,讓教師節成為了老師的一種負擔。
筆者以為,作為教師,真正想要看到的是自己的學生,能夠取得好的成績,能夠未來成為國家的脊梁,而非是善於鑽營的社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