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質功能位點預測研究獲進展

2020-12-22 科學網

 

隨著蛋白質結構信息的不斷積累,以及結構基因組學不斷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功能未知但結構已知的蛋白質提交到了國際大分子資料庫中(PDB資料庫),這些蛋白質的功能及其功能位點需要注釋。而隨著實驗生物學的不斷發展,以前一些已知功能的蛋白質的功能及其功能位點可能需要重新注釋。因此,發展一種精確,快速的可用於大規模功能注釋的算法是結構生物信息學的重要研究內容之一。儘管已有許多算法用來對蛋白質結構或序列進行功能注釋,但這些算法的精確性,敏感度等需要更進一步的提高。

 

最近,黃京飛課題組的李功華博士生在導師的指導下,開發出了一個新的預測蛋白質功能位點的算法(CMASA)。這個算法相對於其它已知的算法具有更高的精確性和敏感性,而且具有計算速度快的特點。利用CMASA,黃京飛課題組成員對PDB資料庫中的酶進行了催化位點的注釋並發現了166個新的未被注釋的酶的催化位點。這項工作已發表在《BMC生物信息學》(

BMC Bioinformatics

) 上,CMASA可以通過訪問(

http://159.226.149.45/other1/CMASA/CMASA.htm

)得到。(來源l: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水生所蛋白質翻譯後修飾組學研究獲進展
    蛋白質的翻譯後修飾,如磷酸化、乙醯化等,是調節蛋白質生物學功能的關鍵步驟,是蛋白質動態反應和相互作用的一個重要分子基礎,也是細胞信號網絡調控的重要靶點。由於翻譯後修飾蛋白質在樣本中含量低且動態範圍廣,其研究極具挑戰性。近期,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葛峰研究員學科組在蛋白質翻譯後修飾組學及其功能方面展開了深入的研究並取得了系列進展。
  • MIT最新研究:從胺基酸鏈片段直接預測蛋白質功能
    而近日,來自MIT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個新的研究模型,能夠直接預測胺基酸鏈片段是如何決定蛋白質功能的。這一發現可以幫助研究人員設計和測試新的蛋白質,從而用於藥物研發和生物學研究。我們都知道,蛋白質是維持我們生命所必需的龐大而複雜的物質。蛋白質具體能完成什麼樣的功能,主要取決於它獨特的三維結構。因此了解蛋白質的結構,對於預測其對某些藥物的反應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
  • 蛋白質相互作用識別和幹預機制分析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王方軍團隊在蛋白質複合物形成和幹預機制分析新方法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研究人員通過溶液狀態蛋白質賴氨酸兩步穩定同位素標記和定量蛋白質組學分析,實現對蛋白—蛋白識別關鍵位點區域的精確探測,並可評估小分子對蛋白質複合物的構象識別幹預情況。
  • 分子拓撲學研究獲突破性進展
    「這項研究最大的創新點是:我們首次利用單一分子股線,通過模擬分子伴侶蛋白誘導蛋白摺疊的過程,實現了三種不同分子拓撲結構的構築,完全區別於該領域以前報導的一種合成方法對應一種拓撲結構的策略,大大拓展了分子拓撲學在未來研究拓撲類蛋白功能及構象關係的潛力。」
  • 生物物理所果蠅生殖發育關鍵蛋白質與RNA相互作用研究獲進展
    新轉錄的mRNA通常不翻譯成蛋白質,原因之一是其3』-UTR部位會結合抑制因子形成無活性的RNP,只有輸運到卵母細胞的後極通過激活因子的結合才起始翻譯過程。Oskar蛋白在後極合成後,可進一步招募其它蛋白質和RNA,如Vasa, Tudor, Aubergine蛋白以及nanosmRNA等共同完成果蠅生殖質的組裝和腹部發育。
  • 綜述 | DescribePROT:胺基酸水平蛋白質結構和功能預測資料庫
    我們利用此工具使用2019年08版的UniProt發布的參考蛋白質組作為背景序列集來生成PSSM,我們使用基於相對熵的方法從PSSM計算序列保守評分,其中背景胺基酸頻率來自BLOSUM-62。此外,我們將保守度得分分為十分位間隔,並提供屬於最高十分位的高度保守AA的二進位注釋。MMseqs2比流行的PSI-BLAST快兩個數量級,同時保持相似或更好的靈敏度水平。
  • Bioinformatics| 蛋白間翻譯後修飾位點交互作用的預測
    來自相同蛋白內或不同蛋白間的蛋白質翻譯後修飾位點之間相互協調共同完成特定功能,定義為蛋白質翻譯後修飾位點交互作用(PTM cross-talk),是細胞信號傳導和調控網絡中的關鍵,近年來引起廣泛關注。例如,在p53蛋白上的十多個PTM在抑制腫瘤發生中協同而精確地發揮作用是PTM cross-talk的一個典型的蛋白內翻譯後修飾交互作用例子。
  • 生物物理所二聚體蛋白螢光標記應用單分子FRET研究獲進展
    生物物理所二聚體蛋白螢光標記應用單分子FRET研究獲進展 2017-07-21 生物物理研究所 單分子FRET研究首先需要在目標蛋白特定位點標記螢光分子,目前廣泛使用的標記方法是引入半胱氨酸殘基定點突變再與馬來醯亞胺官能化染料進行共價反應。上述方法僅適用於單體蛋白,而生物體中許多蛋白質均以二聚或寡聚狀態存在及行使功能,對於這些蛋白難以通過傳統的半胱氨酸標記方法對其進行單一FRET染料對的位點特異性標記。
  • 蛋白質翻譯後修飾定位研究取得進展
    蛋白質在發生翻譯後修飾後,理化性質會發生顯著改變,從而實現了蛋白質功能的指數級擴增。
  • 「阿爾法摺疊」精準預測蛋白質三維結構
    人體擁有成千上萬種不同的蛋白質,每一種蛋白質都包含幾十到幾百種胺基酸,這些胺基酸的順序決定了它們之間的作用,賦予蛋白質複雜的三維形狀,進而決定了蛋白質的功能。了解這些三維形狀有助於研究人員設計出能在蛋白質縫隙內滯留的藥物。此外,合成出擁有所需結構的蛋白質,還可以加快酶的研製進程,讓生物燃料領域受益。
  • DeepMind 團隊 CASP 奪冠:用 AlphaFold 預測蛋白質結構
    通過強有力的跨學科方法,DeepMind 匯集了結構生物學、物理學和機器學習領域的專家,應用前沿技術,僅僅基於蛋白質的遺傳序列來預測蛋白質的 3D 結構。我們的系統,AlphaFold,在過去的兩年裡我們一直在努力研究它,它建立在多年前使用大量基因組數據預測蛋白質結構的研究基礎之上。
  • 華東師範大學在Nature刊發論文,分子拓撲學研究獲突破性進展
    「這項研究最大的創新點是:我們首次利用單一分子股線,通過模擬分子伴侶蛋白誘導蛋白摺疊的過程,實現了三種不同分子拓撲結構的構築,完全區別於該領域以前報導的一種合成方法對應一種拓撲結構的策略,大大拓展了分子拓撲學在未來研究拓撲類蛋白功能及構象關係的潛力。」
  • 大連化物所等在生物分子模擬應用研究中取得進展
    以往實驗研究顯示核內AURKA與癌症治療效果差有關聯,同時,細胞質內的AURKA在某些細胞系中並不會誘導癌症形成,這些都能表明AURKA除了具有一般激酶的功能之外,在癌症發生發展中還扮演著其他未知的重要角色。
  • 攻克生物學難題,「阿爾法摺疊」精準預測蛋白質三維結構
    據美國《科學》雜誌網站11月30日報導,「蛋白質結構預測關鍵評估」(CASP)競賽傳來喜訊:英國「深度學習」(DeepMind)稱其AI實現了上述成就,他們的方法將極大加快新藥研發進程。人體擁有成千上萬種不同的蛋白質,每一種蛋白質都包含幾十到幾百種胺基酸,這些胺基酸的順序決定了它們之間的作用,賦予蛋白質複雜的三維形狀,進而決定了蛋白質的功能。
  • Methods | 利用機器學習對蛋白質-肽相互作用和信號網絡進行生物物理預測
    然而,大量的PBD和多肽位點給結構理解帶來了相當大的障礙:PBD和多肽位點數量太多,無法通過低溫電子顯微鏡進行全面的結晶或分析。本文構建了涉及磷酸酪氨酸、聚脯氨酸和C-肽位點(PDZ、SH2、SH3、WW、WH1、PTB)的六種常見PBD家族模型以及酪氨酸激酶和蛋白質酪氨酸磷酸酶。本文研究的8個領域約佔人類PBD總數的39%。
  • ...組發展蛋白質結合口袋探測與性質預測綜合在線計算平臺CavityPlus
    蛋白質三維結構數據是基於結構藥物設計的基礎,但是在得到結構生物學家解析的特定蛋白質三維結構之後,藥物設計和研發人員仍然面臨許多問題需要解決:該蛋白質是好的可藥靶標嗎?蛋白上的哪些位點可以進行成功的藥物設計?哪些位點是好的別構調控位點?哪些位點是好的共價化合物結合位點?
  • AlphaGo顛覆生物圈,精準預測蛋白質結構
    排名前六位的分別是David Barke lab的兩個工具(第二、第三位)、密西根州立大學的 Michael Feig和密西根大學Yang Zhang排名在第四位、第五位,而騰訊AI lab 的tFold_human 排名第六。 這說明,在某種程度上,在對蛋白質結構和摺疊的預測這件事情上,人類已非望塵莫及。
  • DeepMind精準預測蛋白質結構
    如果我們想要設計出有特定功能的蛋白質,我們必須了解不同的結構都具備怎樣的功能。一般來說,藥理學家會通過大量的觀察和統計,得到粗略的經驗:怎樣的蛋白質結構大致具備怎樣的功能,但由於蛋白質是納米量級上的3D結構,通過這樣不斷枚舉的「笨」辦法設計藥物是非常棘手的。
  • 科學家揭示蛋白質高解析度功能改變
    科學家揭示蛋白質高解析度功能改變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25 14:57:41 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生物系Paola Picotti課題組取得最新進展。
  • 【盤點】非編碼RNA與癌症關聯性研究進展
    這種miRNA抑制HMGA1的表達,HMGA1在以前的研究中被發現與前列腺癌的進展和復發有關。這些研究結果不僅有助於更新抗雌激素功效的新見解,同時也有助使用miRNA來監測藥物療效的潛力。【2】Oncogene:長鏈非編碼RNA與免疫細胞癌變研究獲進展Abelson鼠白血病病毒(A-MuLV)是一種可以誘導小鼠淋巴細胞癌變的逆轉錄病毒,v-Abl是A-MuLV的癌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