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質相互作用識別和幹預機制分析獲進展

2021-02-07 瀟湘名醫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王方軍團隊在蛋白質複合物形成和幹預機制分析新方法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研究人員通過溶液狀態蛋白質賴氨酸兩步穩定同位素標記和定量蛋白質組學分析,實現對蛋白—蛋白識別關鍵位點區域的精確探測,並可評估小分子對蛋白質複合物的構象識別幹預情況。相關研究結果發表於《化學科學》。

蛋白質的結構和相互作用決定了其生物學功能,目前對溶液狀態蛋白—蛋白識別和結構動態變化研究仍然缺乏高靈敏度的分析方法。此前,王方軍等人發現蛋白質上賴氨酸的原位標記反應性與其所處微觀結構中的氫鍵、靜電相互作用強度密切相關。受此啟發,研究團隊又提出以蛋白質上所有賴氨酸位點為內源性反應探針,通過定量賴氨酸側鏈氨基在蛋白—蛋白、蛋白—小分子結合前後的標記反應性變化,精確探測蛋白質識別過程中的關鍵區域和相關構象變化。

為進一步提高賴氨酸反應性定量分析的通量和靈敏度,該研究進一步發展了溶液狀態蛋白質 " 活性—變性 " 賴氨酸兩步穩定同位素標記定量策略(TILLRP),系統研究了重組 SARS-CoV-2 S1 蛋白質和人體 ACE2 受體之間的相互作用情況;發現 S1 蛋白質 RBD Lys386-Lys462 區域的賴氨酸位點在 S1-ACE2 複合物形成前後標記反應性發生了顯著改變,並由此提出可以利用該區域賴氨酸的標記反應性調控水平評估小分子活性物質對 S1-ACE2 識別的幹預情況。

該研究成果可能有助於相關治療藥物分子的研發。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9/D0SC05330A

【來源:科普中國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轉錄組層面上研究蛋白質-RNA相互作用的技術及方法綜
    兩周前,小編給大家推薦了清華大學張強峰教授在QB期刊上發表的關於轉錄組層面上研究RNA-RNA相互作用的乾濕實驗方法的綜述文章後(點擊這裡進入該篇文章),引起了許多小夥伴的關注。並且也有小夥伴問,RNA在轉錄組層面上的相互作用不僅有RNA-RNA之間的,應該還有蛋白質-RNA之間的相互作用呢!
  • 水生所蛋白質翻譯後修飾組學研究獲進展
    蛋白質的翻譯後修飾,如磷酸化、乙醯化等,是調節蛋白質生物學功能的關鍵步驟,是蛋白質動態反應和相互作用的一個重要分子基礎,也是細胞信號網絡調控的重要靶點。由於翻譯後修飾蛋白質在樣本中含量低且動態範圍廣,其研究極具挑戰性。近期,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葛峰研究員學科組在蛋白質翻譯後修飾組學及其功能方面展開了深入的研究並取得了系列進展。
  • Methods | 利用機器學習對蛋白質-肽相互作用和信號網絡進行生物物理預測
    哺乳動物細胞中許多信號轉導是由球形肽脫脂結構域(PBDs)和夥伴蛋白中的非結構肽基序之間的弱蛋白-蛋白相互作用介導的。這些PBD的數量和多樣性(已知超過1800種),它們的低結合親和力和結合特性對微小序列變化的敏感性,對PBD特異性的實驗和計算分析以及PBD創建的網絡提出了重大挑戰。
  • 大規模蛋白質組相互作用的文庫篩選
    大規模蛋白質組相互作用的文庫篩選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6 17:15:03 美國哈佛醫學院細胞生物學系Steven P. Gygi研究組取得最新進展。
  • 研究揭示新生蛋白質組裝機制
    研究揭示新生蛋白質組裝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3 15:56:48 德國海德堡大學(ZMBH)分子生物學中心和DKFZ-ZMBH聯盟德國癌症研究中心(DKFZ)Günter
  • 蛋白質的化學反應及與食品成分的相互作用
    1 蛋白質與水的相互作用:蛋白質的水溶性蛋白質與水之間的作用力主要是蛋白質中的肽鍵(偶極-偶極相互作用或氫鍵),或胺基酸的側鏈(解離的、極性甚至非極性基團)同水分子之間發生了相互作用。2 織構化在許多食品體系中,蛋白質是構成食品結構和質地的基礎,無論是生物組織(魚和肉的肌原纖維蛋白),還是配製食品(如麵團、香腸、肉糜等)。還可以通過織構化加工植物蛋白使其具有咀嚼性及持水性的纖維狀產品。
  • Teneurin-Latrophilin相互作用的結構基礎獲解析
    Teneurin-Latrophilin相互作用的結構基礎獲解析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0 16:05:59 英國牛津大學Elena Seiradake與德國馬普神經生物學研究所Rüdiger Klein
  • 生物物理所果蠅生殖發育關鍵蛋白質與RNA相互作用研究獲進展
    新轉錄的mRNA通常不翻譯成蛋白質,原因之一是其3』-UTR部位會結合抑制因子形成無活性的RNP,只有輸運到卵母細胞的後極通過激活因子的結合才起始翻譯過程。Oskar蛋白在後極合成後,可進一步招募其它蛋白質和RNA,如Vasa, Tudor, Aubergine蛋白以及nanosmRNA等共同完成果蠅生殖質的組裝和腹部發育。
  • B肝病毒和免疫機制的相互作用
    B肝大三陽應該把保持自身免疫狀態作為日常核心考慮問題,即定期複查各項指標、是否需要治療等均繞不開體內B肝病毒和免疫機制的相互作用。B肝病毒和免疫機制的相互作用簡單來講,B肝大三陽要提高自身免疫力,好處是降低B肝發作以及治療期間的耐藥問題。比如,原本處於肝功能正常,B超也是正常,沒有任何臨床症狀時,通常說明身體和B肝病毒處在免疫耐受狀態,應該儘量去保持這種狀態,避免打破免疫系統這種相對均衡的機制。
  • 細胞中轉錄因子與錯配DNA強烈結合的分子機制!
    轉錄因子蛋白是人類基因組中的「光開關」,其能通過與DNA的結合來開啟或關閉基因的表達,並啟動複製DNA及轉錄RNA模板的重要過程,RNA模板能夠充當新型蛋白質合成的藍圖。通過選擇性地開啟哪些基因進行表達,轉錄因子就能決定房間裡哪些屋子裡亮著燈,哪些屋子沒有亮燈,或者說人類基因組中的哪些組分能被激活。
  • eLife | 利用進化信息預測蛋白質界面間殘基-殘基相互作用
    作者 | 羅曉妍研究方向 | 多序列相互作用推薦人 | 王浩博(哈佛大學) 導語:蛋白質在進化過程中,會發生胺基酸突變,破壞了殘基之間的相互作用而導致蛋白質結構不穩定,若此時與突變殘基具有相互作用的殘基也隨之發生突變,且構成新的相互作用,使蛋白質結構保持穩定,稱這種變化為蛋白質共進化。
  • 流感病毒複製周期調控機制研究取得進展—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 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國家禽流感參考實驗室日前在宿主蛋白調控流感病毒複製周期機制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
  • 22人獲2019年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
    發展了一系列高效的化學分子探針,結合定量生物質譜,實現了在全細胞蛋白質組內發現和鑑定蛋白質翻譯後修飾位點、活性小分子結合位點以及蛋白質催化活性位點,探究蛋白質活性調控的分子機制。在此基礎上,利用計算機輔助蛋白質設計,指導建立普適性的蛋白質功能活體內激活新方法。
  • 大連化物所等在生物分子模擬應用研究中取得進展
    劉強團隊發現在乳腺癌肝細胞中AURKA蛋白在細胞核中含量顯著增加,而且通過與另外一個蛋白RNPK相互作用形成複合體,具有轉錄因子的功能,激活了MYC啟動子,進而控制一系列乳腺癌相關蛋白表達量的變化。而這一複合物到底是如何形成的,結合模式以及三維結構具體是什麼樣的對於回答上述實驗現象的分子機制至關重要。
  • 中科大許超課題組揭示Cul2FEM1 E3泛素連接酶識別羧基端精氨酸-降解決定子的分子機制
    在UPS通路中,泛素活化酶 E1、泛素結合酶 E2 和泛素連接酶 E3 協同催化泛素級聯反應,泛素修飾底物並促進其降解。E3連接酶複合物與底物相互作用決定了UPS的特異性。研究表明,E3連接酶複合物中的受體蛋白質通過識別蛋白質氨基端或羧基端特定胺基酸序列調控底物泛素化降解通路,底物末端特徵序列分別稱做N-degron和C-degron。
  • Nature | RNA細胞內相互作用分析新技術
    RNA的結構和功能通常是由RNA結合蛋白(RBPs)所介導,對RBP介導的RNA分子內和分子間相互作用的全局分析有助於推斷任何mRNA和長鏈非編碼RNA(lncRNA)的結構和作用靶點。但目前存在基於RBP或化學方法的全轉錄組分析仍存在缺陷,而RIC-seq技術可在單核苷酸水平上實現RNA相互作用的精準分析。
  • Nature Methods | 蛋白-蛋白相互作用-鄰近標記(綜述)
    然後可以通過質譜或核酸測序富集和鑑定與誘餌相互作用的標記分子。在這裡回顧PL技術的發展,並重點介紹將PL應用於分子相互作用的發現和分析的研究。特別是專注於利用PL繪製活細胞和生物體中蛋白質-蛋白質,蛋白質-RNA和蛋白質-DNA相互作用的圖譜。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s, PPIs)是細胞生命活動的基礎。
  • Nature:計算機預測技術對數十億種藥物-蛋白質相互作用進行排序
    Drugable.com通過計算機分析,預測藥物作用機制。幾十年以來,藥物的研發過程通常就像試驗與錯誤之間的一場較量,數以百萬計的候選藥物中最終只有極少數能夠被成功研發出來。近日,研究者們利用計算機技術,為藥物的研發開啟了一個良好的開端。通過分析藥物的化學結構,研究者們就可以了解它是否可能與某個生物學靶標(例如蛋白質)結合或「對接」。
  • 熱能系劉樹紅課題組在空泡-顆粒相互作用研究中取得進展-清華大學...
    熱能系劉樹紅課題組在空泡-顆粒相互作用研究中取得進展清華新聞網8月29日電  8月25日,清華大學熱能系2015級博士生吳晟基,在導師劉樹紅教授、左志鋼助理研究員的指導下,與美國普林斯頓大學霍華德·斯通(Howard A.
  • FOP論文分享 | 基於模型系統的單寧與蛋白質相互作用的流變學研究
    目前對於單寧沉澱唾液蛋白質在口腔潤滑和摩擦方面已進行了系列研究,作者假設單寧-蛋白質的相互作用可能也是影響紅酒/唾液混合物黏度的一個關鍵因素。基於此,本研究以黏蛋白為基礎配置不同比例模擬唾液和典型的收斂化合物(單寧和沒食子酸)的混合物測量其流變行為並評估黏蛋白作為單寧-蛋白質相互作用模型的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