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布局海外 傳播中國形象

2020-12-13 搜狐網

  美國維吉尼亞州勞登縣(Loudoun County)靠近華盛頓杜勒斯國際機場附近有一座高195英尺(約合60米)的廣播塔。這座廣播塔每天發射5萬瓦功率的信號,使其所在電臺的節目內容得以傳遍首都華盛頓的每個角落,包括來自美國國會山和白宮的聽眾。

  許多人不知道的是,這家名為WCRW的電臺與遠在大洋彼岸的中國國際廣播電臺(CRI)有著深厚的淵源。據英國路透社報導,WCRW是全球範圍內越來越多的與中國有關聯的電臺之一,是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布局海外,傳播中國國家形象打造國家「軟實力」的重要環節。

  路透社調查發現,在全球四大洲,至少有來自14個國家的33家電臺是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正在打造的「全球電臺網絡」的一部分。路透社表示,國營的中國國際廣播電臺通過實際擁有電臺所有權或租賃播出時間段主導了這33家電臺的節目內容,播放有關中國的新聞和節目,傳遞中國的聲音。這些電臺大多不接受廣告投放,因而少有商業利益的驅動。

  「借船」打造「軟實力」

  據路透社調查,來自全球四大洲14個國家的至少33家電臺與中國國際廣播電臺(CRI)關係密切,是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打造的「全球電臺網絡」中的重要環節。中國正積極布局海外媒體,傳遞中國聲音,提升國家形象,打造國家「軟實力」。

  據路透社調查,來自全球四大洲14個國家的至少33家電臺與中國國際廣播電臺(CRI)關係密切,是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打造的「全球電臺網絡」中的重要環節。中國正積極布局海外媒體,傳遞中國聲音,提升國家形象,打造國家「軟實力」。

  路透社稱,當前世界秩序由美國及其盟國所主導,而中國已經意識到必須努力讓國際社會聽到中國的聲音。

  2014年11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中央外事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我國要廣交朋友,形成遍布全球的夥伴關係網絡。「要提升我國軟實力,講好中國故事,做好對外宣傳。」

  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臺長王庚年則將中國政府當下的宣傳努力喻為「借船」戰略——利用現有的國外媒體來宣傳中國。

  路透社近日調查發現的33家與中國有所關聯的外國廣播電臺,分別由美國、澳大利亞和歐洲境內的3家代理公司進行運作。中國國際廣播電臺的子公司分別持有這3家代理公司60%的股份,通過購買電臺或租賃播出時間段在各國傳播中國製作的節目內容。這一電臺網絡遍布全球,從芬蘭到尼泊爾再到澳大利亞,從美國的費城到舊金山。

  這些電臺的節目一般使用英語、中文或當地語言,為當地聽眾提供時事新聞、流行音樂,或是文化類節目。

  在這些節目中,大多會突出中國積極發展的形象,例如中國正在探索宇宙空間的項目,或是強調中國對國際人道主義事業的貢獻,如去年尼泊爾地震後中國對其進行人道主義援助的故事。

  一名了解中國正打造的世界電臺網絡的知情人士向路透社表示,「西方對中國的報導太負面。我們只是想要提高中國的國際形象,這是一種自我保護。」

  路透社稱,節目中的許多環節和美國主流電臺節目相似,但另一些則是由帶有明顯中國口音的人在主持。這些廣播節目一般針對三類不同的聽眾群體:缺乏英語語言能力的第一代中國移民、對中國好奇的第二代中國移民,以及中國想要影響感染的的非華人聽眾。

  美國社區電臺「最後的希望」

  美國維吉尼亞州勞登縣的WCRW電臺每天向包括美國國會山、白宮在內的華盛頓所有地區播放與中國相關的廣播節目。

  據路透社報導,自2010年以來,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在美國的代理公司美國環球東方有限公司(G&E Studio)一直致力於挽救處於困境中的社區廣播電臺。G&E環球東方或是將它們徹底買下,或是每月支付數萬美元以租賃所有播出時間段。後者便是G&E與前文提到的WCRW電臺的合作方式。

  這家靠近華盛頓的電臺原名WAGE,原本只有基礎的設施以播報本地新聞和談話類節目,5千瓦的發射功率使電臺節目的信號並不能廣泛傳播。

  2005年,美國「波多馬克廣播」公司(Potomac Radio LLC)收購了這家電臺,並加入了全國新聞等內容。據總裁艾倫·彭德爾頓(Alan Pendleton)向路透社透露,該公司原本就有租賃節目時間段給其他族群的歷史,公司旗下的另一家電臺就每天租賃一小時給中國國際廣播電臺。

  然而,被收購的WAGE業績依然持續下降,到2009年已難以為繼。「這是一次非常非常痛苦的經歷,」艾倫說,「一年下來,我們往往會損失數萬美元。」

  為了復興電臺,波多馬克廣播公司在維吉尼亞勞登縣增建了3座發射塔,使電臺的信號發射功率達到5萬瓦,得以覆蓋整個華盛頓地區。

  在公司看來,新的發射塔是「為保留當地唯一電臺的最後希望」。

  此後不久,波多馬克廣播公司便將電臺更名為WCRW,煥然一新的WCRW電臺開始大量播放G&E及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製作的節目內容。

  原來,在勞登縣當地政府批准增建發射塔幾個月後,G&E環球東方便開始與艾倫的波多馬克廣播公司接觸洽談,隨後租賃了該電臺幾乎所有的播出時間段。艾倫表示,雖然他並不清楚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旗下子公司佔有環球東方有限公司60%股權一事,但他認為G&E對電臺播出時段的租賃完全符合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的法律。

  據悉,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所遵照的美國法律規定,禁止外國政府或其代表獲取美國廣播電臺的執照。美國《通訊法》允許外國個人、政府和企業最多直接持有美國電臺20%的所有權,或持有電臺所屬母公司不超過25%的股份。

  但事實上,中國國際廣播公司本身並不持有美國電臺的股份,只是通過其子公司,負責WCRW及另一家費城電臺的廣播節目內容。

  「無論如何,中國國際廣播電臺的目標是很明確的,他們希望有個窗口來展現中國文化,並闡述中國對國際事務的觀點和態度。」艾倫向路透社表示,「如果是別的國家的國營媒體,也許會很陰險,但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完全不像是那樣的。」

  關於電臺的新名字WCRW,艾倫解釋稱這是「中國華盛頓廣播電臺(China Radio Washington)」的英文首字母縮寫,這來自他本人的創意,而非源於G&E公司或中方要求。

  三家公司代理全球電臺網絡

  美國環球東方有限公司(G&E Studio)總裁兼首席行政官蘇彥韜在2015年博鰲亞洲論壇上。

  據路透社調查發現,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打造的全球電臺網絡業務主要由3家代理公司負責,分別是:

  位於芬蘭西南部城市坦佩雷(Tampere)的環球時代傳媒公司(GBTimes),擁有或負責歐洲地區9家廣播電臺的播出內容;

  位於澳大利亞墨爾本的澳大利亞環球凱歌國際傳媒集團(CAMG),擁有或負責亞太地區8家廣播電臺的播出內容;

  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附近的美國環球東方有限公司(G&E Studio),其廣播節目在至少15個電臺全天候播出。加拿大溫哥華的一家電臺也播出G&E環球東方的節目內容。除了播出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製作的節目外,G&E也在美國加州製作原創節目。

  路透社稱,上述3家代理公司所在國家的公司記錄文件顯示,他們都有著相似的股權分配結構,即公司60%的股份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旗下的國廣世紀傳媒諮詢公司所持有。

  據悉,國廣世紀傳媒諮詢公司是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旗下的子公司全資持有,該公司的網站上顯示,國廣世紀傳媒諮詢專攻「海外廣播業務」。

  9月16日,G&E環球東方有限公司總裁兼首席行政官蘇彥韜在接受路透社採訪時承認國廣世紀傳媒諮詢公司擁有G&E公司的大多數股份。

  蘇彥韜表示,他的公司所布局的電臺業務符合美國法律,G&E環球東方並不實際擁有美國電臺,而是租賃當地電臺的播出時間。「這就像一家管理公司對共有財產進行管理一樣。」

  蘇彥韜表示,他是一個商人。「我們美國的聽眾和公眾是有選擇權的,」蘇彥韜說,「他們可以選擇聽或不聽。我想這符合美國的價值觀。」

  蘇彥韜本是一名較為成功的媒體企業家,而在2009年創建G&E環球東方後,他的財富得以快速增長。

  路透社稱,44歲的蘇彥韜目前擁有總價值超過1500萬美元(約合9500萬元人民幣)的財產,他旗下經營的項目包括至少15個中英文廣播電臺、雜誌、報紙、電影節、4幢公寓大樓、拉斯維加斯川普國際酒店內的固定房間,以及一個慈善基金會。該基金會去年向中國孤兒院捐助了23萬美元(約合146萬元人民幣)的物資。

  蘇彥韜名下有兩家主要公司:美國環球東方有限公司和美國鷹龍傳媒公司(EDI)。

  環球東方名下的電臺遍布美國鹽湖城、亞特蘭大、費城、休斯敦、火奴魯魯、俄勒岡、波特蘭等地,以中文和英語進行廣播。而其鷹龍傳媒的網站上則寫著,該公司「本著促進中美兩國交流與溝通,推進中美關係穩定發展為宗旨,在美國積極拓展傳媒事業……成為美國最具影響力的亞裔傳媒公司。」

  蘇彥韜並沒有向路透社透露過多有關他商業生涯的細節。但路透社發現蘇彥韜曾在2003年做過一場精彩的演講,在演講中,他探討了一家企業如何能夠兼顧自身的盈利和幫助中國在美國進行信息傳遞。他說,這一事業既要符合美國的法律,又需要對中國的意識形態非常認同。

  在蘇彥韜看來,「在國外,中國人的歸屬感和對中國現行政策的認同感每天都在增加。」

  2008年,蘇彥韜在另一場演講中批評美國媒體過於關注中國的人權等議題。他表示,美國媒體會「誤導美國民眾了解中國,甚至對中國產生敵對情緒。」

  蘇彥韜說,他旗下的電臺向美國民眾提供關於中國文化和政治的另一種觀點。

  歐洲環球時代傳媒公司(GBTimes)執行長趙亦農2011年在中國國際廣播電視網絡臺成立儀式現場接受採訪。

  歐洲環球時代傳媒公司(GBTimes)執行長趙亦農2011年在中國國際廣播電視網絡臺成立儀式現場接受採訪。

  GBTimes環球時代傳媒公司的CEO趙亦農在北京接受路透社採訪時表示,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是他公司的大客戶,每年會向他支付數百萬歐元的製作費用,這筆資金佔環球時代傳媒公司年營收的一半還多一些。

  路透社稱,位於芬蘭的GBTimes環球時代通常代表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在歐洲播放與中國相關的節目,但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不僅僅是GBTimes的客戶,公司文件顯示,其60%的股份也是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旗下的一家子公司持有。

  趙亦農表示,環球時代傳媒公司在歐洲的芬蘭、匈牙利和義大利等國家運營著14個廣播電臺。路透社查閱了公司文件並對廣播電臺工作人員進行採訪後證實,GBTimes擁有其中至少9個廣播電臺或是向其提供節目內容。匈牙利Klasszik Radio在其Facebook頁面上稱,該電臺的使命是「談論中國的優缺點、豐富的文化、有趣的習俗以及中國並不像有些人想像的那麼不同」。

  趙亦農稱,環球時代傳媒公司旗下負責運營的廣播電臺都符合所在國的監管要求。

  當被問及中國為何使用私人傳媒公司在海外進行運營時,趙亦農稱最初的原因是缺乏人才和資金,對海外媒體市場的了解也不夠。他認為,隨著中國的發展和強大,中國將獨立在海外擴大媒體傳播。

  趙亦農說,他「沒有興趣打造一個虛構的中國」,並且也「毫無隱藏」。他還表示,願意與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在美國和亞太地區的合作夥伴開展更多的合作項目。

  澳大利亞首都領地首席部長的代表、多元文化辦公室高級主管斯坎德雷特女士(左一)、澳大利亞環球凱歌國際傳媒集團總裁、Canberra FM 88廣播電臺臺長姜兆慶(左二)、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臺長王庚年(右二)、中國駐澳大利亞大使章均賽(右一)共同啟動Canberra FM 88項目。

  澳大利亞首都領地首席部長的代表、多元文化辦公室高級主管斯坎德雷特女士(左一)、澳大利亞環球凱歌國際傳媒集團總裁、Canberra FM 88廣播電臺臺長姜兆慶(左二)、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臺長王庚年(右二)、中國駐澳大利亞大使章均賽(右一)共同啟動Canberra FM 88項目。

  CAMG環球凱歌國際傳媒集團是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在亞太地區的主要代理商,其旗下的「Canberra FM 88(坎培拉FM88)」廣播電臺於2009年5月成立時,中國駐澳大利亞大使章均賽和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臺長王庚年都出席了成立儀式。

  據路透社稱,當時,中國中央電視臺在其官網的報導中表示,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在澳大利亞首都坎培拉正式開播。

  而中國國際廣播電臺網站(CRI Online)國際在線頻道的報導則指出,「Canberra FM 88」已是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在海外開辦的第21家整頻率電臺,也是國際臺節目首次在澳大利亞首都坎培拉實現落地播出。

  據悉,CAMG環球凱歌負責在澳大利亞的珀斯、坎培拉和奧克蘭等地的英語廣播電臺中播放與中國相關的節目。CAMG旗下廣播電臺的一些員工向路透社透露,曾接受過中國國際廣播電臺的培訓。尼泊爾加德滿都「Capital FM 92.4」電臺的一名工作人員也對路透社表示,該電臺的一些工作人員曾在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北京總部尼泊爾語部門工作過。

  目前,CAMG環球凱歌國際傳媒集團總裁、Canberra FM 88廣播電臺臺長姜兆慶未能接受路透社採訪,並拒絕發表評論。

相關焦點

  • 英媒: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布局海外,「借船」傳播中國形象
    許多人不知道的是,這家名為WCRW的電臺與遠在大洋彼岸的中國國際廣播電臺(CRI)有著深厚的淵源。據英國路透社報導,WCRW是全球範圍內越來越多的與中國有關聯的電臺之一,是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布局海外,傳播中國國家形象打造國家「軟實力」的重要環節。
  • 中國國際廣播電臺首家海外調頻電臺在奈洛比開播
    新華社奈洛比2月27日電(記者梁濤)中國國際廣播電臺27日在奈洛比舉行儀式,慶祝其在海外開設的第一家調頻廣播電臺正式開播。   當地時間上午10時,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臺長王庚年、中國駐肯亞大使郭崇立等按下設備按鈕,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奈洛比調頻臺正式開播。
  • 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英語廣播王璐:融合讓廣播天高地闊
    2017年,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英語廣播迎來創辦70周年,這也是英語環球廣播中心主任王璐在國際臺工作的第25個年頭。「廣播早已從單一的電臺傳播轉變為電臺與網站、視頻、移動端、社交媒體等眾多新型手段和平臺同步發展的綜合傳播。特別是近5年,不再單純追求國內外落地城市和轉播頻率的數量,而是大力藉助移動新媒體和與廣電行業外的第三方合作,開展融合發展的實踐。」她說。
  • 中國國際廣播電臺
    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大樓(圖片來源:國際在線)    中國國際廣播電臺(CRI)創辦於1941年12月3日,是中國向全世界廣播的國家廣播電臺就使用語種、播出時數和聽眾來信數量而言,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已經成為世界主要國際廣播電臺之一。    2006年2月27日,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在海外開設的第一家調頻電臺—肯亞奈洛比調頻臺(CRI91.9FM)開播,開創了中國對外廣播在境外整頻率落地的先河。
  • 中國國際廣播電臺簡介
    中國國際廣播電臺(CRI)創辦於1941年12月3日,是中國向全世界廣播的國家廣播電臺。其宗旨是「向世界介紹中國,向中國介紹世界,向世界報導世界,增進中國人民與世界人民之間的了解和友誼」。就使用語種、播出時數和聽眾來信數量而言,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已經成為世界主要國際廣播電臺之一。  2006年2月27日,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在海外開設的第一家調頻電臺—肯亞奈洛比調頻臺(CRI91.9FM)開播,開創了中國對外廣播在境外整頻率落地的先河。
  • 中國國際廣播電臺第70個海外分臺義大利羅馬調頻臺開播
    新華網北京11月29日電(記者白瀛)中國人民對外廣播事業暨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創建七十周年聯歡晚會《致敬歷史,擁抱未來》29日晚在北京國話劇場舉行。在晚會上,同時還舉行了中國國際廣播電臺第70個海外分臺開播儀式、「CIBN網際網路電視」和「天地視頻網」上線儀式。
  • 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讓世界傾聽中國之聲
    喜迎十八大文化單位巡禮    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讓世界傾聽中國之聲參加中國國際廣播電臺6月份組織的「CRI感知新疆2012·多彩文化」採訪的敘利亞記者胡瑪穆,對新疆快速發展的高速公路讚嘆不已。這是國際電臺為迎接十八大而組織的報導活動之一,該活動在新浪網、騰訊網開通官方微博,每天發布有關採訪情況的微博與受眾互動,受到眾多網民的關注和好評。
  • [北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2012校園招聘
    一、單位簡介: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是我國唯一一家專門從事國際傳播的廣播傳媒。經過70年的發展,現已成為使用61種語言覆蓋全球98%的人口,擁有"音、視、網、報、刊"及多媒體移動終端的全資質國家級綜合媒體。32個駐外記者站遍布世界主要地區,隨時為全球受眾提供快捷、豐富資訊。
  • 從宣傳中國、說明中國到引領構建國際傳播新秩序
    一、新中國七十年廣播電視國際傳播發展歷程 中國人民對外廣播創始於1941年12月3日延安新華廣播電臺開辦的日語廣播,1950年4月10日改稱「北京廣播電臺」。新中國的廣播電視國際傳播,自對外廣播起步,由小漸大,經歷了從單純面對國內的外國人到面向國外受眾,從單語種到多語種,從寄送節目、交換節目為主到短波無線傳送覆蓋為主的起步發展階段。
  • 2016年中國廣播電臺融合傳播百強榜發布
    廣播電臺融合傳播指數指標體系選取廣播電臺、網站、微博、微信、入駐聚合新聞客戶端、入駐音頻客戶端、媒體自有APP等7個一級指標以及30個二級指標,對250個廣播頻率的融合傳播情況進行考察。報告數據採集由人民網輿情監測室、人民在線完成,並得到中國廣視索福瑞媒介研究有限責任公司(CSM)、今日頭條、一點資訊的相關數據支持。
  • 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慶祝日語廣播開播70周年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王穎穎):12月3日是中國國際廣播電臺(CRI)日語廣播開播70周年的日子,為了紀念這一重要的時刻,日語廣播開播70周年招待會17日在北京隆重召開。國際臺日語廣播的聽眾代表、華僑、以及中日兩國的媒體、友好團體代表等約200人出席了紀念大會。 國際臺副臺長夏吉宣在大會上致詞。他說:「國際臺日語廣播見證著中日兩國人民友誼的傳承。
  • 中華網汽車/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英語中心 深入2014北京國際車展
    北京2014年4月21日電 /美通社/ -- 2014年4月21日,第十三屆北京國際汽車展覽會盛大開幕。在本屆車展上,中華網汽車與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英語中心組成聯合報導團隊,深入北京國際車展現場,進行為期10天的連續報導,為廣大網友及聽眾呈現專業、及時、全面的車展資訊。
  • 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正式開通「CRI手機廣播電視」
    新華社北京8月31日電(記者 馮曉芳、馬俊)從30日起,「CRI手機廣播電視」正式播出,中國移動用戶可根據需要,在手機上收看。這一手機電視節目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CRI)主辦,通過移動通信網傳播。
  • 中國國際傳播的現狀和發展趨勢
    進入新世紀以來,中國媒體在向世界介紹中國、展示中國良好形象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在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等重大國際體育賽事和展會上,在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等突發事件的報導中,中國媒體已經能夠有計劃、有目的地向世界呈現開放合作、積極進取的中國形象,展示「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中國精神和中國價值。在一系列重大國際事務的報導中,中國媒體也能很好地向國際社會傳遞中國的立場和觀點,發出中國聲音。
  • 習近平主席和謝裡夫總理共同為中國國際廣播電臺FM98中巴友誼臺...
    原標題:習近平主席和謝裡夫總理共同為中國國際廣播電臺FM98中巴友誼臺製作室揭牌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王琦):當地時間20日,正在巴基斯坦訪問的習近平主席在巴首都伊斯蘭瑪巴德出席中巴重大合作成果揭牌儀式、視頻連線活動和第二批文本籤字和交換儀式。
  • 重慶珍檔丨炸不死的重慶之蛙——中國國際廣播電臺的前世今生
    初創南京,慘遭轟炸中國國際廣播電臺的前身是成立於南京的「南京短波廣播電臺」。在廣播技術中,電磁波長直接影響傳輸距離,中波的傳輸距離僅有幾千公裡,而短波電臺的傳輸距離可達幾萬公裡。1927年4月,北伐勝利的國民政府遷至南京後,便在南京設立中央廣播電臺。由於中央廣播電臺為中波電臺,射程局限在東亞地區,為加大國際宣傳,著手建設國際短波電臺。
  • 怎麼學好英語:收聽中國國際廣播電臺
    怎麼學好英語:收聽中國國際廣播電臺 2012-10-10 18:12 來源:滬江英語 作者:
  • 2019中國廣州國際投資年會·城市形象國際傳播推介會
    尊敬的朱小燚部長,尊敬的各位來賓,各位新老朋友們,大家好,我是中國網總編輯王曉輝,非常榮幸有機會來到廣州,與大家相聚,一起探討如何對外講好中國故事,講好廣州的故事。大會給我的命題是讓我說說對國際傳播的體會以及對《中國3分鐘》,下面直接進入主題。
  • 圖文: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對大會進行英語直播
    圖文: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對大會進行英語直播 這是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對大會進行英語直播。新華社發
  • 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持人小飛跨界發行英文專輯
    人民網北京8月15日電(趙光霞) 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輕鬆調頻《飛魚秀》欄目主持人小飛首張原創英文專輯《#01》14日在北京發布,搭檔喻舟和音樂人郝雲、滿江等到場助陣。 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副總編馬為公為小飛頒發了「超生光榮證」,意在鼓勵小飛多產、優產更多更好的廣播節目和音樂作品,與眾多輕鬆調頻的主持同伴一起,繼續做好頻道的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