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1日,中國藝術家「物觀三者——三城雕塑展」雅典站,在希臘雅典市藝術酒店藝文空間開展引起轟動,展覽展出了陳建華、潘凱和居冉三位帶有「南京符號」的中國青年雕塑家的當代雕塑作品。中國駐希臘大使館文化專員王超等中希兩國100餘人出席開幕式。作為中國江蘇藝術基金資助項目的這一國際性展覽,以「雕塑」為紐帶,把義大利佛羅倫斯、希臘雅典和中國南京三個歷史文化名城連接起來。
從左至右:著名翻譯家、希臘語研究學家劉瑞洪先生,策展人洪燕女士,希臘華僑華人總會會長鄒勇先生,雕塑家陳建華先生,希臘駐希臘大使館文化專員王超先生、希臘華僑總會秘書長翁建敏夫婦在展廳留影。
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與互通,自古以來就有著深厚的淵源。習總書記11月4日在上海會見希臘總理米佐塔基斯時強調「中希都是文明古國,雙方要促進人文交流,倡導文明對話互鑑」。米佐塔基斯表示「希臘人民熱切期待習總書記早日訪問希臘」。正是在這一歷史時刻,「物觀三者——三城雕塑展」走進雅典。展覽由3位中國青年雕塑家的作品組成,他們沿著古今絲路,以三座城市分展的方式,燃起三城之間的文化融合之火。展覽由希臘著名當代藝術策展人娜娜,著名翻譯家、希臘語研究學家劉瑞洪和南京策展人洪燕聯手策劃。
雕塑家陳建華作品《冰焰》,材質為青銅。
此展佛羅倫斯站已於今年7月成功舉辦,雅典系第二站,今年12月將移師南京辦展。三位藝術家呈現的作品,詮釋著他們20年來的藝術觀。在東西方文化高度融合的今天,他們的作品從不同的角度表達了各自在當下語境中對東西方「雕塑」的認知和不同的解讀。
陳建華、潘凱和居冉20年前相識在南京,曾一起求學,對藝術的追求、共同的目標,使他們一直攜手走到今天。20年後,他們用一組當代雕塑作品來展示自己鮮明的文化取向和創作立場。他們選擇在有著悠久文化傳統的歷史名城南京、佛羅倫斯、雅典展示他們的作品,其選擇不是隨機的,而是基於沿著古代的絲綢之路,用現代藝術作品去推動三座城市的文化融合。
雕塑家潘凱作品《心氣》,材質為不鏽鋼。
雕塑家居冉作品《N1》,材質為不鏽鋼。
佛羅倫斯、雅典的展覽,凸顯三位藝術家各自不同的藝術風格,給觀眾以不同的藝術觀感。
擁有南京藝術學院美院雕塑碩士學位的陳建華,系2019年國家藝術基金青年藝術創作項目獲得者,曾長期在南京藝術學院美院雕塑系任教。他立足東方視角創作的山水雕塑,在傳統與現代中尋找平衡點,呈現出創作者非同尋常的審美感受。他的作品源於東方的空間審美,文化的根源和時間的痕跡貫穿其中;
先後在南京藝術學院、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深造並獲碩士學位的潘凱,其作品總是與眾不同,不同在於他所呈現的作品與傳統和現代相衝突,描寫了現代文化發展的荒誕與陌生;
出生於南京,現工作生活於法國巴黎的居冉,創作的構思總是另闢蹊徑。他的作品,似乎總是在移動,他想表明運動是絕對的,而停滯是相對的。
三位藝術家以深厚的東方韻源和西方影響的交織,完成著一次跨越國界的藝術之旅。
雕塑家陳建華在現場書寫的中國紅扇面書法,滲透著東方元素。
在雅典展出期間,希臘藝術家協會主席艾娃•瑪拉、希臘藝術家協會名譽主席奧樂加•名扎傅•坡裡竺、希臘藝術家協會評審委員會主席瑪利亞娜•撒納基、希臘知名藝術家瓦西裡•卡拉卡察尼、雅尼斯•德米特拉基斯、瑪利亞•克迪斯迪波羅、安德裡亞諾•索迪利斯、喬治•友美拉基斯、安傑拉•赫裡索維卡諾、安傑拉•克洛唯斯、安迪格尼•德迦、瑪利亞•帕帕阿波斯特洛、奈菲力•帕帕巴拿友多、愛萊妮•酷斯諾、瓦蓋利斯•瑞納斯等紛紛到場,他們對展覽作品給予了極高評價。
從左至右:策展人洪燕女士與希華時訊梁曼瑜總編輯、雕塑家陳建華先生、希臘著名畫家瓦西裡斯•卡拉卡查尼斯先生、希臘著名策展人娜娜女士留影。
歐洲時報雅典記者站站長陳雪豔、希臘華僑華人總會會長鄒勇及總會成員、中國雅典文化中心及北京商業局的諸多嘉賓參加了開幕式,並對本次展覽的傳播意義和價值給與肯定。新華社雅典分社和希華時訊、中希時報、歐洲時報、希臘媒體《和平日報》對展覽作出專題報導。
展覽現場氣氛熱烈。
著名翻譯家、希臘語研究學家劉瑞洪認為,希臘是一個詩和哲學的王國。詩意和哲理構成了希臘人的浪漫和厚重。中希兩國在文化及藝術審美上有著相通的價值認同,在傳統和現代融合上有著不期而遇的共同追求,在道法自然和天人合一上有著異曲同工的藝術感受,所有這些共性為今後兩國藝術家的深度合作提供了土壤和前景。
雅典之展,三位中國藝術家的作品無不透露出東方哲理以及透過不同材質所傳遞的意境,這讓希臘藝術界同行產生了久違的藝術與情感共鳴。(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