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缺陷的孩子為何上不了特殊學校?
市民陳先生的兒子從出生時就被查出患有唐氏症候群,一路跌跌撞撞,總算從幼兒園畢業,可是在面對繼續求學的路上走得極為艱難,至今還沒有找到合適的學校。兩年來,孩子每天只能跟著媽媽一起上下班,重複著簡單的生活。
陳先生告訴記者,自2016年9月1日去海口特殊教育學校了解入學情況後,這兩年裡,因孩子的超齡問題被學校拒收。兩年來,陳先生一直在幫兒子爭取入學機會,可事與願違。陳先生在求助無門的情況下,只好向海口市教育局基教處工作人員求助,經多次幫忙協調,但孩子還是沒能踏進學校大門。求學無果的艱辛,更讓陳先生倍感無力。陳先生覺得,如果孩子一直沒有學習的機會,對他的一生無疑是沉痛的打擊。
像陳先生這樣的情況在海口並非個例,這些身體缺陷的孩子上學問題如何解決?海口特殊教育學校負責人解釋,目前在海口只有一所特殊教育學校,該校只針對一年級學生進行招生,招生對象主要是盲、聾、智障3類學生。現階段,該校對盲、聾的學生都可以做到面向全省「零拒絕」招生,但對於智障生招收方面的確存在問題。
「每年差不多有90多名學生來面試,但我們在培智教育這一塊只能招收2個班共20人左右。」該負責人表示,今年就算該校想了辦法,再多招收一個培智班,但還是遠遠不能滿足所有智障生的需求,現階段實在沒辦法。
說好要建運動場,何時動工?
2016年,按照海口市教育局 「十加二」項目要求,瓊山第十一小學經過升級改造後,由以前的村小變成了現在頗具規模的區屬小學。雖然該校已經過升級改造,但長期以來仍舊存在沒有運動場,學生鍛鍊場地缺乏的問題。今年新學期已經開學,但此前教育部門承諾建設的運動場卻遲遲未見動靜。
海口市教育局局長厲春表示,瓊山第十一小學原來是一所鄉村小學,原來設想是準備改造擴建,但是在規劃上存在一些問題,所以在運動場建設方面,沒有得到有力的推進。
針對此事,市區兩級教育部門虛心接受市民監督,爭取儘快建好運動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