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國都市報記者 胡誠勇
1號美味
「公道」味
仙屯鴨飯
提到定安美食,人們不免想到仙屯鴨飯。在定安,這道由再尋常不過的食材做出來的地道美食,不僅是當地人的味蕾記憶,憑藉著香甜鮮美的好味道,也徵服了越來越多外地食客的胃。食客們慕名而來,品嘗美味後滿足而歸,口碑相傳,仙屯鴨飯的美名不脛而走。
(南國都市報記者 易帆/文 陳衛東/圖)
仙屯鴨飯源於明代
驅車前往定城鎮仙屯村,一條美食街十分顯眼,食客眾多,街上有不少家鴨飯店。其中一家「明陽鴨飯店」人氣頗旺。老闆莫亞聰告訴記者,他開鴨飯店已有十餘年,定安鴨飯源於明代,盛行於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定安「公道」的習俗。
「在上世紀70年代,村裡的經濟條件比較差,大家幹活累了,偶爾會相邀相聚,合夥宰殺鴨共嘗,這就是定安的『公道』習俗。」莫亞聰說。改革開放後,鴨飯也有做成「套餐」售賣。「幾塊鴨肉配上一份鴨飯糰,香味誘得人直咽口水,很多上班族特地趕到仙屯村吃鴨飯。」莫亞聰說,因受市場歡迎,村裡不少人看到了商機,便在村口陸續開起了鴨飯店。
主食材是農家散養鴨
仙屯鴨飯的食材生態地道,也是最大亮點。主食材鴨子,是定安仙屯農家散養的花鴨,還有櫻桃鴨、綠頭鴨。「鴨子都是在野外散養,在水稻收割的季節,村民們把鴨趕到水田裡,吃散落的稻穀。」莫亞聰介紹,仙屯鴨子一直以這種方式飼養到120天以上再宰殺,肉質緊緻香甜,嚼勁十足。
仙屯鴨飯的做法多種多樣,有白切、紅燒、幹煸,最受歡迎的,還是白切的做法。水煮鴨能最大限度地保留鴨肉的天然香味,鮮美的老鴨湯令人回味無窮。
做法講究慢燉味鮮
在後廚,廚師們正在處理剛宰殺生鴨,土灶裡添了柴火,大火將水燒開,加入蒜蓉、食鹽調味,鴨子入鍋慢燉。「烹煮的火候很重要,控制在25分鐘左右。」莫聖聰說,每隔一段時間就要將鴨吊起再放入鍋,這樣能讓鴨肉煮得更透、更香。
鴨肉出鍋後,用烹煮鴨子的高湯,加上食鹽、蒜蓉,再加入洗淨的大米煮成乾飯,美味的鴨飯就可以上桌了。桌上邊爐再煨上鮮甜的湯汁,由紅豆、竹筍、芋頭梗等一同燉煮,不僅開胃解膩,營養還頗高。
2號美味
牛二家
牛肉會跳舞
夕陽西下,店裡煎牛肉得滋滋聲響起時,對於定安縣牛二農家食莊的陳崇浩來說,新一輪的忙碌開始了。傍晚6點剛過,老食客尋味而來,守著時點在店裡等候。他們知道,在距離不到200米的地方,剛被宰殺的定安小黃牛正新鮮。鮮得可以看到肌肉抽動,好似舞蹈,因此定安牛肉被食客稱為「會跳舞的牛肉」。
(南國都市報記者 文盛/文 陳衛東/圖)
現殺現吃,每天食客爆滿
去皮、割肉、拆腿、取內臟……不到半小時,一頭小黃牛宰殺完畢。今年40歲的陳崇浩是店裡的大掌柜,35年祖輩傳下來的殺牛手藝,讓他能在最短時間內為食客呈上一盤新鮮牛肉。
「以前只殺牛,有朋友叫我開個店,牛肉殺好了直接上桌,既新鮮又好吃。」2014年,在距離定安縣城6公裡的地方,陳崇浩一家開起了餐館。由于堅持現殺現吃的「鐵律」,沒過多久,「會跳舞的牛肉」就在海南老饕們中口口相傳,許多人專程從海口、瓊海等市縣前來品味,餐館的生意熱火朝天,也成為定安最早一批售賣「會跳舞的牛肉」的餐館。
「從小吃著新鮮牛肉長大,知道和冷凍產品的區別。層次豐富的口感和鮮嫩多汁的肉質,是新鮮牛肉才有的特點。」陳崇浩對牛肉的品質有著嚴格要求,在他眼裡,只有健康肥美,生長期在一年左右的定安本地小黃牛,才有資格送上餐桌。
吃法多,一鍋兩吃最流行
一鍋兩吃,是本地人最流行的牛肉烹調方法。一口子母鍋擺在桌上,子鍋烹煮著清甜的牛肉高湯,用來涮牛肉。母鍋則鋪上燒烤紙,塗上一層薄薄的定安花生油,將醃製過的牛肉放在鍋上煎炒十餘秒,空氣中便瀰漫著勾人的肉香。
定安牛肉吃法多樣,煎、炸、炒、煸、烤,味道各有千秋。但對於陳崇浩來說,打邊爐才是最傳統的吃法。牛大骨和白蘿蔔熬製的高湯,夾起新鮮牛肉在其中汆燙片刻。牛肉一變色就撈起,無需蘸料放入嘴中,就可以品嘗到豐腴肉汁綻放的快感。
徵集令
活動簡介
此次定安美食尋訪類型包括星廚菜品、巷尾絕味、家傳密餚3種。
星廚菜品:正規餐飲食府或連鎖型餐廳,擁有專屬於定安的獨特風味,有自主性和獨創性菜品優先推薦。通過符合要求的餐廳食府推薦,記者進行採訪、試吃、報導。
巷尾絕味:街頭攤位或個體經營型餐飲店,符合定安專屬食材和技法要求。該板塊可由廣大吃貨網友、美食博主推薦,記者將深入定安,走街串巷,通過海報新媒體矩陣以小視頻形式進行實地探訪,挖掘定安絕味美食。
家傳密餚:以家常菜為主,尋訪定安獨特的家常美食,大家覺得家裡有好吃的家常菜,都可踴躍報名推薦,推薦時只需簡單說明理由或背後故事,記者入戶探訪並分享。
報名方式
市民可關注南國都市報官方微信公眾號或微博,以及「靜美定安」微信公眾號進行留言報名。或撥打南國都市報新聞熱線966123報名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