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國都市報數字報-黃信駒:走向巴黎的海南本土油畫大家

2020-12-24 南國都市報數字報
  人物簡介

  黃信駒,1959年生,1976年參軍,曾任海南軍區專業畫家。1988年轉業。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海南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畫家協會副主席,中國美術書法協會理事長,海南省油畫學會主席。中國國家文化網評為中國民族國碎20名頂級藝術大師,中國藝術研究會評為全國書畫作品最具收藏價值30名藝術家。

  7月11日上午,應邀去看他的畫展,展廳內擠滿了人。主辦方特意為他準備了一份演講詞,他卻坐下來陪我們喝咖啡、品紅酒,說不想講了;7月15日下午,約好了到海南迎賓館喝茶,說好下午3點,兩點半就接到他的電話,說他已經到了。你一定想不到,他就是海南省油畫學會主席、「影響中國的50位油畫藝術大家」、曾獲得「2012巴黎秋季藝術沙龍學術大獎」的海南本土油畫大家。和他接觸越久,你會越來越感覺到,他的畫好,人更好。用古人的話來說,這叫「畫如其人」。

  □南國都市報記者 陳清華/文

  海南本土油畫家

  走向巴黎

  和黃信駒聊天,他告訴我:他於1959年10月出生在海南省定安普通的農戶家庭。17歲入伍,成為一名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士。關於個人成長,他提到兩個「第一」:剛到部隊的時候,他參加了軍區當時特別流行的辦黑板報比賽,獲得了第一名。也因為這個「第一名」他被上級抽調從事專業宣傳工作。1980年冬天,他的一件單色繪畫作品在廣州軍區戰士報發表,今天看來非常簡單的「小事」,卻是他從事專業文藝創作中的突出貢獻。

  轉業以後,他分配到海南省總工會從事宣教工作。2008年應香港美術家協會邀請,在港隆重舉辦「黃信駒油畫作品展」,其表現南海風光的油畫作品《海家園》以31萬的價格拍出;2001年作品《菠蘿系列》、《石頭海系列》、《椰果系列》為國際拍賣和收藏機構所關注,多幅作品被博物館、畫廊和專業藝術機構收藏;2008年被文化部評為「影響中國50位油畫大家」;他創作的「大海之南」油畫作品榮獲「2012年歐亞藝術盛典——巴黎秋季藝術沙龍」主席授予的學術大獎。現為海南省油畫學會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黃信駒用四年時間精心創作了反映海南美麗風光的百米長卷、為海南建省十周年精心創作了《鄧小平》大型宣傳畫。有一次,黃信駒在省博物館舉辦了自己的個人畫展,作家韓少功在參觀展覽時,笑稱「就像走進了中南海」。

  《影響中國50位油畫藝術大家》中就收入了海南油畫學會主席黃信駒的名作《解放海南島》。這幅以紀念海南解放六十周年的這幅大型油畫巨作,長5米、高1.6米,是黃信駒用兩年多的時間精心創作出來的。

  《解放海南島》取材於解放海南的歷史鏡頭,敘寫解放軍登陸灘頭陣地,部隊全線展開的大規模攻勢,以解放軍衝鋒的動態形象為畫面主體,背景是密集的戰船,強大兵力衝破國民黨軍精心構築的防線。畫面整體構架氣勢恢宏,在凝重中透出自然含蓄的亮色,傳遞出震撼人心的現場感、厚重感和歷史感,藝術技巧堪稱細膩嫻熟,讓觀者仿佛置身於炮聲隆隆的歷史之中。

  出身於部隊的黃信駒,仿佛對厚重感和歷史感格外專注。他的畫粗看上去,像他為人一樣粗獷、豪放、爽快,沒有任何的畏縮。他粗獷但不粗糙,他的畫功恰恰體現在細節上。畫面氣勢渾厚,但細節卻像個做針線活一樣的女人般,細心,細膩,講究,筆墨之下,藏著中國畫裡面的刮、揉、堆、抹等等高難度的運刀。諸如突破前沿防禦、掃除障礙物、以及搗毀海灘上鋸齒狀的混凝土角錐……等等細節精心構築,刻畫得恰到好處。恢弘的場面,眾多的人物,深厚的層次空間,帶給觀眾壯美的震撼,並令人肅然起敬。

  《石頭·海》系列

  有「生生」之力

  軍人特有的精神氣質,使得他的畫既有「草根性」又有「原生態」。黃信駒筆下的大海礁石獨一無二:紅的像火的礁石堆積在海邊,突兀嶙峋,個性分明;深藍色的海面上白雲翻卷,但最上面卻又是一輪曙光,充滿生命力。如果反覆觀看,你會讀出《易經》中的「生生」之力。一方面感嘆造化的偉力,另一方面則可以進入「心靜則明,水止乃能照物;品超斯遠,雲飛而不礙空」的佳境。

  和黃信駒聊天,他坦承「大海之南」系列的確是他目前為止最滿意的作品。因我最近打算寫一本關於「三國」的書,很想為這本書配上若干畫,使其圖文並茂吧,故看了黃信駒的《石頭·海》系列,感觸尤其多。

  我從他的《石頭·海》系列畫中讀出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生生之謂易」。「生生」這正是《易經》的根本精神。「易」就是「生」,「生生」正是一個萬物繁衍生息的過程,總在不停變化,不停息。這也正是老子所說的道。老子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莊子說的自然,正是《周易》經文部分所演示的「自然的自然之道」。人和萬物在這樣的自然中,生生不息,萬物都能順其自然地活動,各安起所,各適其性,保持它的本然狀態,這就是最合乎理想的狀態。

  道法自然,自然本身就有自性,不斷地生成、不斷地創造。天地就是以「生生」為基本的存在方式。黃信駒的《石頭·海》系列藝術作品創作,體現的正是這種「生生」之力。

  黃信駒說:「《石頭·海》系列是我目前為止最滿意的作品,算是進入了我藝術高峰的作品。再加上海南是中國的海洋大省,海洋的元素如可以加以深挖,是非常好的題材。」黃信駒的《石頭·海》系列作品的取景幾乎包含了海南島內的各大海岸線,其中包括了文昌的石頭公園、萬寧石梅灣、昌江棋子灣等等。根據畫面的需要,他將各個海岸線的元素結合到他的畫布上,讓世人對海南的大海有個新的感知。

  「大海之南」系列

  有唐詩的味道

  老子在《道德經》裡說:「不知常,妄作,兇。」這裡說的「常」,有各種解釋,其中有一種解釋類似今天所說的常識之意。黃信駒筆下的椰子、菠蘿蜜系列畫,畫面無一不是我們熟知的常識,象徵著「子孫滿堂」的天倫之樂,是吉祥之兆。

  黃信駒的中國畫「海南省花三角梅」和「果王菠蘿蜜」系列藝術作品,頗有唐詩的味道。為何這麼說呢?張愛玲小時候寫小說,開篇就是「話說隋末唐初的時候」,她覺得那是「興興轟轟橙紅色的時代」。黃信駒的中國畫「海南省花三角梅」和「果王菠蘿蜜」系列藝術作品,給我的感覺是就是「橙紅色的」。這也是他眼中的自然之色。

  椰子、菠蘿蜜等海南的特色熱帶水果物產,在黃信駒畫筆下栩栩如生,正是這種「最合乎理想的狀態」,濃烈中有飽滿,鮮豔中有內斂,喜悅中有吉祥。他給這個系列取名為「子孫滿堂」。他描摹海南的風物,喜歡突出局部,通過對細節的描摹,來展現這些美景、果實之下的「生生」之力,也體現了海南人的性格和精神。

  如果非要用一個詞來概括這種境界,勉強可以用「孝」。漢字「孝」的形義,不僅是「子」承「老」,而且是「老」傳「子」。這其實也正是傳承千年的「家風」。其核心價值乃是:友善。這不正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體現麼。

  漢代許慎的《說文解字》裡說:「孝,善事父母者。從老省,從子,子承老也。」 我們的上一代上面還有更上一代,過去無始;下一代下面還有更下的一代,未來無終。無始無終是一體,人類就是這樣生生不息。黃信駒的中國畫「海南省花三角梅」和「果王菠蘿蜜」系列藝術作品,從大的方面來說,體現了《周易》裡面講的這種宇宙精神,從小的方面來說,則體現了海南人民傳承千年的「家風」。「子孫滿堂」的天倫之樂,誰不嚮往呢。

  「作為一名合格的藝術家,藝術創作當然是要擺在第一位的,這也是藝術家的責任感,因為我們有義務用自己的藝術方式將世界記錄下來,供後人欣賞與思考。實際上畫畫也跟作畫者自身的人品與修養有關,你畫的成功也是人們對你人品素質的肯定。總而言之,藝術所考察人的不僅僅是專業技能的好壞,而是對人格的一種考驗。」黃信駒說。作為海南油畫學會主席,他覺得自己有責任去帶頭為海南油畫的發展做貢獻,讓油畫能夠在海南生根發芽,並打造出屬於自己的油畫品牌,為海南的文化建設,海南國際旅遊島的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

相關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