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氣象報記者王敬濤
我國是一個水資源嚴重短缺的國家,人均水資源佔有量不足世界平均的1/4,人均淡水資源佔有量約2100立方米,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28%。
對於缺水的地方,常利用雲水轉換為地面降水,去解決地面缺水的狀況,這裡的雲水便可以稱作資源。作為重要氣候資源之一,空中雲水資源可以成為解決水資源短缺之困的雲端「活水」。
空中雲水資源是指存在於大氣中的液態水和固態水總量。雲含水量的多少因雲的種類、發展階段和在雲中所處部位的不同有很大差異。由於降水的形成受很多因子制約,雲水凝結不能全部轉化成自然降水,不同雲體中轉化成自然降水的水量約佔凝結水量的20%至80%。
作為淡水資源最重要的來源,大氣降水實際上來自海洋和陸地水的蒸發;水汽上升,在天空冷卻凝結成雲,再以雨、雪等形式降落到地面,滲入土壤,或形成徑流匯入江河湖海;水再次蒸發,補給大氣水汽,循環不已。因此地球上的水循環系統是周而復始的,空中雲水資源亦是一種可再生資源。
科學家用不同的方法計算了雲水資源量,有結果表明,我國平均年雲水資源約為22萬億噸,為年平均降水量的近4倍,其中可開發的雲水資源每年達2800億噸。對比發現,三峽水庫175米蓄水位的總庫容近400億立方米,而2800億噸空中雲水資源竟相當於7個三峽水庫。雖然計算雲水資源量的方法目前還沒有定論,不過可以確定的是,目前雲水資源的利用率仍比較低,空中雲水資源開發潛力巨大。
作為開發利用空中雲水資源的「主力軍」,氣象部門近年來積極開展人工增雨(雪)作業,成為防災減災、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緩解水資源短缺、促進生態建設與保護的「好幫手」。
(責任編輯:王若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