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教好兒童畫畫,必須懂得一些兒童繪畫的心理知識,這樣才能適應孩子的年齡、身體、心理特點。因此,必須了解一些兒童繪畫心理方面的知識,才能正確地輔導孩子。
一般來說,1-3歲的孩子,小手的肌肉和骨骼還很不發達,因此,只能在紙上隨便的亂畫,這是兒童繪畫走出的第一步。一般稱之為錯畫、亂筆畫或塗鴉。所謂塗鴉,就是胡塗亂抹的意思。因此,中外兒童心理學家把這一時期兒童的繪畫稱之為塗鴉期。
兒童從胡亂塗抹到有意識地控制塗抹是逐步形成的。開始亂塗,後來便可塗出一些簡單的形狀或線條。因此塗鴉又可分為四個發展階段:
1. 未分化塗鴉:由於兒童動作不協調,腦手還不能一致,只能畫一些隨意的線條。
2.控制塗鴉:手和腦簡單地配合,手能控制一點動作,能在紙的上下,左右畫些線條或線團。
3. 圓形塗鴉:這時期兒童能重複地畫出圓圈圈、線團團、一根線等。
4. 命名塗鴉:這時期兒童雖然還不能畫出複雜的形狀,但已能明顯地表達自己的
意願,如:線團、泡泡、氣球等。邊畫邊說,這是什麼,那是什麼等等。
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些現象呢?除了剛才我們說的兒童手的肌肉骨骼還不發達,還不能有繪畫技能外,還有一些心理方面的原因。
1.視覺快感。塗鴉中,從一張白紙到出現痕跡,兒童視覺上受到刺激,感到新奇,因此產生視覺快感。
2.動作快感。來回自由的亂畫好象隨意地蹦蹦跳跳,兒童獲得運動的樂趣,肌肉得到運動,心理產生快感。
3.模仿欲望。模仿是自然界的一切生物的天性,剛才我們講過,看到別人幹什麼,出於好奇心,兒童也會去模仿,欲望得到滿足。
因此,知道了兒童的這些繪畫心理特點,我們就不難看出塗鴉期的訓練對於兒童畫畫心理的好處。兒童通過塗鴉訓練會得到視覺的、動作上的、模仿意識等方面的滿足。人都愛聽好聽的,加上家長的讚許和誇獎,兒童心理上會得到充分滿足,這會使兒童心理得到健康發展。塗鴉期的訓練會使兒童的握筆、用筆能力不斷提高,腦手的一致性會不斷發展,為下一步畫畫打好基礎,是教好兒童繪畫必不可少的階段。
隨著兒童年齡的增長,4-6左右兒童的腦重量已經達到成年人的80%了,他們的思維能力、語言、視覺、聽力、動作、都有迅速發展。這一時期兒童表現有強烈的求知慾望,對形狀已經有初步認識和理解,已經能夠畫出形狀的雛形,如圓形、橫線、豎線等。他們能用這些簡單的形狀畫出一種似「符號」的作品,所說的符號就是把所畫的東西簡化為最基本的形狀,如泡泡、氣球、小人、小蝌蚪等。這些圖畫都有象徵意義,因此一般把它叫做象徵期。
這個時期的兒童畫,在家長看來還不太成樣子。但已經能夠按照自己的意願表現一些自己喜歡的東西。這個時期兒童的繪畫興趣非常濃厚,想像力和創造力都會隨著畫畫迅速發展,是教孩子畫畫的最佳時期。如有條件,可以在這個年齡段參加一些業餘美術班的學習。
這個時期兒童已經能用基本的線條、形狀表現物體的基本特徵了,但只能說是「概念性」的畫。
這個時期兒童畫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平面性,他們還不能畫出物體的立體效果。他們能夠把大小不同的一種形狀表現在一起,但他們還不能表現近大遠小的效果。如果這個時期硬要他們符合生活的邏輯會大傷他們的積極性。這種平面性還表現為透明畫,如畫大海時,水裡的魚、草全會畫出來。雖然這是一種「錯畫」,是由於兒童是畫他們所知,而不是畫他們所看而形成的,但仍然應該鼓勵,因為所知就包含著想像,這正是應該大加鼓勵的。
象徵期兒童繪畫的第二個特點是誇張性,如畫大老虎,會把牙齒畫得特別銳利,形成這種特點的原因是兒童把想像當成現實。
第三個特點就是擬人的表現手法,如把太陽畫眼、鼻子,像人臉一樣,把熊貓畫成人一樣等。這恰是兒童思維當中自我心理的表現,也應鼓勵和重視。
系統了解了以上兒童繪畫心理階段,可以讓我們的家長在輔導孩子畫畫時,一定要注意這些兒童心理特點,還要根據兒童的具體能力來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