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碩博心理撰稿人劉剛(在職心理學博士在讀,心理學碩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高校講師)
大家好,這裡是碩博心理,我是劉剛劉老師。從今天開始,我和大家一起學習繪畫心理學方面的知識。繪畫是一種非言語的溝通途徑;繪畫治療是以繪畫作為治療師和患者之間的中介物來進行治療,這裡的繪畫,可以是繪畫作品、可以是繪畫過程、可以是對繪畫作品的描述。
這一講的主題是兒童繪畫心理發展階段。再開始講兒童繪畫心理發展階段之前,我們先來一些實在的乾貨。
繪畫中最基本的元素是線條和色彩,在心理分析中,繪畫中的色彩是一種可見的情緒,表達了作者的喜怒哀樂。兒童的想像力非常豐富,他們不一定會如實描繪自己看到的一切。他們也許不會畫青山和碧海,而是畫出紅色的山和綠色的海。總之孩子自由地發揮想像力,運用豐富的色彩描繪自己的世界。然而如果把太陽化成灰色、把人臉塗成紫色或者黑色,則說明孩子內心隱藏著一些問題。大部分孩子都會把心情投射到繪畫人物的膚色和太陽的顏色上。
孩子如何利用顏色塗鴉對研究孩子心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給大家分享一些關於兒童繪畫的乾貨知識:
1. 情緒越強烈或者繪畫者對情緒的控制能力很差,越傾向於多種顏色。
2. 一般情況下孩子會使用紅色或者橙色等暖色系來自由的表達自己的心情,如果在繪畫中應用越多的紅色和黃色,表明繪畫者真實作答的可能性會更大,即掩飾的越少。同時過度使用紅色,是充滿敵意或者缺乏關愛的孩子身上常見的表現,過度使用黃色也是,同樣也是缺乏關鍵的表現。
3. 長期受到壓抑的孩子則可能會採用過多的冷色系。因為越多的應用藍色和綠色,則處於較高的自我控制水平,掩飾性較強。
4. 棕色和黑色則反映了對情緒的自我壓抑狀態。過度使用黑色或者紫色說明孩子出現生理或者心理方面的問題,需要家長關注了。
5. 繪畫越是將某種顏色加重,一次次重複畫,越反映出焦慮的情緒。
6. 色彩是孩子的第二張嘴,替孩子說出了很多沒有表達出口的個性特點。
一般而言偏愛粉紅色的孩子,比較容易沒有主見、特別依賴父母;偏愛藍色的孩子有逃避競爭的不良心理;偏愛橙色和紅色的孩子一般很樂觀、熱情開朗,不太容易妥協不肯立於從屬地位。
偏愛紫色的孩子比較敏感,情緒波動比較大,可能會經常用眼淚來緩解壓力;偏愛黑色的孩子往往內心缺乏真正的安全感,總是一臉憂愁;偏愛白色的孩子幾乎都有潔癖,對很多事物都很挑剔。
分享完了乾貨知識,我們來看看兒童繪畫心理發展階段是怎麼一回事。
一般來說人類的繪畫有如下特徵:隨著年齡的增長,複雜程度也逐漸增長;也就是說年紀越大,畫出來的內容越反應其本人的生活經驗和情感世界。
年紀越小,其肌肉與手、眼協調越差,隨著長大慢慢的逐步協調起來。兒童的繪畫作品與其整個精神生活的發育是平行關係。美國賓州大學藝術教育繫心理學家、美術教育家維克多 多恩費德講兒童心理發展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1.塗鴉期。2-4歲
這個時候孩子在繪畫中注重自我表現,塗鴉主要是由身體手指和肌肉的手臂肌肉運動而產生的不規則的點線,有的伴隨著撕碎或者弄髒紙的行為覺得快樂和滿足,塗鴉成為兒童自我表現和滿足心理需求的一種繪畫方式。
兒童能夠發展到有意識的控制手臂,嘗試畫出長的線條和圓圈,並逐漸的顯示出與自己熟悉事物相關性的時候,塗鴉就成了一種創造性的活動。
2. 形式化前期。4-7歲
塗鴉與動作的直接聯繫開始消失,幼兒開始表現出他們心中關注的事物,有意識的創造某些形象化的東西來表達他對外界的感知覺體驗。
他們賦予所畫的擬人動物一些自己的情緒和感受,這個階段不要過度挑剔兒童繪畫呈現的愛恨等情緒,否則會使兒童失去探索和表達的動力。
3. 形式化期7-9歲。
這一時期的孩子發展出用一些比較固定的符號來象徵和表述自己的經驗。這個階段,孩子繪畫表現出與其智力知覺和人格的發展相關,繪畫的用色,則與情緒、情感的成長密切相關。如果一個孩子處於形式化,前期所畫的內容和樣式都一成不變,則提示該兒童的情緒和心理發展可能出現了某些障礙。
同理,如果一個兒童已經處於形式化期,還未發展出自己的樣式,提示他可能心理發展出現了停滯,比如有的孩子就喜歡畫迷宮、有的就喜歡畫圓圈。
4. 夥伴關係期9-11歲。
這一時期的少年自由畫往往以「群」為主,會描繪很多的細節以及色彩,將繪畫內容加以特徵化,嘗試寫實的畫法。這個時候呢,建議孩子使用不同的藝術材料,激發並保持表達自己的興趣,他可能因為沒有將事物描繪的完美,而失去對繪畫的興趣。
而在夥伴關係期的兒童。若不能在繪畫中建立適當的空間關係,很少以創作以群為主題的畫畫,提示該孩子可能存在著孤立自閉,自卑的情緒障礙。
5. 模擬寫時期11-13歲。
開始追求寫實的表現,這一時期孩子的創作可以分為視覺型和觸覺型兩種,他們更加注重 光線與陰影 的變化、物體的空間結構、人物的服裝細節、以及軀體四肢表現出來的動作特徵,同時在繪畫上有較高的創造力。
視覺型通常由物體的外表去表達對事物的認識,治療師可以用不同環境下的顏色變化去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去用不同的顏色創作。
觸覺型的則可以依賴肌肉或者物體的運動去檢驗事物,治療師可以使他們直接的運用藝術材料的作用。去感受每種材料的不同去創作
一般而言,畫技能在青少年自然停止。一般成人的繪畫技能不超過12歲的孩子。專業的繪畫心理分析師可以從繪畫作品中推斷作畫者的心智發展和情緒狀況。所以如果遇到作畫者講:「我不會畫」、「我畫不好」那都不是事兒,因為每個人都一樣。
一般告知繪畫者:
只要儘自己能力, 認真的去畫,就可以了。你只要努力的畫出來就可以了,不要有太多顧慮 。通常,所畫的細節越多,表明作畫者對環境的認知越深、越全面,給予的情感和關注也較多。
如果一個孩子所畫的畫尚未達到同齡兒童的一般水平,提示該兒童可能有智力發育遲滯。如果一個孩子把人畫成「棒棒人」、把房子畫成又小又矮、沒有門窗的幾何圖形時,提示該孩子可能存有冷漠,敵意等情緒上的困擾。
我今天給大家留一個小的課後練習:
請你拿出一張A4的白紙,用彩色鉛筆或彩色蠟筆在A4紙上畫出一個季節,想畫什麼就畫什麼,想怎麼表達就真麼表達。
注意,是畫一個季節哦,如果畫好後,可以去感受你畫出來的這個季節,可以給它起一個名字,可以去感受它在向你傳達著什麼信息。
如果你願意,可以在畫的背面寫下你的年齡、性別、職業類型以及你想表達的一切是什麼發送到我們的郵箱
280859240@qq.com
會有機會得到我們認真的回覆哦~
這裡是碩博心理,我是劉剛,雖然我只是心理學界的一顆小樹苗,但是我努力做到我的最好;用真誠的態度、客觀、專業的方式向每一個願意關注我們的人,分享一切你想知道,而我們又恰好了解的心理學知識。
請記得不管你在哪裡,世界和我陪伴著你。
參考文獻:
1. 《繪畫心理治療——對困難來訪者的藝術治療 》作者:(美) Moschini 陳侃譯 出版社:中國輕工業出版社出版時間:2012年02月
2. 《HTPC房樹人繪畫識人技術》作者:李元榕出版社:中國財富出版社出版時間:2016年07月
3. 《心理治療》(第二版/本科心理//十二五規劃)作者:胡佩誠 主編出版社: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時間:2013年09月
4.《心理治療(一)》作者:鄭日昌出版社: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出版時間:2007年04月
5.《揭開你人格的秘密:房、樹、人繪圖心理測驗》作者:張同延,張函詩 著出版社: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時間:2007年06月
6.《筆跡心理學:通過筆跡透視他人心理》作者:鄭日昌 主編出版社: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時間:2014年0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