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畫心理分析 兒童繪畫心理發展階段

2020-12-17 碩博心理

作者:碩博心理撰稿人劉剛(在職心理學博士在讀,心理學碩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高校講師)

大家好,這裡是碩博心理,我是劉剛劉老師。從今天開始,我和大家一起學習繪畫心理學方面的知識。繪畫是一種非言語的溝通途徑;繪畫治療是以繪畫作為治療師和患者之間的中介物來進行治療,這裡的繪畫,可以是繪畫作品、可以是繪畫過程、可以是對繪畫作品的描述。

這一講的主題是兒童繪畫心理發展階段。再開始講兒童繪畫心理發展階段之前,我們先來一些實在的乾貨。

繪畫中最基本的元素是線條和色彩,在心理分析中,繪畫中的色彩是一種可見的情緒,表達了作者的喜怒哀樂。兒童的想像力非常豐富,他們不一定會如實描繪自己看到的一切。他們也許不會畫青山和碧海,而是畫出紅色的山和綠色的海。總之孩子自由地發揮想像力,運用豐富的色彩描繪自己的世界。然而如果把太陽化成灰色、把人臉塗成紫色或者黑色,則說明孩子內心隱藏著一些問題。大部分孩子都會把心情投射到繪畫人物的膚色和太陽的顏色上。

孩子如何利用顏色塗鴉對研究孩子心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給大家分享一些關於兒童繪畫的乾貨知識:

1. 情緒越強烈或者繪畫者對情緒的控制能力很差,越傾向於多種顏色。

2. 一般情況下孩子會使用紅色或者橙色等暖色系來自由的表達自己的心情,如果在繪畫中應用越多的紅色和黃色,表明繪畫者真實作答的可能性會更大,即掩飾的越少。同時過度使用紅色,是充滿敵意或者缺乏關愛的孩子身上常見的表現,過度使用黃色也是,同樣也是缺乏關鍵的表現。

3. 長期受到壓抑的孩子則可能會採用過多的冷色系。因為越多的應用藍色和綠色,則處於較高的自我控制水平,掩飾性較強。

4. 棕色和黑色則反映了對情緒的自我壓抑狀態。過度使用黑色或者紫色說明孩子出現生理或者心理方面的問題,需要家長關注了。

5. 繪畫越是將某種顏色加重,一次次重複畫,越反映出焦慮的情緒。

6. 色彩是孩子的第二張嘴,替孩子說出了很多沒有表達出口的個性特點。

一般而言偏愛粉紅色的孩子,比較容易沒有主見、特別依賴父母;偏愛藍色的孩子有逃避競爭的不良心理;偏愛橙色和紅色的孩子一般很樂觀、熱情開朗,不太容易妥協不肯立於從屬地位。

偏愛紫色的孩子比較敏感,情緒波動比較大,可能會經常用眼淚來緩解壓力;偏愛黑色的孩子往往內心缺乏真正的安全感,總是一臉憂愁;偏愛白色的孩子幾乎都有潔癖,對很多事物都很挑剔。

分享完了乾貨知識,我們來看看兒童繪畫心理發展階段是怎麼一回事。

一般來說人類的繪畫有如下特徵:隨著年齡的增長,複雜程度也逐漸增長;也就是說年紀越大,畫出來的內容越反應其本人的生活經驗和情感世界。

年紀越小,其肌肉與手、眼協調越差,隨著長大慢慢的逐步協調起來。兒童的繪畫作品與其整個精神生活的發育是平行關係。美國賓州大學藝術教育繫心理學家、美術教育家維克多 多恩費德講兒童心理發展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1.塗鴉期。2-4歲

這個時候孩子在繪畫中注重自我表現,塗鴉主要是由身體手指和肌肉的手臂肌肉運動而產生的不規則的點線,有的伴隨著撕碎或者弄髒紙的行為覺得快樂和滿足,塗鴉成為兒童自我表現和滿足心理需求的一種繪畫方式。

兒童能夠發展到有意識的控制手臂,嘗試畫出長的線條和圓圈,並逐漸的顯示出與自己熟悉事物相關性的時候,塗鴉就成了一種創造性的活動。

2. 形式化前期。4-7歲

塗鴉與動作的直接聯繫開始消失,幼兒開始表現出他們心中關注的事物,有意識的創造某些形象化的東西來表達他對外界的感知覺體驗。

他們賦予所畫的擬人動物一些自己的情緒和感受,這個階段不要過度挑剔兒童繪畫呈現的愛恨等情緒,否則會使兒童失去探索和表達的動力。

3. 形式化期7-9歲。

這一時期的孩子發展出用一些比較固定的符號來象徵和表述自己的經驗。這個階段,孩子繪畫表現出與其智力知覺和人格的發展相關,繪畫的用色,則與情緒、情感的成長密切相關。如果一個孩子處於形式化,前期所畫的內容和樣式都一成不變,則提示該兒童的情緒和心理發展可能出現了某些障礙。

同理,如果一個兒童已經處於形式化期,還未發展出自己的樣式,提示他可能心理發展出現了停滯,比如有的孩子就喜歡畫迷宮、有的就喜歡畫圓圈。

4. 夥伴關係期9-11歲。

這一時期的少年自由畫往往以「群」為主,會描繪很多的細節以及色彩,將繪畫內容加以特徵化,嘗試寫實的畫法。這個時候呢,建議孩子使用不同的藝術材料,激發並保持表達自己的興趣,他可能因為沒有將事物描繪的完美,而失去對繪畫的興趣。

而在夥伴關係期的兒童。若不能在繪畫中建立適當的空間關係,很少以創作以群為主題的畫畫,提示該孩子可能存在著孤立自閉,自卑的情緒障礙。

5. 模擬寫時期11-13歲。

開始追求寫實的表現,這一時期孩子的創作可以分為視覺型和觸覺型兩種,他們更加注重 光線與陰影 的變化、物體的空間結構、人物的服裝細節、以及軀體四肢表現出來的動作特徵,同時在繪畫上有較高的創造力。

視覺型通常由物體的外表去表達對事物的認識,治療師可以用不同環境下的顏色變化去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去用不同的顏色創作。

觸覺型的則可以依賴肌肉或者物體的運動去檢驗事物,治療師可以使他們直接的運用藝術材料的作用。去感受每種材料的不同去創作

一般而言,畫技能在青少年自然停止。一般成人的繪畫技能不超過12歲的孩子。專業的繪畫心理分析師可以從繪畫作品中推斷作畫者的心智發展和情緒狀況。所以如果遇到作畫者講:「我不會畫」、「我畫不好」那都不是事兒,因為每個人都一樣。

一般告知繪畫者:

只要儘自己能力, 認真的去畫,就可以了。你只要努力的畫出來就可以了,不要有太多顧慮 。通常,所畫的細節越多,表明作畫者對環境的認知越深、越全面,給予的情感和關注也較多。

如果一個孩子所畫的畫尚未達到同齡兒童的一般水平,提示該兒童可能有智力發育遲滯。如果一個孩子把人畫成「棒棒人」、把房子畫成又小又矮、沒有門窗的幾何圖形時,提示該孩子可能存有冷漠,敵意等情緒上的困擾。

我今天給大家留一個小的課後練習:

請你拿出一張A4的白紙,用彩色鉛筆或彩色蠟筆在A4紙上畫出一個季節,想畫什麼就畫什麼,想怎麼表達就真麼表達。

注意,是畫一個季節哦,如果畫好後,可以去感受你畫出來的這個季節,可以給它起一個名字,可以去感受它在向你傳達著什麼信息。

如果你願意,可以在畫的背面寫下你的年齡、性別、職業類型以及你想表達的一切是什麼發送到我們的郵箱

280859240@qq.com

會有機會得到我們認真的回覆哦~

這裡是碩博心理,我是劉剛,雖然我只是心理學界的一顆小樹苗,但是我努力做到我的最好;用真誠的態度、客觀、專業的方式向每一個願意關注我們的人,分享一切你想知道,而我們又恰好了解的心理學知識。

請記得不管你在哪裡,世界和我陪伴著你。

參考文獻:

1. 《繪畫心理治療——對困難來訪者的藝術治療 》作者:(美) Moschini 陳侃譯 出版社:中國輕工業出版社出版時間:2012年02月

2. 《HTPC房樹人繪畫識人技術》作者:李元榕出版社:中國財富出版社出版時間:2016年07月

3. 《心理治療》(第二版/本科心理//十二五規劃)作者:胡佩誠 主編出版社: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時間:2013年09月

4.《心理治療(一)》作者:鄭日昌出版社: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出版時間:2007年04月

5.《揭開你人格的秘密:房、樹、人繪圖心理測驗》作者:張同延,張函詩 著出版社: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時間:2007年06月

6.《筆跡心理學:通過筆跡透視他人心理》作者:鄭日昌 主編出版社: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時間:2014年05月

相關焦點

  • 繪畫心理分析專欄:繪畫心理發展的那些年
    時光流轉到了1920年,德國精神科醫生在治療過程中發現患者的繪畫作品表達了個人的心路歷程,認為繪畫作品一定程度上可以作為診斷病情發展的工具。在1925年洛南姆和路易斯這兩個人開始對成人神經症患者實施自由繪畫;而在這一年,另外一個「歪果仁」史滕,也用以心理分析的方式來解析神經症患者的自由繪畫。
  • 心理所開展玉樹震後兒童繪畫心理分析技術培訓
    培訓從兒童繪畫技術的精神分析基本原理開始,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危機幹預中心史佔彪博士以淺顯易懂的語言,介紹了「無意識現象的揭示與解釋」的原理與方法,提到了精神分析理論5大觀點以及無意識現象的分析與解釋。然後,來自吉林長春的華人藝術治療聯合會註冊藝術治療師李洪偉花了兩天半的時間開始了兒童繪畫心理分析技術的講解。
  • 繪畫心理分析專欄:你憑什麼進行繪畫心理分析
    當然從教育工作者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更多的人認為採用恰當的藝術心理教育,對存在認知行為或情緒障礙的人提供治療,幫助其症狀得以改善,主要用於處理情緒紊亂,核心是發育遲滯的兒童青少年等。為什麼要和大家講你不同的繪畫心理的取向呢,因為那你採用不同的取向,在你實際工作中就會採用不同的工作模式,有的人更注重分析、有的人更注重陪伴、有的人更注重改變。既然繪畫心理分析的用途這麼廣,那麼學習繪畫心理分析都能給我們帶來什麼好處呢?
  • 什麼是兒童心理繪畫,家長為什麼要學習兒童心理繪畫
    什麼是兒童心理繪畫鹽湖老師在他的兒童心理繪畫《孩子的另一種語言》中有提到,兒童繪畫是指兒童通過觀察外部事件後,融合自己的想法、情緒之後自由塗鴉或繪製出來的作品,也是兒童心智發展的重要標記之一。兒童繪畫產生的過程,大致就是:首先對外部事物進行感知和觀察。
  • 兒童畫的評估作用 關於繪畫如何用於心理評估和治癒
    巴克(Buck)使用房樹人繪畫技術來評估兒童的智力發展;而瑪考文(Machover)基於古典精神分析的理論,通過畫人測驗來評估兒童的心理衝突、防禦機制、神經症及病理學特點;考皮茨(Koppitz)則基於沙利文的人際關係理論及兒童繪畫階段理論來分析兒童的自我概念。 在臨床實踐中,當我們通過繪畫測評而給出孩子是自閉症、多動或輕度抑鬱的結論時,這並不能對這個孩子或家庭有任何實質性的幫助。
  • 兒童繪畫發展的5個重要階段
    解讀嚴虎《兒童心理畫:孩子的另一種語言》 在我們教學過程中,會遇到課程內容對於兒童太難或者太簡單的情況。如果內容太難,孩子無法理解畫不出來,就會失去學習的興趣;同樣,如果內容太簡單,孩子會感覺沒意思,而且也學不到東西。這樣都無法給予孩子最有效的教學,孩子也很難有明顯的提升。
  • 心理諮詢技術之房樹人繪畫心理分析的理論基礎及應用
    繪畫心理療法:呈現心像、處處兼容隨著心理學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心理諮詢師和心理工作者愛上了「繪畫治療」。如果說每一種心理諮詢技術和治療方式都有其獨特的優勢,那麼繪畫治療無疑是優勢最多的一種。而繪畫療法則通過藝術表現的方式,讓內容受到禁錮、被壓抑、被控制以及被隱藏的負面情緒和陰暗狀態得以呈現,並幫助個體在無意識表達的過程中被個體覺察、接受和轉變。因此,繪畫心理分析不僅可以作為心理測驗簡便有效的工具,還以其良好的兼容性,與各種心理諮詢和治療方式相融合,在心理諮詢與治療的過程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 兒童心理繪畫 | 3~10歲,繪畫顏色是如何來表達情感的?
    兒童作為一個天生的藝術家,善於創造,且同樣受情感驅使,自然會通過繪畫來表達情感,幻想和願望。 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將兒童的認知發展分為4個階段。研究者表示,包含大量的暖色的圖畫與衝動行為和兒童直接的本能需求滿足聯繫。控制衝動和適應社會環境的能力在圖中表現出更多的使用冷色。 我們生活中,3~4歲時期的孩子,更傾向於用一種顏色來完成繪畫。在這個年齡階段,孩子的水平對選擇顏色沒有遵循一個統一的原則。 4歲以後,孩子就會增加顏色的選擇。兒童在使用顏色的發展趨勢和變化,是兒童表徵能力的表現。
  • 兒童繪畫心理特徵研究與轉型期的思考【春天神畫-課外學堂】
    兒童在10歲前繪畫能力的自然發展與以後逐步進行專業知識、技能傳授方面的切合點究竟在那裡呢? 帶著這些問題,我在教學過程中,在與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們交流中發現兒童從出生到少年階段,他們的繪畫表現力和智力的發展是同步的,均是按照一定的軌跡發展,雖每個孩子發展的速度有差異,但發展的順序不會顛倒。
  • 兒童不同階段的繪畫特點
    兒童世界是非常純真的,他們可以更多地依靠直覺和豐富的想像力來繪畫。希望美術教育告訴大家,我們讓孩子們學習繪畫不只是為了培養畫家,而是為了培養孩子的想像力,創造力,觀察力,審美觀等。但並不是所有學習畫畫的孩子一開始都具備這樣的能力,需要教師的正確引導。
  • 繪畫心理 | 繪畫是孩子成長不可或缺的秘密工具
    家長都不會反對孩子繪畫,但是繪畫對孩子成長的特殊意義卻不知曉。對應孩子不同階段,差異也是很大的。傳統觀念認為,畫畫是一種「技術」愛好,培養孩子的藝術天賦。但其實,孩子畫畫和將來是否從事藝術類工作,並沒有任何關係,甚至對10歲以前的孩子來說,繪畫能否稱之為「一種興趣」也很難說。你可以看到,在孩子成長的一定階段,幾乎都會表現出對畫畫的熱愛。
  • 擬人化繪畫表現手法,符合兒童心理認知,有利於表達情緒情感
    兒童喜歡繪畫擬人化繪畫表現的原因1,兒童心理認知能力的發展階段,泛靈性。1872年,英國著名人類學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一書中,詳細闡述了了靈魂觀的產生和發展,開創了「萬物有靈論"的學說。後來,皮亞傑在研究兒童思維的發展過程時,也發現在兒童成長過程的某個階段也存在泛靈性的特徵,研究還發現在兒童3~6歲的時候,這一現象比較明顯。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喜歡把任何的無生命事物看成和人一樣的有生命事物,比如和玩具做遊戲,對著玩具說話;比如踩到小草後,會認為踩疼了小草,會和小草道歉等。
  • 《軍人繪畫心理分析與治療手冊》全國發行
    7月30日,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天津療養院,舉行《軍人繪畫心理分析與治療手冊》全國發行及贈書儀式,該書的出版將推進繪畫心理分析和治療在軍隊心理健康服務領域的貢獻。據悉,自2016年7月以來,中國人民解放軍天津療養院聯合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精神衛生研究所共同編寫《軍人繪畫心理分析與治療手冊》一書,此次軍隊與醫院聯合著書,在國內是一個創舉。全書68萬字,內容豐富,全面系統的介紹了如何運用繪畫對軍人心理狀況進行分析、軍人群體的繪畫治療方案、軍人常見的房-樹-人繪畫心理特徵等內容。
  • 兒童繪畫心理分析之為什麼6-9歲的孩子畫畫總愛畫一條水平線?
    這也表現出我們小朋友在一定年齡階段表達出的繪畫特點。空間表達今天,我們來認識孩子繪畫的空間表達。什麼是兒童繪畫的空間表達?兒童繪畫在構圖,空間的表達上,有著他們獨有的思維方式。在圖畫構圖的研究中,兒童在整個畫紙上分配各個形象的方法,創造各個形象之間的位置關係,都有年齡特點的表達,會展現出兒童內心的心理狀態。6歲以前,兒童繪畫在空間表達上有著明顯的年齡特點原則:1)像柵欄一樣沿著水平線和垂直軸來安排圖形。2)居中策略,圍繞圖畫的中心安排形象。
  • 兒童繪畫能力的發展階段與特點
    兒童繪畫能力是有發展階段的。塗鴉期。年齡範圍1.5到3歲,此階段兒童從不能控制畫筆和所畫出的線條,到能手眼配合進行初步的控制,並·對所畫出的畫產生視覺上的興趣,產生形象上的聯想。兒童塗鴉期的繪畫看起來一般沒有具體的意義,是由一些點線構成。
  • 「遠贏教育」心理治療中繪畫分析療法的基本原理之起源
    文/遠贏教育我們好多人肯定都聽過一些繪畫療法,例如房樹人,雨中人,曼陀羅等等,這些都屬於繪畫治療的一部分,大家在做繪畫治療的時候,特別是成為了一個諮詢師之後,當你給別人做繪畫治療的時候,不要輕易的去給別人分析,比如我畫一棵樹,畫成了什麼什麼樣子
  • 【原創】一年級上冊《自畫像》繪畫心理活動課教學反思
    今天下午第一節課,我在一(1)班進行了以《自畫像》為主題的繪畫心理活動課。這是一年級學生在進行了《樹木畫》、《彩繪曼陀羅》之後的第三次繪畫心理活動。上課伊始,我向學生提問「知道什麼是自畫像嗎?」大部分孩子能很快的回答「就是畫自己」。
  • 臺灣繪畫心理專家到大連講授公開課
    中國臺灣網11月23日大連訊 為了提高高校教職工親子溝通技巧,更好地陪伴孩子成長,11月2日,大連海事大學人事處教師發展中心、校工會、校心理中心共同邀請臺灣繪畫心理專家童玉娟來連講授主題為「一張畫讀懂孩子的心
  • 《兒童繪畫心理輔導師(初級)》專業能力資格認證培訓班
    《兒童繪畫心理輔導師(初級)》專業能力資格認證培訓班
  • 全國繪畫分析專項技術培訓在河南鄭州站舉辦
    來自美術教師、心理諮詢師、家庭教育工作者、社區工作者等眾多繪畫分析愛好者學員和相關專家員參加本次專項培訓和研討。繪畫者可以通過繪畫把人們無法用語言所描述的情緒體驗自由地表達出來;通過可視的繪畫更好地認識和了解內心深處的困惑;通過繪畫的創作過程,可以幫助人們恢復受傷的心靈,促進自我的成長。 一畫一世界,繪畫是進入人潛意識的金鑰匙,一幅畫勝過千言萬語。通過繪畫分析技術,可以了解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熟悉規律下孩子不同年齡階段的繪畫特點,從而熟練設置和操作心理主題繪畫,對孩子的心理問題進行幹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