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一年級上冊《自畫像》繪畫心理活動課教學反思

2021-12-28 知繪心理

今天下午第一節課,我在一(1)班進行了以《自畫像》為主題的繪畫心理活動課。這是一年級學生在進行了《樹木畫》、《彩繪曼陀羅》之後的第三次繪畫心理活動。

上課伊始,我向學生提問「知道什麼是自畫像嗎?」大部分孩子能很快的回答「就是畫自己」。

自畫像屬於人物畫裡最常見的一種題材,相比於樹木畫,對於剛剛進入校門不到兩個月的一年級兒童來說稍微有些難度,但好在這個階段的兒童特別喜歡在畫紙上用畫筆來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情緒,所以孩子們都積極踴躍地拿起了畫筆在畫紙上進行表達。

自我意識是意識的核心,是個性形成的重要組成部分。個體的自我意識由嬰幼兒的萌芽到入學後加速發展,再到青少年的突變,經歷了一個從無到有、到成熟的漫長發展過程,這個過程來源於個體與周圍人的相互關係和相互交往中。

教育與調節兒童與環境的關係,對個體自我意識的發展起著重要作用。不同階段孩子自我意識的發展是不同的,皮亞傑對自我意識發展的四個階段,即四種水平的自我中心化和相應的去自我中心化進程的研究更可以清晰地說明未成熟主體自我意識的發展進程 。

一年級新生正處於第二次自我中心化——去中心化的階段,他們總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考慮問題,而不在意他人的感受。我們可以通過自畫像的繪畫過程以及相關討論活動來促進她們對外顯的自我和內在的自我的認識。

所以,在整個自畫像繪畫活動過程中我們重點圍繞對自我的認知設計了幾個討論話題,目的是想讓學生通過畫、思、說、悟的形式來對自我有初步地認知。在這四個環節中,畫是思媒介,思是說的前提,說是悟基礎,悟是心理健康提升的關鍵。

自畫像在繪畫心理中屬於人物像的範圍。通過人物像的畫面一是可以反映人物的自我現實狀態,包括心理上以及身體上的狀況;二是可以表現人物的思想狀態;三是能夠表現對畫者有特殊意義的人物。而自畫像相對於人物像來說主題更具體,可以直接反映畫者的自我形象和對自己的評價。

1、看畫面大小

畫面過大——性格外傾、自信、對自己評價高(或自負)、內心躁動

畫面過小——性格內傾、自卑、對自己評價低、內心膽怯

2、看畫面整潔度、舒適度

畫面內容豐富、乾淨整潔、視覺舒適——思維清晰、智力發展好、做事細緻認真有毅力、當下情緒穩定  

畫面內容簡單、髒汙凌亂、視覺不舒適——思維缺乏條理性不清晰,做事毛躁缺乏耐心、好動、當下情緒不穩定

3、看線條的特徵

輕——不自信、猶豫不決、壓抑無力、對細節敏感;重——自信、行動積極、急躁控制力弱。

塗抹程度——焦慮壓抑、緊張煩躁情緒呈正相關或是對塗抹部分的強調。畫面塗擦掉——有防禦心理、對自己不認可、猶豫不決。


4、畫面內容的豐富程度

豐富——思維活躍、想像力好,智力發展好、情感細膩

簡單——思維遲緩、刻板、情感淡漠

5、畫面整體位置以及局部位置

偏左——感性、被動、戀母、過去

以上幾個要點是通過對學生自畫像整體進行分析,就能夠對畫者的個性特徵以及當下的情緒和心理狀態有一個大概的了解,並對畫者的心理健康狀況進行篩查。然後按照人物畫的分析流程進行細緻分析。

例如:這是一個一年級6周歲女生畫的自畫像,渴望長大當一名警察。

畫面解讀:

畫者把自己畫得比較大,在畫紙中間稍稍偏右一點兒,說明畫者自我控制能力比較強,內心對自己充滿自信,性格偏外傾、活潑、精力足。

畫面整體比較整潔,線條用筆力度重,直線條較多,說明畫者性格直率、簡單、倔強,精神動力足,思維清晰。

對於頭部中的左側臉部輪廓、眼睛以及嘴巴的線條有反覆勾勒的情況,頭髮塗黑,說明畫者對所見所聞所想所說內心裡存有焦慮、煩惱的情緒,特別是大大的塗紅的嘴巴,更是女孩想要自由表達自我想法的心聲寫照,在以前她會特別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關注自己的感受而忽略別人的意見。

畫者本是個小女孩,卻將自己畫成了男孩子的樣子,可以看出這個女孩子對自己的性別不太認同,性格中具有「男孩子氣」的特質,渴望自己能像男生那樣在綠茵賽場上展示自己的足球天賦,甚至長大後的理想是當一名英姿颯爽的女警察。

看,孩子的畫多麼神奇,她筆下畫出的正是她內心想要表達的話:張開的雙臂,是畫者渴望得到外界關注和肯定。方正的軀體,強健的四肢,看得出即使是個女孩子,但她的內心裡有一股不服輸的倔強和積極向上的勁頭,左右不一樣的手臂和腿部,說明女孩正在調整自己發展過程中不平衡。畫面中使用了紅藍綠三種顏色,表明畫者思維簡單、做事乾脆。既有好動好說的時候,又有沉穩的一面。

兒童在畫自畫像的時候,是一種意識和潛意識的表達。我們再根據其畫面進行分析時,既要結合畫者的繪畫作品,又要結合畫者本人對畫面的描述和基本信息,避免對學生的主觀臆斷。

在畫者畫完畫並對畫面進行簡單的分析和判斷之後,我讓學生圍繞著以下問題進行思考,通過問題的預設以緊抓畫面,來引起學生的對自我認知的思考,觸動其內心的感受和體驗:

1、和小夥伴說一說:你畫的是什麼時候的自己呢?向小夥伴介紹一下自己的愛好、長處以及不足,用哪些詞語來形容和介紹你自己?

2、你現在看到自己畫的這幅自畫像,你心裡有什麼樣的感受呢?

3、給你的畫作起個名字。

還是以上面女孩自畫像的為例,畫者描述她畫的是上小學之前的自己,她最喜歡踢足球,在幼兒園參加過足球比賽,穿著「1」號球衣,擔當守門員。長大就想當一名警察。覺得自己非常帥氣。優點是擅長運動,不足是感覺數學不太好。給自己的自畫像起名叫《帥帥》。

在「思」這個環節中,首先可以憑藉繪畫的形式發展一年級的學生邏輯思維能力,訓練學生根據畫面以及思考的要求在頭腦中組織有序的語言。

其次,根據問題提示,讓學生對自我進行認真地審視和思考:「我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我對自己究竟有多少了解和認知?我和別人在哪些方面與眾不同?我不是個完美的人,有哪些優於別人的長處,又有哪些不及別人的不足?」

第三,注重引導學生向內覺察和體驗內心的感受和情緒。

在這個階段,學生的繪畫作品就是學生表達自我的媒介。

一年級學生的思維是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階段,所以學生藉助自己畫的自畫像的直觀畫面,可以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畫面內容,直抒胸臆,自由真實地表達內心的想法和情緒情感,進而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悟」就是自我覺察。

因為3-6歲的兒童正處於表象觀念水平上自我和非我不分的自我意識階段,即第二次自我中心化——去自我中心化。他們更關注自己的想法和需求,常常認為外界都和自己有一樣的思想、感情。自己想的就是別人想的,顯得比較自我、任性。

在兒童的彼此交談中,他們未必能做到相互理解,更多的還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不會過多地考慮他人的感受和想法。

所以,我們通過自畫像的繪畫活動,以學生的繪畫作品為媒介,在畫一畫、想一想、說一說中引導學生對自己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和真實地了解,了解自己的「與眾不同」,發現自己的想法不代表別人的想法,嘗試著對自己有個客觀的評價。與此同時,幫助學生認識到自己的「獨一無二」和自己的「不完美」,達到樂於接納自己、樂觀自信的心理狀態。

相關焦點

  • 小班美術教案及教學反思《自畫像》
    活動目標:  1、初步掌握五官的畫法。
  • 我手畫我心,我的自畫像——記雙峰小學一年級心理健康活動
    九江新聞網訊(殷夢婕 崔婷)12月10日至12月14日,為了讓一年級學生更好地認識自我、欣賞自我,雙峰小學德育處組織了題為「我手畫我心,我的自畫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一年級全體美術老師組織學生在各班教室進行。
  • 《我的「自畫像」》教學反思
    課前「人物卡片」的鋪墊已經幫助學生打開了思路,接著,我讓大家仔細閱讀教材第一部分重點關注教材給出的提示,用橫線圈畫出「我們可以從哪些方面介紹自己」。學生在交流中總結出寫作時可以介紹外貌、性格、愛好和特長,以及其他方面,同時還可以用具體事例說明自己的特點。這一環節的設計旨在幫助學生明確可以寫什麼,可以從多個方面把自己的特點寫出來,為自己「畫像」。
  • 一年級上冊語文《雪地裡的小畫家》1~3教學反思參考
    《語文課程標準》把「喜歡閱讀」放在(1-2年級)閱讀教學階段目標的第一條。一年級的閱讀教學應把「讓學生能朗讀課文並感受閱讀的興趣」作為起步階段閱讀教學的第一要求,採取多種手段讓每一個學生都喜歡讀書,主動地讀書,進而視讀書為一種樂趣、一種享受。讓學生通過讀書實踐,「嚮往美好的情景」「感受語言的特點」和「閱讀的樂趣」。
  • 教學設計|習作:我的「自畫像」
    陳允譚教學目標:1、能抓住主要特點寫出自己的「自畫像」。2、能夠選擇突出特點的具體事例來突出人物形象。3、寫完後,與同伴和家人分享習作,再根據他們的建議修改。教材重難點: 1、學會從多個方面介紹人物的特點。   2、學會把人物突出的特點寫具體清楚。
  • 人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全冊教學反思
    一、準備課  1、數一數  教學反思:  「數一數」一課時一年級學生入學學習數學的第一課。為了使學生了解學習數學的重要性,我一上課就運用了輕鬆的談話方式喚起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在教學中我設計了生動有趣的數數活動,吸引剛剛走入課堂的學生和其注意力,激發學生興趣。
  • 【教學計劃】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美術教學計劃
    二、教材分析:(一)、教學目的、要求   1、總目標   學生以個人或集體合作的方式參與各種美術活動,嘗試各種工具、材料和製作過程,學習美術欣賞和評述的方法,豐富視覺、觸覺和審美經驗,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獲得對美術學習的持久興趣;了解基本美術語言和表達方式和方法,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環境與生活。
  • 小學美術:《自畫像》教學設計
    回復「考證人」搶購2021年教師資格筆試培訓課程(圖書+面授+線上刷題)微信回復【每日一練】開始做題回復「人工」中公在線為你解答疑惑1.了解人體頭部的不同特點,學習細緻地觀察、大膽地運用繪畫方法表現自己的臉型
  • 一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第1課《天地人》教學設計
    一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第1課《天地人》教學設計教學意圖一、教材解讀(一)人文主題及教學策略《天地人》是識字單元的開篇,課文以國畫為背景,引導學生認識世界、了解世界。(二)語文教學內容及策略1. 識字板塊字音方面:重點是聲母是翹舌音的讀音,例如:「人」可以在「找朋友」的活動中正音。其他生字例如「你、我、他」可以聯繫生活讀準字音,「天、地」可以藉助圖片讀準字音。
  • 人教版部編本四年級下冊《習作:我的自畫像》教學設計及教學反思
    教學目標 1.認識自我、了解自我、展現自我,能抓住自己的外貌特徵,給自己畫一張自畫像。
  • 統編教材四年級下冊第七單元《我的「自畫像」》教學設計
    仔細研讀統編教材寫人序列,不難發現從三年級上冊到六年級上冊寫人類習作的核心詞都是「寫出特點」,但每個年級的要求不同,存在明顯的梯度。本次習作之前,學生已經有過三次寫人習作的練習。本次習作《我的「自畫像」》,不僅需要抓住人物多個方面的特點,更要學習用多種方法寫出人物特點,這是學生習作的難點。
  • 識字教學丨淺析統編義務教育語文教科書一年級上冊識字教學策略
    (一)利用教材「插圖」,調動識字積極性  對一年級的學生而言,直觀形象的畫面更具有吸引力。「部編教材」在編寫的時候,編者就考慮到了學生的身心特點,在教材中配備了精美的插圖。教師在識字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教材插圖,處理好插圖與識字的關係,從而調動學生識字的積極性。例如,教材第四課《日月水火》的識字教學。
  • 優課分享:一年級上冊漢語拼音《ai ei ui》,巧用策略突破教學重難點
    漢語拼音教學是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的教學重點與難點之一,不少老師希望我們能分享更多的漢語拼音教學課例
  • 繪畫大師們的自畫像|畫家|自畫像|繪畫|印象派|後印象派|版畫
    | 第133次推送 | 本文共1404字67圖 | 預計閱讀時間:5分鐘 |自畫像對許多畫家來說是生命的救贖、也是痛苦的出口是藝術家無心透露的心靈獨白藝術家把信仰、生活、夢想全都寫在自己的自畫像尤其創作那些震撼人心的藝術巨作之後
  • 一年級上冊第12課《雪地裡的小畫家》教學設計(附一上全部資源)
    [教學重難點]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小雞、小鴨、小狗、小馬這四種動物的爪(蹄)子的不同形狀以及青蛙冬眠的特徵。[教學課時]1課時教學過程                                                       教師批註一、談話揭題    師:「不用顏料不用筆」能畫畫嗎?(學生自由說)有幾個小動物真的「不用顏料不用筆,幾步就成一幅畫」。他們就是——雪地裡的小畫家。
  • 聚焦課堂,共研共促 ——辛街鄉中心學校使用LICC課堂觀察範式開展一年級語文新教材「同課異構」研討活動
    部編本人教版小學語文新教材自2017年9月進入課堂以來,辛街中心學校教導處就組織全鄉所有一年級教師進行新教材培訓、學習,廣大教師進入了全新的嘗試和探索
  • 部編語文一年級上冊教材解讀——教學建議
    我們從課程標準提出的這個基本原則出發,識字和寫字不完全同步,認得多,寫得少,一年級上冊安排認識300字,寫100字,從數量上來講比上一版教材有所減少,這個是廣泛增求意見之後定下的平均數,應該可以一定程度上效緩解一年級階段孩子學習語文的的難度,畢竟少了100個字,我們可以為其他的學習活動騰出一些時間。
  • 【教案+PPT】小學美術《繪畫遊戲》教學設計
    【教案+教學反思+PPT】小學美術《快樂的節日》【教案+PPT】小學美術《我們身邊的線條》教學設計
  • 【教案】人美版一年級美術下冊教案
    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以個人或集體合作的方式參與欣賞、繪畫、繪畫創作等各種美術活動,嘗試各種工具、材料和製作過程;以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方式豐富學生的視覺、觸覺和審美經驗;在美術活動過程中強調趣味性的美術學習,教學內容和活動方式要充分考慮開放性、立體性,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
  • 一年級語文拼音課《dtnl》(示範課+教學設計+課件),教好拼音課並不難!
    拼音教學是小學一年級教學中的重難點,讓一年級的孩子認識拼音、讀準拼音、學會拼音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