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畫心理療法:呈現心像、處處兼容
隨著心理學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心理諮詢師和心理工作者愛上了「繪畫治療」。如果說每一種心理諮詢技術和治療方式都有其獨特的優勢,那麼繪畫治療無疑是優勢最多的一種。無論是與其他任何一種諮詢技術和治療方式的兼容程度,還是在心理諮詢和治療領域的適用程度,都有著無可比擬的優勢。
繪畫治療的理論基礎主要分為兩個方面:一是心理投射理論,二是人類大腦半球分工功能理論。
從心理投射理論的角度來看,繪畫過程可以輕鬆完成個體「主體感受客體化」。藉由繪畫的過程,個體充分發揮其創造性,將自己的內在主觀世界客觀地呈現在紙上,亦使繪畫者潛意識中被壓抑的部分實現意識化,獲得成長與滿足。
人類大腦半球分工功能理論認為:人的大腦左半球主要用來解決與言語相關的內容,而右半球則用於處理與語言性無關的其他內容,包括視覺感知分析、藝術天賦、情緒情感以及其他相關的心理功能。
從人類大腦半球分工功能理論的角度來看,許多與情緒、情感有關的信息,語言無法進行準確表達,甚至在表達過程中會丟失重要信息。而繪畫療法則通過藝術表現的方式,讓內容受到禁錮、被壓抑、被控制以及被隱藏的負面情緒和陰暗狀態得以呈現,並幫助個體在無意識表達的過程中被個體覺察、接受和轉變。
因此,繪畫心理分析不僅可以作為心理測驗簡便有效的工具,還以其良好的兼容性,與各種心理諮詢和治療方式相融合,在心理諮詢與治療的過程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目前,繪畫心理治療的理論取向主要有精神分析取向、客體關係取向、人本取向、格式塔取向、現象學取向和認知行為取向等。同時,繪畫心理分析與治療在兒童的教育與發展方面也具有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
由於簡單易行,繪畫心理分析與治療適用於各種環境、各個層面、各類人群,並能夠幫助諮詢師和治療師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取豐富的個人信息;其可操作性強的特點,又使其適用於個人和團體的各類測試、檢查、諮詢與治療;另外,作為非語言性的投射,繪畫心理分析與治療對低學歷、精神障礙、不善表達、不善思考和內向的人,都有明顯的測試和治療效果。作為度麥學苑心理關愛中心專業的心理諮詢師,在一對一心理諮詢與治療過程中,更能體會到繪畫治療可以避開來訪者的心理防備和阻抗,使來訪者在無意識狀態下呈現自己真實的內在狀態。
正因為繪畫治療的簡易性、可操作性以及兼容性,使其成為心理治療實踐應用中的「多面手」。它既可以作為心理測驗工具為諮詢師提供人格智力和心理健康水平評估,又能幫助來訪者在繪畫過程中改善負面情緒和受損的社會功能。作為兒童和青少年心理諮詢與治療的重要工具,繪畫心理分析在學校心理諮詢工作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繪畫心理分析與治療的作用如此之大,實踐範圍如此之廣,但是學起來卻並不難。無論是專業的心理諮詢師、心理治療師和心理工作者,還是普通人,都能夠在系統地學習之後掌握這門技術,並把它運用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去。
正如古詩所云: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