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北秋離
特別喜歡孔子說過的一句話: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
深以為然,其實在婚姻彩禮話題中,因為彩禮的問題,導致家庭危機的例子有很多。
曉麗和孫成結婚有兩年了,自從嫁到孫成家後,曉麗自覺做到了一個妻子該做的一切,因為孫成是家裡的老大。
還有一個弟弟叫孫浩,還沒有結婚,所以贍養父母一直都是孫成在贍養,而曉麗對婆婆也還算是盡心盡力。
而婆婆也並沒有多麼的強勢,其實家庭還算和睦,前段時間弟弟孫浩談了一個女朋友,不到半年的時間,就到了談婚論嫁的地步。
親戚都勸過說婚姻大事,不可兒戲,最好是在多交往一段時間在說,然後弟弟卻執意要結婚,非她不娶。
雙方家長見面後,商量婚事,弟媳要求給20萬的彩禮,說是她們那邊的風俗規定,都是這個價,不能被人看低了,然而孫浩父母拿不出這麼多的錢。
最後商量後給18萬就好了,雖然沒錢,但是為了孫浩的婚事,父母也是拉下臉來向親戚朋友借了10萬,再加上老人自己的5萬,最後只差3萬的缺口。
那天晚上,在飯桌上,婆婆對著大兒子的媳婦也就是曉麗說道:「兒媳啊,你弟媳結婚還差3萬的彩禮錢,就湊夠18萬了,要不你們拿3萬吧」。
曉麗聽到婆婆的要求後,整個人心態都崩潰了,想到自己結婚的時候,要3萬的彩禮錢都沒有,如今弟媳結婚卻要給18萬。
當時就給了一萬彩禮,曉麗就嫁過來了,如今不夠還要向曉麗要,本來曉麗和孫成辛苦的掙了兩年錢,好不容易存了一些。
這讓曉麗覺得自己感覺自己不受待見,覺得自己在父母公婆眼中太沒有價值了,曉麗決定向婆婆討要補彩禮,不給的話就從此老死不相往來。
然後婆婆覺得要求補彩禮簡直是荒唐,這讓夾在中間的孫成兩頭為難。
情感分析
不患寡而患不均,其實彩禮很多時候並不是多少的價值問題,而是彩禮所賦予金錢背後的意義,曉麗結婚男方只給了1萬的彩禮。
而弟媳,結婚自己的婆婆卻願意給18萬的彩禮,1:18,這樣的落差下,曉麗自然會心生不平衡,換位思考,是你,你也會像曉麗這樣。
所以作為多的兒子的父母,一定不能厚此薄彼,一碗水端平,家庭才會和諧。
有人說現在的婚姻可以分為兩種,一是:金錢婚姻,二是:非金錢婚姻,曉麗和孫成的婚姻是屬於後者,而弟媳的婚姻是前者金錢婚姻。
曉麗因為看中的是和孫成的這段感情,所以在沒有足夠的彩禮下,為了愛而嫁,這樣的感情基礎,做不得假,在以後的生活中,往往能夠互相理解,幸福長久。
而弟媳的婚姻,是注重了金錢的價值,只有給夠了18萬彩禮才嫁,不然就不嫁,其實由此可知,她們的感情基礎可能就只值這18萬。
作為兩頭為難的孫成其實大可不必,我覺得曉麗的做法值得理解,面對弟弟的高額彩禮,作為大哥你可以明確告訴弟弟。
家庭條件就這樣,給彩禮也是應該,但超過家庭能夠承受的部分,需要自己以後自己承擔,自己負起男人該付的責任。
結語
兄弟多的家庭,父母更是要做到一碗水端平,如果做不到,往後的日子可就不會過得太平了,雖然不會表現出來,但是內在的矛盾已經形成,想要和平共處只怕難。
妯娌之間的矛盾很多就是來自父母的偏心導致,我覺得一個家庭最大的悲哀就是,讓一個懂事的人心寒。
兩個孩子,一個體諒父母長輩的不易,不敢過多的索取,而另一個只知道索取,最後父母過於偏袒後者,讓懂事的孩子心寒,變得不再懂事。
不懂事的得到父母的偏袒,反而變得變本加厲。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