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道理來說,彩禮是一個古老的傳統,特別是在古代的時候,婚姻比較重視禮節,結婚的時候往往約定俗成,男方要給女方彩禮以表心意。
如果根據男方的家庭環境以及經濟能力拿出適合的彩禮也無可厚非,但是現在很多人結婚一談「彩禮」就變色,特別是怕對方提出要高價彩禮。
結婚的時候,男方給彩禮是男方家庭對於未過門的妻子的一種態度,也是一種認可。
男方用實際一點的方式來證明男方家庭對女方的重視程度,同時男方可以給彩禮,但是女方也應該體諒男方的難處,在結婚之後,可以把彩禮帶回來。
女方用彩禮和嫁妝共同支撐以後的生活,這樣才是一種正確的做法。
可是如果男方在結婚的時候,對女方充滿著不信任,甚至連在合理範圍內能承擔的彩禮都不願意付出。
也許這個男方並沒有太大的誠意結婚,並沒有做好為這個家庭付出的準備,這樣的男方還不夠成熟,不夠有擔當,女方還是要慎重的考慮婚姻大事?
情感調解
她是個好女孩,並沒有嫌貧愛富,她和丈夫結婚的時候,丈夫一個月就2000多塊錢的工資。
當時女孩考慮到男方的經濟條件,就提出說只要六萬塊錢的彩禮,因為六這個數字很吉利,象徵著六六大順。
而且女孩希望放下丈夫的心理包袱,直接對丈夫說:「老公,你家拿六萬彩禮我帶回來5萬?」
可是男方和自己父母商量之後,就拒絕了女方的請求,男方說:「這樣好了,給1萬,你不用帶回來。」
男方和父母商量好的意思是,怕給了6萬塊錢彩禮,女方帶回娘家不帶回來了,所以就乾脆只給女方1萬塊錢彩禮,讓女方不用把這1萬塊錢帶回來了。
女方覺得彩禮給的這麼少,父母的面子上過不去,但是後來還是男方結了婚,結婚之後,原本是想要老實過日子,可是沒想到男方根本就不懂得節儉,家裡的經濟狀況總是入不敷出。
女方說:「他把生活所有的開支都提前透支了,再說懷孕後期他欠了2萬塊錢,早上起來他就很惆悵的坐在床上,我沒有錢還款怎麼辦?
後來我就給我媽打電話,問我媽借了5000塊錢,問我哥哥借了一萬五,把這個窟窿補上了。
結果沒過多久,我老公手機壞了,我讓他買一個幾百塊錢便宜的手機,他就要買最好的手機。」
男方說:「我作為一個男人,我覺得我需要面子,我拿一個幾百塊錢的手機出去多丟人呢?」
女方:「最終我妥協了,欠著帳我又借了5000塊錢給他買了手機,其實我是不理解他的,你欠了錢你要節約還錢,然後再談生活和消費。
他還在透支錢,正常的開支消費可以沒有錢,生孩子可以沒錢,產檢可以沒有錢,一切可以沒有錢。
但是他透支借錢去買衣服,買手機,開著車子。」
丈夫:「這是愛好。」
妻子:「你不要欠這麼多錢,你要為孩子著想,我一開始跟他認識,一直在問他有沒有上進心和責任心。
他一直都講的是他考了半年多,才考到一個正式工作,我看重他這一點。
結婚的時候我就說,你就拿六萬塊錢,六這個數字好聽,結婚之後我給你還5萬塊錢回來,讓我爸媽可能有面子。」
男方說:「我要跟我媽媽商量一下,我當時有點顧慮,既然你是說拿六塊錢過去再拿5萬塊錢過來,就是為了面子,我覺得沒必要,乾脆就拿1萬塊錢,我就不用她退錢回來。」
點評
兒女們談婚論嫁的時候,作為雙方的父母都希望子女能夠幸福都,不想因為彩禮讓子女的感情受到影響。
所以說彩禮是可以要的,但是要根據對方的家庭條件做決定,顯然男方是可以拿出六萬塊錢彩禮的。
可是他卻不相信女方,接從6萬的彩禮砍到了一萬,說明他對這個婚姻還缺乏一個基本的責任感,從一開始就沒有打算為這個婚姻付出太多。
所以男方才會在結婚之後,讓妻子懷孕的時候沒有錢,生孩子的時候沒有錢,基本生活費也沒有;他自己卻拿著錢去買手機,開車,買衣服,過著各種瀟灑的生活。
其實,歸根結底婚姻不應該用物質來衡量,婚姻的幸福也不應該彩禮決定。
其實很多女人在結婚的時候,心裡在乎的根本就不是那多多少少的幾萬塊錢。
她們在乎的是男人能不能帶給她們幸福,能不能幫她遮擋生活中的風雨,能不能站在她這一邊,一直保護著她。
女人想要的只是那個陪她度過餘生歡喜的男人能夠真正的承擔起家的責任,讓女人在婚姻裡有安全感。
雖然彩禮不一定是衡量婚姻幸福的敲門磚,但是在大多時候,彩禮真的能檢驗一個人甚至一家人的對婚姻的態度。
無論是男方和女方在結婚的時候,就應該做好承擔責任的準備,應該讓對方過得更好,過得更有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