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朝霞滿天,又是好天氣。8點離開比利時Ghislenghien,三個小時後到法國巴黎。歐洲的長途巴士司機有帶電子晶片的工作卡,插進駕駛座終端後整個行駛過程都會被紀錄保存,按要求每開車2小時要休息20分鐘,2小時後在法國境內的高速公路服務區休息。
去巴黎的法國高速公路服務區
遠處是法國的田野,法國的田野以金黃色的麥田居多,連綿起伏的大面積種植,點綴著綠樹,酷似國內的北大荒。
服務區的超市面積很大,但看不見工作人員,格調大氣現代,沒有烹調產生的異味。
各種咖啡飲料都是機售
售貨機多的有點出奇
人少地方大,空蕩蕩的,但非常乾淨。
小超市很漂亮,只是地板讓人頭暈,會產生一腳踏空的錯覺。
一進巴黎市區,先入眼的高樓頂上的巨大廣告牌是長虹、海爾、華為,中國元素這麼多地湧進視野,出乎意料。香榭麗舍大街在七十年代出版的大仲馬《基督山伯爵》有詳細的描寫,當得知我們的大巴行駛在香榭麗舍大街時,小說裡的貴族奢華與與現實中的世俗普通形成很大落差。香榭麗舍大街筆直,但並不很寬,街邊有些名牌皮包香水專賣店,有中國銀行,但也有大量隨意停放的自行車,看出去感覺有些亂糟糟的。所住的酒店在香榭麗舍延伸的塞納河邊Puteaux,而後的兩天在香榭麗舍從凱旋門到協和廣場來回走了6次,但都是在汽車裡,景色太一般以致沒拍一張照片。
大概是大量移民和遊客湧入的緣故,巴黎有點亂鬨鬨的。超級大城市的快節奏,人人都是腳步匆匆,與荷蘭比利時完全不同。整個城市的建築恢宏大氣,上海人到了巴黎會感覺似曾相識,就像走在外灘附近的某條馬路上。
車窗裡拍攝的巴黎榮軍院,路易十四下令為傷殘軍人建造的老兵養老院,拿破崙的墓在裡面。路易十四在位72年,是與康熙同時期的法國太陽王。
車窗裡拍攝的法國國民議會大廈,又稱波旁宮,路易十四的女兒波旁公爵夫人所建。門口都是正在維修的遮擋牌。
巴黎,法國首都,歐洲第二大城市,2000年歷史,1000萬人口,20個區,16條地鐵,300條公交線路。著名景點有艾菲爾鐵塔、凱旋門、羅浮宮、凡爾賽宮、巴黎聖母院、協和廣場、塞納河畔…… 巴黎最好吃的是羊角麵包,酒店早餐天天供應,剛出爐的管夠。
說起革命,巴黎是革命的起源地,「revolution」(革命)這個詞起源於法國大革命。資本主義與封建主義,復闢與反覆闢,鬥了150年,法國前後建立了五個共和國。
巴黎街頭的共享單車,地面的風景和上海差不多。
巴黎的雙層巴士
大樓下面是家麵館,招牌中文外文夾雜著,猛一看像是在上海,其實是在巴黎的市中心。上海只有以前英法租界是這種石頭造的房子,而巴黎整個城市都是這樣的。石頭造的房子保存幾百年沒問題,而磚瓦木頭結構的很難永久保存。
如果說這是在上海,沒什麼人懷疑。
聖塞味利天主教堂,建於11世紀,完成於16世紀,造了500年。
咖啡館陽臺上的木偶
巴黎聖母院旁邊的塞納河,河面很窄,河水的顏色也不好看。
塞納河邊的藝人
巴黎大街上的摩託,前面兩個輪子的很多。
巴黎街頭的自行車隨處可見,但是比荷蘭還是少多了。
巴黎的地鐵
地鐵閘口的進出門不一樣,左面入口,右面出口,出口的門既跳不過又鑽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