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育兒媽媽,只是單從做子女的角度說說育兒中的一些誤區

2020-09-03 90後杭漂的自我成長

Part 1不要忘記小孩子也是有思想的

小孩子的理解力並不弱,在家長無數次的「允許」和「不允許」的規訓中,小孩子自身清楚哪些行為符合父母心裡「好孩子」的標準。

家長盯著的時候要儘可能背挺直,手放好,做出一副認真聽課的樣子。

家長不喜歡小孩子吃辣條,所以吃辣條的時候一定不能讓爸爸媽媽看見。

當你在跟鄰居共同分享育兒經驗的時候,旁邊玩耍的小孩子也在一邊玩一邊聽,他聽進去的那一刻你的育兒理念和方法其實就不奏效了。

一個朋友上小學的時候就知道媽媽常常翻看自己的日記,所以把媽媽對弟弟的偏愛寫進日記裡,希望媽媽看見能給自己多一些關懷。

孩子們並不無腦,看看小戲骨們翻拍的電視劇就知道了。

Part 2 不要照抄照搬程式化育兒

很多父母聽育兒專家說要給孩子多一些肯定和認可,就有意識地在生活中誇孩子「真棒」「真好」「太優秀了」,但這種空洞的誇獎,並不能起到多大激勵作用,孩子也不知道你誇的是他做到的哪個點。

另外,有的孩子天生就是樂天派,甚至有些自負,家長繼續循著誇獎的路子去培養孩子,只會讓孩子看不到自己的缺點,一味得意自滿。

誇獎法適用於性格內向靦腆的孩子,誇獎時也應該要說出具體的優點,要注意誇獎的頻率。

另外,小孩子寫作文也是家長頭疼的問題,一次我去景區參觀,回來的車上,同車的父母問孩子剛剛參觀了一圈有什麼感想?最喜歡裡面的什麼?孩子支支吾吾說不上來。

說實話,小時候最害怕別人問這種問題,明明是出來玩兒的,一問這句話馬上就讓人興致全無。剛才光顧著玩兒了,哪有感想,腦子裡啥也沒想,也沒有特別喜歡的東西。

可大人們是不會信的,大人們認為你體驗過了這兩個問題總是有答案的。

長大了自己開始意識到,童年見過的很多事物,有過的很多體驗,當時是說不出來什麼感覺的。

但這些記憶和感覺會留存在心裡,多年以後的某一天,突然的什麼事情可能就觸發了童年的某個記憶片段,這時候才恍然得出一些感受。

這些都叫程式化育兒,就是某天聽別人說了這麼一嘴,說孩子得這樣這樣教,於是套模板一樣地在孩子身上演練,實際並不奏效。

Part 3每個孩子的成長中都有個自我糾偏的過程

教育孩子就是在做一場實驗。

父母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不斷探索,不斷發現問題、嘗試解決問題。

沒有哪個家庭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不會犯錯,也沒有哪個家庭是完美的家庭,所以也沒有哪個孩子是具有完備人格的孩子。

有父母說,我們那時候上學連支筆都沒有,連一張像樣的書桌都沒有,也照樣勤奮讀書,你們現在這麼好的條件,要什麼給你買什麼,你卻一點兒也不上進。

也有父母說,我們那時候上學穿的衣服都是打補丁的,都是哥哥姐姐穿剩下的衣服,那時候心裡很自卑,輪到自己的孩子上學都會給多買幾套衣裳,不讓他遜於別人。

很多父母覺得自己童年裡有很多缺失的東西,便按著他們童年裡缺失的部分加倍補償給自己的孩子。

最後發現,孩子還是有各種問題,今天出現這個苗頭,明天又有那個趨勢,一不小心就會偏離父母心裡好孩子的標準。

新一代小孩子的童年裡真的像父母輩一樣缺這些東西嗎?真的未必。

每個孩子的童年都會有一些缺失,會有一些離經叛道,這是很正常的事情,好孩子不是只有一個標準。

我們常常聽說要給孩子最好的,初衷雖好,但要明確的是,即使父母給了力所能及最好的教育,孩子在成長路上也會有一個不斷糾偏的過程。

性格內向的人要不斷突破溝通障礙,樹立自信,培養自己落落大方的一面。

性格外向的孩子要在生活的挫折中學會沉穩內斂,戒驕戒躁。

當代這麼多的企業家們,這麼多的成功人士,他們沒有一個人的童年是完美的,他們每一個人都是在不斷自我糾偏中,在疼痛和苦難中開出花來。

很多人把職場失意歸結為童年時期原生家庭帶來的創傷,其實不然。

你對於一件事情的聚焦能力、自律能力、學習能力才是影響你成功的關鍵。

相關焦點

  • 中國家庭普遍的育兒誤區:「直升機式」育兒,毀掉的只能是孩子
    無論孩子要做些什麼,都提前給孩子規劃好了,事無巨細的計劃。但是有一天不小心在孩子的日記中看到:"我不想回家,每天都要面對囉嗦的媽媽,我想要自由,我不想活在媽媽的掌控之中。""直升機式育兒"最早是出自《父母與青少年》一書中的"直升機父母",作者用這個詞來形容一些喜歡監視孩子一舉一動的家長。當孩子在吃飯的時候,家長喜歡監督孩子,孩子在學習的時候,家長也要摻和一腳,無論孩子做什麼事情,作為家長總是有他們的意見和嘮叨。"直升機父母"出現在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中,這樣的父母,他們的特點是對於孩子的任何事情都會全部包辦。
  • 喪偶式育兒和詐屍式育兒,媽媽的煩惱,爸爸的困境
    也許這只是一個極端現象,畢竟越來越多的奶爸也加入了照顧孩子的行列中來,但實際情況往往一言難盡。這種現象的名字叫喪偶式育兒。所謂喪偶式育兒是指家庭教育中一方的顯著缺失。比如父母中的一方長期外出,或者父母均在子女身邊,但是缺少其中一方的支持,比如早出晚歸、孩子事情都不管、與孩子互動很少甚至無語言交流等情況。
  • 育兒時期這「5大誤區,5大真相」,媽媽您知多少?
    關於育兒總有聊不完的話題,最近在群裡不少媽媽都分享了自己寶寶成長的裡程碑,並期待寶寶新一輪的成長。但是並不是全部寶寶都會按照育兒成長法則來,在這裡就可能會存在誤區,這些誤區可能導致父母感到壓力重重,不知所措。所以有必要在這裡澄清有關裡程碑的5大誤區和5大真相,同時為真正的事實揭開序幕。母乳餵養真的有作用嗎?您期望您的寶寶在幾歲開始走路?這些都是關於寶寶成長中父母關心的好問題!
  • 育兒路上"陷阱"多,這五個育兒誤區你知道嗎?新手爸媽媽須知
    還有應付各種各樣的育兒"天坑",這無疑給新手父母們增加難題。在育兒的道路上有很多的深"坑",這五個育兒誤區,新手父母們,快來看看你們中招了嗎?現在才知道這樣做對孩子的生長發育不利。寶寶在出生之前,由於子宮裡的空間有限,所以胎兒的兩條腿蜷縮著的。因此新出生的寶寶,仍是在保留在子宮裡的狀態,出現O型腿。
  • 育兒四大誤區,很多媽媽還在信!
    育兒四大誤區,很多媽媽還在信! 俗話說的好,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那麼一千個媽媽心中也有一千種育兒方法,而這些方法中不乏有錯誤的做法。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下媽咪們經常走進的誤區:
  • 李波育兒說:寶寶常見疾病護理及養育誤區,正確育兒陪伴健康成長
    李波育兒說:寶寶常見疾病護理及養育誤區,正確育兒陪伴健康成長寶寶的健康成長需要家長尤其是媽媽的積極參與,但不少媽媽在育兒上還存在各式各樣的問題,下面總結了10大常見的誤區,希望能幫助媽媽們掌握正確的育兒方法,陪伴寶寶健康成長。
  • 育兒書籍看了那麼多,還是教不好孩子?育兒從來不只是家長的事
    育兒書籍很多,有關於孩子成長的特殊時期,也有一些家長們很容易觸碰的誤區,更有大堆的反面案例告訴家長,如果家長的教育出現問題,會對孩子造成什麼傷害?所以為了孩子的教育,很多家長擔心孩子走入歧途,於是就按照書裡的方法進行教育。可是真的有用嗎?
  • 這4個成語典故揭示的育兒誤區,你中了幾條?
    爸爸問起孔融為何這樣做,孔融回答說:「我年紀小,應該拿個最小的,大的應該留給哥哥吃。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應該把大的留給小弟弟吃。」育兒誤區:孔融讓梨的故事家喻戶曉,它是父母教孩子謙讓的經典素材。他告訴父親:「我找到了一匹千裡馬,和你書上畫得好馬差不多,只是蹄子稍差些。」孫陽聽後,哭笑不得。育兒誤區:昨晚,跟朋友聊起她剛上小學的孩子,她向我連連訴苦。
  • 這些育兒餵養誤區你都知道嗎?不要再犯了
    孩子是父母所有的希望,也是父母生命的一種再延續,初為人母的我們在育兒方法上面可能會有很多不知道的地方,今天小編跟大家一起來探討一下日常要避免的一些事情。對於第一次當爸爸媽媽的人來講,經常會因為缺乏一些專業的育兒經驗而陷入一些誤區
  • 母親節唱個反調:育兒不是媽媽一個人的事情
    今天是母親節,媽媽們總在這個節日受到更多的關注。現實生活中,有不少媽媽完全負責起教養孩子的工作,甚至還有不少媽媽不得不放棄自己職業的圈子在家帶孩子。社會上也有不少對媽媽們的讚揚,比如「為母則剛」、「孩子是不是優秀媽媽要負很大責任」等等。在母親節這個特殊的日子裡,我想唱個反調:育兒,不是媽媽一個人的事情。
  • 育兒誤區:給0到3歲的寶寶吮吸小手添加輔食,媽媽會這招夠了
    我看到很多媽媽都收藏了了這條信息,說明大家給寶寶添加鋪食非常關注。但是呢,今天想跟你們探討一下關於育兒的3個誤區。02育兒的誤區:寶寶添加輔食之前有一個媽媽說:「他們家的寶寶已經8個月了,她在猶豫要不要給孩子添加輔食?」還有一些媽媽說:「哎呀,我這個寶寶都一歲多了,他特別不喜歡添加輔食,她的母乳還要不要繼續餵呢?」
  • 職場媽媽育兒誤區:陪伴孩子睡覺怕影響工作,做好以下幾點即可
    職場媽媽育兒誤區:陪伴孩子睡覺怕影響工作,做好以下幾點即可最近,媽媽群裡的寶媽都在討論著同一個問題,陪寶寶睡覺重要嗎?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是父母的心頭肉,孩子的健康成長牽動著父母的心。然而,生下很多母親生下小寶寶、休完產假後都會重返職場,忙碌於工作與家庭之間…那麼,論陪寶寶睡覺的重要性,是陪還是不陪呢?即使我也是一個在職的媽媽,我個人完全沒有想到不陪的想法。
  • 醫生整理:29條育兒知識,帶你遠離育兒誤區,新媽媽收藏
    導讀:醫生整理:29條育兒知識,帶你遠離育兒誤區,新媽媽收藏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醫生整理:29條育兒知識,帶你遠離育兒誤區,新媽媽收藏!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打破育兒認知誤區,給孩子不焦慮的愛
    而這日復一日的焦慮情緒會傳染給孩子,也讓孩子變得敏感焦慮,那作為父母的我們,該如何掌握育兒的尺度,如何給孩子恰到好處的愛,讓我們不再焦慮呢?最近這段時間,我開始惡補育兒知識,看了一本書《給孩子恰到好處的愛,做不焦慮的父母》,從我們平時的育兒誤區出發,告訴我們該如何打破育兒誤區,做一個不焦慮的父母,給孩子正確的愛。
  • 崔玉濤現身北京分享科學育兒知識 糾正育兒誤區
    中新網北京7月2日電 北京育學園創始人兼首席健康官崔玉濤日前現身《崔玉濤育兒百科》新書分享會。分享會現場。活動方供圖據介紹,《崔玉濤育兒百科》從寫作到出版,歷時近3年。該書分為三大部分為0-6歲寶寶提供專業的育兒指導,包含33個專題知識、120個崔醫生特別提醒、500多個養育要點、1000多條養育知識點。現場,不少讀者提出育兒方面的問題,涉及孩子睡眠、身高、輔食餵養、過敏以及家庭養育環境等問題。分享會現場。
  • 媽媽說:爸爸帶不好娃!爸爸不服,育兒「看門人」還要做多久?
    導讀:媽媽說:爸爸帶不好娃!爸爸不服,育兒「看門人」還要做多久?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媽媽說:爸爸帶不好娃!爸爸不服,育兒「看門人」還要做多久?!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父母逼著孩子道歉,暴露育兒常見誤區
    不同應對方法,結果也不盡相同,其中還有很多育兒誤區,你中招了麼?這位媽媽的做法,可能在大家看來也沒什麼問題,很多父母可能面對這事兒,都會這樣做,但這樣的做法,卻暴露了父母在育兒方面的誤區。你知道麼?因為這樣的方式,讓孩子道歉,雖然達到了目的,但是在小孩子心中,卻不是因為知道自己犯了錯而道歉的,而是因為媽媽的那句話「不道歉,媽媽就不喜歡你了」。這會讓孩子感受到,媽媽的愛是有條件的,如果自己不滿足這個條件,自己就會被拋棄,所以為了不被拋棄,才不情願地道了歉。
  • 看育兒書就只是喝雞湯?育兒書對孩子的教育到底有沒有用?
    導語:現在養娃越來越講究「科學」,不只是吃喝拉撒睡,做父母也早早地開始關注兒童教育問題,大量的育兒書、教育類的節目,各種「專家說」,然後關於育兒書有沒有用的爭議也很大。她家也是男孩兒,我們十分有共同語言,聊到最後,那位媽媽也是感慨「喝了那麼多育兒的雞湯,一點兒用沒有。」再有就是,上周我兒子數學考試也沒考好,我對兒子吼了很久,連晚上睡覺前他要跟我抱一下說晚安的要求都拒絕了。當天晚上,我老公說「你不是看了很多育兒書嗎?怎麼也沒忍住?」
  • 我看過的育兒書籍推薦
    經常從網絡上看到一些育兒雞湯,看上去似乎很有道理,轉的人也很多,然而,我不是說具體哪一篇,我是說,它們全部都是垃圾。
  • 美法育兒大戰——《法國媽媽育兒經》
    《正面管教》、《遊戲力》、《P.E.T.父母效能訓練》……大家有沒有發現,市面上大部分育兒書的作者都是美國人。美國育兒價值觀儼然已經逐漸成為主流價值觀。包括各大母嬰公號大V,用的基本都是美國理論。其他國家的家長們是如何養育孩子的呢?《法國媽媽育兒經》和《法國媽媽育兒經精華實踐版》給我們提供了一個不一樣的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