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文化「經史子集」

2020-12-14 靚說國學

國學的主幹和枝葉是通過什麼方式表現出來的?我們一般人知道的,主要就是經典文獻。這些經典文獻最終在中國儒家的傳統文化裡面歸納起來,就是「經史子集」四個類型,也就是通常說的「四部」。這種分類法在唐朝形成,一直延續到近代,算是傳統文化最有生命力的分類方法。比如大家都知道的《四庫全書》,就是按照這四個部分的結構完成的。

為什麼叫作「經」呢?「經」,從絲,織布時貫穿始終的經線,與交織其間的「緯」相對,引申為恆常不變。所以經者,常也。我們說「經常」兩個字,實際「經常」是一個意思。「常」是什麼?就是不變、不動。我們學習一門學問,這個「經」就是根本的、不變的,不管時間怎麼演變,社會怎麼演變,「經」是學術之本。就跟地球上的經度、緯度一樣,劃定了就不能變了,人要從東半球到西半球去,就不能偏離了它所規定的路線,不然,就會迷失方向。在儒家的經典中,「四書五經」是必讀之書,《詩經》、《書經》、《易經》、《禮記》、《春秋》稱為五經,後來經過歷代的發展,又收入了一些新的經典,就有了「九經」、「十三經」的說法,總之,這些都是儒家的「經」。

「史」,就是歷史,包括《史記》、《漢書》等歷代正史,以及地理志、地方志書等。大家都知道,中國是一個以史立國的國家,在所有的古代文明中,只有中華文明的歷史代代相傳,一直延續到今天,是一直活著的文明。而其他的文明古國,其他的文明進程,統統都中斷了,現在它們都變成了純粹的考古。那麼,中國人做學問往往也是要以史來證經。「經」上所說的人生的大道理,要通過歷史來證明它、檢驗它的正確性。所以,中國的學問往往是「經史合參」,要把經和史放到一起來學習,一起來思考。光學經不學史容易學成為「迂夫子」,成天的仁義道德、滿口的子曰詩云,就跟魯迅筆下的孔乙己一樣,成為一個沒用的酸腐文人,沒辦法在社會中立足,沒辦法建功立業。那麼光學史不學經呢?這個人有可能會變得非常狡猾,因為他把社會的方方面面看得很清楚,知道歷史的經驗教訓,知道在社會上什麼時候什麼東西吃香,什麼時候什麼東西有危險。一個真正的君子,如果沒有「經」作為主心骨,來指導他的精神、指導他的社會實踐,他就會出現偏差。所以在中國的文化傳統上,要經史合參,不能偏廢。

「子」呢?就是歷史上很有成就的個人作品、個人思想,也可以說是個人專輯。有時候也指政治、哲學、科技、藝術等書籍,不過,依然是以其代表人物的作品為主。這裡我們所說的「子」,主要還是指諸子百家,以及後來的一些學問大家的作品和他們個人思想的記錄,比如《荀子》、《墨子》、《韓非子》、《文中子》等等。

「集」,就是集合,指古人對一個時代、一個時期或者一種文藝類型的作品集合。比如詩歌裡面的《全唐詩》、《全宋詞》等,散文集裡的《全唐文》、《古文觀止》等。

相關焦點

  • 「經史子集」到底是如何分類的?
    不同於如今以字母、數字等來分類,古時候採用的分類方式就繁瑣得多,其中流傳下來最為穩定的就是「經史子集」四類書目。因為古籍的分類是一件很複雜的事情,現在還找不到更有效的辦法來重新歸類,所以仍沿用「經史子集」的分類法。
  • 關於《經史子集》的考點清單
    ,我們最先想到的是清代編修的《四庫全書》,然而作為書籍的分類方法,經史子集早在隋朝就已經確立了。在《隋書·經籍志》中,唐朝初期的名臣魏徵正式標註經、史、子、集四部的名稱,並進一步細分為40個類目,隋朝以後圖書分類的主流都是沿用四部分類,可以說經史子集的出現源遠流長。清朝編修《四庫全書》進一步將經史子集細化分類,分四部44類,目前這是最權威的分類。接下來我們就來探討一下到底經史子集都具體包括什麼。
  • 2021甘肅省特崗教師招聘考試公共基礎知識文化歷史:釐清「經史子集」
    2021甘肅省特崗教師招聘考試公共基礎知識文化歷史:釐清「經史子集」 為了幫助各位考生更好的備考2021年甘肅特崗教師考試,甘肅中公教育為大家準備了甘肅省特崗教師考試備考資料,供各位考生學習參考。
  • 事業單位公共基礎知識:釐清「經史子集」
    一、「經史子集」概述中國古代圖書汗牛充棟,數量極多。那麼將各種圖書集中到一起,為方便查閱,就需要對圖書進行分類。「經史子集」就是我國古人按圖書的內容,將古籍區分的四大部類。簡單地說,四部分類法各部類的內容是,經:指經書,是指儒家經典著作,比如「四書五經」,即在經書之列;史:顧名思義是正史,也就是歷史書;子:囊括了先秦諸子百家著作,也包括儒家的一些派別,以及宗教;集:文集,就是詩詞歌賦。「經、史、子、集」四部分類的方法,是中國傳統的圖書分類方式。
  • 經史子集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經史子集,經:經書,儒家經典;史:史書;子:諸子百家著作;集:文集。指古代的經典著作。泛指古代典籍。出自:《新唐書·藝文志》:「兩都各聚書四部,以甲乙丙丁為次,列經史子集四庫。」經史子集是中性成語,可作主語、賓語、定語;指文獻等。
  • 事業單位文史常識之由「四庫全書」見「經史子集」
    《四庫全書》,共分為「經、史、子、集」四部分,書中收錄了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在各類考試中也是屢見不鮮,因此對這部分知識有所了解至關重要。一、初窺四庫全書《四庫全書》全稱《欽定四庫全書》,是清代乾隆時期編修的大型叢書。乾隆中期,經過一百多年的勵精圖治,清朝呈現出盛世景象。
  • 語文開講 | 何謂「經史子集」?
    「經史子集」是中國古籍按內容區分的四大部類,也是中國傳統學術體系的主幹。華東師範大學陳璧耀先生新作《國學概說(增訂本)》在論述這四部學問的源流與特徵時,先從文字學角度入手,分別對「經」「史」「子」「集」四字進行了探討。現摘編如下。「經」是什麼?許慎《說文解字·糸部》:經,織也。
  • 問答│「經史子集」分別指什麼
    問:「經史子集」分別指什麼?   答:   「經史子集」是中國古籍按內容區分的四大部類。一些大型的古籍叢書往往囊括四部,並用以命名,如《四庫全書》、《四部叢刊》、《四部備要》等,可見四部分類對古籍的重要意義。
  • 2021甘肅三支一扶考試公共基礎知識考點:釐清「經史子集」
    2021甘肅三支一扶考試公共基礎知識考點:釐清「經史子集」 2021年甘肅三支一扶考試已進入備考狀態,根據往年信息可知,三支一扶考試內容主要主要是公共基礎知識,包括時事、政治、法律、經濟、管理、扶貧、科技、人文、計算機應用
  • 2019山東事業單位考試:關於經史子集 你應該知道
    2019山東事業單位考試:關於經史子集 你應該知道 2019-08-15 11:25:28| 來源:中公教育
  • 國學的分類:經史子集
    按照《四庫全書》的分類方式,分為經史子集四個部分。所謂的經,指的是古典文獻中的經典部分,比如《易經》,《詩經》,《書經》和《孝經》。所謂的集,指的是歷史上文人學者的總集和個人文集,比如代表性的總集有《昭明文選》、《全唐詩》。這是按照《四庫全書》的分類方式把國學分為經史子集。下面我們再來看一下按照它的內容來劃分。
  • 國學經典著作眾多,除了經史子集四部外,國學還涵蓋這些內容
    一、國學經典分類傳統國學文化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先秦至清代二千多年中國文化史上最有代表性的名著,按傳統的經、史、子、集四部分類,涉及文學、藝術、歷史、地理、科技、蒙學等。這其中既有《大學》、《詩經》等短篇名作,也有《史記》、《資治通鑑》等宏章巨製。
  • 功夫詩《九卷》 一部流動的經史子集_公益_鳳凰網
    功夫詩《九卷》 一部流動的經史子集 在祖國六十華誕即將來臨之際,搭乘著傳統文化的快車,首部國學大戲「功夫詩·《九卷》」繼續憑藉著其所闡釋出的優秀的中國傳統哲學思想和人文理念,為神州旅程沿途的「夢旅人」們,帶來深刻的心靈震撼與感悟,也為原本抽象朦朧國學理念的勾勒出了觸手可及的藝術的外延。長久以來,國學被認為是中華民族的立身之本,立國之道,所謂「國學者,一國所有之學,學其一國之學以為國用,而能自治其一國也」。
  • 學習早班車 不可不讀的「經史子集」
    有文化的歷史根正苗紅,有歷史的文化敦厚茁壯!學習早班車開課啦,本期小編將帶著大家一起走進冒著熱氣的國學經典文化中的「經、史、子、集」,一起了解中華文化之魂、文化之根、文化之精髓。古代人將傳統文化典籍按內容分為「經、史、子、集」四大部類,也稱為四部分類法。
  • 「經史子集」被確定之前,古人都用什麼樣的方式給書籍分類?
    我們今天所見到的「經史子集」四部分類,其實是在唐代才得以應用的,並且當時還不完善,但已經是一個比較成熟的分類方式了。那麼,在此「經史子集」的分類法產生之前,人們又是如何來做的呢?從推廣普及到「經史子集」,經歷了諸多磨合圖書分類工作有明確方法記載的是在漢代,在國家層面上對這項工作予以支持,並且取得了非常重要的成果。公元前23年,西漢成帝時期,劉向、劉歆父子二人先後主持了圖書的分類工作,對已有的典籍進行梳理、修復、編目等等工作。
  • 新《王安石全集》出版,採取經史子集新編例
    新《王安石全集》出版,採取經史子集新編例 澎湃新聞記者 羅昕 2017-05-07 11:07 來源:澎湃新聞
  • 經史子集各中第一,除了神秘還是神秘
    古人將之歸為四類《經》《史》《子》《集》。三教九流,醫樂百工,莫不在其中。四類集之中的著作,各中第一為誰呢。《經》部之中,《易經》第一。經部主要以儒家為主的「十三經」及相關著作,包括易類、書類、詩類、禮類、春秋類、孝經類、五經總義類、四書類、樂類、小學類等10個大類,其中禮類又分周禮、儀禮、禮記、三禮總義、通禮、雜禮書6屬,小學類又分訓詁、字書、韻書3屬。《易經》被奉為儒家至尊經典,它也被稱為「群經之總」。
  • 「經史子集」都是指的什麼?
    經:是指儒家列為經典和注釋經典的著作,如「四書五經」。「四書」指《大學》、《論語》、《孟子》、《中庸》,「五經」指《詩》、《書》、《禮》、《易》、《春秋》。史:記述歷史史實、地理疆域、官職等的書。集:是指歷代作家詩文集,諸如《樂府詩集》、《古詩九十九首》、《全唐詩》、《古文觀止》等。
  • 經典時習班 | 經史合參的意義和方法
    以復興儒學為己任,主張「固中華文化之本,培民族精神之元」。被《廣州日報》評為 「瘋狂讀經人」。通讀二十六史。自2006年讓法律系學生背《論語.學而第一》堅持至今。「潛心聖學、篤志經史、躬行實踐」,積澱了深厚的儒家修行素養。中國文化寶庫體現在經史子集中,道術皆在其中。經是根本,是中國智慧的核心,信仰的靈魂。
  • 經史子集,什麼是「經」,什麼又是「史」?
    經部收錄了儒家的「十三經」及相關著作,包括易類、書類、詩類、禮類、春秋類、孝經類、五經總義類、四書類、樂類、小學類等10個大類,其中禮類又分周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