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垕地處伏牛山餘脈,山川秀美,境內名勝古蹟眾多,靈泉寺、花戲樓、祖師廟、鄧禹寨、鈞窯遺址等不勝枚舉,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使神後的人文景觀、旅遊資源獨具特色。
神垕古鎮,近在眼前
特色小鎮,文風古韻
神垕老街
走一走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
年代記憶
民風
鈞瓷文化發源地
觸摸歷史,感知厚重文化
歷史碎片,俯首皆是
體驗,學習,感受,升華自我
街角即景
本次「萬裡路」幸福裡文化之旅目的地——百年盧鈞窯
1879年,盧鈞瓷創始人盧振太先生親手製作的」禹貢九鼎」被作為慈禧太后60大壽的貢品,被故宮收藏。
2013年,盧鈞瓷被柬埔寨國王收藏(如下圖)
此次我們探尋的是中國五大官窯之一的盧鈞窯,誕生於文化厚重的河南禹州神垕古鎮。
鈞瓷,始於唐,興於宋。
自唐朝,鈞瓷就深得朝廷及佛家厚愛,尤其是秘色瓷被捧為佛家珍品。
盧家第六代傳人盧三先生,接受CCTV美麗中華行欄目專訪
1957年,新中國黨和領導人的高度重視,又使鈞窯重新散射出了更加璀璨奪目的光彩。周總理指示恢復歷史名窯,之後以盧氏藝人等為骨幹,先後建立三大國營瓷廠。
倍受鼓舞的盧氏子孫經過208次的試燒,終於在粗瓷窯內搭燒成瓜皮綠和天藍色膽瓶等第一窯鈞瓷。1958年,為北京人民大會堂燒制了直徑1.2米大的花盆、瓶子、罐等鈞瓷陳列品。
1962年,盧家人又到北京、廣州、景德鎮遍取百家之長,經上千次試驗,終於使鈞瓷達到了「入窯一色,出窯萬彩」的境界,小批量產品出口到日、意、英、法等國。1973年秋季廣交會上150種鈞瓷20萬件被搶購一空。至此,失傳數百年的鈞瓷藝術在盧鈞窯獲得徹底復活。著名書畫家和陶瓷藝術家鄧白老先生曾寫詩讚曰:插得春芳第一枝,飛彩流霞禹州瓷,豪言莫做尋常看,正是東風得意時。
鈞瓷起源於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鎮,那裡地處山區自然資源豐富,有 「 南山煤,西山釉,東山瓷土處處有 」 之傳說。據實踐,生產鈞瓷如果離開這些條件,在任何國家都不會成功。
鈞窯是中國宋代五大名窯之一,與汝、官、哥、定諸窯並駕齊驅。鈞瓷造型端莊,窯變美妙,色彩豔麗,五彩繽紛,又為諸窯之冠。
鈞窯創燒於唐,興盛於宋,復燒於金元,延至明清仍繼續仿製,歷經千年而盛燒不衰,形成了一個龐大的鈞窯系。 迄今為止,在禹州境內已發現北宋鈞窯遺址多達 40 處,尤以神垕鎮大劉山下最為集中。
看了這麼多
是不是有讓你想留下來的節奏?
正是有這麼深厚的文化底蘊,古鎮才得以保留下來。
看了這麼多古宅,你會發問:是什麼原因讓盧鈞瓷聲望遠揚呢?
跟著我到老窯口裡一探究竟吧!
看下圖,別走丟了喔!
(第1步:拉坯。右邊是盧家第六代傳人盧三先生)
(第2步,操作步驟在製作現場,以有獎搶答的方式公布)
(第三步:上釉色)
(第四步:燒制)
燒制完成後就等冷卻,嚴格挑選,將不合格的摔碎。所以,你會看到老窯口周圍會有堆積的碎瓷片,這也印證了鈞瓷燒制的艱難,更印證了盧家對瓷器的高標準要求,所以盧鈞瓷的價值也是值得國家與國際皇室肯定的。
「寧可砸瓷,不可砸名。」
--盧鈞瓷第六代傳人 盧三
神垕得天獨厚的自然和物質條件,促進了神垕陶瓷生產與商貿經濟的發展,加之鈞釉開陶瓷銅紅釉的先河,更有窯變 「入窯一色,出窯萬彩」之特色,所以有「家有萬貫,不抵鈞瓷一片」的珍貴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