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群確實算是個神奇的存在!據媒體報導,四川遂寧某學校老師在班級群裡斥考試成績「80分以下的」學生拖後腿被家長舉報,涉事老師和學校被處分。就在同一天的另一則新聞裡,廣東中山某學校的班級群裡,有家長因對英語老師布置作業的行為不滿在群內語音辱罵老師被行政拘留10日。
社交媒體時代,以微信群、QQ群為主體的家長群快速佔領了適齡家長的手機,家長群這個平日裡看似只是考驗各位家長「演技」的虛擬場所,時不時也會讓一些老師、家長言語失態。
新聞裡引發家長群爭端的兩件事兒,當然都不能說是小事,因為「孩子的事無小事」,但在兩個家長群裡涉事的幾位,說的道理,表達的焦慮、不解或者憤怒,其實都並非沒有道理。老師擔憂班級、學生的成績,家長抱怨英語作業無力輔導,而雙方之所以大動幹戈,最主要的可能還是都忽略了社交平臺上的表達技巧。
值得注意的是,在老師家長群斥差生的新聞後面,跟帖挺老師的網友不在少數——因為斥責所以負責任,但老實說,涉事老師被處分一點也不冤。涉事老師說話的對象是家長,場合是家長扎堆的家長群,差生被點名的實際效果,是差生家長被示眾。可能這並非本意,原本或許試圖通過這種方式保持和促進家校合作以提高學習成績,但就結果而言,因為不恰當的表達方式和場所,只能是適得其反。
就在前幾天還有新聞說,有學校在有家長群、「溝通很方便」的情況下還要堅持家訪,此舉受到質疑,但從這次老師在家長群失態就能看出,有針對性的個別家訪或者線上私聊顯然具有家長群無法替代的功能。姑且不說「在老師眼中就不該有差生」這樣的大道理,對於教學考核壓力很大的教師職業,以學習成績為標準來判斷學生狀態、評估學生情況應屬自然,但這與把差生拉到講臺示眾、言語調侃和羞辱,或者把差生成績掛到家長群讓家長下不來臺,卻完全是兩碼事。
應當說,誰都可能有情緒失控的時候,但選擇在哪裡發洩情緒,對成年人而言可以有精巧的計算。一定程度上,老師在家長群的地位特殊,其對學生的評價,對教學活動甚至完全與教學無關的事項的各種安排和態度,得到群起響應或者附和應該算常態。但家長群再特殊,它也還是一種便捷溝通平臺,包括你對他人的表達、情緒和感情流露,其實都與線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而且事實上,群內的硝煙會快速、直接地反饋到線下,其影響並非發言者可以控制。對家長群的參與者而言,表達技巧也算是網際網路發言一種必備的修養,這與家長群裡演技的重要性可以說不相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