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生活水準的提高,人們的虛榮心開始膨脹作祟。從最初的比家產,到現在的比工作,比老公,就連孩童也沒能倖免於難。小時候比學習,長大比收入。為了不讓自己的孩子能更加的優秀出色,不輸在「起跑線上」,所謂的技多不壓身,經常看見小小年紀的孩童在周末去各種各樣的培訓班,也常有媒體曝出小學生的書包重多少多少斤。但過多的輔導班和興趣愛好班真的能為孩子帶來積極的作用嗎?真的能讓孩子站在更高的起點嗎?雖然說孩子的學習成績固然重要,但是身心發展不應該是同步的嗎?德智體美不應該是全面發展嗎?身體不才是本錢嗎?
小學四年級的豆豆今年11歲了,不負眾望,學習成績總是名列前茅,幾乎每次考試都是年級前幾名,但豆豆的媽媽對這樣的現狀仍舊不是很滿意,豆豆每天晚上也需要學習到凌晨才能得以休息。除了每天學校老師布置的正常作業以外,題海戰術成了豆豆名列前茅的「秘訣」。
除此之外,11歲的豆豆可以說有著其他同齡人完全不同「充實」童年,其他的小孩子可以在放學之後和同伴玩耍,可以在周末和父母嬉戲。但豆豆不一樣,每天放學,豆豆需要在第一時間去校外的輔導班上課,一直持續到晚上八九點才能回家,回家只有又要繼續學校老師的複製的作業,往往到了凌晨,豆豆房間的燈才能熄滅。
這天晚上,十一歲的小豆豆實在是熬不住了,於是豆豆對媽媽說自己很累,想休息一會兒,說完豆豆就趴在桌子上睡著了。本以為豆豆可能只會休息片刻,但個把個小時過去了,豆豆還是沒有醒來,直到豆豆爸爸進去,才發現十一歲的小豆豆已經氣息薄弱,這才意識到事態的嚴重性,被送到了急救。經過搶救,豆豆清醒了過來,但也只是維持了短短幾分鐘,而哪怕是這短短的幾分鐘,豆豆也一直在強調自己好累,想休息,之後便又昏迷的過去。不幸的是,這一次豆豆再也沒能醒過來。檢查結果出來了,過於強大的壓力加上長期的睡眠不足直接導致的豆豆的意外發生,身體機能紊亂,多處器官也出現了衰竭現象。換句話說,長期的勞累和壓力,導致了豆豆的猝死。不遠處的豆豆媽早已是哭成淚人,但眼淚再多,豆豆也會不來了。
當然,社會上不免存在這樣的聲音,「現在的孩子就是矯情,脆弱,當初自己是怎樣過來的」,很多人都認為現在的孩子是溫室中的花朵,受到過多的保護,生活經歷也越來越少,都是按部就班地聽從父母和老師的安排。小小的人生早已被安排得明明白白,稍有過多的壓力和打擊就會變得難以承受。不少孩子自殺的事件也屢屢出現。到底是孩子的承受能力下降,變的脆弱不堪?還是社會並沒有真正的關注到孩子的壓力所在?
為了不讓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很多孩子從誕生之際,整個人生就被安排好。為了能在孩子身上實現自己的夢想,孩子被迫成為傳輸介質。「從娃娃抓起」、「炫耀孩子」「攀比成績」成了家長們茶餘飯後的談資。哪怕孩子並不喜歡,也會被「為你好」的理由強加在身。也變相地養活了無數的培訓班和興趣愛好班。
小編的父親曾告訴小編一句話,我給你一個童年,我就欠你一個成年。相反我給你一個成年我就欠你一個童年,幸運都是父親給了我一個完整的童年。小時候經常因為成績差被叫家長,但父親總是告訴我,不用管,你現在就是通過玩來開發智力。這也直接導致了小編小時候的成績差!小編認為,孩童就該釋放天性,不應該以大人的一直為轉移,且上述的教育方式,存在很多的缺點和漏洞。
首先,處於發育階段的孩子,充足的睡眠才能保證良好的身體機能的發育。如果在這一階段,因為繁重的學業和強大的壓力,以及多餘的課外活動,恐運動量和活動時間無法保證,會給孩子的身體造成不可逆轉的傷害。
其次,我國現在推行普遍的素質教育,要求德智體美全面發展,部分學校也開設的心理輔導室以及壓力緩解室,開始重視孩童的心理壓力以及生活狀態,給為家長以及準家長也務必要重視到這一點,古語云「書山有路勤為徑」,但也雲「百無一用是書生」。並未小編說教育沒用,教育是一個國家興邦的基礎。只是說,教育需要結合整體,不能因為孩子的教育而忽視的身心的發展,孩童的天性就是玩,要在寓教於樂中讓孩子成長。因材施教,方能變為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