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學子考中哈佛 是真是假撲朔迷離

2020-12-14 搜狐

  昨天一大早,連雲港白塔中學的侯校長早早就來到學校,等待他們學校衝出的「哈佛男孩」——王晨醒一家。這一天本來是學校為王晨醒舉行歡送會的日子,但是由於真假哈佛的爭論沒有定論,學校又無法拿出令人信服的證據出來,這個歡送會被臨時取消了,而學校的這一舉動再次讓王晨醒感到很受傷。「哈佛男孩」到底是真是假?這個男孩為什麼不願意自己出來揭示真相?通過多方努力,王晨醒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首次在媒體前敝開心扉。

 手持錄取通知書和護照的王晨醒

  學校的歡送會取消了

  面對巨大的社會壓力,校方昨天邀請王晨醒和他的家長一起到學校裡再好好談一次,希望王晨醒這一次能夠拿出證據來證明自己。然而,這次談話卻是在爭吵中結束的。因為受到外界壓力,學校又拿不出令人信服的證據來,最後不得不決定取消原來上午舉行的歡送會。對於這樣的變故,王晨醒認為這是學校不信任自己,感到很氣憤,他表示在自己7月28日飛赴美國之前是不會做任何回應的,請學校不要再來逼迫他。

  對於王晨醒事件,學校表示也有點無可奈何。白塔中學的陸主任跟記者說,校方還是很希望這件事情是真的。

  「考上哈佛」先告訴了室友

  對於怎樣考上哈佛大學,王晨醒在給別人做講座的時候講了自己的經歷:去年夏天,他去北京參加了全國新託福考試,接下來就是申請國外學校。他特地給哈佛招辦寄去了一隻穿了幾年的襪子,並告訴他們:「我寄來這隻襪子,相當於我的一隻腳已經踏入了哈佛,你們不希望我的另一隻腳也進入貴校嗎?」王晨醒表示,哈佛大學去年12月發來了錄取他的電子郵件通知,隨後不久哈佛又給他寄來了正式的錄取通知書。

  陸老師向記者講述了這件事的經過:據學校後來了解,考上哈佛最先是王晨醒在宿舍裡跟幾個室友說起的,後來同學告訴了班上的老師,老師又反映給了學校。令人意外的是,今年3月學校表示接到了從北京寄來的兩份喜報。一下子,王晨醒考上哈佛的消息迅速傳播。

  「哈佛男孩」網上先遭質疑

  然而,王晨醒因為「哈佛男孩」的頭銜越來越受關注,一些強烈的質疑聲也從網絡蔓延到現實中來。一個在南京從事國外留學工作多年的網友表示:「5月24日的『哈佛網站消息』是致命性的。因為,如果王被錄取的話,他手上有了可用的王牌:1、錄取通知書;2、經濟資助安排;3、個人網頁帳戶;4、哈佛電子郵箱;5、課程及選修資料;6、在校的學生和學生會來信(多出現在4月1日和5月1日);7、所在地的哈佛校友會的祝賀信。當白塔高中面臨外界的質疑的壓力時,再三要求王提供證據以平息這些質疑。王並沒有拿出任何一件上述的東西」。

  對話王晨醒

  記者:你怎麼看待網上對你的非議?

  王:這其實很正常,我一個農村的孩子,沒有什麼好的教育背景,竟會考入世界著名的大學,肯定有人懷疑。

  記者:那怎麼讓我們相信你真的考入了呢?

  王:我6月18日拿到了辦好的護照(這一點記者已在東海縣公安局得到證實),7月3日在上海梅隆鎮的美國駐上海大使館辦事處籤了籤證。

  記者:你什麼時候開學,做好準備了嗎?

  王:我9月3日開學,想在近期到美國去,我知道國內還有另一名考入哈佛的學子已經去美國了,這個消息也是校方通知我的。

  記者:原先的報導稱你還想參加高考,今年你參加高考了嗎?

  王:我沒有參加。

  記者:我們有個請求,你拿著護照和錄取通知單給你留個影好嗎?

  (遲疑一會,徵求父母及姐姐的同意後,拿出夾好的通知單及護照)

  記者:這也許能證明你真實地進入了哈佛。

  王:嗯。

  -採訪後記

  幾天的深入採訪讓記者越來越感到不安,究竟是誰導演了這場風波?是我們,是成人世界的複雜把這個孩子推到了風口浪尖。從採訪中我們獲悉,哈佛之說是王晨醒在宿舍裡與室友的一次悄悄話,是學校、有關部門,包括媒體聯手將「農村男孩衝進哈佛」的神話一再宣揚,隨後又紛紛開始質疑這個神話。如果這個孩子說的是真的,他確實被哈佛錄取了,那麼我們為滿足自身的窺探欲而做的這些質問與壓迫,是不是已經深深地傷害了這個孩子和他的家庭?如果這個孩子說的不是真的,那麼謊言為什麼能夠成功並作為事實大肆傳播呢?因為欲望,所以成人世界比孩子更需要謊言,並且熱衷於將謊言越編越大。而當謊言被戳穿時,這個「造事」的孩子將成為眾人指責與嘲笑的對象。採訪中,王晨醒的一個聲音一直在我耳邊想起:姐姐,請你們不要來傷害我!

  東海尋訪「哈佛男孩」

 

  白塔鎮街上上午豎著的祝賀牌子(圖),下午不見了。張凌飛攝

  記者昨天冒著高溫趕到東海縣,找到王晨醒所在的母校(白塔高級中學)及他本人進行了採訪。

  當日早晨7點左右,記者來到白塔鎮,遠遠地就能看到白塔鎮街上豎著的一個巨型方形拱門上,寫著:「熱烈祝賀白塔中學王晨醒同學被美國哈佛大學錄取,熱烈祝賀白塔中學創建國家級示範高中(省四星級高中)工作全面啟動」。白塔中學大門口進門左邊的圍牆上一個宣傳欄內,全是對王晨醒的宣傳,幾名學生站在前面觀看。當門衛得知記者要採訪「哈佛事件」時,將記者攔了下來,說要請示領導。

  正在記者一籌莫展時,一名清瘦的中學生走出大門,門衛提醒記者說,這就是王晨醒啊。記者趕緊攔住他,簡要地說明了來意,他很客氣地跟記者握手說,「如果你們媒體不相信我考上了哈佛,到時可以跟我一起飛去美國,我再詳細跟你說明情況。」

  王晨醒的家地處連雲港東海縣邊界,與山東接壤。當日中午,記者換乘了幾趟車輾轉找到他家——東海縣山左口鄉新王莊村。王晨醒考上美國哈佛被當地傳為美談,山左口鄉大街上的三輪車夫直接把記者送到了他的家門口。王晨醒和他的父母、姐姐正在屋裡休息。見到記者時,王晨醒表現出一臉的歉意,稱其不想向媒體再說些什麼,他想好好地安靜一下,近日便可「輕鬆」地起程赴美國波士頓。

  當記者問及網絡論壇及社會質疑聲一片,他們對此作何解釋時,王晨醒的姐姐王慧慧顯得有些激動:「我希望你們不要再炒作了,我可以坦誠地告訴你們,我相信我弟弟」。王父介紹說,當初,晨醒並不想自我宣傳和炒作,他偶爾一次在寢室裡說漏了嘴,學生將他考上哈佛的事情告訴了老師,學校方面於是就將晨醒推了出來。「我實在搞不清楚,學校這樣做到底是什麼意思,要宣傳晨醒的是他們,現在引起社會質疑了,卻又把所有責任往晨醒身上推。」隨後,王晨醒從房屋中找來了他去美國的護照、籤證及錄取通知書,並展示給了記者看。

  記者下午採訪完回記者站,車子行至白塔街時,突然發現,街上原先那塊方形拱門上的招牌卻不見了,被換成了「江蘇省三星級學校,白塔中學歡迎您」的招牌。

  相關新聞:連雲港鄉村學子考中 哈佛 奇蹟還是騙局?

  自述傳奇 一隻臭襪子打動了哈佛

  王洋自述,他來自連雲港某縣的一所農村三星級高中,成績中上等,但他有著遠大的理想,把目標瞄準了國外的頂尖名校。當別的同學為高考奮戰時,他卻忙著專攻英語。去年夏天,他去北京參加了全國新託福考試,120分的試卷考了101分。去年10月和11月,他又兩次去香港參加SAT考試。SATⅠ考了2000分出頭,SATⅡ的數學、物理、化學都考了800分滿分。

  王洋說,自己申請了十餘所美國大學,被5所錄取,被1所預備錄取。哈佛大學在去年12月正式錄取了他,並給予每年近4.9萬美元的全額獎學金。

  「我發了很多郵件給哈佛,他們也沒理我,直到我給他們寄去了一隻臭襪子和我們學校的課程表,他們才對我產生了興趣。」王洋說,自己的特立獨行終於引起了哈佛的注意,給了他在上海面試的機會。

  在王洋演講的過程中,他除了講述自己的傳奇申請經歷,還告訴學生如何技巧地申請美國學校。其間,他講的一個個故事生動有趣,談吐相當自信、流暢,現場表現很令人折服。

  但接下來的事情,讓人越來越費解。因為在採訪過程中,王洋始終沒有提供哈佛錄取通知書原件。記者隨即上網查詢相關信息,發現網上對王洋被哈佛錄取的真實性也是質疑聲一片。記者隨即又與王洋所在的中學取得聯繫,該中學的一位陸姓主任表示,過兩天會把王洋的相關資料都發給記者。

  連雲港追蹤 始終沒有亮出底牌

  由於王洋始終未能拿出能夠證實被哈佛錄取的確鑿材料,7月17日,快報記者前往王洋的家鄉,希望了解到一個真實的王洋,看看他手裡到底有沒有被錄取的材料,進一步追蹤事情的來龍去脈和真相。遺憾的是,王洋始終沒有亮出手裡的底牌。

  6月24日下午,考生們焦急地等待著當晚高考成績的揭曉。連雲港某縣的一所農村中學高三年級的學生王洋(化名)沒有參加這次高考,但關於他的求學故事卻在家鄉傳開了:被美國哈佛大學錄取,並獲得每年近4.9萬美元的全額獎學金———這在蘇北農村簡直是個奇蹟。6月24日,王洋到南京某培訓中心給懷著國際頂尖大學夢的南京學生介紹他的「進軍哈佛之路」。

  王洋所講述的獨特經歷讓人嘆服,但隨後記者在核實此事時卻困難重重,謎團不斷。在與王洋的多次接觸中,他對一個問題給出多個不同答案,拿出的材料也存在明顯的漏洞。這讓記者越來越疑惑:他,真的拿到了哈佛大學的錄取通知書?

  南京求證:漏洞百出的錄取通知書

  6月25日,記者又電話聯繫上了王洋。電話裡王洋言詞懇切,他說自己的父母是農民,準備考國外大學全是在網上做題,申請過程非常艱苦,幾乎沒有人理解。

  6月28日,王洋所在的中學發來了一份郵件,其中有幅照片翻拍的是王洋的錄取通知書。經過英語教學專家的仔細鑑別,發現這份錄取通知書存在低級的語法和拼寫錯誤,哈佛招辦主任的手寫籤名看上去非常不流暢。記者隨後與該中學聯繫,校方表示,作為一所農村的三星級中學,他們也無法鑑別王洋是不是真的被哈佛大學錄取了,而王洋並沒有向他們提供更詳細的資料。校方還建議記者,等王洋的籤證辦下來了,一切就會水落石出。

  7月3日,應一家電視臺的邀請,王洋再次來到南京,補拍電視節目,而此時,他的這份錯誤百出的錄取通知書引起了更多人的懷疑,但他仍然堅持不願提供更多的資料。此前,王洋在演講中曾提及他也申請了劍橋大學,並參加過面試。中國大陸本土學生申請劍橋都要通過安生文教交流基金會,記者就此事向該中心亞太區總裁張梧華教授求證。張教授根據記者提供的信息查詢了近三年來中國學生報考劍橋的所有記錄,但是始終沒有找到王洋的名字,張教授決定見一見王洋。

  7月4日,在記者的勸說下,王洋與張教授見面。王洋提到,他在南京參加過劍橋筆試,但他說的參加劍橋面試的時間、地點等全都對不上號。隨後,張教授又用英語和王洋進行了交流,發現他的英語並不流暢,達不到美國大學錄取的一般標準。張教授表示,他將把郵件發給哈佛大學,請他們確認真偽。

  7月5日,王洋給記者發來郵件稱,有機會的話,他會把哈佛的錄取通知發一份給記者,和大家看到的幾乎不同。

  7月16日上午,記者來到安生基金會南京代表處。張教授說,前一天已經與哈佛大學監事會監事通過電話,確認通知書系偽造。

  近兩天,南京的王同學也在幫記者查證此事,他曾被劍橋大學錄取最終又選擇赴美留學。他通過「美國學生網」沒有查詢到王洋的錄取信息。隨後又通過哈佛大學在校生查找,最後得到的信息是今年哈佛在中國大陸錄取了兩名本科生,一名在四川,一名在北京。

  那王洋究竟是否確實有一份哈佛大學錄取通知書,但是沒提供出來?還是被美國其他大學錄取了,卻稱是被哈佛錄取?又或者他並沒有被國外的大學錄取?經歷了大半個月的求證,答案卻越來越不清晰。

  這份錄取通知書經過哈佛校方鑑定是假的。

  考上哈佛就像放了顆衛星

  據王洋所在高三年級主任陸老師回憶,王洋第一次給他留下深刻的印象是在高一。「有一次王洋特地來找我,表示自己想寫一本書,這讓我對這個孩子留下了印象。報考國外大學對我們這樣的中學來說是件遙遠而陌生的事情,而王洋在高二的時候就一直忙活這件事。當時身邊的同學和老師都很不理解他,甚至有老師跟我抱怨這個孩子總在課上看些無關的書。不過學校還是給了王洋支持,他需要用電腦,需要請假去考試,學校都開了綠燈。但由於學校很少有孩子以出國上學為目標,所以具體怎麼去報名、怎樣去考試都是王洋一個人在做。」

  王洋稱,哈佛大學去年12月26日給他發來了電子郵件錄取通知。然而,王洋考上哈佛的消息卻是隔了好幾個月才傳播開來的。據學校後來了解,考上哈佛的事最先是王洋跟幾個室友說起,後來同學告訴了老師,老師再反映給了學校。令人意外的是,今年3月學校也接到了來自北京的喜報,一下子,王洋考上哈佛的消息在當地引起了轟動。連雲港當地的媒體蜂擁而來,對這個傳奇的農家子弟進行採訪報導……這時,各種榮譽、褒揚、獎勵也接踵而來。

  記者昨天看到,這所中學所在的鎮上依舊有一條醒目的橫幅,熱烈祝賀王洋被美國哈佛錄取。按照當地的說法,王洋簡直就是放了顆衛星。「一隻襪子」申請哈佛的經歷也被寫在王洋母校的外牆上。

  質疑從兩份喜報開始

  就在這時,一個聲音出現了,有人站出來強烈質疑王洋哈佛新生的身份。這得從兩份漏洞百出的「喜報」說起。

  記者從連雲港政府的門戶網站上看到一則縣教育局發布的信息:近日,教育部考試中心向某某中學發來喜報,祝賀2007屆學生王洋在以優異的成績和突出的綜合素質被美國哈佛大學錄取後,又在「教育部考試中心」和「國務院港澳學術交流辦公室」的推薦下,榮獲「白宮世界精英青年男子獎」榮譽稱號,彰顯了中國優秀青年的風採。《江南周報》、香港《大公報》、《新京報》都相約對王洋同學進行跟蹤採訪和報導。

  一位教育專家告訴記者,教育部考試中心沒有這個權力,也不會幫助該生申請任何獎項,因為不是其職責範圍。另外從邏輯上講,哈佛大學的錄取並不證明或自動延伸其他獎項。而且,哈佛沒有通知考試中心的義務。

  那麼這兩份「喜報」從何而來呢?該校侯校長告訴記者,他們確實在今年三月份收到從北京寄來的這兩份喜報,也曾打過電話給教育部考試中心求證,但是北京方面說他們從來沒有寄過這樣的喜報。這兩份喜報至今仍讓校方糊塗,無法確認其真實來源。

  記者從有關部門了解到,王洋曾經帶從哈佛「郵寄」過來的學生手冊給一位資深英語老師過目,這位英語老師當場指出這本學生手冊有問題,拋開包裝不說,整個書內的印刷體就不符合美國的習慣,單詞與單詞之間的間隔也有大有小,王洋聽了這位英語老師的說法之後,也笑著點點頭,默認了。

  處境尷尬的母校

  一位從事國外留學工作的人告訴記者,根據美國大學的錄取步驟,王洋要是被哈佛真的錄取的話,他手上應該有幾張可以證明自己的王牌:從四月一日起,哈佛給每一位錄取的新生一個網上帳戶和一個密碼。裡面有錄取通知,財務安排,選課程序和近期活動等等,並提供他們一個結尾為@harvard.edu的電郵地址。只要王洋用密碼打開帳戶一切問題馬上雲消霧散。

  該校侯校長曾經在不同場合多次要求王洋能不能當面打開哈佛的電子郵箱以及個人網頁的帳戶,但都被王洋以不能公開自己個人信息的理由拒絕了。

  而當王洋的母校面臨外界的質疑和壓力,再三要求王洋提供證據以平息這些質疑時,王洋只向校方提供了兩份版本不一樣的錄取通知書、一份哈佛學生手冊以及一個哈佛校董的網頁。而這些都不足以證明他被哈佛錄取。

  校方的態度一直很謹慎,每次有媒體採訪這件事,校方都要找王洋談一次話,希望他拿不出錄取證據就不要接受採訪,如果是假的要及時收手。

  但王洋始終堅稱,「王牌」在自己手上,不到最後一刻是不會公布天下的。按照王洋的說法,他會在去美國之後用哈佛的電郵地址給學校發郵件,到時候一切就真相大白了。也就是說,只有去了美國後,他才會亮出手裡的王牌。

  事情越來越撲朔迷離,淳樸的小鎮也開始集體失語,鎮上的鄉鄰懷著一顆寬容的心等待一個或者真、或者假的答案。

  校長看到籤證是黑白的

  王洋在每一次拿出「證據」時,都會推翻前一次自己所提供的材料。對於他前後拿出兩個不同版本的通知書,王洋對此的解釋是,拿出假通知書,就為了保護我自己,畢竟我還是個孩子。

  就在人們看不到真正的錄取通知書時,不約而同想到了美國籤證。王洋的家人說,去上海辦理籤證是王媽媽陪著去的。到目前為止,這份美國籤證只有中學的侯校長見過。昨天記者就此事向侯校長求證,侯校長回憶說,護照的籤證欄貼著半張黑白的紙,沒有任何照片。同學小成也證實了校長的說法。一位即將去美國念書的東南大學學生告訴記者,去美國籤證的護照,籤證欄中應該貼著彩頁,彩頁必須有本人去美國的籤證照,彩頁的大小和護照大小相當。記者隨後又求證了幾位美國留學專家和即將赴美的留學生,均證實籤證是彩色的,而且上面會有個人的掃描照片和學校名稱等。

  [尷尬的等待] 如果你們懷疑,28日上海見!

  7月18日早晨,侯校長早早來到學校。這一天本該是學校為王洋舉行歡送會的日子。侯校長告訴記者,現在輿論壓力那麼大,我們又拿不出令人信服的證據出來,這個歡送會還是不開比較合適。

  王洋的事情已經發展到脫離正常軌道的局面。侯校長考慮再次把王洋以及他家人請到學校來。他希望王洋這一次能夠帶齊手上所有的王牌,讓所有人都能安下心。

  8點多,王洋和他的父母、姐姐來到了學校。侯校長注意到,他隨身還帶了一個大包,裡面似乎是王洋去美國哈佛所有的材料。

  談話的過程異常艱難。也許是校方表現得太心急,刺激了王洋和他的家長。雙方的言辭開始激烈起來。王洋堅持認為學校不信任自己,這讓他感到很氣憤。他甚至說了一句「材料我是帶來了,可是今天不想拿出來」。王洋的家人對校方的態度也相當不悅,他們表示信任自己的孩子,會做他的堅強後盾。

  這次交談在不愉快中草草收場,王洋在臨走之前丟下了這麼一句話,「如果媒體對我表示任何懷疑的話,可以在7月28日到上海找我,讓他們親眼看到我乘坐飛機離開。飛機的起飛時間是早上9點。在此之前,我不會透露任何信息」。

  就在王洋一家離開學校之後,侯校長和陸主任長長地嘆了一口氣,他們現在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等待。陸主任說:「拿出證據的過程對王洋而言是一種傷害,從內心來說我們還是想保護這個孩子。如果在不久的將來,王洋真的到哈佛以後,把一切證據都留給母校,校方還是會把資助他念書的錢打到他帳戶上。

  7月18日下午5點多,記者反覆查詢卻查不到王洋所說的7月28日的航班。記者隨後再次打通了王洋的電話,他非常平靜地表示,因為不想被媒體關注,他說的航班時間並不是自己要坐的航班。王洋說自己買了兩張機票,一張是代同學買的,他不確定要用哪一張,但記者質疑他不可能用印著別人名字的機票登機時,他又表示,可以先退票後買票。王洋表示,考上哈佛的學生總是有些與眾不同的。快報記者 安瑩 黃豔

  [奇特的孩子] 請不要提「我是農村孩子」

  他討厭別人稱呼他是「農村孩子」,他在面對記者的採訪時會表現出不配合的態度,但是又會和你聊上半天。他在被別人質疑時,固執地一次又一次拿出不能說明真相的證據。他在老師和同學的眼裡是一個人緣好,想法又超前的人,在爺爺的眼裡是個用功的孩子,在父母眼裡是個不用操心的兒子,在姐姐眼裡是個聰明的弟弟。現在他的故事沸騰了一個蘇北小鎮,他的所做所為充滿了爭議。他一直在與人做機靈的周旋,他始終保有自己的底線。說白了,他不像一個19歲的孩子。

  媒體在惡搞我

  撥通王洋的電話,提出要見面聊天的要求時,他出於本能,說:「對不起,我現在不在連雲港。」面對媒體的初次接觸,王洋會認為這樣的採訪是帶有目的性的,並不是想真正了解他。他一味在排斥。

  「我是一個坦誠的人,我喜歡和我同樣的人在一起交談,記者來採訪我動機都不純,所以我拒絕說話。」這是記者在與王洋對話時,他反覆說過的最多一句話。

  王洋說:「我對待媒體的態度從開始的配合到現在不配合,是覺得採訪慢慢開始變味,我覺得媒體在惡搞我。我是很不想被媒體報導的,嚴重影響了我的生活,我需要普通的日子,我不想再受到打擾,我還是個孩子。」

  話說到這,王洋突然戛然而止。他問道:「你有沒有對電話錄音?」在反覆確認記者沒有錄音時,他才開始多說些話。

  「不瞞你說,我現在正在看傳媒學方面的書,研究如何應付記者。」說著他咯咯地笑了起來。

  請不要提「農村孩子」

  最初王洋被冠以這樣的評價:一個在地處農村的一所三星級高中就讀的普通學生,一個從某某鄉走出的農家男孩,一個父母外出打工的留守孩子,一個在學校的各次考試中總成績並不突出的「中等生」,在江蘇省開農家學子考入哈佛的先河。

  「農家男孩」,這個詞讓王洋聽了特別刺耳。他告訴記者,考哈佛難道就是城裡孩子的專利,在農村念書的孩子為什麼不能有這樣的想法,我們又不比城裡的孩子差。接著王洋卻把話鋒一轉,「我的申請過程很難複製,而且容易造成爭論,如果我把這些過程現在說出來,可能會對城市的孩子帶來打擊和傷害。我被哈佛錄取僅僅是個開始,我的路還很遠很遠。」

  小成是王洋高二高三的同學,同住一個宿舍。在校方提供的照片中可以看到,王洋的宿舍牆上貼有「讓我的名字響徹全世界!」「江蘇英語單科狀元連雲港文科狀元」的紙,還有的紙上寫有相信天才的力量、復旦大學等詞語。小成說,王洋平時抱負就很大,是個能衝能闖的人。他感覺小王很實在,是個真誠的人,性格蠻好,社交能力特別強。

  一個文學青年

  打開王洋的博客,從連結中不難看出他對韓寒、王朔、徐靜蕾的喜愛。寫得最多的是詩歌,儼然是一個文學青年的博客。一首《太陽》充滿著朦朧的情調:坐在樓梯口上蒼老/不去欺騙,我們一起瀟灑/別告訴我黑夜很美很讓人憔悴/城市的立交橋繁亂地斜著夕陽/聽說陽光已衰老/不,太陽給我力量,我們一起升落……

  王洋告訴記者,現在他已經後悔開了博客,原本以為這裡是自己塗鴉的天地,現在卻成了網友們攻擊他的集中營。

  希望媒體對他繼續保持關注

  面對眾多網友對他考上哈佛的質疑,王洋也做出了自己的行動,他聰明地與人周旋,始終不亮出底牌,一次次把有漏洞的錄取通知書公布在眾人面前。勾起人們最大的好奇心。

  他說這是他保護自己的方式。他又說,「等我到了美國以後會出一本書,書裡會詳細記錄這段時間內發生的一切。我希望媒體繼續保持對我的關注和對我的疑惑。」

(責任編輯:許曉書)

相關焦點

  • 哈佛學子闢謠:每晚在圖書館熬夜是杜撰
    哈佛學生每晚在圖書館熬夜?假的!   謝易男   Nancy Xie   華裔美國人,SAT超2100分進入哈佛,現在廣州創業   The only exception would be 「Reading Period,」 the week before final exams
  • 中國學生考清華VS美國學生考哈佛,哪個更難?
    如果拋開教育系統、人口基數差異等因素,單從錄取率分析來看, 中國孩子考清華VS美國學生考哈佛,究竟哪個難度比較大? 美國學生考哈佛我們先來看看美國學生考哈佛,錄取機率有多少? 中國學生考清華按照相同的公式,我們再給中國學子們算上一筆帳。
  • 「哈佛校訓」是假的
    關於美國哈佛大學校訓的各種版本在中國網際網路上盛傳已久。近日,哈佛大學校方在其官網上表示,這些校訓都是假的。一位哈佛大學圖書館管理員表示:「我可以證明,哈佛任何牆壁上都沒有所謂的校訓。」
  • 考清華 vs 上哈佛,哪個更難一點?
    這些考生中,未來能夠進入清華大學的,也往往都是高考成績在當地數一數二的。在美國,作為在U.S. News世界排名中連年位居榜首的世界頂尖大學,哈佛大學以超過美國的歷史、卓越的學術成績以及出色的校友等享譽全球。
  • 假雞湯!「哈佛凌晨4點半」 騙了多少人
    李柘遠的調查分三部分,一是哈佛官網資料查詢,二是哈佛學生現身說法,三是哈佛圖書館實地走訪。在哈佛大學的80家大小圖書館中,只有勒蒙圖書館(The Lamont Library,位於哈佛庭院)是24小時開放,其他大部分是在零點關閉,而在24小時開放的勒蒙圖書館,平日到了晚上十一二點時人就很少了,更別提後半夜。只有在期末考試前的一兩天,人會稍微多一些,但也絕對不是人滿為患。
  • 中體西用的牆上貼滿了「假哈佛校訓」
    :哪裡可以看到傳說中的哈佛大學校訓?對此,哈佛大學校方在其官網上表示,這些校訓都是假的,在哈佛牆上看不到所謂的校訓,並稱所謂校訓都是編造的。《華爾街日報》2012年11月15日曾報導,新一代中國學生對所謂校訓的靈感來自於一個關於哈佛的騙局。(12月31日《環球時報》)    網傳的哈佛大學校訓是假的,這個烏龍讓國人尷尬了一下。其實,只要有人在哈佛大學的網站問一句,真相就不用姍姍來遲並讓人錯愕了。
  • 假哈佛校訓是翻版成功學
    原標題:假哈佛校訓是翻版成功學  關於哈佛大學的校訓在中國網際網路上盛傳已久。近日,哈佛大學校方在其官網上表示,這些校訓都是假的,在哈佛牆上看不到所謂的校訓。   且來看看這些編造的哈佛校訓:幸福或許不排名次,但成功必排名次;只有比別人更早、更勤奮地努力,才能嘗到成功的滋味;現在淌的哈喇子,將成為明天的眼淚……足夠勵志,但一看就知道不過是拉哈佛的大旗,做「成功學」的虎皮。   編造的哈佛校訓,其主導思想幾乎都集中在一點,那就是認為人生的終極目標是獲得學習與考試的成功。這不正是國內許多學校灌輸的成才理念嗎?
  • 哈佛學子說:凌晨四點半的哈佛圖書館,到底是什麼樣子的?
    哈佛學子說:凌晨四點半的哈佛圖書館,到底是什麼樣子的?來源:@李柘遠LEO微博  作者:李柘遠  編輯:學術中國這令我始料未及。我本以為,大家最關心的理應是哈佛最牛的教授、最受歡迎的課,以及這裡的學子是如何學習的。
  • 「哈佛凌晨4點半」是「假雞湯」 不要端起來就喝
    據媒體報導,90後學生李柘遠今年8月底入讀哈佛大學商學院,他通過親身經歷和實地調查證明,網上熱傳的「哈佛凌晨4點半圖書館的景象」,只是一個不存在的想像。凌晨4點半的哈佛大學,和世界上其他國家包括中國的大學基本一樣,無論是學生還是教職員工,都沉浸在睡夢中。 其實,之前早有教育界人士指出「哈佛凌晨4點半」是「假雞湯」,稍微動點腦筋,就不難發現其明顯違背教育規律和生活常識。
  • 哈佛大學教給青少年的成功秘笈是假雞湯?你不知道的哈佛精神
    據統計,這裡一共誕生了八位美國總統,四十位諾貝爾獎得主,三十位普立茲獎得主和各行各業的精英們,所以說哈佛的名氣享譽世界也毫不誇張。也正是因為哈佛大學培養了無數傑出的人才精英,這也給哈佛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讓人越發好奇,想要探索哈佛的神奇之處。
  • 保持獨立思考 何懼假「哈佛校訓」
    近日,哈佛大學圖書館官方網站驚現留言:有人問,在哪裡可以看到傳說中的哈佛大學校訓?對此,哈佛大學校方在其官網上表示,這些校訓都是假的,在哈佛牆上看不到所謂的校訓,並稱所謂校訓都是編造的。(12月31日 《環球時報》)  流傳甚久的二十條「哈佛校訓」居然是編造的,這似乎有些出乎我們的意料,可能有些人早將其奉為圭臬,在得知真相之後,可能會有上當受騙的感覺,但在我看來,這實在沒有必要大動肝火。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對於所謂的「哈佛校訓」本該保持獨立思考,也早應該經過自己的大腦思考之後才接受。
  • 「哈佛假校訓」引發的真教訓
    網上流傳的北大校訓有好幾個版本:有說是「博學審問、慎思明辯」,有說是「因真理、得自由、以服務」,有說是「勤奮、嚴謹、求實、創新」,更有人說,蔡元培立下了「學術自由,兼容並包」的校訓。其實,今天北大的校訓是「愛國、進步、民主、科學」。姑且不論這四點是否適合拿來做校訓,有這麼多版本就說明,校訓並非全校師生所真正關注的。 為什麼哈佛假校訓會被拿出來炒作?
  • 深中學子錄取哈佛,膜拜牛娃「技能清單」!
    據最新消息,哈佛大學在深圳地區錄取了一名學子:來自深圳中學的黃飛揚的同學!在某種程度上,這份錄取頗有意義:它意味著深圳的優秀學子,已經越來越得到這所世界頂級學府的重視。畢竟一直以來,相對於北京、上海、南京等城市而言,深圳在哈佛offer數據上,可以用「貧瘠」來形容——此前,深圳歷史上僅僅有三位學生進入哈佛大學本科。
  • 哈佛大學「山寨」校訓也能勵志
    關於哈佛大學的校訓在中國網際網路上盛傳已久。近日,哈佛大學圖書館官方網站驚現留言:有人問,在哪裡可以看到傳說中的哈佛大學校訓?對此,哈佛大學校方在其官網上表示,這些校訓都是假的,在哈佛牆上看不到所謂的校訓,並稱所謂校訓都是編造的。(12月31日《環球時報》)校訓作為一個標尺,可激勵和勸勉在校的教師和學子們。
  • 廣州聽障學子首次被「聾人界的哈佛」錄取
    廣州聽障學子首次被"聾人界的哈佛"錄取  備考赴考路更艱辛,但聽障考生表示,「除了聽,我們什麼都可以做到」  今天是高考日,千萬高考生趕赴考場,書寫人生新篇章。對於廣州市啟聰學校(原廣州市聾人學校)的39名高三畢業生而言,今天很輕鬆。
  • 楊子女兒考進哈佛,LEO考進哈佛,都不如她倆更厲害!
    一聽到有人考進哈佛,我就激動不已,因為哈佛是一所享譽世界的私立研究型大學啊。看到明星們天天出新聞,但再也沒有比誰考進哈佛更出名的了。但是,考進哈佛的人並不少,這些學霸們又好像一個比一個更出名。下面就讓我們來看看吧。
  • 甘肅學子的春天來了!上職教頒發本科畢業證,還可以考公務員
    近日,教育部及甘肅省政府為落實《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推動甘肅經濟發展,建設高等優質職業教育院校,創新新興產業研究,建成國家向西開放的職教高地,打造「技能甘肅」,使甘肅成為鄉村振興、西部新一輪開發、「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產業即需高等技術人才的培育基地。著力發展甘肅職業教育院校成為世界級高等職業教育名校。
  • 假「哈佛校訓20條」何以謬種流傳
    一名網友在哈佛圖書館官網留言提問:「我聽說在哈佛大學圖書館的牆上可以看到校訓,請問在哪裡可以看到?」這個問題隨即引發了廣泛的關注。  對此,哈佛大學校方在其官網表示,這些校訓都是假的,在哈佛牆上看不到所謂的校訓,並稱所謂校訓都是編造的。
  • 《風雨哈佛路》觀後感
    《風雨哈佛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說的是一個美國癮君子家庭的孩子,克服人生困境考上哈佛的事情。原來的英文片名是「從無家可歸到考上哈佛」,這個題目本身就足夠吸引人了,比今年考上北大的留守少女的故事還要勵志。
  • 中國大陸學子何江首登哈佛畢業禮演講臺—新聞—科學網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何江的哈佛導師莊小威(中國科大87少校友)特地趕到畢業典禮現場,見證何江的演講。何江介紹說「她很高興」。 何江即將在哈佛大學演講的消息傳開之後,科大校友通過波士頓校友會和新創基金會轉達兩個建議:1)希望何江在演講稿中提及中國科大;2)快去湖南衛視《天天向上》,這些都將有助於提升中國科大的威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