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今年今日對於奮戰一線的醫護人員來說,是最為特殊、難忘的元宵節。今天,記者兵分多路,見證了一線醫務人員與家屬最為溫情的元宵節祝福。
「老婆,疫情結束後,我們就舉行期待已久的婚禮!」
武漢市肺科醫院護士長張雲俠的兒子因意外腦癱,丈夫因公殉職。原本,她將在1月23日迎來自己的第二次婚禮,但疫情的到來,讓她毅然決定取消婚禮,主動到最複雜、最困難的發熱門診,做一名一線護士。
張雲俠的愛人張丹,原本在1月21日晚趕到武漢,準備接張雲俠回老家舉行婚禮。聽到張雲俠的想法後,他決定留在武漢,做張雲俠的「後勤部長」,讓妻子安心在前線戰鬥。
元宵節到來,張丹面對鏡頭,誠懇地說道:「老婆,在這個特殊時期的元宵節,你和同事們奮戰在抗擊疫情的一線,一定要做好防護。期待疫情早日結束,你能回家(和我)團聚,到時要舉行我們期待已久的婚禮!」
張雲俠正在檢查藥品存儲冰箱 記者孫笑天 攝
「我不再是當年的小學生,我是你強大的後盾」
市漢口醫院呼吸內科主任蔡志芳今年53歲,從事呼吸內科工作已有30多年。1月2日,漢口醫院開始成立隔離病區,蔡志芳被派到隔離病區,而她也是該院上一線最早、年紀最大的醫生。
17年前,蔡志芳曾戰鬥在抗擊非典的一線上。那時,她的兒子還是10歲的小毛孩,如今,兒子已27歲,不再是當年那個小學生。
今天是元宵節,兒子錄製了一段視頻發給蔡志芳。視頻中說:「家裡你不用擔心,我們都挺好的,記得17年前,你也戰鬥在抗擊非典的一線,但我不再是當年那個小學生了,現在,我可以成為你強大的後盾。媽媽,你一定會堅持到底,等著兒子請吃大餐。」
在一線工作的蔡志芳,略顯疲憊 通訊員李俊平 供圖
「媽媽,我在家不出門,很聽話!」
18天沒回家,7歲兒子發來鼓勵媽媽的視頻,一線醫生哭了……
武漢市第九醫院住院部9樓隔離病區嚴慧醫生,是一名普通的神經內科醫生。自1月22日在隔離病區報到以來,已堅守崗位18天了,中間沒回過家。家裡兩位老人白天在家照顧7歲孩子的學習和生活,晚上,她的丈夫便回去繼續輔導孩子。
元宵節中午,嚴慧與家人視頻通話,7歲的兒子想念媽媽了,對著鏡頭對媽媽說:「媽媽,你辛苦啦,你要照顧好自己,我在家裡不出門,聽話,等著媽媽平安歸來!」
看到兒子那麼堅定地鼓勵自己,穿著隔離服的嚴慧再也控制不住眼淚……
與7歲兒子視頻通話的嚴慧,擺出了剪刀手 王慶 攝
「你忙碌的背影也讓我感到非常溫暖」
2月5日,湖北省婦幼保健院外科梁星池被調入一線救治新冠肺炎患者,之後沒有和妻子見過一面。今天,是元宵佳節,妻子再見到他,卻是無意間在電視上看到寫著「梁星池」三個字的防護服背影。
今天,妻子想對自己的老公說:「今天,我在央視新聞裡看到了你的背影,已經連續好多天沒看到你了,一個忙碌的背影也讓我感到非常溫暖。作為醫生家屬,同時自己也是醫務工作者,我理解並支持你的選擇。你不能回家跟我們團圓,是為了讓更多家庭團圓,所以我今天許了個願,你若安好,便是團圓。希望疫情早日過去,期待更多家庭能夠在春天團圓。」
梁星池和妻子的結婚照 醫院供圖
「每個小家都能像這湯圓一樣,團團圓圓」
奚清皓的妻子周金蔓是武昌醫院護理部大科護士長,是「管」著17個科室的護士。兒子在杭州實習,原本他們打算春節去杭州團聚並旅遊的。疫情暴發後,她說服丈夫退掉了機票,堅持留守武漢。每天7點不到就趕到單位,晚上將近11點才回到家裡,每天近16個小時的高強度工作,穿著防護服到一線去指導和幫助。
直到下午接到兒子的視頻電話,周金蔓才想起來今天是元宵節。電話兩端,兒子與周金蔓的對話充滿溫情。
兒子:「你不累呀?」
周:「累是有點累,但是媽媽也扛得住。媽媽可以,同事說媽媽是鐵打的!現在病人少一些了,沒有以前那麼忙了。」
兒子:「注意休息,注意防護,聽到沒有?」
周:「知道了,知道了,會聽你的話。」
兒子:「元宵節快樂!」
周:「媽媽都忙得忘記了,難怪你爸爸一早煮了湯圓給媽媽吃。」
奚清皓的小家 本人供圖
「安心工作,快點打敗病毒哦!」
孔德廣是武漢市疾控中心青年骨幹,他負責流行病學調查,被比作新冠肺炎的「情報員」。從2019年12月29日至今,他赴醫院、走病房、做詢問,掌握了100多位患者的病情,將他們背後的密切接觸者一一查找登記。在金銀潭醫院隔離病房,有的老人言語不清,他會等得更久、問得更細、靠得更近,似乎忘記了風險。但即使加班熬夜、通宵達旦,他再累也不會忽略安全防護的每一個動作要領。每天,他會抽空和女兒視頻幾分鐘,告訴女兒自己「很聽話」。
孔德廣和妻子都有戰「疫」任務,女兒考完試就被提前接回安徽老家。今天是元宵節,女兒發來了視頻「盼著和爸媽團聚」。她說道:「爸爸媽媽,你們要保護好身體,安心工作,快點打敗病毒哦!」
穿著防護服的孔德廣 本人供圖
「姐姐,疫情結束,我和爸媽接你回家!」
28歲的胡徐娟是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隔離病區南二區護士長。從疫情發生到元宵節,她堅持奮戰在一線40天了。
胡徐娟的老家在湖北荊州監利市。她的家人非常牽掛她。今天是元宵節,妹妹胡雪通過視頻為姐姐胡徐娟送來節日問候:「姐姐,一個人在外面要記得吃好喝好,一定要注意身體,注意安全。等這次疫情結束,我和爸媽來武漢接你回家,加油!」
胡徐娟看到視頻裡的胡雪,聽到家人的節日問候淚流滿面,深受鼓舞。
中間穿藍色隔離衣的為胡徐娟 記者柯美學 攝
「疫情結束,就能和媳婦一起回家了!」
2月7日,武漢市第五醫院設備科員工陸靖過了一個特別的生日。他和媳婦兒黃丹生日在同一天,黃丹是本院的護士,自從該院成為定點醫院後,兩人就沒回過家,住在醫院附近的酒店。
「我爸爸是我們醫院耳鼻喉科的醫生,叫陸天明。」陸靖說,雖然三人都在同一家醫院工作,但平時很難碰面。酒店沒法做飯,7日,陸天明買了一個小電飯煲給兒子兒媳,陸靖下班後把電飯煲當火鍋用,做了頓生日餐。
沒有蠟燭,黃丹打開手機視頻,侄女在家為他們點了蠟燭並為他們吹滅,這就算過了個簡單的生日。
8日是元宵節,陸靖在鏡頭前喊話黃丹:「希望疫情快點結束,一起回家見孩子和家人。」
特別的慶生方式 本人供圖
「明知病毒可怕,你卻從不退縮」
武漢兒童醫院呼吸內科主任陸小霞,她的兒子在西安上學,原本計劃寒假出門旅遊,因為突來的疫情,陸小霞決定留守武漢,丈夫薛峰提前出發去了西安。封城後,一家人分隔兩地。
陸小霞一直奮戰在一線救治患兒,顧不上回家。怕丈夫和兒子擔心,此前陸小霞一直不肯和他倆視頻連線,直到元宵節當天,才告訴他們自己的工作情況,薛峰心疼得直掉眼淚。父子倆聯合給她錄了一段視頻:明知道病毒可怕,隨時有感染風險,你卻從不退縮,「你就是我們心目中最美的老婆、最美的媽媽!」
陸小霞(右) 通訊員張祖國 攝
「累了,就換我上!」
武漢市第一醫院骨科醫生劉沛和妻子同為醫務人員,兩個女兒一個6歲,一個3歲。2月1日,劉沛主動申請上了一線,進入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三病區。
在元宵節這個特別的日子,劉沛不能回家與妻兒團圓。「爸爸我想你了!」「爸爸你累嗎?吃了湯圓沒有呀?我知道現在武漢需要你的幫助,但是你在幫助別人的同時,不要讓自己生病了!」「老公,過節不能在一起,其實大家都習慣了,只是今年太特殊了。作為黨員,你應該上,累的時候,換我來,我來幫助大家。」看到視頻裡兩個女兒奶聲奶氣地說想爸爸,妻子說「累了就換她上」,劉沛的眼睛瞬間就溼潤了。看見女兒隔著屏幕餵過來的湯圓,他雖然沒有吃到嘴裡,卻一直甜到了心裡。
一家四口 本人供圖
(長江日報-長江網 採寫:記者孫笑天 劉晨瑋 毛茵 黎清 劉璇 羅蘭 柯美學 王愷凝 王春嵐 通訊員李俊平 劉穎慄 周建躍 溫紅蕾 崔毅 袁皓 徐涵 李卓能 辜麗 薛源 張祖國 喻鉲 統籌:蘇金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