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聽過這樣的話?「外賣小哥很辛苦了,不要給他們差評,這樣會讓他們一個月都白幹的」「快遞小哥,你們辛苦了」這些話充滿了對快遞小哥和外賣小哥的同情,同時,說這些話的人,也在提倡不要用舉報,投訴,差評等方式對待這些小哥們,他們希望社會能對快遞員和外賣員多一份理解和寬容,對他們的一些客觀過錯,不要太較真。
可以理解,大家的呼聲,本意是好的。出發點就是因為快遞員和外賣員總是受到一些客觀因素的影響,導致自己的工作不能很好地完成。比如商家出餐慢,導致拿不上餐,比如分揀員暴力分揀,導致快遞壞掉被埋怨,比如保安不允許進公司進小區,比如坐不上電梯,比如客戶不接電話導致耽誤,至於什麼堵車,迷路等狀況,就更多了。而有時候,遇到這些問題,小哥還被投訴,又因為快遞和外賣平臺的工資機制,導致他們最終所獲寥寥,這就不由得讓人對他們產生同情。
然而,就算是這樣,難道客戶就真的不可以對他們舉報,投訴,差評嗎?對於他們來說,遇到的問題,總是會客觀存在的。對於客戶來說,花錢買的是一份本應不耽誤地服務,最終卻打了折扣。這時候,客戶誰又來體諒呢?假如我著急吃完這頓飯就要趕車,結果給我晚送了十分鐘,假如我只有今天能拿到快遞,結果快遞耽誤了一天,這要怎麼解決呢?毫無疑問,差評,投訴,都是每個人應有的權利。
還記著之前的快遞員下跪事件嗎?客戶的快遞丟了,難道沒有投訴的權利嗎?為什麼民警霸氣證明,快遞將其加入黑名單,社會口誅筆伐。做一個較真的人,就應該被人們誤解曲解甚至敵對嗎?那麼,那些因為快遞員是弱勢群體就站在快遞背後的人們,難道沒有發現,那個丟掉芒果的客戶,才是真正的弱勢嗎?
快遞外賣小哥,什麼時候開始變味了?是從他們得不到社會的體諒開始的嗎?其實是從他們得到了太多關注開始的。本來,這是一個有好有壞的事情,但是,在壞事發生時,大家都說,這是個例。而當好事發生時,又上升到整個群體,於是,最後他的社會地位,和他的實際地位,是不對等的。2020年,疫情期間,湧現出了很多英雄人物,其中也有外賣員和快遞員,他們日夜工作著,讓我們的生活能在居家隔離中一如既往,但是,因為隔離,因為快遞外賣不能進小區,也出現了很多糟心事。比如丟件,比如外賣員說自己已經到了,結果客戶站在樓下苦等了十多分鐘,才看到自己姍姍來遲的外賣。
彼時是因為所有人都是第一次經歷這樣的情況,也許一些異常還可以體諒。到了2020年6月份,北京再次封閉了小區。快遞又一次不能進門了,沒想到這樣的事還會出現。周末反覆確認,說會在周末送達的快遞,到了周一才到,客戶問放在哪裡的時候,外賣員說「你要搞清楚狀況」。客戶問晚上七點回來可以取件嗎,外賣員說「我還有別的快遞呢」,然後徑直掛掉了電話。最終,快遞放在那哪裡了,也不曉得。小區外有架子,快遞員也不願意等,也不願意放,不願意再送一次,甚至不願意溝通。
有時候想想,有必要對外賣小哥和快遞小哥這樣體諒嗎?體諒到最後,外賣晚點是對的,投訴是錯的,快遞不理人是對的,差評是錯的,只有忍氣吞聲是對的,舉報都是錯的?是什麼讓你的善良,最終成為道德綁架了?是他們的得寸進尺!是他們享受了不對等的權益。試問,打車被宰客的時候,你有體諒過司機嗎?買到開線的衣服的時候,你有體諒過工廠或者是服裝店的服務員嗎?吃到變質的食物的時候,你會去體諒廚師嗎?買房的時候四面漏風,你會體諒房地產公司嗎?保姆虐待你的孩子,你會體諒保姆嗎?廠妹,農民工,清潔工,門衛,保安,這個世界上辛苦的工作太多了,你都會體諒他們嗎?那本就是他們的本職工作,做不到的話,誰都可以譴責他們!